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章专题习题课件(共11份打包)沪粤版(2024)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各章专题习题课件(共11份打包)沪粤版(2024)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6张PPT)
第六章 力和机械
专题1 杠杆的动态平衡问题
1. (新情境 古代科技)我国古代记录传统手工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舂。下图是小华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舂捣谷”的示意图,小华感觉力量不够,用起来比较困难,假如舂的各部分可调节,则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 小华将脚向前移动
B. 将碓头和臼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
C. 将支点向靠近小华的方向移动
D. 小华将脚向后移动
类型1 力或力臂变化的问题
D
2. (山西太原期末)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圆柱体,在拉力F 的作用下,以O点为支点,由实线位置缓慢转动到虚线位置,整个过程中,拉力F 始终作用于A点,且与OA保持垂直(OA为圆柱体横截面的直径)。
在转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重力的力臂不变
B. 拉力F 逐渐变小
C. 拉力F 逐渐变大
D. 由于拉力F 的力臂始终保持最长,拉力F 始终保持最小值不变
B
3. (新思维 模型建构)单塔双索斜拉大桥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索塔两侧对称的拉索承受了桥梁的重力,现仅有一辆载重汽车从桥梁左端沿直线匀速驶向索塔的过程中,左侧拉索拉力的大小 (  )
A. 一直减小 B. 一直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保持不变
A
4. (广东汕尾期中)如图所示,在均匀杠杆的 A 处挂3个钩码,B 处挂2个钩码,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中,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所用钩码均相同)(  )
A. 左侧拿走一个钩码,右侧钩码向左移动一格
B. 左侧加挂一个钩码,右侧加挂两个钩码
C. 两侧钩码下方同时加挂一个钩码
D. 两侧钩码同时向支点移动一格
类型2 杠杆的再平衡问题
A
C(共6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专题3 s-t图像和v-t图像问题
1. (山东德州中考)下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 s-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B. 由图像得,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4 ∶9
C. 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
向东行驶
D. 甲车2 h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 h
类型1 s-t图像
A
2. (山西长治潞州期中)课间休息时,甲、乙两位同学从t=0 s时由教室门口沿笔直的走廊向东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2~4 s内,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B. 0~2 s内,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向西运动
C. 4 s时,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D. 0~4 s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是2 m/s
D
3. (广东珠海香洲期中)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沿直线出发,其v-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乙在t1时刻相遇
C. 在0~t1时间内,甲相对于乙向南运动
D. 在0~t1时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类型2 v-t图像
C
4. (安徽亳州期中)物理中可以用图像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下图中,哪两个图像表示的物体运动速度是相同的? (  )
A. 甲、乙 B. 乙、丁 C. 乙、丙 D. 丙、丁
类型3 综合图像
B
5. (江苏南京玄武期末)a、b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南运动,图甲是a车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b车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 s内,a车和b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 0~6 s内,a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C. 0~2 s内,a车和b车的运动状态都不变
D. 4~6 s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南运动
C(共7张PPT)
第八章 压强
专题7 固体压强的计算
1. (四川自贡中考)如图所示,有三个均匀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的高度相同,乙、丙的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ρ甲=ρ乙>ρ丙 B. ρ甲=ρ乙=ρ丙
C. m甲=m乙>m丙 D. m甲=m乙=m丙
类型1 规则固体的压强
A
2. (安徽合肥模拟)如图所示,将材料相同而高度不同的实心正方体和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V正>V圆,h正A. F正B. F正>F圆,p正=p圆
C. F正>F圆,p正>p圆
D. F正>F圆,p正D
3. 如图所示,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之比ρA ∶ρB=9 ∶4,质量之比mA ∶mB=2 ∶3,若分别按甲、乙两种方式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之比和压强之比分别是 (  )
A. F甲 ∶F乙=1 ∶1,p甲 ∶p乙=2 ∶3
B. F甲 ∶F乙=1 ∶1,p甲 ∶p乙=4 ∶9
C. F甲 ∶F乙=1 ∶1,p甲 ∶p乙=9 ∶4
D. F甲 ∶F乙=1 ∶3,p甲 ∶p乙=2 ∶3
类型2 叠放固体的压强
B
4. (广东佛山顺德月考)棱长为10 cm、质量为2 kg的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正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若沿图甲所示的虚线将正方体去掉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若沿
图乙所示的虚线将正方体去掉一半,则剩余部分对桌
面的压强是________Pa。(g取10 N/kg)
类型3 切割固体的压强
2 000
1 000
2 000
5. (辽宁中考改编)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已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ρ甲________ ρ乙;如果沿水平方向分别将甲、乙两圆柱体截去相同的高度h,则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甲________ p乙。(均选填“>”“<”或“=”)
>
<
