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部编版)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1.1 认识社会生活新教材解读七年级的《道法》主要是围绕着自己来讲解,要做一个身心健康、有梦想的人;到了八年级重点就是围绕着社会来讲解,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顶天立地的人。你看八上的4个单元:就是从融入社会讲到适应社会,最后是奉献社会、奉献国家。这是整本书关键的逻辑线索,对应的就是书本四个单元。走进社会,对应的就是第一单元;怎么才能适应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对应的就是第二单元;怎么才能奉献社会呢?就要承担社会责任,对应的就是第三单元;怎么才能奉献国家呢?就要维护国家利益,对应的就是第四单元。整本书就是按照这样的逻辑线索,一点一点推进,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才。前三个单元都带有社会这个主题,第四单元上升为国家。所以本册书讲青少年如何走向社会,从书皮的设计上可以窥探,两位小朋友在校外担当志愿者,这就是走进了社会生活。整本书关系把握住之后,再来具体展开每个单元的细节分析。探究新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核心主线: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感受社会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道德修养: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养成亲社会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社会成员。3.法治观念: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4.健全人格:认识社会生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变化,初步培养公共意识,培养适应社会参与社会能力,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做准备。5.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初步养成关心集体,融入社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培养责任感,为社会进步做贡献。新知导入不平凡2024年2024年4月25日神州十八号飞船发射成功!2024年6月12日以来,广西遭遇持续强降雨侵袭,经济损失严重。2024年7月15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2024年7月26日—8月11日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举办。我们每个人与社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需要了解、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我们与社会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1.1 认识社会社会。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和交往范围不断扩大。那么,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个人与社会之间具有什么关系?新知导入自学导航:1.社会生活的表现;2.社会生活的特点;3.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青少年有哪些要求?探究新知活动一:【走进社会】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对多彩的社会生活充满了憧憬。老师决定利用实践课,带同学们了解社会。环节一:下面是同学们分组拍摄的三组照片,请你参与思考问题:问题:请你分析,每组图片是否属于社会生活,并总结社会生活的表现。探究新知第一组√探究新知√第二组探究新知√第三组探究新知(1)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动;(2)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3)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4)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5)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1.社会生活的表现生活观察生活观察(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参考答案】(1)日常观察,社会调查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看电视等方式和途径了解社会生活。(2)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幸福;社会飞速发展、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科技不断进步、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国家富强不开人民的艰苦奋斗;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生活观察生活观察核心解读**:本课以“生活观察”为框架,通过四个时间点(清晨至夜晚)的情境,勾勒出个体参与社会的完整脉络。情境三(敬老院助老)和四(电影讨论)补充了前两个情境(公园晨练、市场买菜),形成“全龄段社会参与”主题:从儿童(小志)到老人,覆盖公共空间(公园、菜市场)、社区服务(敬老院)、文化教育(电影)等维度。后续总结(农村、工厂、商场等)则系统化“了解社会的方式”,强调观察与实践的结合。探究拓展明确列出方式(农村劳动、工厂工作、商场购物、博物馆参观、升旗仪式),并隐含于情境中。我将其合并为5类核心路径:1.参与社区服务(如敬老院助老):通过志愿服务(教手机)直接接触弱势群体,培养同理心。2.体验经济生产(如买菜、农村/工厂):情境二的“合作社”和总结的“田间劳动”,强调本地化经济(了解供应链与可持续发展)。3.文化场所学习(如博物馆、电影):情境四的电影讨论和总结的“展品震撼”,突出历史与艺术的教化作用。4.公共仪式参与(如升旗仪式):总结中“自豪感”体现国家认同,类似公园晨练的集体健康活动。5.日常对话观察(如家庭交流):所有情境均通过对话(小志与家人)传递社会知识,证明“微时刻”的教育价值。-深层意义与意图:这些方式共同构成“全感官社会学习”——视觉(商场商品)、听觉(电影对话)、触觉(教手机)。在2025年信息爆炸时代,用户可能倡导“慢观察”以对抗碎片化认知(如社交媒体浅层信息)。结合“变革”主题,路径需与时俱进:例如,增加“数字平台”(如线上博物馆)以补充实体体验。实际建议:可设计“社会探索清单”(如每周尝试一种方式),并注意可及性——城乡差异可能限制工厂/农村访问,建议虚拟替代(VR参观)。了解社会的方式:多元化路径探究拓展(教材情境与生活经验,结合2025年时代背景与社会趋势的深度解读)1归属感与公共认同:从“旁观者”到“共建者”的蜕变,,具体体验:社区联结的温暖(情境一、三):公园晨练时,新增健身器材的便利性让人感受到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如2025年“健康中国”社区设施覆盖率超90%),产生“被重视”的满足感;敬老院教老人用手机时,奶奶的“孩子”称呼与笨拙操作中的笑容,唤醒对老龄化社会的责任感(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8%),体会到“被需要”的价值。2.集体记忆的共鸣(情境四):观看抗美援朝电影后,与父辈讨论历史的热血澎湃,强化“保家卫国”的集体荣誉感,呼应2025年“爱国主义教育法”对青少年精神塑造的要求。-深层意义:身份重构: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走向公共空间(公园、菜市场),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网络的节点,而非孤立个体。政策感知:通过健身器材、合作社等细节,直观理解国家战略(如乡村振兴、智慧助老)如何落地为“身边的变化”。** 劳动价值的重新发现:从“消费”到“创造”的觉醒具体体验:1.对生产链的敬畏(情境二、总结):菜市场中“合作社自种西红柿”的对话,揭示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艰辛(2025年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52岁),颠覆“食物理所当然存在”的认知;(参观工厂时,流水线上工人的精准操作,让人反思工业化效率背后的个体付出。)