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B2.D3.A4.A5.B6.C7.C8.A9.B10.B11.B12.C13.A14.C
15.D16.B17.D18.D19.D20.C21.A22.B23.D24.B25.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大兴
大都
27.南宋
明清
28.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29.军机处
文字狱
30.王守仁
黄宗羲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1)思想:以人民为根本,把百姓的福祉放在首位,不能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损害
百姓的利益。(意思相符即可,2分)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对待各个民族。
(意思相符即可,2分)
(2)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各族友好关系进
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意思相符即可,4分)
32.(1)原因:政府鼓励对外贸易:中国商品质量高:宋代造船业发达:指南针运用
于航海,安全性强。(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相符即可,共4分)
(2)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
了巨大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推动了欧洲革命和社会变革:
促使欧洲社会转型或走向近代社会。(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相符即可,共4分)
33.(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分)隋朝大运河以洛阳
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郡,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2700多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运河。(2分)
(2)变化:又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将原有运河截弯取直。(2分)原因:政治经
济重心的转移:为了便利南粮北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缩短运输路程,更加快
捷:实现对全国有效的统治与管理等。(每点1分,答出两点,意思相符即可,共2分)
34.(1)原因:防止丞相专权,使皇权高度集中,巩固统治。(2分)特点:通过分
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以及彼此间的制约,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巩固皇室,加强
皇权。(2分)
(2)特点:人员精少,只听命于皇帝;地处内廷,设置机密;办事效率高。(意思
相符,答出两点即可,共2分)作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巩固清朝统治:军机处的设
立,对清代政治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君主专制极端强化。(意思相符,答出两点即可,
共2分)
35.(1)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建制,加强对台湾的管理。(2分)
(2)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等。西北地
区: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东北地区: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
是中国领土。(西藏、西北和东北,答出两个方面,意思相符即可。每个方面2分,共4分)
意义:版图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证实了这些边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2分)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它的延续和完善,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 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标志着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创 立的是
A. 隋文帝时,以才能取士 B.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
C. 唐太宗时,增加考试科目 D.武则天时,创立殿试
2.《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
(
正。“材料表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
A.
分工明确
互为补充
B.
部门增多
相权削弱
C.
程序繁琐效率低下
D.
相互协调
互为监督
3.下列各项诗句,符合右图(唐朝长安城)特点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C.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D.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





朱雀门
安花门明德门启行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r
n

)
4. “是时(唐玄宗开元年间),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娟一匹钱 二百。……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上述材料反映的 是唐玄宗
A. 生活奢侈,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B.修造宫殿,取悦杨贵妃
C. 重用奸佞,为唐朝衰亡埋祸根 D.怠理朝政,导致战乱不断
5.“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 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材料记述了五代时期武将掌权的影响是
A.统治腐朽,赋役繁重 B.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C. 宦官乱政,天灾人祸 D.北人南迁,促进统一
6."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 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文成公主带去的这些嫁妆
A. 反映了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 加强了唐朝对吐蕃地区的管辖
C.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 巩固了唐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7.“这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
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全球通史》对唐都长安的描述,反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1页 ( 共 6 页 )
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下列能反映上述史事是
A.日本遣唐使最多的一批超过500人 B.玄奘西行取经游历100多个国家
C.与亚欧非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来往 D.马可 ·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
8.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撰医学著作特以“千金”命 名。由此我们最能感悟其
A.医德高尚 B.刻苦学习 C.医术精湛 D.志向远大
9. 《光明日报》2023年9月14日报导“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迄今,莫高窟保 存了735个洞窟,包含了建筑、雕塑、壁画、音乐、舞蹈等多种门类的艺术。”由此可 见,莫高窟的特点是①历史悠久②数量多③都宜传佛教④艺术门类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朝时期的这首《神童诗》反 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宋朝推行的
A.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B.崇文抑武的方针
C.王安石的改革变法 D.行仁政的治国方略
11.宋朝统治者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改革和发 展科举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种做法
A.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 B.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12.“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反映了辽统治者实行藩汉分治的制度,这一制度
①促进了契丹社会的发展 ②缓和了辽与北宋的关系
③有利于民族交融 ④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右图反映了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 民族政权并立
B.各民族和谐相处
C.交融形成新民族
D.建立民族共同体
14.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 是中书省临时派出处理地方事务的机构,后来转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
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由此可知,行省制度
A.加强了我国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统治 B.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C.完善了中央对地方行政区划的管理 D.有利于对各级地方官吏政绩的考核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2页(共6页)
15.北宋时,苏轼曾写到:“余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日行千畦(小块土地),较 之佝偻(弯腰)而作者,劳佚(逸)相绝矣。”由此可见,“秧马”的使用①降低了劳动 强度②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 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乡镇城市的繁华 B. 商业贸易的繁荣
C.印刷技术的进步 D. 手工工艺的进步
17.明朝科举考试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以及文意,都有严格规定,被称为“八 股文”。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
(
……
)阳之郊 ”此观点旨在说明八股取士的
(

