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第八章 压 强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温故知新1.液体压强是怎样产生的?液体受到重力,并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随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随之变大。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2.液体压强的特点是什么?新课引入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能流动,空气中是否也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压强?新课讲授知识点一大气压强1. 定义: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2. 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作用,而且具有流动性。(1)马德堡半球实验:1654 年,在德国马德堡市的广场上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2)覆杯实验:杯内装满水,水对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的压强,因而纸片掉不下来。3.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3)冷水浇铁皮罐实验:拿一空铁皮罐,放少许水,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当烧水时,罐内产生大量水蒸气,把大部分空气排出铁皮罐;盖上盖后,当用冷水浇铁皮罐时,罐内的温度下降,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铁皮罐在罐外大气压的作用下而塌陷。3.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知识点二测量大气压1. 托里拆利实验(1)实验过程①取一根长约1 m、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将玻璃管灌满汞。②用手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开口朝下倒插在汞液槽中。③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管内的汞流出。(2)实验结论:大气压强可以支持玻璃管内760 mm 高的汞柱,故大气压的值约为p= ρgh=13.6 ×103 kg / m3 ×9.8 N/kg×0.76 m≈1.013×105 Pa典例如果用水和足够长的玻璃管做这个实验,留在玻璃管中的水柱大约有多高?管式弹簧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又称无液气压计)2. 气压计:用来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有汞气压计、空盒气压计、管式弹簧气压计等。大气压强与海拔的关系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因此,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知识点三大气压强的变化知识点四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当提起活塞时,阀门B 关闭,大气压迫使水推开阀门A 进入圆筒;压下活塞时,阀门A 关闭,水不能往下流就推开阀门B 进到活塞上方;再提起活塞,阀门A 打开,阀门B 关闭,外界的水又进入活塞下部的圆筒内,活塞上部的水则流了出来。课堂小结空气的“力量”大气压强测量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托里拆利实验随堂练习D(共20张PPT)第八章 压强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练基础知识点1 大气压强1.(山东济宁期中)下图为汽车凹痕修复器,用气泵抽出吸盘中的空气,吸盘就会紧贴在汽车凹痕处,再用力向外拉,使凹痕平复。吸盘能紧贴在车上是因为 ( )A. 大气压的作用 B. 汽车凹痕处有弹性C. 吸盘对汽车凹痕处有黏性 D. 人对吸盘的拉力A2.【新情境·生活实践】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是 ( )A. 大气压力B. 饮料的重力C. 手握玻璃杯的力D. 玻璃杯对饮料的支持力A3.(教材P200习题改编)拿一空铁皮罐,放入少许水,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将铁皮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地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发现铁皮罐变扁了,如图所示。关于铁皮罐变扁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冷水的压力使铁皮罐变扁B. 大气压使铁皮罐变扁C. 铁皮罐内空气膨胀使铁皮罐变扁D. 铁皮罐变扁与压力无关B知识点2 大气压的测量4.(教材P197素材改编)右图是小明同学看到的老师测量大气压的实验场景。小明同学发现汞柱的高度为750 mm,对于这个现象,小明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能是因为本地的大气压恰好等于750 mm汞柱产生的压强B. 汞柱上方可能混入了少量的空气C. 测得的数据小于760 mm的原因是未测量到汞液槽的底部D. 换用细玻璃管,汞柱高度的测量结果也可能为750 mmC5.(安徽中考)在某星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约为3.8 N/kg,大气压约为760 Pa。假设能在该星球表面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如图所示,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则经实验测出的h约为________m。0.2知识点3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6.(山东青岛崂山期中)图甲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图乙是一种“自制气压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出当地的大气压是ρ汞g(h1+h2)B. 图甲中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真空部分若进入少量空气,测量值将偏大C. 图乙中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D. 同时带着两装置登山,会发现h1变小,h3变大D7.【新情境·传统文化】中医博大精深。如图,火罐下端开口,使用时先对火罐中的气体加热,然后将火罐开口迅速按到人体皮肤上,自然降温后,火罐紧紧吸附在人体皮肤上,这说明了________的存在;拔火罐的物理原理是利用罐内外的________(选填“温度差”或“气压差”)使罐吸附在人体穴位上,治疗某些疾病。大气压气压差8.【新情境·生活实践】物理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病人输液时用的吊瓶就是一例。如图所示,A管是输液管、B管是进气管。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发现病人的血液沿输液管回流,可将吊瓶适当地升高,使流入患者血管处药液的压强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B管的作用是保持瓶口处的压强始终等于________。变大大气压易错点 误认为液体压强是大气压的作用9.(山东济南期末)用真空采血管抽血时,将采血针一端刺入人体静脉后,另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的胶塞,血液便会自动流入采血管。血液能够流进真空采血管的动力来自 ( )A. 大气压 B. 人体内血压C. 护士的拉力 D. 血液自身重力B10.(教材P195图片改编)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硬纸片盖住杯口,小心地将杯子倒置于水平位置保持静止,纸片与水均被大气压稳稳地托住(如图所示),这样就成功地演示了“覆杯实验”。若不考虑纸片的重力,关于这一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水平位置杯壁对水的作用力的合力为0B. 大气对纸片的压强等于水因重力对纸片产生的压强C. 若将杯口朝左或朝右,硬纸片也不会掉落D. 水受到的重力小于纸片对水的支持力B练提升11.(教材P196实验改编,多选)取两个挂东西的小吸盘,按图对接,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然后拉开吸盘,发现拉开吸盘需要用不小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吸盘具有黏性而粘在一起B. 两个吸盘可能是因为沾水而粘在一起C. 外界大气压把两个吸盘紧压在一起D. 两个吸盘很难拉开的原因和马德堡半球实验相同CD12.【跨学科·生物】我们吸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增大B. 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减小C. 肺的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增大D. 肺的容积减小,肺内空气压强减小B13.(山东临沂罗庄模拟)下图是一种“天气预报瓶”,其内装有适量有色液体。A为密闭球体,B为上端开口的玻璃管,底部与A相连。关于此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球和B管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不一样B. 若将此装置从一楼拿到十楼,B管液面会上升C. 通常阴雨天气压比晴天低,则阴雨天将该装置静置于室内时,B管液面比晴天时低D. A球内若装有较多有色液体,会增大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B14.【新实验·科学探究】用右图所示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4×10-4 m2。轻轻向挂在吸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4.4 kg。(g取10 N/kg)(1)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________N,大气压的测量值为________Pa。(2)若吸盘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则大气压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3)根据大气压的知识我们知道: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___________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的值。(4)1个标准大气压p0=____________Pa,相当于_______c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粗略计算时可取为1×105 Pa。441.1×105小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1.013×1057615.【新实验·科学探究】某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甲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______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 N。练素养排尽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刚被拉动(3)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________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4)计算得到大气压强的值为________Pa。(5)其他小组也做了该实验,发现实验误差也较大,该实验中导致误差较大的原因有(请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009×104注射器筒内空气没有排尽活塞与筒壁有摩擦16.【原创题·生活实践】萌小牛同学按图甲所示的方式倒盒装牛奶时总感觉不顺畅,为此他从网上查询了小窍门,原来倒牛奶的正确姿势是口朝上,慢慢倒,让空气持续进入盒里,如图乙所示。请你帮他分析原因。练素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甲方法中,空气不能进入,随着牛奶的流出,盒内气压降低,外界的大气压使得牛奶不容易流出;乙方法中,随着牛奶的流出,外界空气能够进入盒内,内外气压相同,牛奶稳定流出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8章压强第三节空气的“力量”课件.pp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习题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