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作者围绕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的观点。2.能分析并理解作者对观点的具体阐述。。3.了解袁隆平院士为解决粮食问题付出的努力,学习他的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围绕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的观点。2.理解杂交水稻发展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论述逻辑。【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一组全球饥饿儿童的图片和中国粮食丰收的对比图片,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在中国,是谁在为保障大家的 “米袋子” 而努力呢?【设计意图】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粮食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自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二、预习检测,夯实基础1.人物介绍袁隆平(1930——2021),江西德安人。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传统学术束缚,发明 “三系法” 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 “两系法” 杂交水稻。其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为中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1)读一读,连一连保障(zhàng)政策(cè)公顷(qǐng)预计配套份额(é)攻关受制于人永无止境(2)将以上词语填写在下面的语段中:同学们,假设我们要在学校附近建设一个大型农业实践基地。学校出台了一项特别(政策),专门划出 50(公顷)土地来支持这个项目。为(保障)项目顺利开展,学校(预计)投入大量资金。这个基地会有(配套)的灌溉与科研设施。各班级按一定(份额)参与种植,一起(攻关)种植难题,避免因技术不足而(受制于人)。农业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探索,相信通过大家努力,基地会取得丰硕成果。【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理解关键词汇,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阅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围绕什么话题展开?围绕这个话题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夙愿?提示:边读边圈画出文中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讨论明确:1.话题:粮食安全问题。作者夙愿:借助科技进步,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二)围绕粮食安全这样的话题,袁老提出了哪些看法?这个采访稿的前后内容有怎样的联系?明确:1.归纳看法(1)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要靠政策、投入和科技。(2)粮食问题是世界性问题。(3)发展杂交水稻能造福世界人民。(4)夺取水稻高产,必须要有良种、良法和良田的配套,任务艰巨。(5)我国种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6)如果我国的粮食种子受制于人,将很危险。2.分析内容联系首先指出粮食安全对中国的重要性及保障途径,接着阐述世界粮食问题的现状,引出杂交水稻的发展意义。然后说明杂交水稻高产面临的条件及挑战,进而阐述中国种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突出我们重视种业的必要性,最终得出借助科技进步,中国能解决吃饭问题,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的结论,层层递进,逻辑严密。粮食问题——杂交水稻——种业安全 (借助科技进步,中国能解决好吃饭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整体把握,为后续深入学习做铺垫。(二)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袁隆平对“吃饭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明确:吃饭问题是国家大事,也是全世界的大事,意义重大。依靠科技进步,中国有能力解决自身吃饭问题,实现粮食增产,如杂交水稻研究推广带来显著增产效果。同时强调应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挑战,看到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种业竞争等因素使粮食安全始终面临挑战,必须持续重视和着力解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四、精读理解作者在文中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为什么说粮食安全是中国的头等大事?为什么说杂交水稻对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为什么要将种业问题提升至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地位?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是分别怎样阐述的?分小组讨论,归纳填写表格:看法 具体阐述粮食安全是中国的头等大事 1.保障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2.保障粮食安全要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讨论明确:看法 具体阐述粮食安全是中国的头等大事 1.保障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2.保障粮食安全要靠政策、投入和科技。世界粮食形势严峻: 人口:世界人口增长,到 2030 年预计达 80 亿; 土地:每年大量土地转作他用,其中一半来自农田。 产量:为满足世界人口温饱,水稻单产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 60%。解决头等大事问题需要杂交水稻 已有成绩:超级杂交水稻先后实现了亩产 700公斤、800公斤、900 公斤的目标,近几年在国外7个国家大面积推广。 未来:若推广到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能多养活 4亿到5亿人口。中国为何要将种业问题提升至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地位 水稻高产依赖良种、良法、良田。种业面临的竞争挑战: 1.种业巨头竞争压力大,中美前十大种业公司全球市场占比悬殊; 2.国际种业巨头纷纷进入水稻领域。粮食种子安全的战略意义: 如果我国粮食种子受制于人,将很危险。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2.你觉得作者对粮食问题的阐述有什么特点?