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地理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海洋资源新课导入学习目标新知讲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目录 CONTENTS新课导入1. 运用地图,清晰指出中国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的分布位置,并了解它们形成的地理条件。2.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锻炼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讨论如何应对海洋石油开采中的污染问题,各小组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3.认识到海洋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粮食安全、能源保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增强对海洋资源的重视程度,树立珍惜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观念 。比如了解海洋渔业对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海洋油气资源对能源供应的意义。学习目标知识点1 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图3.21)。目前,我国海洋渔业总产量中海水养殖量已超过海洋捕捞量(图3.22)。新知讲解活动我国主要采用晒盐的方法生产海盐,即把海水引入盐池,经过自然蒸发将海水中的盐提取出来。晒盐需要降水少、蒸发强的气候条件。阅读图3.21,认识我国沿海地区盐场与气候的关系。1. 渤海沿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海盐盐场,最适宜的晒盐时段为晚春到初夏。从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这个时段晒盐的综合优势。晚春到初夏时段,渤海沿岸长芦盐场气温回升快,多晴朗天气,蒸发旺盛,同时该时期降水较少,能够为晒盐提供充足的光照和有利的蒸发条件,从而使长芦盐场在这段时间具有晒盐的综合优势。活动2. 台湾岛西南沿海的布袋盐场是台湾省最大的盐场。对照中国地形图,从地形对降水影响的角度,分析布袋盐场能够晒盐的气侯条件。布袋盐场位于台湾岛西南沿海,因地处台湾山脉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且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少,夏季处于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也不多,为晒盐提供了有利的降水条件。知识点2 行舟楫之便 通四海之洲海洋空间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海洋空间都被人类用作行舟楫之便的运输通道,构建起由沿海港口和海运航线组成的海上交通运输网络。我国港通四海,通过海运航线连接世界主要沿海港口(图3.23)。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货物近95%是由海运完成的,其中大部分货物运输经过南海。新知讲解图3.23 世界部分海港和航线示意知识点2 行舟楫之便 通四海之洲新知讲解图3.24 我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我国沿海港口众多,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西南沿海五大港口群(图3.24)。这些港口群成为全球国际贸易和运输体系中的物流基地。目前,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首位。活动港口年吞吐量的世界排名是反映港口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上海港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世界年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以上海港为例,认识我国港口国际地位的提升。1. 读图3.25,分别描述上海港与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和世界排名的变化。活动上海港:吞吐量:从1980年的约1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约7亿吨,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世界排名:从1980年的第10名逐步上升,在2010年达到第1名,2020年为第2名。鹿特丹港:吞吐量:从1980年的约3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约5亿吨,有一定增长但幅度较小。世界排名:从1980年的第1名逐渐下降,2020年降至第10名。活动2. 结合上海港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位置关系,说明上海港成为国际枢纽港的有利条件。1. 上海港位于长江入海口,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可实现江海联运,能够有效集散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货物。2. 长江流域经济发达,货源充足,为上海港提供了大量的货物运输需求,助力其成为国际枢纽港。活动3.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最近一年中,我国进入世界港口年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并参照图3.24分别找到其所属港口群。1. 上海港所属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2. 宁波舟山港所属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3. 深圳港所属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4. 广州港所属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知识点3 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新知讲解优化近海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海洋牧场”,以及近海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图为“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示意。知识点3 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新知讲解加强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前景广阔,南海的天然气约50%蕴藏在深海海域。图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深海一号”钻探平台,它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进入1500米的“超深水时代”。