6. (新疆中考)如图甲所示,一质地均匀的长方体砖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砖块切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如图乙所示,此时砖块对地面的压强为2 000 Pa;将图乙中的砖块倒置后如图丙所示,此时砖块对地面的压强为3 000 Pa。则图甲中砖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  )
A. 2 250 Pa   B. 2 400 Pa
C. 2 500 Pa   D. 2 750 Pa
B(共8张PPT)
第六章 力和机械
专题2 简单机械相关作图
1. (新情境 生活实践)图甲是打开的汽车后备箱盖,可将它看成一个杠杆。图乙是其简化图,O点是支点,F2 是液压杆对B点的支撑力,要盖上后备箱,可在 A点施加压力F1,请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L1和F2的力臂L2。
类型1 杠杆的力和力臂作图
2. (新思维 模型建构)图甲为环卫工人用笤帚扫地的情形。已知支点为O点,工人右手作用在笤帚上 A点的动力为F1,请在图乙中画出作用在B点的水平方向的阻力F2的示意图及阻力臂L2。
3. (新情境 生活实践)如图所示,在课桌的C点用力可以把桌腿B抬离地面,在抬起时桌腿A没有滑动,请在图中画出最小的动力F 的示意图。
类型2 杠杆的最小动力作图
考向1 动力作用点已给出
4. (新思维 模型建构)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推动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使其以翻滚的方式沿直线移动一段距离,图乙是使正方体某个面刚刚离开地面的情形,请在图乙中画出此时小明所用最小力F 的示意图。
考向2 动力作用点未给出
5. (辽宁中考)图甲是一种常用的移动指示牌,图乙是它的模型,图丙是被风刮倒的指示牌,请在图丙中画出将指示牌扶起的最小力及其力臂。
6. 要用滑轮组拉出陷入泥中的汽车,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类型3 滑轮组绕线作图
7. (甘肃武威中考)如图所示,某工人站在地面上使用由三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用笔画线代替绳子,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共9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专题4 速度的综合计算
1. (新情境 生活实践)下表是小明同学假期去奶奶家时乘坐的某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小明家在南京,奶奶家在汉口。求:
(1)该列车从南京南站到汉口站行驶
的路程;
(2)该列车从南京南站到汉口站行驶
的平均速度。
距离
类型1 列车时刻表问题
2. (广西南宁期中)国庆节期间,小明从南宁乘火车去北京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400 m。途中火车以20 m/s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明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70 s。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3)火车途中通过一座长为0.85 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15 s,则火车在桥上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类型2 火车过桥(或隧道)问题
3. (安徽合肥蜀山期末)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我市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
超速。若监测点 A、B 相距15 km,
全程限速,一辆汽车通过监测点A、
B的速度分别为100 km/h和110 km/h,
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
类型3 交通安全问题
(1)若采用“定点测速”,这辆汽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说明理由。
(2)若采用“区间测速”,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3)若要确保汽车通过AB路段时采用“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的最短时间是多少秒?
【答案】(1)采用“定点测速”,这辆汽车不会被判超速。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汽车不会被判超速。
(3)450 s
解析:(1)根据题图可知,全程限速120 km/h,根据监测点A、B的速度知:
vA=100 km/h<120 km/h,vB=110 km/h<120 km/h,所以采用“定点测速”时,该
汽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共6张PPT)
第九章 浮力
专题11 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
1. 小丽在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时发现,物体浸没在不同密度的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由此她猜想:能否把弹簧测力计设计成一个简易密度秤?小丽利用图甲、乙所示装置来测量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已知物块的体积是 80 cm3,图甲、乙中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g取10 N/kg)
类型1 称重法测液体密度
(1)图乙中,物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烧杯中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0.9
1.125
(2)小丽通过多次实验,得到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被测液体密度ρ
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发现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
(3)根据以上分析,小丽将图乙装置改装成一个密度秤,对刻度
重新进行标度,它的零刻度应标在________N处。用它测量时,被测液体的密度应不超过________g/cm3。
越小
1.4
1.75
2. 下面是张超同学利用量筒和水测量橡皮泥密度的实验过程及分析,请完成下列填空。(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1)如图甲所示,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________mL。
类型2 浮沉法测物体密度
50
(2)如图乙所示,把橡皮泥捏成碗状,小心放入量筒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2,橡皮泥的质量m=________g。
14
(3)如图丙所示,再把橡皮泥团成球放入量筒使之沉入水底,读出此时水面对应的刻度值V3。
(4)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可推导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 ρ=________(用V1、V2、V3和ρ水表示)。由图中读数可算出橡皮泥的密度是_________kg/m3。
1.75×103
3. 小宇想用天平和一杯浓盐水(已知浓盐水的密度为ρ0)及其他辅助器材测量密度均匀的土豆的密度,测量过程如下:
(1)用天平测出土豆的质量为m1;
(2)把土豆轻轻放入浓盐水中,土豆漂浮,如图所示,用记号
笔记下液面在土豆上的位置;
(3)取出土豆擦干,用刀沿记号将土豆切成a、b两块,测出b块的质量为m2,则土豆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__(用所给字母表示)。
