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检测卷
高二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湟鱼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鱼类。每年3月到8月,湟鱼会逆流而上,进入河流淡水区域产卵,湟鱼洄游会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奇特景观。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相关资料显示,青海湖湟鱼资源量从1960年的28523吨,下降到1970年的4957吨。2004年湟鱼在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物种。经过当地政府多年的努力,在2015年底湟鱼资源量恢复到62100吨。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1960年后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快速减少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修建水坝,阻碍湟鱼洄游 ②鸟类过量繁殖,捕食量增多
③周边生态保护,河流水位下降,湟鱼无法洄游 ④人类过度捕捞及污水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恢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的措施,合理的是( )
①拆除水坝 ②修建过鱼通道 ③阻止鸟类捕食 ④封湖育鱼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由于缺乏协作,青海湖流域河流开发中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中下游过度用水,影响到上游地区的供水 ②上中游地区毁林开荒,导致旱涝灾害加剧
③下游地区过度灌溉,导致土壤酸化 ④工农业发展造成流域水体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耕地撂荒是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在可耕地上没有耕作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耕地撂荒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相违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出现耕地撂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产业结构调整 B.农业收益较低 C.粮食供过于求 D.老龄人口增多
5.耕地撂荒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耕地质量 B.缓解人地矛盾 C.提高农业生产力 D.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水资源限制度是表示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适应程度,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愈强。读2000和2010年中国水资源限制度图(%),回答下题。
6.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变化表明(  )
A.人口超载地区在减少 B.水量盈余地区在增加
C.多数省份水资源短缺 D.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
7.下列可以从根本上降低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的措施有(  )
①主要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 
②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 
③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要平均分布人口
④缩减工业规模,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1世纪以来,图瓦卢政府多次公开表示,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经失败,计划举国搬迁,呼吁世界各国接纳图瓦卢的“环境难民”。结合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使图瓦卢成为第一个“环境难民国”的根本原因是( )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 C.海水膨胀 D.地面下沉
9.为避免此类灾难的发生,国际社会正在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以下属于适应措施的是( )
①降低能耗 ②建设抗御水旱灾害的水利工程 ③植树造林
④改种高热量资源需求的作物类型 ⑤征收碳税 ⑥开展灾害保险业务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全球变暖对作物的分布、产量都有一定影响,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变化距平百分率分布图(1986~2005年)。据此回答24~25题。
10.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对区域农业的影响是(  )
①我国香蕉、菠萝等作物种植范围北扩 ②中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世界粮食总产量上升 ③巴西主要糖料作物定会迎来大幅度增产 ④植物病虫害暴发率提高,病虫害范围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能源消耗、工业生产的影响是(  )
A.我国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均降低
B.北美五大湖区域居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明显增加
C.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作物的培育等技术市场扩大
D.所有工业活动都承受到越来越多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题。
12.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措施进行治理
石斑鱼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是斯里兰卡重要的经济鱼类。海域环境、海底地形、海水运动会对石斑鱼的产量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斯里兰卡石斑鱼拖网捕捞点和高产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14.斯里兰卡西北海岸缺乏石斑鱼拖网捕捞点,最可能是因为( )
A.水温较低 B.交通不便 C.水深较浅 D.飓风频繁
15.斯里兰卡东南海岸石斑鱼高产区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夏季上升流 B.夏季暖流 C.冬季上升流 D.冬季暖流
16.下列海域可能大量分布石斑鱼的是( )
A.南极威德尔海 B.加拿大东部沿海 C.挪威西部沿海 D.中国福建沿海
第II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共52分)
17.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12分)
材料一 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以永兴岛为例,极端高温34.9℃。极端低温15.3℃,年平均气温26.5℃。年降雨量1505毫米。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甘泉岛(北纬16°30ˊ,东京111°35ˊ)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上,在珊瑚岛西南2海里处,岛上有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甘泉岛是西沙群岛中出露最晚的岛,地势较高,四周为沙堤围绕,岛中心由于湖干涸演化成平地,周围珊瑚礁环绕;岛上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适宜引用,也是西沙为数不多具有淡水的岛屿之一。
材料三 南海诸岛及甘泉岛图。
(1)分析西沙群岛终年高温,夏无酷暑,雨量丰沛的成因。
(2)试分析甘泉岛上井水甘甜的原因。
