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四单元第22讲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分离比问题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学(不定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必修2第四单元第22讲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分离比问题课件--《高考快车道》2026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学(不定项)

资源简介

(共84张PPT)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四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22讲 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分离比问题
1.类型分析
基因互作
类型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F1测交后代比例
①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6∶1 1∶2∶1
②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7 1∶3
类型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F1测交后代
比例
③ 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3∶4 1∶1∶2
④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3∶1
类型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 F1测交后代
比例
⑤ 双显基因和双隐基因表现相同,单显基因表现另一种性状 10∶6 2∶2(1∶1)
⑥ 双显和某一单显基因表现一致,双隐和另一单显分别表现一种性状 12∶3∶1 2∶1∶1
2.解题技巧
(1)看F2的表型比例,若表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的变形,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根据具体比例确定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
(3)根据表型写出对应的基因型。
(4)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型的比例。
1.(2023·全国新课标卷)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B.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
C.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
D.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

D [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控制2个矮秆突变体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高秆基因型为A_B_,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基因型为aabb,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A正确;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因此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正确;由F2中表型及其比例可知,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
为极矮秆,C正确;F2矮秆基因型为A_bb、aaB_,共6份,其中,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共2份,因此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F2高秆基因型为A_B_,共9份,其中,纯合子为AABB,共1份,因此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D错误。]
2.(不定项)(2024·湖南师大附中月考)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籽粒颜色受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B同时存在时籽粒颜色为紫色,其他情况为白色(不考虑突变)。研究人员进行以下两组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亲代 F1
实验一 紫色×紫色 白色∶紫色=7∶9
实验二 紫色×白色 白色∶紫色=3∶1
A.籽粒的紫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亲代紫色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Bb
B.实验一F1中紫色个体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白色=25∶11
C.实验二F1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2种且均为杂合子
D.实验二的F1中白色个体随机传粉,其后代籽粒为白色个体的比例为17/18



ABD [根据题干信息,籽粒颜色受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B同时存在时籽粒颜色为紫色,紫色基因型为A_B_;分析实验一:亲本紫色×紫色,获得F1紫色∶白色=9∶7,其为9∶3∶3∶1的变式,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分析实验二:亲本紫色×白色,获得F1白色∶紫色=3∶1,其属于测交,则亲本基因型为AaBb(紫色)×aabb(白色),故籽粒的紫色和白色为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亲代紫色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Bb,A正确;由A项分析实验一亲本基因型为AaBb(紫色)×AaBb(紫色),
则F1紫色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1/9AABB自交获得1/9紫色,2/9AaBB自交获得紫色2/9×3/4=6/36、白色2/9×1/4=2/36,2/9AABb自交获得紫色2/9×3/4=6/36、白色2/9×1/4=2/36,4/9AaBb自交获得紫色4/9×9/16=9/36、白色4/9×7/16=7/36,则实验一F1中紫色个体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白色=(1/9+6/36+6/36+9/36)∶(2/36+2/36+7/36)=25∶11,B正确;由A项分析结果可知,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AaBb(紫色)×aabb(白色),AaBb(紫色)产生配子基因型为AB、Ab、
aB、ab,则F1白色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C错误;由C项分析可知,实验二F1白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1∶1∶1,产生配子为Ab∶aB∶ab=1∶1∶4;随机传粉,利用棋盘法,后代白色个体的比例为1/36AAbb+(4/36+4/36)Aabb+1/36aaBB+(4/36+4/36)aaBb+16/36aabb=17/18,D正确。]
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
相关比较 举例分析(以基因型AaBb为例)
自交后代比例 测交后代比例
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响性状原理 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
相关比较 举例分析(以基因型AaBb为例)
自交后代比例 测交后代比例
显性基因在基因型中的个数影响性状表现 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 ∶(Aabb、aaBb) ∶aabb=1∶4∶6∶4∶1 AaBb∶(Aabb、aaBb)∶aabb=1∶2∶1
3.(不定项)(2024·济南开学摸底)某二倍体植物植株高度由4对等位基因控制(A/a、B/b、C/c、D/d),这4对基因独立遗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并且具有叠加性,如AABBCCDD植株高度为32 cm,aabbccdd植株高度为16 cm,现有基因型为AaBBccDd和aaBbCCDd的两植株进行杂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亲本植株的高度都为24 cm
B.F1植株基因型有12种,表型有6种
C.F1中植株高度为24 cm的个体占3/8
D.取F1中28 cm个体与20 cm个体杂交,其子代最矮个体高20 cm



ACD [4对基因独立遗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并具有叠加性,AABBCCDD植株高度为32 cm,aabbccdd植株高度为16 cm,判断每个显性基因的增加效应为2 cm,AaBBccDd和aaBbCCDd分别含有4个显性基因,因此两亲本植株的高度都为24 cm,A正确;F1植株基因型有12种,表型有5种,B错误;F1中植株高度为24 cm的个体,为含有4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dd、AaBbCcDd、aaBBCcDd、aaBbCcDD,1/16+1/8+1/8+1/16=3/8,C正确;F1中28 cm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DD,20 cm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dd,两者杂交子代最矮的个体为aaBbccDd,高度为20 cm,D正确。]
4.(2024·茂名期末)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4∶6∶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的花色基因的遗传仍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的基因型不一定为AABB和aabb
C.F2中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的表型与F1相同
D.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4种表型

