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考古证据表明,新石器时代我国已经开始以陶器、玉器为礼器,而以二里头文化为主体的夏王朝则将礼器上升到了国之重器的地位。西周王朝则将礼器融入礼乐文化系统,形成了中华文明独具特色的“礼乐文明”。这一历程主要体现了( )A.礼器功能世俗化发展趋势 B.社会经济结构的持续变革C.史前礼乐文化交流的增多 D.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连续性2.汉代董仲舒认为“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他还强调,天是能够赏善惩恶的最高主宰,它通过“正”天子而“正”天下,“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这些主张旨在( )A.重塑社会道德秩序 B.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维护君臣伦理关系 D.强调天人合一理念3.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说明( )A.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 B.宋代政府较唐代更加重视海外贸易C.宋代海外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居于主导 D.海外贸易税是宋朝政府的主要财源4.在元代,无论是天子内廷的怯薛军团,还是外朝的枢密使、地方行省平章政事,“其长皆勋旧重臣”,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中的权贵们组建的官僚体系构成了元朝的统治基干。这可用于佐证元朝( )A.地主阶级联合执政的特征 B.以行政能力为用人依据C.“四等人制”成为治国理念 D.承袭了唐宋的选官原则5.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社会里,出现了大量由女性书写的作品以及预设读者为女性的作品,甚至家族内才女的作品集成为当时名门望族的重要文化资产之一。这反映出明代中晚期当地的社会氛围是( )A.心学强调个体内心反省,实现自我意识的提升 B.受西方民主自由影响,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大增C.商品经济发展,旧有社会秩序逐渐松动和瓦解 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影响了大众文学的盛行6.如图为1881-1927年中国新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均值图。由此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注:图中只包括全国18个省份中的262个府。A.主要沿着铁路线进行投资建设 B.已经成为国内经济的主导力量C.发展状况与铁路存在内在联系 D.发展受阻主要因素是国内政局7.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但着手操办者则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方督抚;1901年,清廷颁布变法上谕,张之洞、刘坤一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清末新政的实施大纲;1906年,清廷下诏仿行立宪,也是在袁世凯、张之洞等奏请下促成的。”这表明晚清时期( )A.权力结构变化助推了早期近代化 B.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C.政府态度左右了各派的政治立场 D.改革是挽救统治的关键8.1939年6月,国民政府西迁成吉思汗陵途经延安时,陕甘宁边区政府安排了盛大的迎灵和祭祀活动。之后,边区政府在延安建立成吉思汗纪念堂,每年举行两次公祭大典。这些举措( )A.体现了国民政府的社会教化活动 B.弘扬了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精神C.加强了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 D.反映了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的意图9.表为1964年4月30日根据1957年和1958年生产效益估算出的1965年农业部分领域的发展情况。这表明当时( )年份领域 1957 1958 1965粮食(亿斤) 3901 4000 3800左右棉花(万担) 3280 3938 3200左右三种油料(万担) 7542 8459 6650左右大牲畜(万头) 8382 7770 7800左右猪(万头) 14590 13829 15000左右A.“左”倾错误影响广泛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C.社会主义探索成效显著 D.经济计划制定相对理性10.据解密的外交档案显示,某某国“要求中国提供”“请求中国援助”等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一些驻外大使馆来电及外交部上送报告中的常见字句。据统计,到1960年底,我国已向朝鲜、缅甸、埃及、阿富汗等22个国家提供过援助。这一举动( )A.说明外交注重意识形态 B.标志着外交政策的成熟C.有利于开创外交新局面 D.体现了外交理念的转变11.有学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使用权限上界定了集体与农户间的关系,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革从经营权限上理顺了国家与农民间的关系,税费全面取消从经济层面上塑正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理顺了城乡两极分化、对立的关系。这说明党制定农村政策( )A.以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建设为前提 B.旨在发展农村生产力C.深刻把握农村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D.平衡国家与农民关系12.从8世纪开始,阿拉伯人不断向西方进攻,控制了地中海西部地区,拜占庭则掌控着地中海东部和意大利的西部。拜占庭与阿拉伯两大文明体系分别掌控东、西地中海地区,限定了西方文明的发展空间。这一时期拜占庭与阿拉伯的势力分布( )A.导致跨区域贸易的彻底中断 B.有利于中世纪欧洲社会转型C.阻碍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D.加强伊斯兰教世界内部团结13.16世纪,路德提出“两个王国”理论,即“属灵”王国和“属世”王国,两者在相关的权柄领域内各司其职、互不统辖、互不干涉,共同管辖上帝创造的世界。这一理论( )A.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C.构建了理性王国的蓝图 D.直接引发欧洲科学革命14.如图是1882年美国《顽童》杂志刊登的漫画,画中持保龄球者为当时的铁路大亨杰伊·古尔德,保龄球上写着“欺诈”“虚假报表”“成立私人出版社”和“不道德”,保龄球瓶上写着“中介”“银行家”和“无经验的投资者”等,画面前方的牌子上写着由古尔德掌控的铁路路线。该漫画( )A.描绘了工业革命对文化氛围的影响 B.意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C.刻画了经济危机对商业秩序的冲击 D.揭露了垄断资本积累的掠夺性15.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指出:“我们的欧洲庸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色。”列宁意在强调( )A.西方国家对亚洲的觉醒缺乏认识 B.亚洲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C.亚洲革命不能机械照搬俄国模式 D.