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第14练 专题强化:“传送带”模型中的动力学问题[分值:50分]1~4题每小题4分,5题9分,共25分1.(2024·安徽卷·4)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v0顺时针转动。t=0时在传送带底端无初速度轻放一小物块,如图所示。t0时刻物块运动到传送带中间某位置,速度达到v0。不计空气阻力,则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过程中,加速度a、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可能正确的是( )2.某快递公司为了提高效率,使用电动传输机输送快件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长度L=5.25 m,始终保持恒定速度v=1 m/s顺时针运行,在传送带上A处轻轻放置一快件(可视为质点),快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快件由静止开始加速,与传送带共速后做匀速运动到达B处,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快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始终相反B.快件先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后受静摩擦力作用C.快件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为0.5 mD.快件由A到B的时间为5.5 s3.(2024·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月考)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顺时针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像(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A.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B.t1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C.0~t2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D.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先向右后向左4.(2025·江苏常州市开学考)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v顺时针转动,传送带右端上方的挡板上固定着一轻弹簧。将小物块P轻放在传送带左侧某位置,P在传送带带动下向右运动,与弹簧接触时速度恰好达到v。取P放置点为坐标原点,全过程P始终处在传送带上,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物块在向右运动或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a与位移x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5.(9分)(2024·江苏苏州市期中)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右侧滑上匀速转动的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其位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图线的0~3 s段为抛物线,3~4.5 s段为直线。求:(1)(4分)传送带的速度大小;(2)(5分)物块刚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6、7题每小题6分,8题13分,共25分6.(2025·江苏扬州市新华中学月考)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正以恒定速率v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传送带的倾角为θ(未知)。一物块以初速度v0从传送带的底部冲上传送带并沿传送带向上运动,其运动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物块到传送带顶端时速度恰好为零,g取10 m/s2,则( )A.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为16 m/sB.摩擦力方向一直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反C.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D.传送带转动的速率越大,物块到达传送带顶端时的速度就会越大7.(2024·江苏盐城市检测)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0沿逆时针方向运行。t=0时,将质量m=1 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端,物体相对地面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2 s时滑离传送带。设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则( )A.传送带的倾角θ=30°B.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C.传送带上下两端的间距为15 mD.物体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5 m8.(13分)(2025·江苏扬州市开学考)如图所示,分拣工件的车间里,与水平面成θ=37°的传送带正以v=5 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运行,A、B两端相距l=30 m。现每隔一段时间把质量m=1 kg的工件(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工件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75,相邻工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5 m,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5分)一个工件从A到B所用的时间;(2)(3分)一个工件在传送过程中留下的痕迹长度;(3)(5分)相邻工件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传送带上最多有多少个工件。参考解析1.C [0~t0时间内,物块轻放在传送带上,做加速运动。受力分析可知,物块受重力、支持力、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于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合力不变,故做匀加速运动;t0之后,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与重力沿传送带向下的分力大小相等,加速度为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2.D [快件加速时,滑动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匀速后,与传送带之间无相对运动趋势,不受摩擦力作用,故A、B错误;快件与传送带相对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其加速度大小为a==μg=2 m/s2,快件由静止开始加速至速率为v的过程所用时间为t==0.5 s,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大小为Δx=vt-t=0.25 m,故C错误;快件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5 s,所以快件由A到B的时间为t总=t+t'=5.5 s,故D正确。]3.C [相对地面而言,小物块在0~t1时间内,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t1之后反向向右运动,故小物块在t1时刻离A处距离最大,A错误;小物块在0~t1时间内,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在t1~t2时间内,反向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但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t2时刻两者共速,在t2~t3时间内,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静止,所以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值,B错误;0~t2时间内,小物块相对传送带向左运动,始终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故C正确,D错误。]4.A [物块与弹簧接触时速度恰好达到v说明与弹簧接触前物块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ma,解得a=μg,方向水平向右;与弹簧接触后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P相对于传送带静止,即P受弹簧弹力和静摩擦力平衡,P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块运动到弹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x-μmg=ma,方向向左。故选A。]5.(1)2 m/s (2)4 m/s解析 (1)由题图乙得,3 s后物块随传送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v传=v1= m/s=2 m/s(2)x-t图线的0~3 s段为抛物线,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式可知,0~2 s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x2=·t2解得v物=4 m/s。6.C [由题图乙可知,1 s时,物块的运动发生突变,可知传送带的速度为8 m/s,故A错误;在0~1 s内,物块的速度大于传送带速度,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μmgcos θ=ma1根据题图乙可得a1= m/s2=8 m/s2在1~2 s内传送带的速度大于物块的速度,传送带对物块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与物块运动的方向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μmgcos θ=ma2根据题图乙可得a2= m/s2=4 m/s2联立解得μ=0.25,θ=37°,故B错误,C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当传送带的速度大小大于16 m/s后,物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无论传送带的速度为多大,物块到达传送带顶端时的速度都相等,故D错误。]7.D [由题图乙得0~1 s内物体加速度a1= m/s2=10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mgcos θ=ma11~2 s内加速度a2= m/s2=2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mgcos θ=ma2联立解得θ=37°,μ=0.5,故A、B错误;由题可得物体0~2 s内的位移大小即为传送带上下两端的间距l,根据v-t图像与t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l= m+×1 m=16 m,故C错误;由题图乙知传送带的速率v0=10 m/s,则0~1 s内,物体的位移为x1= m=5 m传送带的位移为x2=v0t1=10×1 m=10 m故物体与传送带间相对位移大小为Δx1=x2-x1=10 m-5 m=5 m,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上运动;1~2 s内物体的位移为x3=×1 m=11 m传送带的位移为x4=v0t2=10×1 m=10 m故物体与传送带间相对位移大小为Δx2=x3-x4=1 m物体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痕迹重叠1 m,因此物体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为5 m,故D正确。]8.(1)8.5 s (2)12.5 m (3)5.0 m 8解析 (1)设工件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cos θ-mgsin θ=ma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大小为a=1 m/s2工件匀加速时间为t1= s=5 s工件匀加速的位移大小为x=t1=12.5 m工件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 s=3.5 s故工件从A到B所用的时间t=t1+t2=8.5 s(2)只有加速阶段工件会留下痕迹,此过程传送带位移大小为x1=vt1=25 m所以划痕长度为Δx=x1-x=25 m-12.5 m=12.5 m(3)设相邻工件放到传送带上的时间间隔为Δt,刚放上下一个工件时,该工件离前一个工件的最小距离为dmin=a(Δt)2=0.50 m解得Δt=1 s当工件匀速运动时两相邻工件相距最远,则有dmax=vΔt=5.0 m传送带上正在加速工件个数n1==5个匀速运动的工件个数n2==3.5个故传送带上最多工件个数为8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