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常德市一中2025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A C C B A C C D B C D A C C C B17.【答案】:(1)有利:湿地得到恢复;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回补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增加地表径流,减轻沿海海水倒灌;增加水体环境容量,减轻水污染,改善水质;有利于缓解荒漠化,减轻风沙危害。(答出3点,可得6分)(2)植被覆盖率高,水质较好;流域内降水丰富,水系发达,来水多;库容量大,可调水量较大;水库地势较高,可自流输送到华北。(4分)18.【答案】:(1)日本渔村人口数逐年减少(2分);渔村人口老龄化率高且呈上升趋势(2分);渔村人口老龄化率高于日本老龄化率(2分)。(2)渔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减少,劳动力不足(2分);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不利于渔业技术的传承和渔业就业结构的优化(2分),使渔获量减少,渔业的发展水平下降。(3)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有利于海产品的养殖和捕捞(2分);偏远岛屿受人类干预小,渔业资源丰富,且土地多。(2分)19.【答案】:(1)能够看到太阳的理由:7月份,北半球昼长夜短,此地位于40°N,应早于6:00日出,7:30在日出之后,应该能看到太阳。(2分)实际没有看到太阳最可能的原因:7:30太阳大致位于起点的东南方向,且太阳高度较小;而东南方向的山地地势较高,坡度较大,山地可能遮挡了太阳光线。(2分)(2)小路大致沿等高线建设,坡度小,加速行进耗费体力小;小路为山民日常用路,地面平整,野生动物出没少,行路较安全;小路遇险或迷路,更容易寻求路人帮助。(任答2点得4分)(3)拍摄者位于点标1(3分)。理由:太阳能热水器集热装置应朝南,据此判断拍摄点位于村落东北方向;从拍摄角度和高度上看点标1符合。(3分)20.【答案】:(1)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航(水)深不足;含沙量大,河道淤积严重;冲淤变化大,河道不稳定;冬季结冰,时有凌汛发生。(答3点得6分)(2)腾出水库库容,提高汛期蓄洪、滞洪能力(2分);冲刷下游河床,增强河道泄洪能力。(2分)(3)全流域统一规划;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修建水库控制黄河水量;调水冲淤,疏通河道;收束堤岸,整治河道;改造大坝,修建船闸。(任答2点得4分)选择题解析:1.A 根据题干,鸡西市煤炭资源量大质优,2020年全市煤炭产量1200万吨,预计到2025年全市煤炭产量达3500万吨。这些数据都显示煤炭产业在鸡西市的重要地位,并且在“十四五”期间,煤炭产量还在持续增长,因此煤炭产业是鸡西市的基础产业,A正确;机械制造往往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而鸡西市的主要资源是煤炭,机械制造并非其主导或基础产业,B错误;冰雪旅游受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大,稳定性较差,难以成为基础产业,C错误;题干中并未明确指出化工产业是基础产业,且化工产业往往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而鸡西市的主要资源是煤炭,化工产业并非其主要依赖的产业,D错误。故选A。2.C 煤炭的开采和加工通常会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地面塌陷等。随着煤炭产量的增加,环境问题往往会加剧,而非缓解,A错误;资源型城市往往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过度依赖某一资源(如煤炭)可能导致其他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从题干中可知,鸡西市过去一直以煤炭作为主要产业,并未提及其他产业得到了平衡发展,B错误;鸡西市作为“百年煤城”,过去一直以煤炭作为主要产业,并且预计到2025年全市煤炭产量还会大幅增加。这表明鸡西市的经济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符合资源型城市的普遍特点,C正确;资源深加工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而资源型城市往往在这些方面存在短板,D错误。故选C。3.C 产业结构优化通常涉及更广泛的产业调整和升级,冰雪旅游作为单一产业,其在这一方面的作用相对有限,A错误;冰雪旅游确实可以创造一些新的就业机会,如导游、酒店服务、滑雪教练等。但与其他产业(如机械制造、化工等)相比,冰雪旅游创造的就业机会数量可能相对较少,且季节性较强,B错误;与其兼有的其他重工业产业相比,冰雪旅游是一种低碳、环保的产业。它不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排放,也不依赖于传统的资源开采和加工。因此,冰雪旅游在推动绿色经济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殊作用,C正确;虽然冰雪旅游可能会引导一部分消费者从传统的购物、娱乐等消费方式转向与冰雪相关的消费方式,但这种转变相对较小且主要局限于旅游领域,D错误。故选C。4.B 由材料可知,在乌兰察布大规模绿电制氢,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故乌兰察布市能成为“西氢东送”工程起点的根本原因是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利用新能源制备绿氢,B正确;土地面积辽阔对该地区成为工程起点影响不大,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分布较少,基础设施完善与市场需求量大不符合当地区域特征,ACD错误。故选B。5.A 读图可知,大规模绿电制氢需要大量水资源,乌兰察布位于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A正确。绿电制氢使用管道运输,能源外运能力充足;氢能源应用领域广泛市场竞争不激烈;使用电解水制氢难度较小,技术较为成熟,BCD错误。故选A。6.C 我国内蒙古地区绿氢生产条件优越,但需求主要在东部地区,依据材料“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可知该工程可以缓解我国绿氢供需不均衡的问题,C正确;该工程将绿氢输送至京津冀地区,但不能改变全国的能源消费结构,A错误;首条“西氢东送”管道运输工程可促进内蒙古到北京沿线地区的协调发展,但不能实现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B错误;首条“西氢东送”管道可以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质量,并非东部各地区的大气质量,D错误。故选C。7.C 根据材料描述,老灰窑小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坡陡沟深,植被覆盖率低,可推测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C正确;地处山地丘陵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地表水土易流失,盐分不易累积,土壤盐渍化不严重,B错误;地面塌陷通常与过度开采地下水或地下矿产资源等引发,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气候更干旱的区域,植被因缺水而退化,从而造成土地退化,荒漠化扩展,均与题目材料不符,AD错误。