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1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1949年,巴金参加一项活动后激动地写道:“我从天安门回来,反复地写着同样一句话: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他的感慨来自(  )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政协会议的召开
C.开国大典的举行 D.祖国统一的实现
2.如表为某同学的部分历史课堂笔记,其中空缺部分应填的是(  )
时间、地点 1949年、北平
会议主题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法律文件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反分裂国家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2021年8月19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是(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B.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D.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西藏地区发展
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是(  )
A.邱少云 B.杨根思 C.罗盛教 D.黄继光
5.下面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1950年,湖南群众踊跃参与农业基础建设,修建了9.8万多个水塘,修筑了2.2万多座堤坝,受益田地750多万亩。许多翻身农民还改良、发明生产工具,推动了农业发展。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可见,土地改革(  )
A.限制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B.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推动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7.据统计,1949年之前,中国77%的工业总产值集中在沿海地区,而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55%的投资和75%的新厂房集中建设在内陆地区。这种变化反映了“一五”计划对中国的影响在于(  )
A.重点发展重工业 B.优化了工业布局
C.促进了中苏友好 D.推动了经济发展
8.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被选为人民代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由此说明我国(  )
A.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飞跃
B.确立起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C.民主制度具有广泛参与性
D.体育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9.1956年,中国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阶段”是指(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材料阐释中共八大召开的(  )
A.时代背景 B.主要内容 C.历史地位 D.理论成果
11.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大庆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这种精神的代表人物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1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古田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3.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文中做出“重心转移”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4.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后来被称为(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赎买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15.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材料中“大胆行动”是指(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设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上海浦东
16.美国前总统乔治 布什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邓小平,邓小平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评价是因为邓小平(  )
A.是我国民众启蒙和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B.是我国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是我国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总舵手
D.是我国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路人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地位。得出上述结论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
18.如表是2002﹣2023年西部产业增加值变化情况,表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2002年增加值(亿元) 2023年增加值(亿元)
第一产业 4025.76 30501.13
第二产业 8294.79 104044.26
第三产业 8668.17 134779.52
A.提出“一国两制”
B.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9.“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这段邓小平的谈话表明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是(  )
A.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C.“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领导
D.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20.关于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②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④汪辜会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21.在新中国的一次外交活动中,周恩来“求同而存异”的提法使与会者感到亲切而又入情入理,会场上原来那令人紧张和不安的气氛,顿时被一扫而光。这一外交活动是周恩来(  )
A.出访印度 B.参加亚非会议
C.访问缅甸 D.会见美国基辛格
22.如表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投票情况统计表(部分),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各大洲(部分) 亚洲国家 欧洲国家 非洲国家 美洲国家
赞成票 19 23 26 8
反对票 4 1 15 13
A.新中国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23.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有媒体报道称“这颗炸弹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武器,而不是一个军事武器”“中国将在第三世界赢得更多的尊敬”。这反映出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  )
A.打破美国孤立中国政策
B.极大提高我国科技水平
C.极大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D.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24.如表为某国教科书中列举的不同时期中国人的愿望,这些变化反映了(  )
中国人的愿望:20世纪60年代:四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20世纪80年代:新四大件(洗衣机、彩色电视、冰箱、盒式磁带录像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四件套(电话、私人住房、私人车、外汇账户)
A.对外政策的不断调整 B.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
C.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D.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26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英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 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叙述的是哪场重要会议?(1分)
材料二:到了中午,广场上人山人海,形成了欢乐的海洋……下午3时,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广场上顿时安静下来……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人觉得材料二中“”的语句可能在记述时有误,如果想要验证该记述是否属实,你认为他应寻找哪些类型的材料来进行验证最为可靠?(2分)
材料三:昨日接到你亲笔写的家信,并知道你在部队很好,家中人口都很平安,已分到了一石七斗田,田也很好,斗争中又分了几次果实,现在生活得很好,不像以前愁吃愁穿了。见(鉴)于你在外面打美国鬼子,我们在家中受到农会和政府的优待照顾。
——20世纪50年代初某月某日,湖北一位兄长给弟弟的一封信
(3)材料三所示信中提到了哪两件大事?(2分)
(4)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写出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1分)
2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根据材料一反映的现象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2分)
材料三 如下图。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3分)
(4)综合上述,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经济上的失误给我们哪些教训?(1分)
27.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是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摘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条“富国强民道路”的名称。(1分)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增强企业活力,改革全面展开。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摘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分)
材料三 广东、福建两省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把经济尽快搞上去,这是一个重要的决策。
——摘编自《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广东、福建两省如何落实这项“重要的决策”,并说明选择广东、福建两省先走一步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成功经验。(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1954年,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组织放映了越剧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周恩来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助于西方人理解,获得巨大成功。
——摘编自李云礼《展示新中国外交风采的日内瓦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除日内瓦会议外我国外交成就两例,并简要说明其影响。(2分)
材料二:1972年,……在尼克松总统返回美国之后不久,中国政府将一对熊猫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熊猫的到来在当时的美国民众中间产生了巨大反响,美国国内甚至为了熊猫应该安顿在哪家动物园而激烈争论。
——王士琛《积极运用“熊猫外交”对中国和平形象的提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
材料三:2014年,习近平将国产品牌手机送给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与会代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新演绎;2023年,习近平赠予泰国总理“复兴号”动车组模型;在“一带一路”首倡地哈萨克斯坦获赠民族服装。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全方位外交布局的表现。(2分)
参考答案
1-10 CDCDC BBCDA
11-20 ACAAB BDBBC
21-24 BCDC
25.(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事件:开国大典;材料:应当寻找当时的视频和音频材料,可以真实还原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3)事件: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
(4)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6.(1)“一五”计划实行,重点发展重工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等。
(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影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图A:“文化大革命”;图B:“大跃进”运动;图C:人民公社化运动。
(4)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稳中求进。
27.(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阶段分明,从农村到城市逐步深入;改革逐步深入,以党的重要会议为标志进入新阶段。
(3)建立经济特区;靠近港澳和台湾,地理位置优越,华侨众多有侨资优势;中央给予特殊政策。
(4)立足国情走特色道路、逐步推进改革、勇于开放、坚持党的领导等。
28.(1)成就及影响: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2)变化:由对抗走向缓和或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两国国家利益的需要等。
(3)表现: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交,参加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工作;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与联合国合作;积极参与解决全球性问题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