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雨的四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 “苞、棱、谧” 等字,会读并理解 “静谧、高邈、莅临、吝啬、咄咄逼人” 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即对雨在四季中不同特点的描绘以及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调动多种感官刻画景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欣赏雨在四季中不同美景的描写中,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共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精神;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操。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文中描写四季雨景的段落,体会作者如何运用修辞和多感官描写使景物生动形象,这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也是教材为达成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同时参考了课后练习题对景物描写的探究方向。(二)教学难点学生对教材中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以及文章所展现的诗意不易理解。文中除写景外,情、景交融,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贯穿全文,还体现了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这是学生较难深入把握的地方,需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其体会。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 分钟)在黑板上写下 “雨” 字,简单几笔勾勒出几滴雨落下的简笔画,随即提出问题:“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雨情有独钟,留下了诸多描绘雨的佳句,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孟郊的‘楚水结冰薄,楚云为雨微’。雨在他们笔下有着不同的情态和韵味。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刘湛秋先生的《雨的四季》,去领略雨在不同季节的独特魅力。”(二)讲授新课 —— 初读(8 分钟)自主学习:给学生们 3 分钟时间,让他们自主默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词,标记自然段序号,同时梳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初步感知文章内容。用 2 分钟时间,以 PPT 展示本课的生字词,像 “花苞(bāo)”“彩棱镜(léng)”“静谧(mì)”“高邈(miǎo)”“莅临(lì)”“吝啬(lìn sè)”“淅淅沥沥(xī lì)”“咄咄逼人(duō)”“粗犷(guǎng)” 等,强调易错读音、字形及释义,让学生们齐声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词的记忆。检查反馈:最后 3 分钟,邀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检查学生是否读得正确、通顺,以及他们在默读过程中对文章结构的初步把握情况,看看他们能否大致说出文章是围绕四季雨的哪些特点来写的。(三)讲授新课 —— 析读(15 分钟)整体感知(5 分钟)展示问题:“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如第一部分(第 1 段)是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欢喜之情;第二部分(第 2 至 5 段)是文章主体,生动细致地描绘各个季节的雨的形象和特点;第三部分(第 6、7 段)是文章收尾,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四季雨的赞美、渴望,并板书这些内容。具体研读(10 分钟)春雨(3 分钟):播放春雨的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们边听边思考:“这一段作者主要写了哪几层意思?经春雨洗淋后的不同景物的情态,可以反映出春雨的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出这段共有五层意思,总结出春雨的特点是清新、润泽、甜美,并板书这些关键词。同时,让学生们想象自己站在春雨中,感受春雨带来的清新与活力。夏雨(3 分钟):播放夏雨的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们边听边思考:“作者写夏雨大致有几层意思?哪些词语可以概括夏雨的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出这段大致分两层意思,总结出夏雨的特点是热烈、粗犷、奔放,并板书这些关键词。同时,让学生们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夏雨,说一说夏雨给自己的感受。秋雨(2 分钟):播放秋雨的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们边听边思考:“作者写秋雨大致有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秋雨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出这段可以分成三层意思,总结出秋雨的特点是沉静、端庄、深情,并板书这些关键词。同时,让学生们想象秋雨中的景象,体会秋雨带来的静谧与深沉。冬雨(2 分钟):播放冬雨的配乐朗读音频,让学生们边听边思考:“作者写冬雨大致有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冬雨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出这段可以分成两层意思,总结出冬雨的特点是自然、平静、纯洁,并板书这些关键词。同时,让学生们讨论冬雨与春雨、夏雨、秋雨写法的不同,体会作者从雨过渡到雪的巧妙转换。(四)讲授新课 —— 品读(8 分钟)品手法(4 分钟)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请分别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在黑板上记录关键信息。例如,对于比喻修辞,学生们可能会提到 “树发芽,经春雨洗礼后有着难以想象的颜色和神态;花苞沾上雨滴分外娇媚;小草像复苏的蚯蚓翻身,发出一种沙沙之声;空中挂着水雾丝帘,空气变得甜润;春雨驱走冬天” 这些语句,引导总结出作者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比喻手法展现了春雨的特点;对于拟人修辞,像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引导体会赋予花草树木人的情态,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多感官描写的手法,如在描写夏雨时,从视觉(云、雨的状态)、触觉(把人浇个透)、听觉(夏雨交响曲)等角度,使描写更加细腻、立体,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通过对这些手法的品析,让学生们明白作者是如何巧妙运用写作技巧让景物活灵活现的。品情感(4 分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感受过不同季节雨的魅力?当时的你有着怎样的心情?” 给予学生 1 - 2 分钟思考时间后,开展小组分享,之后班级交流。随后,抛出问题:“文中除了描写四季雨的美景外,字里行间还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情感,如从 “我喜爱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体现出作者对雨的欢喜之情;从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体会到作者对雨的爱恋以及对生命、自然的热爱之情,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善于发现雨的美好,热爱大自然。通过这样由景入情、联系自身的方式,让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文章情感,实现情感共鸣。(五)巩固练习(5 分钟)练习设计:给学生们发放提前准备好的练习题,第一题是词语运用练习,让学生们用 “静谧”“高邈” 等生字词造句,以巩固字词知识,加深对词语含义及用法的理解,计划 2 分钟完成。第二题是仿写句子练习,给出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这个句子,让学生们模仿其修辞手法及描写手法,写一个描写家乡某个季节的句子,旨在锻炼学生对文章语言特色的模仿运用能力,给予 3 分钟时间。练习反馈:在学生完成后,随机抽取几位学生的造句和仿写答案进行现场点评,指出用词不当、修辞运用不合理的地方,同时对完成得较好的答案进行表扬展示,以此加深学生对字词运用和写作手法的掌握。(六)归纳小结(2 分钟)引导学生们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先让几位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学到了什么,包括字词积累、文章结构、写作手法以及作者情感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补充:“这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刘湛秋先生的《雨的四季》,领略了雨在不同季节的独特魅力,感受了春雨的清新、夏雨的热烈、秋雨的沉静和冬雨的自然。我们学习了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多感官描写来刻画景物的方法,体会到了作者字里行间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自然的热爱。希望大家能像作者一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身边的点滴。”(七)作业安排(1 分钟)布置以下作业:识字写字: 抄写本课生字词各三遍。阅读培养: 熟读课文,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写作练习: 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描写家乡某个季节的雨,要写出雨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阅读拓展: 课后阅读刘湛秋的诗歌作品《中国的土地》,体味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风格。(八)板书设计雨的四季刘湛秋春雨:清新、润泽、甜美细致观察比喻、拟人夏雨:热烈、粗犷、奔放秋雨:沉静、端庄、深情冬雨:自然、平静、纯洁写作手法:按顺序分层次 调动感官显色彩 巧用修辞绘神韵 融情入景巧抒情情感:对雨的喜爱与赞美,对生命、自然的热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