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6页。
第I卷(选择题)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考古发现证明,无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这表明中华文明
A.多元起源 B.多元一体 C.历史悠久 D.辐射四周
2.近些年,考古学家在新石器时代城河遗址发现了人工堆筑的水坝遗迹,初步探明当时人们已将城河水资源通过人工沟引入城内,实现城内旱季供水、涝季排水功能。这反映了城河遗址
A.具有改造自然的特性 B.已经出现原始农业
C.具备成熟国家的形态 D.形成了奴隶制经济
3.西周时期,士拥有一定财产,无须生产劳作,必须小心谨慎地为卿大夫效劳。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则不同,孔子公然竖起“学而优则仕”的旗帜,墨家派遣弟子拿起武器帮助宋国守城,法家导演了众多的变法活动。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官僚制度的形成 B.思想流派的对立
C.社会活力的增强 D.政治权力的集中
4.西周金文以及出土的秦国石鼓文、商鞅方升与云梦秦简《编年记》等,都证实西周、秦国记时存在“日”和“月”。而秦国国史《秦记》却“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这与源自西周国史的古本《竹书纪年》中《周纪》的显著特征相吻合。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B.史官的取向影响史书撰写
C.秦国史学发展较为落后 D.史学研究需要发挥想象力
5.北朝时期,魏孝文帝以儒学为治国思想,立孔庙于京师,谥孔子为圣尼父,多次强调以礼治国的重要,当时“名儒辈出”。周武帝时,在儒佛道三教中确定以儒教为先,并召集群臣亲讲《礼记》。这表明北朝时期
A.对儒学文化的认同 B.已完成儒学复兴
C.政权更迭非常频繁 D.佛教渐趋本土化
6.安史之乱爆发后不久,唐朝都城长安失守,唐玄宗在流亡四川的途中,下诏赋予各节度使以自调军粮、任免辖区内官吏、主管辖区内赋税徭役征发等职能。此诏令的实行
A.使安史叛军被迅速平定 B.导致唐朝统治土崩瓦解
C.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 D.造成“三冗”问题严重
7.下图是北宋时期人口户数变化示意图。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A.杜绝了隐匿人口现象 B.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C.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D.政府面临财政困境
8.表1是明代中后期赋役折色(指将原本应缴纳的实物或劳役,折算成其他物品征收)变化表。据此可知,该时期
表1
年号 折色物品
成化 绢、布、丝、银
弘治 绢、布、丝、钞、银
嘉靖 绢、丝、银
万历一崇祯 银
A.赋役征发呈货币化趋势 B.纺织行业转型受挫
C.财产是征税的主要标准 D.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9.著名汉学家孔飞力在其著作中对清朝某制度评价道:“一个政府的有效运作取决于对信息流动的仔细掌控”。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措施是
A.实行八股取士 B.设立理藩院 C.推行改土归流 D.实施奏折制度
10.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成果。下列古代文明成果对应关系一致的是
A.古代希腊-《十二铜表法》 B.古代埃及-种姓制度
C.古代印度-《吉尔伽美什》 D.古代西亚-楔形文字
1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丝绸之路、阿拉伯文化等素材。下列与他们研究主题最契合的是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D.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1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雇佣单位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出“精英迁移”的趋势,这在跨国公司尤为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
C.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 D.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13.俄国的一些贵族青年军官,参加过1812年打败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希望按照西欧的方式来改造国家。他们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1825年发动了旨在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武装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传播了民主、自由、革命的主张。据此可知
A.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得以重构 B.俄国有社会主义革命历史传统
C.拿破仑战争客观上推动俄国独立 D.俄国各阶层普遍接受民主思想
14.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由此可知一战
A.唤醒了欧洲的民族独立意识 B.确立了殖民地民族自决原则
C.摧毁了法国在非洲殖民体系 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5.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最初以口头传说和史诗的形式出现。其后,学校、书籍、图书馆及博物馆等逐渐发展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如表2依次对应的载体为
表2
序号 功能
① 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
② 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领域的知识
③ 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④ 文化大众化、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A.图书馆、博物馆、学校教育、印刷书
B.博物馆、图书馆、印刷书、学校教育
C.图书馆、学校教育、印刷书、博物馆
D.学校教育、博物馆、图书馆、印刷书
第II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3题,共55分。
1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丞相王绾等颂扬秦始皇的功绩:从前,五帝的土地纵横各千里,外面还划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区,“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帝发布上谕:“太祖高皇帝开基东土,遐迩率服。”各个蒙古部落又望风归顺,“咸禀正朔,以迄于今”,“是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到了现在,“面六合成大一统之天下”,东西南北,声威教化所及之处,没有人不尊崇亲近。
-摘编自《清世宗实录》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相较于秦朝,清前期“一统”一词的内涵有哪些变化?(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一统”模式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1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汉唐以来,古代科技已积累了丰硕的成果,宋代科技的繁荣正是在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的基础上而逐渐形成的。政治上的统一和经济上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国际间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
-摘编自王冰雁《大宋的科技为何在当时能够叫响世界》
材料二:假如在普通的时代,(明清时期)这种秩序和持久或许可看做是件幸事。但是,这些世纪却是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的世纪······中国不仅看起来,而且事实上也是相对静止的、落后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能够叫响世界”的一项科技成就。(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相对静止”“落后”的自身因素。(10分)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罗马人很早就接触到希腊文化,拉丁字母就是他们改造希腊字母的结果。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征服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大约100年后,又征服了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南部,把马其顿和希腊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但在文化上,罗马人更愿意拜希腊人为师,学习希腊文化。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被征服的希腊人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把艺术带给了粗鄙的拉丁姆。”
-摘编自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战争与文化传播”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滨海新区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历史试卷答案及评分参考
评分说明:
1.各题均按答案及评分参考评分。
2.若考生的非选择题答案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评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第1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1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C B A C B A D D C C A D A
第II卷 共3题,共55分。
16.(20分)
(1)变化:疆域范围扩大;民族种类增多;民族融合加强;政治权力深入(中央集权的强化);文化认同加深。(一点2分,答出4点即可,共8分)
(2)影响:有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和传承性,使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保持强大的凝聚力;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利于近代救亡图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一点3分,答出4点即可,共12分)
17.(20分)
(1)原因:汲取前代丰厚的科技遗产、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的繁荣、国际间的交流增多。(一点2分,共8分)
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等等。(任选其一,得2分)
(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固守封建小农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宋明理学失去活力,
脱离实际,束缚思想;八股取士,选举制度走向僵化;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使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一点2分,言之有理,得10分)
18.(15分)以下示例仅供评分参考,如拟定其他主题,按要求答题,也可得相应分数。
论题:战争客观上推动了文化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2分)
阐述: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灭波斯等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大帝国。他死后虽然帝国分裂,但希腊文化在亚非广泛传播,与当地文化融合,史称“希腊化时代”,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家通过一系列殖民战争确立了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在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内,传统的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
拿破仑通过战争,在欧洲建立了拿破仑帝国,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向被征服地区传播,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9分)
总之,战争在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发展。(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