(3)三沙市海域广阔,但陆地面积小,该市以永兴岛为“试验田”填海造陆,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18.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12分)
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1)、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2)。
图1 图2
材料二:黄土高原降水分布(图3)和图3中乙所在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图3 黄土高原降水分布
某县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类型 比重(%)
三次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7.6 46.1 26.3
农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其他
68.5 27.7 1.0 2.8
工业 重工业(包括采掘业) 轻工业
67.0 33.0
(1)结合图2,分析说明图1中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
(2)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县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
(3)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Ⅰ: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修建淤地坝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坡。
方案Ⅱ:以植被措施为侵蚀治理的主要措施;但必须与梯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请你在图3的甲、乙两地区中任选一地,选择该地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并阐明选择方案的理由。
19.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14分)
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两河流“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多、水少”指旱涝灾害频繁,“水脏、水浑”则与污染和水土流失密切相关。据统计,2015年图中A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24万平方千米,约占该省总面积的9%,主要集中在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现象普遍。据某年数据显示,A省有坡耕地61万公顷,其中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有12万公顷。
(1)试说明A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现状多是人多地少,生活贫困。从生态建设角度看,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3)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
20.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题目。(14分)
材料一 我国风力发电机组已经由陆入海。图甲为上海市附近海上风电景观。
材料二 上海将在横沙岛以东的海上通过人工促淤的方式进行填海造陆,后续将通过规划建设,进一步强化上海国际航运与贸易中心地位。图乙为长江口自然保护区分布和横沙岛东滩区规划简图。
甲 乙
(1)简述沿海地区发展海上风电的意义。
经济意义:_ _。
生态意义:_ __。
社会意义:  。
(2)就生态安全保护而言,长江口自然保护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分析横沙岛东滩区填海造陆对上海城市发展的意义。
(4)有专家对该填海造陆项目提出了反对意见。例如,上海已经建设了深水港与自贸区,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请从生态环境方面,写出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1-5BCCBD 6-10DCBBD 11-16CBCCAD
17.【答案】
(1)地处低纬,终年高温;冬季东北季风与夏季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暖湿水汽,降水丰沛;(受海洋调节与多雨影响)受海洋影响夏季升温慢,幅度小;多雨的云量削弱了太阳辐射,因此酷暑难现。
(2)地势较高,且四周沙堤围绕,地下水受海水影响较小;年雨量充沛,中间低地接纳雨水(淡水)后下渗,成为井水主要的补给来源,井水含盐量小。
(3)支持。近岸水域较浅,工程量相对较小;填海造陆可以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用地,缓解三沙市用地紧张状况;为我国南海资源的开发提供条件。不支持。填海造陆所需费用巨大;岛上淡水资源缺乏;废弃物排放增多,加剧近岸水域环境污染;导致近海海洋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18.【答案】
(1)年降水量小于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低,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快速增强;年降水量大于45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和森林覆盖率增大)而迅速减弱;年降水量大于600毫米时,森林覆盖率高,土壤侵蚀强度小且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
(2)水土流失、环境污染。
(3)甲地应选择方案Ⅱ。理由:甲地降水超过450毫米,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乙地应选择方案Ⅰ。理由:乙地降水量小于450毫米,植被生长的降水条件较差,(在降水量接近450毫米的地区仍有较强的侵蚀力)应以工程措施为主,降水量较小,选择需水较少的灌木和草坡更适宜。(若甲、乙都答,按甲地要求判分)
19.【答案】
(1)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降水:山地对暖湿气流有抬升作用,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大。植被: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毁林开荒和陡坡种植等),植被覆盖率降低,地表裸露。
(2)退耕还林,禁止陡坡开荒;将坡度在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对25°以下的坡耕地实施“坡改梯”或实行生物保护措施。
(3)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应按照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
20.【答案】
(1)简述沿海地区发展海上风电的意义。
经济意义:_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保障经济发展;依托海上风电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__。
生态意义:_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环境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__。
社会意义: 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碳减排,降低碳排放强度,有利于我国积极承担碳减排义务,推动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增加就业机会 。
(2)保护自然本底,保留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地区生态平衡。
(3)可以满足城市化、工业和交通建设对土地(空间)资源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事业(第三产业、交通事业)的发展。
(4)会破坏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导致滨海湿地消失;还会使自然岸线减少,改变长江口的河口与海洋环境,影响海洋生物、鸟类的栖息、繁殖和迁徙(破坏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