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第27练 专题强化: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分值:50分]1~4题每小题4分,5题11分,共27分1.木块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路面由静止出发前进了L,随即撤去此恒力,木块沿原方向又前进了3L才停下来,设木块运动全过程中地面情况相同,则摩擦力的大小Ff和木块所获得的最大动能Ek分别为( )A.Ff=,Ek= B.Ff=,Ek=FLC.Ff=,Ek= D.Ff=,Ek=2.图中ABCD是一条长轨道,其中AB段是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CD段是水平的轨道,长为s,BC段是与AB段和CD段都相切的一小段圆弧,其长度可以忽略不计。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在A点由静止释放,沿轨道下滑,最后停在D点,A点和D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现用一沿轨道方向的力推滑块,使它缓缓地由D点回到A点,设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则推力对滑块做的功等于( )A.mgh B.2mghC.μmg(s+) D.μmg(s+hcos θ)3.(2025·江苏南通市检测)在倾角为37°的斜面底端给小物块一初动能,使小物块在足够长的粗糙斜面上运动。若小物块在上滑和下滑过程中其动能Ek随高度h的变化如图所示,g取10 m/s2,sin 37°=0.6,则小物块( )A.质量为1 kgB.上滑的最大距离为3 mC.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1 ND.在最高点的机械能一定为25 J4.(2025·江苏南通市开学考)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载人滑草车与草地各处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载人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sin 37°=0.6,cos 37°=0.8)。则( )A.动摩擦因数μ=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g5.(11分)极限运动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甲是极限运动中滑板、轮滑等运动常用的比赛场地——U形池,现有某U形池场地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该场地由两段可视为光滑的圆弧形滑道AB和CD以及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水平滑道BC构成,图中R1=4.5 m,R2=3.5 m,BC=5 m,某次滑板比赛中质量为60 kg(含滑板质量)的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出发,通过AB、BC滑道,冲向CD滑道,到达CD滑道的最高位置D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员和滑板整体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g取10 m/s2)。(1)(3分)求该运动员在圆弧形滑道AB上下滑至B点时对圆弧形滑道的压力;(2)(4分)该运动员为了第一次经过D处后有2 s时间做空中表演,求运动员在A点下滑的初速度大小;(3)(4分)在(2)问的初始条件下,运动员在滑道上来回运动,最终停的位置距离B点多远?6题5分,7题13分,共18分6.(2025·江苏扬州市期中)如图所示PO垂直足够大的木板ABCD,用与木板相同的材料制成若干滑板PQ,Q处为一小段圆弧。从P点由静止释放同一小物块直到停止,改变Q的位置使物块总能停止在木板上,则小物块停止时的位置组成的图形为( )A.圆形 B.椭圆形C.正方形 D.菱形7.(13分)如图是由弧形轨道、圆轨道(轨道底端B略错开,图中未画出)、水平直轨道平滑连接而成的力学探究装置。水平轨道AC右端装有理想轻弹簧(右端固定),圆轨道与水平直轨道相交于B点,且B点位置可改变,现将B点置于AC中点,质量m=2 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弧形轨道高H=0.5 m处静止释放。已知圆轨道半径R=0.1 m,水平轨道长LAC=1.0 m,滑块与A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弧形轨道和圆轨道均视为光滑,不计其他阻力与能量损耗,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4分)滑块第一次滑至圆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2)(3分)轻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3)(6分)若H=0.4 m,改变B点位置,使滑块在整个滑动过程中不脱离轨道,求BC长度满足的条件。(5分)8.如图所示,一篮球从距地面高H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作用后再竖直向上弹回,篮球每次与地面作用都会有动能损失,损失的动能为篮球每次与地面接触前动能的10%。不计空气阻力,篮球从开始下落到停止的过程中运动的总路程为( )A.9H B.15H C.19H D.21H参考解析1.D [木块运动全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FL-Ff·4L=0-0,可得Ff=,木块在撤去恒力时速度最大,则动能最大,根据动能定理有FL-FfL=Ek-0,解得木块所获得的最大动能为Ek=,故选D。]2.B [滑块由A点运动至D点,设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克fAD,由动能定理有mgh-W克fAD=0,即W克fAD=mgh, ①滑块从D点回到A点,由于是缓慢推,说明动能变化量为零,设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克fDA,由动能定理知当滑块从D点被推回A点有WF-mgh-W克fDA=0, ②由A点运动至D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克fAD=μmgcos θ·+μmgs, ③从D→A的过程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克fDA=μmgcos θ·+μmgs, ④联立③④得W克fAD=W克fDA, ⑤联立①②⑤得WF=2mgh,故A、C、D错误,B正确。]