2对劳动者的共情:农村田间的汗水、商场导购员的耐心,使人意识到每个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消解“职业鄙视链”偏见。深层意义:消费伦理升华:从追求“低价便捷”转向支持本地经济(如购买合作社产品),践行可持续消费(全球食品短链化运动兴起)。劳动尊严认知:农历六月初三临近“夏至”农忙节气,更深刻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千年训诫在当代的意义。**爷爷对晨练的坚持与小志对健身器材的惊喜,体现传统习惯与现代治理的融合;农村的质朴与商场的繁华对比,理解城乡发展差异背后的历史逻辑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探究新知总结:感受的价值——在参与中重塑自我与社会社会生活的参与是一面镜子,既映照出时代的进步(健身器材、智能助老),也暴露出发展的痛点(城乡差距、数据隐私)。这些感受最终指向两个维度:1. 向内自省:通过多元体验,构建个人价值观(如尊重劳动、包容差异),完成从“学生”到“公民”的身份进化;2. 向外行动:将震撼、温暖甚至不满,转化为改进社区的具体实践(如发起“器材维护日”、推广合作社模式)。愿每一次社会参与,都成为照亮你与前路的微光探究拓展我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感受是什么?方式: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日常观察;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如阅读报刊;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查询等。去旅游参观展览关心国家大事观看成都大运会参加劳动探究拓展参与社会生活有哪些感受?感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幸福;社会飞速发展、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科技不断进步、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国家富强不开人民的艰苦奋斗;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看电影追剧、看小说上课外班结识新的老师朋友去旅游参观展览关心国家大事去书店看书参加劳动探究新知我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和感受是什么?①方式:我们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日常观察;社会调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媒介(广播、电视、网络等),如阅读报刊;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上网查询等。②感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幸福;社会飞速发展、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科技不断进步、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国家富强不开人民的艰苦奋斗;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我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相关链接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从事着各种活动。例如,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满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需求;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推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从事精神生产活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活动既有不同的功能,又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相关链接解析:社会生活的“三元一体”功能性框架(1)**物质生产活动——社会生存根基**“满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需求”**深层内涵**:① **基础性**:2025年全球供应链重组背景下,“本地化生产”成趋势(如情境二的“合作社种菜”);② **技术变革**:AI农业工厂普及,但传统劳动价值仍需被尊重(呼应田间农民的“辛勤”)。(2)**社会政治活动——民主法治引擎**“管理国家事务,推动民主法治建设” -**时代映射**:① **数字化参与**:2025年“智慧政务”覆盖率95%,青少年可通过App参与立法征求意见(如环保法案);② **基层实践**:社区议事会成为八年级社会实践新场景(链接敬老院志愿活动)。(3)**精神生产活动——文明灵魂塑造**“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创新延展**:**传统文化复兴**:乙巳蛇年推动非遗进校园(如端午龙舟VR体验);相关链接探究新知2.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1)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①在社会生活中,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物质和精神产品)②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职业分工)③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我们的社会生活充满活力,令人期待。探究分享探究拓展阶段 代表形态 技术突破点 社会影响古代 烽火/飞鸽/信件 符号化信息载体 跨地域有限连接近代 电报/电话 电磁波应用 实时通信雏形当代 智能手机 数字网络整合 全球即时互联生态通信方式的变化关键转折**:从**物理传输**(狼烟、鸽子)到**能量传输**(电信号)再到**虚拟共享**(数据包),本质是**时空压缩革命**(2)交通工具维度**名句解码** `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古代30日行程 → 高铁3小时达成,**速度提升240倍 `蜀道难`的消解:盘山险道 → 隧道桥梁技术 → **地理阻隔的消除**探究拓展探究拓展生活领域 变迁典型现象 核心说明维度饮食文化 时令食材→全天候供应链 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医疗健康 巫医→AI诊断 科学理性取代经验主义教育模式 私塾→慕课平台 知识民主化进程生活领域的变化探究新知2.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2)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①生产工具的变革、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观念的更新,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精神面貌昂扬向上,祖国日益繁荣昌盛。**认知革命三阶段**① 农耕文明的经验传承 → ② 工业文明的专业分化 → ③ 数字文明的跨界融通通信工具:固定电话→智能手机→脑波交互设备社交模式:单位联谊→社交媒体→元宇宙全息社交探究分享今天的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在规划建设有品质、有温度、配套设施完备的公共空间。生活中,舒适方便、老幼皆宜的公园、绿地以及公共健身设施等随处可见,每个公共空间都反映出当地的生活和文化特色。居民在公园健身休闲●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公共空间?探究分享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共同建设和维护好公共空间?①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②社会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③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2.