变力把里
×
) (


)A. 原因 B. 形式
(

北章)

)C.目 的 D.影响
(
8
)18.右图为《明朝形势图》,据图得到的信息是
A. 长城成为明朝与鞑靼政权部族分界线
B. 中国的现代版图在明朝时已完全形成
(
●者幸柱所

长箱、边地
)C. 汉、蒙古及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同时并存
D. 南海诸岛、小琉球等都属于明朝疆域
(
-8
面7
)19.右图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最早
) (
最多
) (
最先进
) (
最广
)A. 唐朝时期的对外交流
B. 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
(
从 一 四
O







年'比洲航海家的航行
早半个多世纪
1次出行海船多达两百
出海的有两
) (





) (
以海罗

技发达





十多个国家

)C. 元朝时期的海外贸易
D.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

)20.“血战歼倭,勋垂闽浙”;“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他们的共同贡献是称赞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两位 彪炳史册的人物,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A. 巩固清朝统治 B. 促进经济发展
C.抗击外来侵略 D. 推动社会变革
21.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杂税合并,计入 田亩,用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这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A.简化税收体系 B. 限制贵族特权 C. 减轻农民负担 D.惩治贪官污吏
22.明朝末年,统治者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广大农民纷纷起义。李自成率领起义的主力军, 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均田免粮”这一口号反映了当 时农民的诉求是
A. 人人平等,反抗压迫 B. 平均土地,免除赋税
C. 废除特权,平均财富 D. 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3页 ( 共 6 页 )
23.“较之于历代,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政策最为积极。特别是西北战事结束后,清朝对 边疆的治理思路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超越了长久以来“羁縻为治”的间接管理政策,转
而派遣官员、驻扎军队、整顿地方,积极主动治理边疆。”清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 辖,设置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伊犁将军
24.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关闭 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上述内容反映了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对外开放 D.重文轻武
25.“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 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民生,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这幅对联称颂的“医中之圣”应该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徐光启 D.李时珍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6.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 (今陕西西安)。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 大元,次年定都 (今北京)。
27 . 时期,我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_时期,中国经济成为全 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28.《 》一书,综合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 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
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9.清朝雍正年间设立的 ,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康熙、 雍正和乾隆三朝,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
“ ”。
30.明中期的思想家 认为心是万物的主宰,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 知”,影响极大。明末清初思想家 激烈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批判“君为臣纲” 的封建教条。
三、材料解析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 毙。”
--《 贞观政要 · 论君道》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和政策 (4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4页 ( 共 6 页 )
(2)简述上述思想和政策对这一时期的统治带来的影响。(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宋代中国不仅欢迎外商来华且鼓励本国民众出海贸易,与亚洲海洋各国形 成了南海贸易体系。“南海1号”发掘了瓷器、丝绸等近20万件商品,这些商品海外诸 国不能生产或质量远逊中国。宋代海船普遍应用了水密隔舱、多层舷板及导航技术,增 强了安全性。各国皆乐于与中国开展贸易。
——据黄纯艳《宋代中国为何展现“海洋大国”气象 》
材料二:下图
(
泥活字版 持罗盘陶俑
火器(模型)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各国皆乐于与中国开展贸易”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整体分析宋朝时期这些发明创造的影响。(4分)
33.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
桑干水
通惠河


6




海河
海二
济南





集庆。



运河


河南府
(洛阳)
临清{
刘 家 港

三东



)
图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图二 元朝的运河示意图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概况。(4分)
(2)对比图一和图二,元朝的运河发生了哪些变化 (2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 2 分 )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5页 ( 共 6 页 )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
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 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
材料二:军机处为清代所独创,对清代政治产生过广泛深远的影响。它的设立与雍 正初清廷向西北用兵有密切关系.它的组成比较简单,不像内阁有正式衙门,有正式实 任官,而是随时简派,不用时即发回原衙门,办事人员少而精……军机处地处内廷,直 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发出的诏旨不通过内阁,而是交兵部直接发 出,称为“廷寄”,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成为皇帝加强统治的得力工具.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组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分析“今我朝罢丞相”的原因。(2分)其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调整有 哪些特点 ( 2 分 )
(2)据材料二,分析军机处这一机构的特点。(2分)它的设立有什么作用 (2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本朝顺治十八年,海寇郑成功逐荷兰夷据之,伪置承天府,名曰东都;设 二县,曰天兴、万年。其子郑经改东都曰东宁省,升二县为州。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次 年)设置……隶属福建省。领县三。雍正元年,增置彰化县,领县四。
——摘自《清一统志台湾府》
材料二:清 朝前期,统治者经略边疆,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作为近代领土国家的 版图,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愈益紧密。清朝皇帝曾得意 地宣称:“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以上均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
(1)归纳材料一叙述的主要内容。(2分)
(2)据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前期统治者对我国西藏、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是如何 加强管理的 (4分)据材料二,简述清朝前期经略边疆对国家版图的意义。(2分)
七年级历史试题 第6页 ( 共 6 页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