3.A [全程根据动能定理有-Ff×2=ΔEk=20 J-40 J=-20 J,解得Ff=2 N,故C错误;上滑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Ff-mgh3=ΔEk'=0-40 J=-40 J,解得m=1 kg,故A正确;上滑的最大距离为L==5 m,故B错误;取最低点为零势能面,在最高点的机械能为E=mgh3=30 J,零势能面未知,因此机械能也不确定,故D错误。]4.B [全程由动能定理有mg·2h-μmgcos 45°·-μmgcos 37°·=0,解得μ=,A错误;对在上段滑道下滑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mgh-μmgcos 45°·mv2,解得v=,故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B正确;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mgh,C错误;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a=g,D错误。]5.(1)1 800 N,方向垂直于BC向下 (2)10 m/s (3)2.5 m解析 (1)运动员从A到B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有mgR1=m-0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有FN-mg=m联立解得FN=1 80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在B点运动员对圆弧形滑道的压力大小FN'=FN=1 800 N,方向垂直于BC向下。(2)设运动员在BC段摩擦力对他做的功为Wf,根据运动员从A点由静止出发到D点时的速度恰好为零,由动能定理得mgR1+Wf-mgR2=0解得Wf=-600 J运动员在空中表演时做竖直上抛运动,上抛的初速度vD1=g解得vD1=10 m/s运动员从A到D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1+Wf-mgR2=mm代入数据解得vA0=10 m/s(3)运动员下落后会在滑道上来回运动,直到最终静止在BC上;对运动员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1-Ffs=0-mWf=-Ff·BC解得运动员在BC段运动的总路程为s=47.5 m在BC上来回运动的次数n==9.5运动员最终停在BC的中点,即离B点2.5 m处。6.A [设PQ与水平面夹角为θ,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物块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x,从P到Q,根据动能定理有mghPQ-μmgcos θ·xPQ=m,从Q到停止,根据动能定理有-μmgx=0-m又xPQ=联立解得xQO+x=即小物块从不同滑板滑下后最终停止的位置到P点的水平距离保持不变,改变Q的位置,只是改变了小物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方向,则小物块停止时的位置组成的图形为以O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形。故选A。]7.(1)60 N (2)6 J (3)0.5 m≤L≤1 m解析 (1)从出发到第一次滑至圆轨道最高点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gH-μmg-mg×2R=mv2-0在圆轨道最高点,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FN=m,联立解得FN=6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0 N。(2)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时,弹性势能有最大值;从出发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gH-μmgLAC+W弹=0-0又W弹=0-Ep,联立解得Ep=6 J(3)①若滑块恰好到达圆轨道的最高点,则有mg=m,从出发到滑至圆轨道最高点,由动能定理有mg(H-2R)-μmgs1=m-0解得s1=0.75 m,LBC=LAC-s1,要使滑块不脱离轨道,BC之间的距离应该满足LBC≥0.25 m②若滑块刚好达到圆轨道的圆心等高处,此时的速度为零;由动能定理可得mg(H-R)-μmgs2=0解得s2=1.5 m,s2=1.5 m=1 m+0.5 mLBC'=s2-LAC即反弹时恰好上升到圆心等高处,如果反弹距离更大,则上升的高度更小,更不会脱离轨道,所以LBC'≥0.5 m,考虑到AC的总长度等于1 m,所以LBC'≤1 m;结合①②两种情况,符合条件的BC长度为0.5 m≤L≤1 m。8.C [篮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所获得的动能为Ek1=mgH,运动的路程为s1=H,篮球第一次与地面作用后损失的动能为ΔEk1=10%Ek1=0.1mgH,反弹后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高度为H1=0.9H篮球第二次到达地面运动的路程为s2=H+2H1=H+2×0.9H篮球第二次与地面作用后损失的动能为ΔEk2=10%Ek2=0.1mgH1=0.9mgH×0.1反弹后上升到最高点时的高度为H2=0.9H1=0.92H篮球第三次到达地面时运动的路程为s3=H+2H1+2H2=H+2×0.9H+2×0.92H以此类推,篮球第n次到达地面时运动的路程为sn=H+2×0.9H+2×0.92H+…+2×0.9n-1H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得s总=H+2×0.9H×当n趋于无穷大时,有s总=19H,C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