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杨浦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杨浦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海杨浦区二模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姓名、座位号(考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选择类试题中,标注“不定项”的试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只有1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2个正确选项的,漏选1个给一半分,错选不给分;未特别标注的试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
相对原子质量:Cl 35.5 Ag 108 I 127
一、木薯淀粉的化学检验与应用
从薯类植物中可提取淀粉,如木薯淀粉等,它们都是由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天然物质。淀粉广泛用于食品及化工领域。
1.木薯淀粉是珍珠奶茶中“珍珠”的主要原料。下列关于淀粉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属于糖类,有甜味
B.化学式可用(C6H10O5)n 表示,与纤维素互为同系物
C.是一种聚合物,可由葡萄糖通过加聚反应得到
D.在酸或酶作用下,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
可用淀粉溶液遇碘显蓝色,检验淀粉的存在。做验证实验:向碘水中滴加木薯淀粉(以下简称淀粉)溶液,显蓝色。使淀粉溶液显蓝色的一定是I2吗?
Ⅰ. 探究碘水的成分
2.类比Cl2与H2O反应,写出I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碘水中的含碘微粒有:I2、I 、I3 、IO3 ,资料显示:I + I2 I3 。推断产生IO3 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 探究使淀粉溶液显蓝色的微粒
【方案1】
4.向无色KIO3溶液、KI溶液中,分别滴加淀粉溶液,振荡,溶液仍呈无色,说明:_____。
5.向等浓度、等体积的碘水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三种试剂(如下图所示),振荡,充分混合后,再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记录现象。
(1)试管①中加入M,是为耗尽溶液中的I ,又不影响实验探究,M应选_______。
A.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B.硫酸酸化的KIO3溶液
(2)由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的不是I2,而是I3 。完成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试管① 试管② 试管③
溶液颜色 加淀粉溶液前 黄色 黄色 黄色
加淀粉溶液后 蓝色
【方案2】
6.在碘的十四烷溶液中,加少许淀粉。若本实验结论与【方案1】一致,则加入淀粉前后液体的颜色分别为_________。(已知:碘的烃类溶液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颜色基本一致)
A.黄色 黄色 B.黄色 蓝色 C.紫色 紫色 D.紫色 蓝色
用木薯淀粉(粒径1×10 5 ~ 2×10 5 m)制备的纳米淀粉(粒径40 ~ 100 nm),可吸附染料废水中的染料藏红T(C20H19N4Cl)。
7.木薯淀粉分散于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应属于___________;
A.溶液 B.胶体 C.乳浊液 D.悬浊液
8.纳米淀粉吸附藏红T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测定纳米淀粉对藏红T的吸附量q [ q=],实验如下:
9.配制20.00 mg·L 1的藏红T溶液1 L,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
10.取20.00 mg·L 1、40.00 mg·L 1藏红T溶液各200 mL,分别加入20 mg纳米淀粉,振荡、静置,吸附量q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40.00 mg·L 1藏红T溶液的吸附量q由________所示。
A.曲线M B.曲线N
(2)在0 ~ 10 min内,曲线N对应的被吸附速率为______________ mol·L 1·min 1
[已知:M (藏红T)=350.5g·mol 1,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A.4.42×10 7 B.8.84×10 7 C.4.42×10 4 D.8.84×10 4
二、半导体、超离子导体的制备与传导机制
晶体硅是半导体器件的核心材料;α-AgI是超离子导体,在固态电池上有突破性应用。
工业上,常通过以下反应获得高纯硅:
Si(粗) + 3HCl = SiHCl3 + H2、SiHCl3 + H2 =Si(纯) + 3HCl
1.依据VSEPR理论,推断SiHCl3 的空间结构。__________
2.SiHCl3易水解,故提纯过程须保持干燥。资料表明,SiHCl3 水解首先是H2O中O与SiHCl3中的Si形成了配位键,该配位键是O提供______,Si提供_______。
A.孤电子对 3d轨道 B.孤电子对 3p轨道
C.2p轨道 孤电子对 D.sp3杂化轨道 孤电子对
当光照在晶体硅上,产生一个自由电子的同时,会在原处产生一个空穴(空穴可看作正电荷)。为提高晶体硅的导电能力,向其中掺杂价电子数为5或3的原子,相当于多出来了自由电子或空穴。
3.如图,是晶体硅中掺杂硼原子的示意图。
(1)画出晶体硅中掺杂磷原子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
(2)晶体硅中掺杂磷原子的导电性比掺杂氮原子的导电性_______。
A.弱 B.强 C.相当 D.无法比较
卤化银(AgX)的熔点及晶胞结构见下表。
卤化银 AgCl AgBr α-AgI
熔点(oC) 455 432 558
晶胞结构 类似NaCl晶体的晶胞 注:只画出了晶胞中I 的位置,Ag+ 填充在I 所围成的空隙中
4.比较表中数据,说明AgCl 、AgBr晶体熔点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证明,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间并不是纯粹的静电作用,仍有部分原子轨道重叠,即共价性,如NaCl离子性为71%,共价性为29%。将NaCl、AgCl、AgBr按离子性由小到大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Br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α-AgBr(与α-AgI结构相同)。α-AgI中,Ag+能在I 形成的骨架中自由迁移,展现出优异的离子导电性能。