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3)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探究拓展维度 传统功能 2025年进化 案例--- --- --- ---社会凝聚 邻里交流 跨代际数字反哺空间 上海「数字鸿沟桥」公园文化传承 地方符号展示 沉浸式文化元宇宙入口 杭州运河AR皮影剧场生态治理 绿化覆盖率 生物多样性AI监测节点 成都智慧湿地系统健康促进 基础健身设施 脑波压力检测休憩亭 深圳前海减压公园公共空间的四重价值探究归纳2.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1)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2)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3)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探究新知①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青少年要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②将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3.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青少年有哪些要求?知识归纳1.社会生活的特点 ①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②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③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2.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物质产品和精神食粮种类繁多,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选择。②人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岗位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③人们的交往方式越来越丰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3.社会生活不断变化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①生产工具的变革。②科学技术的进步。③思想观念的更表现:①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②精神面貌昂扬向上。③祖国日益繁荣昌盛。4.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 (1)公共生活是在公共空间展开的。(2)表现:①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②社会秩序由大家共同维护。③社会发展由大家共同推动。5.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我们青少年该如何做 ①热爱生活,积极融入社会。②将个人发展 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共创共享美好生活。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课堂小结1.社会生活的表现2.社会生活的特点3.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对青少年有哪些要求?认识社会生活(1)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2)社会生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3)社会生活具有公共性。课堂练习1.江山如此多娇,生活如此多彩。下列属于社会生活中美好场景的有( )①秋天到了,农民在田间忙着收割庄稼②工人师傅们在车间忙碌地工作着③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上课④在学校附近,有些商店在销售“三无”产品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答案:D分析① 秋天到了,农民在田间忙着收割庄稼**:这代表农业劳动场景。属于美好场景,因为它体现了自然与人类劳动的和谐(如丰收的喜悦、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在社会语境中,农业是基础产业,此选项弘扬尊重劳动、感恩自然的正能量。② 工人师傅们在车间忙碌地工作着**:这代表工业劳动场景。属于美好场景,因为它强调团队协作、生产贡献(如制造业对国家发展的支撑)。在现代社会,工人劳动被视为进步象征,此选项鼓励职业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③ 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上课**:这代表教育学习场景。属于美好场景,因为它突出知识追求与成长动力(如教育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学习环境是社会文明的缩影,此选项传递勤奋进取的积极信号。*④ 在学校附近,有些商店在销售“三无”产品**:这代表商业违规场景。**不属于美好场景**,因为它涉及负面行为(如假冒伪劣产品危害学生健康、破坏市场诚信)。选项设计意图清晰:作为对比项,突出“美好”的反面,教导学生识别社会问题。课堂练习2.(2025八年级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等。每位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A.人们都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B.良好的秩序会限制人们的自由C.社会公共利益由大家共同享有D.我国的法律不够完备答案:C课堂练习3.“行走的思政课”可以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以下是某班“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路线图,根据路线内容推测,该活动主题应该是( )☆路线一:体验科技魅力——参观湖北省科技馆☆路线二:领略湖北之美——游览长江三峡景色☆路线三:探寻荆楚万象——走进湖北省博物馆A. 走进社会生活,促进全面发展B. 感悟文化魅力,传承中华文化C. 关注社会发展,感受世界巨变D. 宣传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课堂练习本题给出了某班“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路线图,包括三条路线内容,需要根据这些路线内容推测活动主题。解题思路1.分析路线一:体验科技魅力——参观湖北省科技馆,科技馆展示了众多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通过参观可以了解科技发展情况,感受科技的魅力,这属于社会生活中的科技领域体验。2.分析路线二:领略湖北之美——游览长江三峡景色,长江三峡景色是湖北自然景观的代表,游览三峡能感受自然之美,也是社会生活中自然景观体验的一部分。3.分析路线三:探寻荆楚万象——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博物馆里收藏着丰富的荆楚文化相关文物等,通过参观可以了解荆楚文化,这属于文化领域的社会生活体验。4.综合三条路线:三条路线分别从科技、自然景观、文化等不同方面,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逐一分析选项:A选项:“走进社会生活,促进全面发展”,符合上述对三条路线综合分析的结论,是正确的。B选项:虽然路线三涉及文化,但路线一主要是科技体验,路线二是自然景观体验,不全面,所以该选项不准确。C选项:“感受世界巨变”在题干路线内容中体现不明显,题干主要围绕湖北本地的科技、自然、文化等方面,所以该选项不合适。D选项:题干中三条路线均未涉及环保理念相关内容,所以该选项不符合。答案A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新教材八上道法认识社会生活课件2025.ppt 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mp4 人民子弟兵的风采2025.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