故选C。8.D 开垦梯田适合在缓坡,陡坡不适合开垦梯田,①错误;沿等高线耕作,能够保水保肥,秸秆粉碎还田能提高土壤肥力,②④正确;草方格主要作用是固土,降雨时深沟水量大,草方格作用微弱且容易腐烂,深沟适合建淤地坝,③错误。故选D。9.B 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要求地形坡度较小,可铺设面积大,同时要保证太阳辐射能的强度大。图示为华北地区,综合比较甲乙丙地四地,甲位于山地的北坡,太阳辐射不足,A错误;丙地位于河谷,空气较为湿润,太阳辐射不足,且受河流影响,无法集中大面积铺设,C错误;丁地位于山脊,坡度大,且两侧紧邻山谷,可铺设面积小,D错误;乙地位于山地的南坡,太阳辐射能强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面积广,适宜大面积集中铺设太阳能发电设备,B正确。10.C 读图可知,桥梁位于瀑布上游地区,瀑布的高差约为52m,则可计算出桥梁的海拔高度约为348—400m,山峰的高度为915m,则二者的高差应当为515—567m,ABD错误,C正确。11.D 图示山峰海拔为已知数据,且海拔数据的获得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来测算,A错误;欣赏瀑布应当位于适当的距离仰视,桥梁位于瀑布上游,欣赏不到瀑布坠落的美景,B错误;甲丁之间为开阔的河谷,无遮挡物,可通视,因此可以看到丁地,C错误;由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D正确。12.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转移指数为负值表示转入,负数越小转入的越多;非金属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2022年转移指数均为正值,说明为转出,BC错误;信息制造业转移指数差值为正值,且2022年转移指数为负值,说明2015年也为负值,且小于2022年数值,所以说明两个时间段均为转入,但从2015年到2022年数值增大,说明转移变缓,A正确;电子设备制造转移指数差值为负,与信息制造业相反,故D错误,所以选A。13.C 据图可知,I区域的纺织业的转移指数最高,说明转出的制造业主要以纺织业为主,而纺织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同时家具制造和金属制造业也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较大,而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因素为劳动力价格,而非市场营销、原料和设备等成本,所以向境外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4.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制造业产业层次偏低,低端产业转出,以便为高端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利于提高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C正确;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受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对于产业转入地区而言,产业转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带动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主要是对转入区带来的有利影响,A错误;产业转移能促进转入区域经济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为国际投资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吸引力,营造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所以也是对转入区有利的影响,故B错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和经济活动规模的增大、生产生活方式不合理造成,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环境保护成本会上升,故D错误,所以选C。15.C MN 的实地距离约为 QR 的一半, QR 位于赤道上,可判定 M 、 N 、 H 位于60° N 纬线上。 HR 的长度为60°x111 km =6660 km 。根据经度数值分布,可知 H 位于120° w , M 位于120E,两者之间的长度为120°x111kmx5=6660 km 。因此 HR = H M 。所以选 C 。16.B 原点在赤道以北40 km ,向南行100 km 后,该点在赤道以南60 km (因赤道南北可视为对称,原点在赤道以北40 k m ,此点在赤道以南60 km ,由此得出此点比原出发地的纬度要高一些),又向正东行100 km ,再向正北行100 km ,此时纬度比先前向东行时的纬度低,所以,同样行100 km ,向东行跨的经度要大一些,向西行跨的经度要小一些,故回到原出发点以东, B 正确。故选B。常德市一中2025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水平检测试题地 理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审题:高二地理备课组一、选择题。本道大题共有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鸡西市是黑龙江省著名的“百年煤城”,过去一直以煤炭作为主要产业,兼有机械、装备制造、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工业门类。鸡西市煤炭资源量大质优,2020年全市煤炭产量1200万吨,预计到2025年全市煤炭产量达3500万吨。近年,鸡西市全面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冰雪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十四五” (2021年至2025年)期间,鸡西市的基础产业是A.煤炭产业 B.机械制造 C.冰雪旅游 D.化工产业2.推测在“百年煤城”发展过程中,鸡西市A.环境问题缓解 B.产业结构平衡发展C.资源依赖严重 D.资源深加工能力强3.与鸡西市兼有的其他产业相比,其推动冰雪旅游发展的独特作用是发展冰雪旅游可以A.改变产业结构 B.提供就业机会C.助推绿色经济 D.转变消费习惯2023年4月,我国首条“西氢东送”输氢管道工程启动。该管道起于内蒙古乌兰察布,途经河北,终点位于北京市,全长400多公里。管道建成后,在乌兰察布大规模绿电制氢,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图1为“西氢东送”工程线路图,图2为氢能产业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乌兰察布市能成为“西氢东送”工程起点的根本原因是A.土地面积辽阔 B.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C.基础设施完善 D.市场需求量大5.推测未来在乌兰察布大规模绿电制氢的最大瓶颈是A.水资源紧张 B.市场竞争激烈C.能源运力不足 D.技术力量薄弱6.首条“西氢东送”管道运输工程的建设有利于A.