明确:用具体事实和数据做支撑,说服力强。逻辑清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粮食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五、深入探究,感悟精神理解人物精神及价值。从作者对“吃饭问题”的阐述中,你有哪些思考或感受?结合“感动中国 2004年度人物颁奖词”与课文内容以“袁隆平院士给我们的启示”为主题,探讨从文中能感受到袁隆平院士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对解决粮食问题起到什么作用。小组内充分交流,随机选2—3人全班交流。小组讨论:从这篇采访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袁隆平院士心怀天下、执着追求、勇于创新、不畏挑战的精神,也认识到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杂交水稻不断发展,让中国乃至世界看到解决粮食问题的希望之光。六、拓展延伸1.交流表达对袁隆平的景仰之情。完成课后第三题练习:袁隆平是享誉海内外的农业科学家,获得了许多荣誉。结合下面的资料,写一段话,表达对袁隆平的景仰之情。要求语言简洁凝练,富有情感。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感动中国 2004年度人物颁奖词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介绍袁隆平教授是现代农业研究领域的科学巨人之一,对世界粮食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沃尔夫奖评审委员会参考:袁隆平先生,您是田间不倦的耕者,是苍生饱暖的守护人。您扎根土地,以稻穗为笔,在大地上书写传奇。面对科研路上的重重艰难,您从未退缩,只为实现“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梦想。从普通杂交稻到超级稻,每一次突破,都让无数人免受饥饿之苦。您用一生,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的宏愿照进现实。稻穗飘香,是您留给人间的芬芳;禾下乘凉,是您未竟却永恒的浪漫。您的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您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为千秋万代所铭记、敬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袁隆平院士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2.数据更新课文中的一些数据现在已经有了变化。查找资料,了解最新数据,与同学交流。示例:文中的数据:粮食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到2030年将可能达到80亿,同时,每年转作其他用途的土地面积为1000万至3500万公顷,其中有一半来自农田。有人预计,若要满足全世界人口的温饱需求,粮食产量需要增加 70%。更新后数据:粮食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当前世界人口已达80亿(联合国2022年数据),到2030年将可能达到85亿,同时,全球每年因城市化、荒漠化损失约1200万公顷耕地(FAO2023年报告)。若要满足全世界人口的温饱需求,到2050年粮食产量需增加60%以上(较2013年预测下调10个百分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的动态变化,培养其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2.交流预习中课外搜集的资料:(1)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于1949年10月1日首次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曾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2004年至2021年连续十八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25年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2)相关支持和成果政策支持: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种业科技的重视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家持续加大对种业研发的资金投入,建设种业创新中心,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种业科技创新。例如,在海南设立了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为全国农作物种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繁育条件,许多新品种在这里诞生。2025年目标新增高标准农田约1亿亩。科研成果:袁隆平团队的杂交水稻技术举世闻名,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从最初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到两系法,再到超级杂交稻,不断突破产量极限。还有李登海团队培育的紧凑型玉米品种,使我国玉米单产大幅提升,这些成果极大地保障了我国的粮食产量。种质资源保护: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种质资源库,长期保存农作物、畜禽等种质资源。像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种质库,保存着大量珍贵的种子资源,涵盖了各种农作物的地方品种、野生近缘种等,为种业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让育种工作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种业企业发展:近年来,我国种业企业不断壮大,隆平高科、登海种业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它们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机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种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高了我国种业的市场竞争力 。【设计意图】学会从不同渠道挖掘有价值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七、课堂小结中国面临粮食挑战,靠政策、投入、科技应对,杂交水稻成果斐然且不断奋进,背后是袁隆平院士等科研人员的伟大精神支撑,我们坚信中国能解决吃饭问题,也愿为世界粮食安全出力。【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化学习成果。八、布置作业选做1:以“粮食安全,我之行动”为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为保障粮食安全做些什么,如节约粮食、宣传粮食知识等。选做2:收集袁隆平院士的其他事迹资料,制作一张手抄报,下节课交流分享。【设计意图】通过写作和手抄报制作,深化学生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