类型3 平衡法测物体密度
(共9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专题5 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作图
1. (江西景德镇期末)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在5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图(以物体的重心O为力的作用点)。
类型1 有关平衡力的作图
2. (安徽六安期中)如图所示,燕子归巢时沿图示虚线方向匀速滑翔,请画出燕子的受力示意图(燕子所受空气的作用力为F)。
3. (四川南充中考)如图所示,物块A在水平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画出物块A的受力示意图。
4. (安徽淮南期中)如图所示,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小球静止在斜面上,细线竖直,请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5. (山西晋城期中)如图所示,用大小为3 N的水平向左的力(图中未画出)把重为2 N的物块A压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请画出物块A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6. (江苏扬州中考)如图所示,用一根细绳拴着一个沙袋,甩动起来。请画出此时沙袋的受力示意图。(不考虑空气对沙袋的作用)
类型2 有关非平衡力的作图
7. (广西桂林期中)用一根细线系着一个小钢球做成一个摆,小钢球摆动到最高点时的情形如图所示,画出此时小钢球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8. (广东惠州惠城期中)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继续滚动一段距离才停下来,请作出向右滚动的足球所受各力的示意图。(共7张PPT)
第八章 压强
专题8 液体压强的计算
1. (安徽铜陵期末)如图,装有两种不同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面上,两种液体没有混合,上层液体的高度为h,密度为0.8ρ,下层液体的高度为2h,密度为ρ,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  )
A. 3ρgh B. 2ρgh
C. 2.8ρgh D. ρgh
类型1 柱形容器内液体的压强
C
2. (北京中考)如图所示,两个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容器的底面积大于乙容器的底面积,它们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液体,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乙。液体内A、B两点到容器底部的距离相等,其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ρ甲<ρ乙,pApB
C. ρ甲>ρ乙,pA=pB D. ρ甲>ρ乙,pAD
3. (山东烟台中考)如图,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两个薄壁玻璃杯,分别装有深度相同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个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
B. 两个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大小相等
C. 水对两个玻璃杯底部的压力大小相等
D. 水对两个玻璃杯底部的压强大小不相等
类型2 台形容器内液体的压强
C
4. (广东清远清城期末)一杯未装满的、密封的饮料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甲),然后倒立放在桌面上(如图乙),两种放置方式中饮料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F乙和 p甲、p乙,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
A. p甲>p乙,F甲>F乙
B. p甲C. p甲=p乙,F甲=F乙
D. p甲>p乙,F甲D
5. (福建福州仓山期末)如图所示,一平底热水壶的质量为0.5 kg,壶的内部底面积为180 cm2。小港同学用该热水壶装了1.5 L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得壶中水深为15 cm。求:(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1)此时热水壶对桌面的压力;
(2)此时水对壶底的压力和压强。
类型3 不规则容器内液体的压强(共7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专题6 二力平衡的判断和应用
1. (安徽合肥包河期末)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重力不计)的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为G的小球,整个装置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给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  )
A. G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 G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 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类型1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辨别
D
2. 一木箱重500 N,放在水平地面上,张华同学用400 N的力去搬木箱,但没有搬动,则木箱此时受到的合力为 (  )
A. 900 N B. 100 N C. 0 N D. 500 N
类型2 根据物体的状态分析受力情况
C
3. (浙江中考)健身者在没有其他辅助的情况下,下列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的是 (  )
类型3 根据物体的受力判断状态
A
4. (四川南充中考)粗糙水平面上有一木箱重为200 N,当用50 N的水平推力
推木箱时,木箱静止不动,此时木箱受到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为_______N;当
用100 N 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时,木箱恰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用150 N的水平
推力推木箱时,木箱受到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类型4 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摩擦力
50
100
5. (广西南宁青秀期末)如图,用50 N的压力F 把一个重为10 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增大压力F,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压力减小为30 N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则物体此时受到
的摩擦力为________N。当压力继续减小,减小为20 N时,物体所
受的摩擦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
不变
10
变小
6. (广东佛山南海期末)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当t=5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当t=3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_N。2~4 s内,物体处于