知识点3 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新知讲解开发世界大洋海底矿产。图为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它能够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世界海洋地质、海底矿产资源等。知识点3 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新知讲解南沙群岛中的永暑岛是经吹沙填海建造的人工岛。在该岛地下发现了稳定的淡水区。在这样一个面积不大、海拔很低的小岛上,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淡水区呢?永暑岛地区常年多雨,充足的雨水不断渗入地下的松散沉积物中。雨水为淡水,比重小于海水,浮于地下海水之上。随着下渗淡水的持续增多,淡水水压加大,地下海水逐渐被淡水排挤、替代,最终形成稳定的淡水区(图3.27)。永暑岛为什么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知识点3 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新知讲解人工岛淡水区形成示意活动海水养殖在给人类供给更多食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以下9种观点代表了对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关系的不同看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1)海洋生产能力有限,不能为满足消费而破坏海洋环境。(2)为保护环境,海水养殖越少越好。(3)养殖难免破坏环境,但每人都少消费一点,就能减少破坏。(4)海水养殖污染环境,即使不吃鱼也要坚决停止养殖。(5)增加养殖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付出点环境代价可以接受。(6)可通过不断发展环境友好的海水养殖技术满足消费的增长,不必限制养殖。(7)为生产更多海产品,即使环境代价很大,也是养殖越多越好。(8)要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合理需求,但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养殖。(9)海水养殖能减少对野生鱼类的过度捕捞,也具有对保护环境有利的一面。活动1. 图3.28中,顶端与底端的观点分别为不顾环境的养殖与极端的环境保护,左侧的观点较右侧的观点更强调保障消费。参照图中已填入编号的观点,按养殖优先与环境保护优先、保障消费与限制消费的程度差异,将其余观点的编号填入图3.28中的适当位置。(3)(1)(6)(7)(9)活动2. 在上述观点中,选择你认为最符合人地协调观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最符合人地协调观的观点是(8)要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合理需求,但要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养殖。理由如下:人地协调观强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点(8)既考虑到了人类对海产品的需求,即保障了人类的消费需求,又强调了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度养殖,体现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这种平衡的观点避免了只追求经济效益而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导致环境破坏的情况,也避免了因过度强调环境保护而完全限制人类对海产品需求的满足。它寻求在人类社会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符合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海洋资源从鱼盐之利到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中国近海主要盐场、渔场和油气田的分布我国沿海盐场与气候的关系从利用近海到开发远洋行舟楫之便,通四海之洲我国未来海洋资源重点开发领域海水养殖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课堂小结我国沿海地区的港口群1.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位于( )A. 渤海沿岸B. 黄海沿岸C. 东海沿岸D. 南海沿岸A课堂练习【解析】1. 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它位于渤海沿岸。这里有平坦的海滩和利于海水蒸发的气候条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且降水相对较少,为晒盐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故选:A。课堂练习2.以下海洋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 海底石油B. 天然气C. 潮汐能D. 滨海砂矿C课堂练习【解析】2.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资源。潮汐是由于天体引潮力作用产生的,只要地球、月球等天体存在,就会有潮汐现象,也就能够持续产生潮汐能。而海底石油、天然气和滨海砂矿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它们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时期,开采后在短时间内无法再生。故选:C。课堂练习3.材料:近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逐渐减少。过度捕捞使得一些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同时,沿海地区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海洋污染问题,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问题:针对我国近海渔业资源逐渐减少的问题,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 实行休渔期制度,给鱼类提供繁殖生长的时间B. 加大对渔业资源的捕捞力度,提高经济效益C. 治理海洋污染,改善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D. 发展海水养殖,增加渔业产量B课堂练习【解析】3.选项A:实行休渔期制度是合理的措施。通过规定休渔期,让鱼类有足够的时间繁殖和生长,有助于恢复渔业资源种群数量。选项B:加大对渔业资源的捕捞力度会进一步加剧渔业资源的减少。在渔业资源已经面临枯竭的情况下,继续过度捕捞只会使情况恶化,不利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该措施不合理。选项C:治理海洋污染是非常必要的。海洋污染会破坏鱼类的生存环境,导致鱼类死亡或迁移,治理污染能够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选项D:发展海水养殖可以在不依赖天然渔业资源的情况下增加渔业产量,减轻对天然渔业资源的压力,是解决渔业资源减少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故选:B。课堂练习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