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第16练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分值:50分]1.(9分)(2024·浙江1月选考·16Ⅰ)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1)(1分)该实验中同时研究三个物理量间关系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放大法 B.控制变量法 C.补偿法(2)(1分)该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平衡阻力时小车未连接纸带B.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C.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绳与水平桌面平行(3)(3分)在小车质量 (选填“远大于”或“远小于”)槽码质量时,可以认为细绳拉力近似等于槽码的重力。上述做法引起的误差为 (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为减小此误差,下列可行的方案是 。 A.用气垫导轨代替普通导轨,滑块代替小车B.在小车上加装遮光条,用光电计时系统代替打点计时器C.在小车与细绳之间加装力传感器,测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4)(4分)经正确操作后获得一条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建立以计数点0为坐标原点的x轴,各计数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0、x1、…、x6。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则打计数点5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v= ;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是 。 A.a=B.a=C.a=2.(10分)(2025·江苏常州市开学考)某小组探究物体加速度a与其所受合外力F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水平轨道上安装两个光电门,小车上固定一遮光片,细线一端与小车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钩码。(1)(2分)实验前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线与轨道平行,再适当垫高轨道 (选填“左”或“右”)端以平衡小车所受阻力。 (2)(2分)小车的质量为M1=320 g。利用光电门系统测出不同钩码质量m时小车加速度a:当使用宽度为d的挡光片时,小车先后通过间距为L的两光电门的时间为t1和t2,则测量获得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 (可用实验中测量的M1、m、d、L、t1、t2表示)。钩码所受重力记为F,作出a-F图像,如图(b)中图线甲所示。 (3)由图线甲可知,F较小时,a与F成正比;F较大时,a与F不成正比。为了进一步探究,将小车的质量增加至M2=470 g,重复步骤(2)的测量过程,作出a-F图像,如图(b)中图线乙所示。(4)(2分)与图线甲相比,图线乙的线性区间 (选填“更多”或“更少”)。再将小车的质量增加至M3=720 g,重复步骤(2)的测量过程,记录钩码所受重力F与小车加速度a,如表所示(表中第9~14组数据未列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14 15钩码所受重力 F/(×9.8 N) 0.020 0.040 0.060 0.080 0.100 0.120 0.140 0.160 …… 0.300小车加速度 a/(m·s-2) 0.26 0.55 0.82 1.08 1.36 1.67 1.95 2.20 …… 3.92(5)(2分)请在图(b)中补充描出第6至8三个数据点,并补充完成图线丙。(6)(2分)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猜想和推断本实验结论: 。 3.(11分)(2025·江苏扬州市开学考)某组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1)(1分)实验中采用的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决定于 。 A.纸带的运动速度B.交流电的频率C.交流电压的高低D.放电针到墨粉纸盘的距离(2)(1分)已知小车(含小车配重)质量为300 g,平衡该实验阻力之后(如图甲),为更符合本实验要求,在砝码盘处选择拉小车的砝码质量较合适的是 。 A.5 g B.50 gC.100 g D.500 g(3)(4分)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已知打点计时器采用的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已知xOA=2.24 cm,xOB=5.04 cm,xOC=8.39 cm,xOD=12.29 cm,请根据纸带求出打“C”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3分)该组同学又设计了一个拓展方案,如图丙所示实验装置,其中M为带滑轮的小车的质量,m为沙和沙桶的质量,m0为滑轮的质量,力传感器可测出轻绳中的拉力大小。利用此方案实验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用天平测出沙和沙桶的质量,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阻力,实验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保证沙和沙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 (5)(2分)利用(4)中拓展方案实验,某同学以力传感器的示数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像是一条直线,如图丁,求得图线的斜率为k,则小车的质量为 。 4.(10分)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1)(2分)该实验中,认为细绳中拉力近似等于槽码重力,槽码质量m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远小于滑块质量M。 (2)(2分)实验小组将滑块从图甲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测得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分别为Δt1、Δt2,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为L,遮光条的宽度为d,则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 (用字母Δt1、Δt2、L、d表示)。 (3)(4分)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该小组同学测得两个光电门间的距离为L,遮光条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时间为t。保持光电门2的位置及滑块在导轨上释放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1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经过多次实验测得多组L和t,作出-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t图像的纵轴截距为v0,横轴截距为t0,则v0表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 (选填“1”或“2”)时的速度大小,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 (用字母v0、t0表示)。 (4)(2分)为探究滑块加速度与质量M的关系,保持槽码质量m不变,改变滑块与遮光条的总质量M,实验中用槽码重力mg代替细绳拉力,把细绳中实际拉力记为F,由此引起的相对误差表示为δ=×100%。请写出δ随M变化的关系式:δ= ×100%。 5.(10分)(2022·山东卷·13)在天宫课堂中,我国航天员演示了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受此启发。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力传感器、无线加速度传感器、轻弹簧和待测物体等器材设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如图甲所示。主要步骤如下:①将力传感器固定在气垫导轨左端支架上,加速度传感器固定在滑块上;②接通气源,放上滑块,调平气垫导轨;③将弹簧左端连接力传感器,右端连接滑块。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O点。A点到O点的距离为5.00 cm,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④计算机采集获取数据,得到滑块所受弹力F、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部分图像如图乙所示。回答以下问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3分)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2)(3分)该同学从图乙中提取某些时刻F与a的数据,画出a-F图像如图丙中Ⅰ所示,由此可得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 kg。 (3)(4分)该同学在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在图丙中画出新的a-F图像Ⅱ,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 kg。 参考解析1.(1)B (2)B (3)远大于 系统误差 C (4) A解析 (1)该实验中同时研究三个物理量间关系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可以控制其中一个物理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即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2)平衡阻力时小车需要连接纸带,通过纸带上的点间距判断小车是否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于小车速度较快,且运动距离有限,打出的纸带长度也有限,为了能在纸带上尽可能多地获取计数点,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故B正确;为使小车所受拉力与速度同向,应调节滑轮高度使细绳与长木板平行,故C错误。(3)设小车质量为M,槽码质量为m。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对小车和槽码有F=Ma,mg-F=ma,联立解得F=,由上式可知在小车质量远大于槽码质量时,可以认为细绳拉力近似等于槽码的重力;上述做法引起的误差是由于实验方法或原理不完善造成的,属于系统误差;该误差是将细绳拉力用槽码重力近似替代造成的,不是由于车与木板间存在阻力(实验中已经平衡了阻力)或是速度测量精度低造成的,为减小此误差,可在小车与细绳之间加装力传感器,测出小车所受拉力大小,故C正确。(4)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T,打计数点5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为v=;根据逐差法可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是a=,故A正确。2.(1)左 (2)) (4)更多(5)见解析图 (6)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质量时,a与F成正比解析 (1)实验前调节轨道右端滑轮高度,使细线与轨道平行,再适当垫高轨道左端以平衡小车所受阻力。(2)小车先后通过间距为L的两光电门的时间为t1和t2,则小车通过两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v1=,v2=根据L=解得a=)(4)由题图(b)分析可知,与图线甲相比,图线乙的线性区间更多。(5)根据表格数据,填充完成图线丙,如图所示(6)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猜想和推断本实验结论: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质量时,a与F成正比。3.(1)B (2)A (3)0.36 0.55(4)不需要 需要 不需要(5)-m0解析 (1)电火花计时器的打点周期等于交流电频率的倒数。故选B。(2)平衡该实验阻力之后,砝码质量应选择远远小于小车质量的,即选择5 g的砝码更符合本实验要求。故选A。(3)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则打“C”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C=≈0.36 m/s根据逐差法,可得加速度大小为a=≈0.55 m/s2(4)因为力传感器可测出拉力大小,所以不用测出沙和沙桶的质量,也不需要保证沙和沙桶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的质量M;为了让所测拉力为小车所受的合力,需要平衡阻力。(5)小车的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F=(M+m0)a解得a=F则a-F图线的斜率k=解得M=-m0。4.(1)需要 (2)](3)2 (4)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amg-F=ma,所以F=若认为细绳中拉力近似等于槽码重力,槽码质量m需要远小于滑块质量M。(2)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速度分别为v1=,v2=所以a==](3)根据逆向思维法可知,滑块从光电门2运动到光电门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与时间关系可得L=v2t-at2,则=v2-at该解析式与题图乙中的图线符合,所以v0表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的大小,且a=所以a=(4)由以上分析可知δ=×100%=×100%=×100%。5.(1)12 (2)0.20 (3)0.13解析 (1)由题知,弹簧处于原长时滑块左端位于O点,A点到O点的距离为5.00 cm。拉动滑块使其左端处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结合题图乙的F-t图像有Δx=5.00 cm,F=0.610 N,根据胡克定律k=,可得k≈12 N/m(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则a-F图像的斜率表示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的倒数,根据题图丙中Ⅰ,则有 kg-1=5 kg-1则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0.20 kg(3)滑块上增加待测物体,同理,根据题图丙中 Ⅱ,则有 kg-1=3 kg-1,则滑块、待测物体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0.33 kg,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Δm=m'-m=0.13 k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