6.AgBr转化为α-AgBr属于_______变化。
A.化学 B.物理
相同条件下,α-AgI的导电能力强于α-AgBr,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确定α-AgI晶胞的大小、形状等信息,可使用的测试仪器为________。
A.核磁共振仪 B.质谱仪 C.X射线衍射仪 D.红外光谱仪
8.结合表中信息,计算α-AgI晶体的密度,ρ≈_________g·cm 3。(1pm = 1×10 10 cm)
A.12 B.7 C.6 D.3
三、灵芝酚的合成
灵芝酚能延缓慢性肾病的进程。我国科学家合成灵芝酚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
1.c中的官能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不定项)。
A.c → d B.f → g C.h → i D.i → j
4.用“*”标出f中的不对称碳原子。
5.生成e时有副产物e’生成,e’是e的同分异构体;
d → e’的反应中,杂化方式改变的碳原子是____。
A.①、② B.①、⑥
C.③、④ D.⑤、⑦
6.h → i与i → j的转化顺序能否互换?原因是_____________ 。
7.a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i.只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
ii.能发生消去反应;
iii.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四组峰,峰面积比为2 : 2 : 3 : 6。
8.结合所学及上述路线中的信息,写出乙烯与合成的路线(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表示为:MN……目标产物)
四、化工领域、能源领域的甲酸
甲酸中有羧基又有醛基,使甲酸既表现出羧酸的性质又表现出醛的性质。甲酸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医药等领域。
1.甲酸是弱酸,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验证甲酸分子中含有醛基。试剂、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二聚甲酸是甲酸分子间通过氢键形成的八元环状二聚体,其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__。
甲酸既是燃料,也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储氢材料。甲酸催化分解生成CO2和H2时,会发生副反应生成CO和H2O。400 K、100 kPa时,Pt催化甲酸分解的反应进程如图所示。
带“*”的化学式表示微粒被吸附于催化剂表面。
分析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填空:
4.400 K、100 kPa 时,1mol甲酸分解为H2和CO2时,_______kJ热量。
A.放出2.94 B.放出134.1 C.吸收2.94 D.吸收134.1
5.对甲酸分解为H2和CO2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低温下自发进行 B.高温下自发进行
C.任意温度下自发进行 D.任何温度下不能自发进行
6.甲酸分解为CO和H2O的反应中,决速步骤的活化能为______ kJ·mol 1。
A.140.59 B.159.83 C.134.87 D.212.68
7.分子吸附于催化剂表面,有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两种模式,前者分子与催化剂之间形成了化学键,而后者没有。分析图中数据,CO吸附于Pt表面主要是______吸附。
A.化学 B.物理
8.若反应进程中某些微粒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能力过强,会导致催化效果下降,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科学家研发了采用超疏氧电极的甲酸燃料电池,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9.关于该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不定项)。
A.a是正极
B.a上的反应:HCOOH – 2e = CO2↑ + 2H+
C.b上H+被消耗
D.b上发生氧化反应
五、稀土元素镧(La)、铈(Ce)的回收
某石化企业的一种废催化剂中含Al2O3、SiO2及少量的La2O3和CeO2。通过下列流程,回收La2O3和Ce2O3。
常温下,Ksp[Al(OH)3] = 1.3 × 10 33;Ksp[Ce(OH)3] = 1.0 × 10 20;Ksp[La(OH)3] = 2.0 × 10 19;反应 [Al(OH)4] Al3+ + 4OH 的K = 5.0 × 10 34。
1.元素周期表中,La、Ce与Sc(钪)为同族元素,则La、Ce______。(不定项)
A.位于ⅢB B.位于ⅡB C.属于主族元素 D.属于过渡元素
2.流程中“加热搅拌”的适宜温度在60 ~ 70 ℃,温度不可过低或过高,原因是________。该操作中,Ce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4.“沉淀过滤”时,逐滴滴加NaOH溶液,理论上最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常温下,滤出滤渣a后,滤液中[Al3+]= 0.1 mol·L 1、[La3+] =[Ce3+] = 0.01 mol·L 1。
(1)若逐滴滴加NaOH溶液,3种离子能否逐一沉淀?通过计算说明。(滴入的NaOH溶液体积忽略不计,下同)。
(2)滤液b的pH至少应大于_______。
A.6.4 B.9 C.12.6 D.14
工业上可用电解熔融La2O3制备La。实际生产中还需加入LiF LaF3作助熔剂,研究发现电解池中含LaO2 。
6.推断La2O3属于________(填字母选项)。
A.分子晶体 B.共价晶体 C.离子晶体 D.金属晶体
7.LaO2 在阳极上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5年上海杨浦区二模化学试卷参考答案
(2025年4月)
一、木薯淀粉的化学检验与应用(23分)
1.D(2分)
2.I2 + H2O HI + HIO(2分)
3.3I2 + 3H2O 5I + IO3 + 6H+(或3HIO =2I + IO3 + 3H+ 2分;化学方程式给1分)
4.I 、IO3 不是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的微粒(多写K+,不扣分。2分)
5.
