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2025.07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到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
1.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最早将
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3.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C.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D.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4.
如下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
的神圣使命是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A.解放全中国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跨过鸭绿江
D.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
第1页(共8页)
5,毛泽东曾说,抗美援朝运动最大限度地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投入到支援前方、恢复经
济的斗争中。经过努力,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于1952年下半年提前半年完成,第一个五
年计划于1953年开始。这一论述旨在强调抗美援朝
A.激发了人民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B.提高了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
C.赢得了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环境
D.抵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扩张
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中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
出的代价确实很高,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材料中的“益处”是指
A.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B.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7.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人说,他现在很高兴,甚至比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还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
毛泽东赞赏的历史事件指的是
A.农民通过土改获得土地
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C.“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D.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8.1950一一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
的农具、房屋等生产资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社会变革。材料中的社会变
革是指。
A.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大生产运动
B.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C.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责任制
9.徐特立是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延安五老”
之一。如图是他1954年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的代表证。通过此次会议,他可以见证
A.《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
10.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
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C.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题第2页(共8页)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2. A(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④错误)
3. D(“当家作主站起来”对应新中国成立)
4. B(长津湖战役属于抗美援朝战争)
5. A(抗美援朝激发人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经济恢复)
6. C(抗美援朝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7. B(1955 年农业合作化高潮推动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8. B(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9. C(1954 年一届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 D(三大改造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11. A(深圳速度源于经济特区建立)
12. B(邓小平理论回答八九十年代中国发展问题)
13. A(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4. B(外资快餐进入中国体现对外开放扩大)
15. D(1960-1965 年经济恢复因“八字方针”调整)
16. C(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体现国家转折)
17. A(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非“自愿原则”,④错误)
18. A(科技成果体现创新发展理念)
19. C(反腐败体现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国)
20. D(2001 年加入 WTO 推动进出口增长)
21. D(1999 年澳门回归标志中国领土全部收回)
22. A(蔡英文不承认“九二共识”,③错误)
23. A(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4. C(袁隆平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5. C(图片反映人民军队建立与现代化)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6 分)
(1)事件:土地改革;意义: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巩固政权。(4 分)
(2)原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改革法》。(4 分)
(3)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作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
业发展。(4 分)
(4)原因: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关键;启示:政策需符合国情,
关注农民利益。(4 分)
27.(16 分)
(1)意义:巩固政权,提高国际地位;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
主义。(4 分)
(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因: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4 分)
(3)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时间:1972 年;前提:美国承
认一个中国。(4 分)
(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认识:中美应合作共赢,避
免对抗。(4 分)
28.(18 分)
(1)时间:1954 年;意义: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桥”:武汉
长江大桥;成就:宝成铁路等。(6 分)
(2)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心变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
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6 分)
(3)示例:观点: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腾飞。
阐述:1978 年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设立等
举措,促进经济快速发展,2001 年加入 WTO 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
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6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