___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
平衡”)状态。
2
4
4
非平衡(共14张PPT)
第九章 浮力
专题10 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问题
1. (安徽合肥模拟)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物块分别放入容器内,待物块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FA>FB>FC
B. 物块的重力大小关系为GA=GB=GC
C. 物块的密度大小关系为ρA<ρB<ρC
D. 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F乙>F丙
类型1 密度、压强、浮力的定性分析题
考向1 异物同液
C
2. (四川德阳中考)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装满不同液体的甲、乙相同烧杯中,稳定后如图所示,甲中小球漂浮,乙中小球
沉底,甲烧杯溢出的液体质量________(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乙烧杯溢出的液体质量,此
时________(选填“甲”或“乙”)烧杯底部受到的
液体压力较大。
考向2 同物异液
大于

3. (四川达州中考改编)如图所示,底面积、质量均相同的甲、乙、丙三个薄壁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内的液面相平,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现将三个相同的小球(球的密度与乙中液体的密度相同)分别放入甲、乙、丙容器中,小球不吸液体,液体不溢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容器内的液体质量关系:m甲>m乙>m丙
B. 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
C. 放入小球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关系:F甲=F乙=F丙
D. 放入小球后,小球所受的浮力关系:F浮甲B
类型2 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计算题
D
6. (安徽淮南模拟)如图,小邢将底面积为5×10 3 m2的圆柱形薄壁容器放在水平面上,用细线把体积为5×10 4 m3的长方体冰块拴在容器底部,往容器中加水至水深为30 cm。求:(容器足够高,不计细线质量,ρ水=1.0×103 kg/m3,ρ冰=
0.9×103 kg/m3,g取10 N/kg)
(1)冰块未熔化时的质量;
(2)冰块未熔化时,细线对冰块的拉力大小;
(3)当冰块完全熔化变成水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7. (广东佛山期末)重力为5 N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将一块不吸水、体积为100 cm3的石块用细线系着浸没在水中,容器中水的深度由10 cm上升到12 cm,如图乙所示。求:(容器壁厚度忽略不计,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1)石块未放入水中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
压强;
(2)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共17张PPT)
第九章 浮力
专题9 浮力的示意图及浮力的计算
1. (山西长治期末)如图所示,重力为3 N的小球静止在水面上,请画出小球受到的各力的示意图。
类型1 画浮力的示意图
考向1 物体漂浮或悬浮时
2. (江西南昌期末)如图所示,O点为潜艇的重心,请画出潜艇加速上浮时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不考虑潜艇发动机的动力)
考向2 物体上浮或下沉时
3. (安徽合肥蜀山期末)请在图中画出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在水中处于不同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4. 一个正方体铁块,在水下某深度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15 N,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20 N,则铁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当铁块下沉到某位置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增大至20 N,则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________N,此时铁块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________N,铁块的体积是________m3。
(ρ=1.0×103 kg/m3,g取10 N/kg)
类型2 浮力的计算
考向1 应用压力差法求浮力
5
25
5
5×10-4
5. (新题型 图表信息题)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实心圆柱体,将其从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中)开始逐渐放入水中,图乙是圆柱体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圆柱体下表面浸入
水中深度的变化情况。求:
(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1)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
(2)圆柱体的密度;
(3)圆柱体的底面积。
考向2 应用称重法求浮力
6. (新情境 先进科技)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人民海军正在走向深蓝。中国完全自主研制的055大型驱逐舰是中国第一款排水量超过万吨的主力驱逐舰,舰长183 m、宽23 m,满载时吃水深度为8 m,排水量可达13 500 t。
(g取10 N/kg,海水密度取 ρ海水=1.0×103 kg/m3)
(1)求该驱逐舰满载时所受的浮力;
(2)若一架总质量为15 t的直升机为了执行任务飞离驱逐舰,求该驱逐舰浸在水中的体积减小了多少。
考向3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7. (安徽六安期末)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该液体的密度为0.8×103 kg/m3,一个体积为1 000 cm3、重力为6 N的实心物体被细线系在容器底部,此时液体的深度为60 cm。求:(g取10 N/kg)
(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细线对物体的拉力;
(3)剪断细线后,物体最终露出液体表面的体积。
【答案】(1)4 800 Pa (2)2 N (3)2.5×10-4 m3 
解析:(1)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ρ液gh=0.8×103 kg/m3×10 N/kg×0.6 m=4 800 Pa。
(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则V排=V物=0.001 m3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液V排g=0.8×103 kg/m3×0.001 m3×10 N/kg=8 N
细线对物体的拉力F拉=F浮-G物=8 N-6 N=2 N。
8. (四川内江中考)一只轻质极薄的小塑料袋,袋内装满水(袋内无空气)且水的质量为200 g,将其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则此时盛水
的小塑料袋受到了竖直向上的________作用,其大小为________N。
(g取10 N/kg)
考向4 应用浮沉条件(或平衡法)求浮力
浮力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