改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B.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C.缓解我国绿氢供需不均衡 D.改善东部各地大气质量老灰窑小流域属大凌河流域,位于辽宁省凌源市瓦房店镇申杖子村、三家村,地处辽西山地丘陵区,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1℃,多年平均降水量522.9mm,7~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流域内坡陡沟深,坡面起伏不平,土壤多由残积物、洪积物等物质构成,林草植被覆盖率较低(42.97%),生态问题较为严重。完成下面小题。7.老灰窑小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土壤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地面塌陷8.老灰窑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措施有( )①陡坡开垦梯田 ②缓坡沿等高线耕作 ③深沟建设草方格 ④秸秆粉碎还田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图3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图中瀑布落差约为32米。据此完成9~11题。9.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A. 甲 B. 乙 C. 丙 D. 丁10.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A. 590米 B. 570米 C. 540米 D. 510米11.学生通过研学得知A.桥梁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B. 目测山峰海拔约915米C.甲地不可观测到丁地的植被 D.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制造业转移出现新的变化。图4为“我国不同行业制造业转移指数(R)图”,纵坐标表示2022年转移指数(正值为转出,负值为转入),横坐标表示2022年与2015年转移指数差值。完成下面小题。12.与2015年相比,2022年向国内转移但趋势放缓的制造业是 ( )A.信息制造业 B.非金属制造业C.家具制造业 D. 电子设备制造业13.影响图中|区域内的制造业向境外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14.我国制造业转移出现的变化,有利于A.带动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 B.营造良好的国际投资环境C.提高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 D.降低我国的环境保护成本图5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MN的实地距离约为QR的一半。据此完成15~16题。15.与 HR 长度相等的是 ( )A. HQ B. QR C. MH D. NH16.某人从赤道上Q点以北40千米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行驶100千米,则最后回到( )A.原出发地以北 B.原出发地以东 C.原出发地以西 D.出发地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丹江口水库面积约1022km ,库区群山环绕,森林茂密,蓄水量达290.5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图6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断面示意图。(1)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6分)(2)说明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优势条件。 (4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日本是渔业大国,海洋捕捞业发达,渔获种类及渔获量极为丰富。沿海的许多渔村一般位于里亚斯型海岸(海岸曲折呈锯齿状)、半岛和偏远的岛屿上,它们具备渔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图7示意2004—2019年日本部分地区人口变化。(1) 简述2004~2019年日本渔村人口变化特征。 (6分)(2)说明日本渔村人口变动对当地渔业发展的影响。 (4分)(3)分别说明里亚斯型海岸和偏远的岛屿对于当地发展渔业的作用。 (4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2025年上期高二第一次月水平检测试卷 地理 第 2 页 共 3 页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2021年7月11日7时30分,碧空如洗,某学校(40°N,119°E)在近郊举办的户外定向越野比赛正式开始。赛程规定:参赛者从起点出发后需要依次在各点标处打卡,最后到达终点,以所用时间长短来计算名次。图8示意比赛用的地图,该山地山青水绿、生态环境极佳,偶有野生动物出没,图中小路为当地村民生活中经常走的路。(1)有人在赛前推测比赛开始时参赛者能够看到太阳,而实际上比赛开始时参赛者并没有看到太阳。请分别说明参赛者能够看到太阳以及实际没有看到太阳最可能的原因。 (4分)(2)当选择从点标6到点标7的路线时,有经验的参赛者会“舍近取远”,走小路而放弃沿图中箭头的近路。请分析“小路”对于参赛者的有利影响。 (4分)(3)有志愿者在图8中的1、3、4、7点标中的某处拍摄了一张村落局部照片(图9),请推测该志愿者拍摄时所在的位置,并说明判断理由。 (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4分)材料一:黄河航运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由于多种原因,航运逐步衰退,甚至多座大坝在设计建造过程中都没有预留船闸。水运成为黄河流域各省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中的一个“天生短板”,振兴黄河航运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图10为黄河下游区域图。材料二: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库建成,自2002年起,每年6月至7月间实施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已经成为控制黄河物质向海输送的最重要工程措施之一,显著改变了黄河河流系统的自然属性。图11为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1)结合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分析黄河下游河段通航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 (6分)(2)说明小浪底水库在6月至7月间实施调水调沙的原因。 (4分)(3)从流域协调的角度说明为实现黄河全线通航可采取的措施。 (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答案.docx 地理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