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赠从弟(其二)刘 桢1.正确朗读诗歌,读准节奏和韵律;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涵;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4.学习松柏坚守节操,傲然挺立的崇高品质。学习目标【解题】赠从弟诗题意思:这是诗人刘桢写给堂弟的诗,以松咏志,寄寓了无限期望。赠:送,给予从弟:堂弟。【新课导入】东汉末年,汉室衰颓,无力控制整个国家,导致国土分裂,朝政被曹操掌握。手握大权的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在政治上大刀阔斧地改革,文学上也不遗余力地引领着整个时代前进的步伐。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建安文人在历史上也有“建安风骨”的美誉。这之中,“建安七子”成就最高。在建安七子中,刘桢的诗以气盛见称。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赠从弟(其二)》来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刘桢】字公干,汉末诗人,以五言诗著称,存诗二十余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作者简介】【知识链接】建安风骨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建安文学代表: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建安风骨:《文心雕龙》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情志真实,思想深刻,文笔优美,结言端直,悲凉慷慨,刚健有力。)清代诗人兼诗论家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名言激昂,千秋使人慷慨。”【诵读诗歌】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梳理文意】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亭亭:耸立的样子。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瑟瑟:寒风声。【梳理文意】一何:多么。风声是如此地猛烈,而松枝是如此地刚劲!风声一何 盛,松枝一何劲!盛:大、凶猛。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惨凄:凛冽、严酷。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梳理文意】罹:遭受。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岂不罹 凝寒?松柏有本性。【梳理文意】凝寒:严寒。【文本探究】松柏具有怎样的本性?体现了它怎样的形象?挺拔坚韧正直耐寒亭亭劲端正罹凝寒除了写松柏,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有何用意?【文本探究】谷风冰霜瑟瑟 盛惨凄对比 衬托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运用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说说一、二句中叠词的妙处。对比,让“山上松”和“谷中风”展开较量,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山上松”的“亭亭”不畏严寒。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通过对比,以风的肃杀之声凸显松的高洁之态。声韵和谐,富于音乐美。【诗歌赏析】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对比、衬托的手法,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青松的雄健挺拔,表达对松柏的赞美之情。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请赏析这两句诗。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诗歌赏析】请赏析“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冰霜,辞色峻冷松柏,意态从容【诗歌赏析】对比,衬托,通过残酷的冰雪环境的描写,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特性,衬托出松柏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的美好品质。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歌赏析】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直接描写了松柏的品格,点明了诗歌主旨。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以此勉励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诗歌赏析】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①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②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课堂小结这首诗托物言志,通篇以松柏而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将此诗赠与他的堂弟,目的是为了让堂弟像松一样,不畏严寒,屹立不倒,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同时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课堂检测写出松树高大耸立形象的句子:赞美松树狂风中挺立不倒的坚忍不拔精神的句子与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意相似的句子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零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一魏·刘桢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苹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苹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赠从弟·其三魏·刘桢凤皇集南岳,徘徊孤竹根。于心有不厌,奋翅凌紫氛。岂不常勤苦?羞与黄雀群。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凤凰在南岳集结,他们在枯败的竹林处徘徊不前。我的心不气馁,奋力的展翅凌驾于高空之上。我岂能不常常刻苦学习努力练习,我把和黄雀为伍当作耻辱。什么时候才有杰出人物的降临,就要等到我面见君主。刘桢从小就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教育,深知做人要耿性忠直。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这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背景链接课外积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罹凝寒——有本性托物言志结构梳理盛——劲惨凄——端正松——风赠从弟对比衬托对比设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