(1)B(2分)
(2)试管①浅黄色(或黄色或无明显变化 1分)
试管②深蓝色(或蓝黑色、深蓝黑色、蓝色1分)
6.C(2分;选D给1分)
7.D(1分)
8.纳米淀粉(溶液属于胶体,胶体)粒子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能力较强(2分)
9.1 L容量瓶、胶头滴管(2分,各1分)
10.
(1)A(1分)
(2)B(3分)
二、半导体、超离子导体的制备与传导机制(19分)
1.四面体形(2分)
2.A(2分)
3.
(1)
(2分,不指出自由电子也给2分)
(2) B(2分)
4.AgBr和AgCl是与NaCl结构相似的离子晶体。其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r(Cl )小于r(Br ),AgCl离子键比AgBr离子键强,所以AgCl 熔点比AgBr高(2分)
5. AgBr、AgCl、NaCl(2分)
6.A(1分) r(I )的半径大,I 形成的骨架更大,提供了更利于Ag 迁移的空间(2分,合理即给分)
7.C(2)
8.C(2分)
三、灵芝酚的合成(18分)
1.醚键、酮羰基、酯基(3分)
2.(2分)
3.BC(2分)
4.(2分)
5.A(2分)
6.不能互换。酚羟基较为活泼,易被氧化,若互换则可能在氧化反应中被破坏。(2分)
7. 或 (2分)
8.
(3分,合理即给分)
四、化工领域、能源领域的甲酸(20分)
1.HCOOH H+ + HCOO (2分)
2.取甲酸溶液少许,加入适量NaOH溶液至碱性,加入新制Cu(OH)2,振荡、加至沸,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证明甲酸中含有醛基(或取甲酸溶液少许,加入适量NaOH溶液至碱性,加入银氨溶液,振荡、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证明甲酸中含有醛基 3分)
3. (2分)
4.A(2分)
5.C(2分)
6.B(2分)
7.A(2分)
8.吸附能力强的微粒不易从从催化剂表面脱落,使催化剂难以与反应物接触,导致催化效果下降(或导致催化剂中毒)(2分 合理即给分)
9.BC(3分)
五、回收稀土镧、铈(La、Ce)(20分)
1.AD(2分)
2.温度过低降低反应速率;温度过高使盐酸会发、H2O2分解,降低原料利用率(2分)
2CeO2 + H2O2 + 6HCl= 2CeCl3 + O2↑ + 4H2O(3分)
3.SiO2(2分)
4.H+ + OH = H2O(2分)
5.(1)解:Al(OH)3的Ksp最低,Al(OH)3最先沉淀。当[Al3+]=1×10 5 mol·L 1 时,可认为Al3+完全沉淀,此时[c(OH )]3=1.3×10 33/1×10 5 mol·L 1,[OH ]=5.07×10 10 mol·L 1(1分)
Ce3+开始沉淀时,[OH ]3=1.0×10 20/0.01 mol·L 1 [OH ]=1.0×10 6 mol·L 1
La3+开始沉淀时,[OH ]3=1.0×10 19/0.01 mol·L 1 [OH ]=2.2×10 6 mol·L 1
Ce3+、La3+开始沉淀时的[OH ]>5.07×10 10 mol·L 1
∴Al3+可单独沉淀出来(1分)
Ce3+完全沉淀时,[OH ]3=1.0×10 20/1×10 5 mol·L 1,[OH ]=1.0×10 5 mol·L 1
[La3+] × [OH ]3=0.01 mol·L 1 × 1.0 × 10 20/1×10 5 mol·L 1=1.0×10 17 >Ksp[La(OH)3]
∴Ce3+、La3+不能逐一沉淀出来(1分)
(2)C(3分)
6.C(1分)
7.LaO2 4e = La3+ + O2↑(或2LaO2 4e = 2LaO+ + O2↑ 2分 合理即给分)
5(2)
滤出滤渣a后,滤液中[Al3+]= 0.1 mol·L 1,所以,滤液中[Al(OH)4] 的浓度为0.1 mol·L 1
根据信息:[Al(OH)4] Al3+ + 4OH ,可知滤液b中含:[Al(OH)4] 、Al3+、OH 等离子。
∴K = 5.0 × 10 34 = = = =
可求出[OH ] ,根据Kw即可算出[H+]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