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16.1976年,IMF在牙买加召开会议,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牙买加体系。该体系下实行浮动汇率制,打破美元作为唯一外汇储备的情形。西德马克、日元随两国经济的恢复发展脱颖而出,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一体系( )A.导致美国丧失金融霸主地位 B.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的新变化C.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D.说明了固定汇率制阻碍了战后经济恢复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利玛窦1582年来到中国,他采取了较为明智的办法传教。首先,争取上层官僚、士大夫和皇帝的支持。1601年利玛窦到北京,明神宗召见了利玛窦,破例允许他在北京居留传教,礼部尚书徐光启、工部员外郎李之藻等均与利玛窦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玛窦采取中国习俗进行传教的方式。他穿儒服,习华语,研究中国典籍和社会风俗,尊重中国人的尊孔习惯和纲常伦理。利玛窦还采取以学术为媒介,借助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艺术等方式传教。他在北京参与译书修历、绘制地图、传教等活动,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同时,在中国奉公守法,为朝廷,为官府勤劳服务,坚持与官府和民众保持友好关系。利玛窦等采用的天主教儒学化的传教方式,被康熙命名为“利玛窦规矩”。——摘编自吴乃华《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材料二 中国少数上层士绅开始接受他(指利玛窦)所带来的天文学、数学和地图学等知识,但排斥天主教教义。此后,小规模的“西学东传”一直存在。康熙晚年,清王朝因罗马教廷禁止中国教徒崇拜祖宗、崇拜偶像及拒用“上帝”译名等“礼仪之争”而开始限制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雍正皇帝甚至怀疑传教士的动机,担心民众受其蛊惑而影响到法令的推行,于是全面禁教,“西学东传”基本中断。——摘编自杨晓娟姜红明《中国现代化演进的历史向度:从西学东渐到文明创生》(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西学东渐艰难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65年,李鸿章奏设江南制造总局于上海,购西洋机器、雇洋匠,仿造枪炮轮船。其创办奏折中称:“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至19世纪末,该局已能生产后膛枪、钢炮、无烟火药及小型舰船,并附设翻译馆译介西学书籍。——摘编自《李文忠公全集·奏稿》材料二 1905年,江南制造总局的造船部门独立为“江南船坞”,1912年更名为“江南造船所”。1918年承接美国万吨级运输舰订单,至1921年共建造4艘,为当时远东最大吨位船舶。1949年后更名为“江南造船厂”,逐步发展为我国现代船舶工业核心基地。2010年,其旧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摘编自《江南造船厂史(1865-1949)》《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南制造总局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江南制造总局到江南造船厂的演变历程如何反映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解说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九个国家中任选一个国家,就其兴衰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史事 不同史籍对该史事的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公子扶苏、中尉蒙恬死。 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公子扶苏、蒙恬,数以罪,赐死。——《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代后。”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杀其兄扶苏、中尉(蒙)恬。——西汉竹简《赵正书》(1)根据材料,指出《史记》和《赵正书》关于胡亥继位的记载有何差异?(2)根据所学,指出《史记》和《赵正书》的史料类型,你认为如何辨别史料真伪?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A A A C A B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B B D C B17.(1)特点:争取统治阶级支持;利用中国习俗;以学术为媒介;与官民保持友好关系;天主教儒学化。(2)影响:有利于中国人了解西方;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促进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限。(3)原因: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强大;中西经济存在差异(或中国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中国人文化传统、宗教习惯、生活习俗与西方不同。18.(1)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事实力;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对西方的了解;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先进人才。(2)特点:①从依附到自主:初期依赖西方设备与技术(“制器之器”与洋匠),民国时期已能独立承接国际订单(建造万吨轮),体现技术自主性提升;②从军事到民用:洋务运动时期以军工生产为主,后转型为综合性船舶制造,服务民用与国际贸易;③在曲折中延续:历经晚清、民国、新中国不同时期,虽受战争与社会动荡影响(如抗战时内迁),但工业火种得以保存并发展壮大;④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其兴起服务于“自强求富”,建国后成为国家工业化的支柱,见证中华民族从落后到复兴的历程。⑤由弱到强:从晚清江南制造总局到新中国的大型国有造船龙头企业江南造船厂,说明中国近现代民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19.示例葡萄牙的兴衰葡萄牙兴起于新航路开辟。15世纪中后期,葡萄牙人率先开辟新航路,开辟了通往非洲好望角、印度的新航路,由此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占领了非洲沿岸、印度沿岸的一些据点,以及中国的澳门、美洲的巴西等等。葡萄牙通过建立商站,垄断贸易、掠夺金银等手段,从海外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由此成为世界性强国。然而,葡萄牙获得的大部分财富主要用于宫廷的消费,用于生产领域的资本极少,加上与西班牙的竞争,荷兰、英国的崛起,葡萄牙渐处下风,17世纪后,国家走向衰落。葡萄牙的兴衰表明,大国的兴衰有阶段性,不可能永远保持兴盛。20.(1)差异:《史记》记载胡亥是非法篡位。《赵正书》记载胡亥是合法继位(2)史料类型:文献史料(或二手史料)辨别方法:①考证史料来源:也就是辨别《史记》与《赵正书》关于胡亥继位材料来源的真实性、可信度。②进行多重论证:查找《史记》《赵正书》之外的有关史料,尤其是秦代、汉初的史料,进行多重互证。(如能提出考证作者立场、时代背景等也可适当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