D [由F2的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4∶6∶4∶1,即9∶3∶3∶1的变式,可知控制该花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根据F2分离比可知,F1基因型为AaBb,故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B正确;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则显性基因个数相同的个体表型相同,故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的表型与F1(AaBb)相同,C正确;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含有显性基因的个数分别为2、1、1、0,故有3种表型,D错误。]
1.类型分析
(1)胚胎致死或个体致死
致死引起的特殊分离比问题
(2)配子致死或配子不育
AaBb
2.解题技巧
第一步:先将其拆分成分离定律单独分析。
第二步:将单独分析结果再综合在一起,确定成活个体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
5.(2023·全国乙卷)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基因控制宽叶性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B基因控制高茎性状。这2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为研究该种植物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①:宽叶矮茎植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茎∶窄叶矮茎=2∶1;实验②:窄叶高茎植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茎∶窄叶矮茎=2∶1。下列分析及推理中错误的是(  )
A.从实验①可判断A基因纯合致死,从实验②可判断B基因纯合致死
B.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
C.若发现该种植物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茎,则其基因型为AaBb
D.将宽叶高茎植株进行自交,所获得子代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4

D [由题干中实验①、实验②的性状分离比分析可知,A基因、B基因纯合都会致死,A正确;由题分析可知,实验①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宽叶矮茎的基因型也为Aabb,B正确;由于A、B基因纯合都会致死,所以想要表现出显性性状,只能是杂合子,也就是AaBb,C正确;由题分析可知,宽叶高茎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Aa∶aa)(Bb∶bb)=(2∶1)(2∶1),即AaBb∶Aabb∶aaBb∶
aabb=4∶2∶2∶1,纯合子只有aabb,占1/9,D错误。]
6.(2024·荆州三校联考)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的影响,若该个体自交,统计后代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后代分离比为4∶2∶2∶1,推测原因可能是某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
B.后代分离比为6∶3∶2∶1,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C.后代分离比为7∶3∶1∶1,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D.后代分离比为4∶1∶1,推测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C [后代分离比为4∶2∶2∶1,与9∶3∶3∶1相比,推测原因可能是两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A错误。后代分离比为6∶3∶2∶1,与A_B_∶A_bb∶aaB_∶aabb=9∶3∶3∶1对照可推测可能是某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B错误。后代分离比为7∶3∶1∶1,与9∶3∶3∶1相比,最可能的原因是Ab或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C正确。若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则基因型为aabb的子代死亡,且基因型为AaBb、Aabb、aaBb的个体各死亡一份,子代A_B_∶aaB_∶A_bb=8∶2∶2,即分离比为4∶1∶1;若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则后代分离比为7∶3∶1∶1,D错误。]
体验真题 感悟高考·有章可循
1.(2024·湖北卷)不同品种烟草在受到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后症状不同。研究者发现品种甲受TMV侵染后表现为无症状(非敏感型),而品种乙则表现为感病(敏感型)。甲与乙杂交,F1均为敏感型;F1与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3∶1。对决定该性状的N基因测序发现,甲的N基因相较于乙的缺失了2个碱基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F1自交所得的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为13∶3
C.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不影响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
D.用DNA酶处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然后导入到正常乙植株中,该植株表现为感病

D [已知品种甲受TMV侵染后表现为无症状(非敏感型),而品种乙则表现为感病(敏感型)。甲与乙杂交,F1均为敏感型,说明敏感型为显性性状,F1与甲回交相当于测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3∶1,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至少为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假设为A/a、B/b,A错误;根据F1与甲回交所得的子代中,敏感型与非敏感型植株之比为3∶1,可知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甲的基因型为aabb,且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表现为敏感型,因此子一代AaBb自交所得F2中非敏感型aabb占1/4×1/4=1/16,其
余均为敏感型,即F2中敏感型和非敏感型的植株之比为15∶1,B错误;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使表现敏感型的个体变为了非敏感型的个体,说明发生在N基因上的2个碱基对的缺失会影响该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C错误;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为RNA,由于酶具有专一性,用DNA酶处理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其RNA仍保持完整性,因此将处理后的病毒导入到正常乙植株中,该植株表现为感病,D正确。]
2.(2022·全国甲卷)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
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
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
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

B [分析题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含a的花粉育性不影响B和b基因的遗传,所以Bb自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B_)∶白花植株(bb)=3∶1,A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故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2∶2∶1∶1,所以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6=1/24,B错误;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可育,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是A+1/2a,不育雄配子为1/2a,由于Aa个体产生的A∶a=1∶1,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的三倍,C正确;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Bb自交,亲本产生的含B的雄配子数和含b的雄配子数相等,D正确。]
3.(2023·全国甲卷)乙烯是植物果实成熟所需的激素,阻断乙烯的合成可使果实不能正常成熟,这一特点可以用于解决果实不耐储存的问题,以达到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现有某种植物的3个纯合子(甲、乙、丙),其中甲和乙表现为果实不能正常成熟(不成熟),丙表现为果实能正常成熟(成熟),用这3个纯合子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见下表。
实验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分离比
① 甲×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3∶1
② 乙×丙 成熟 成熟∶不成熟=3∶1
③ 甲×乙 不成熟 不成熟∶成熟=13∶3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生物,可以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品种。通常,基因突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的结果可知,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
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实验①和实验②的F1表型不同,F2的性状分离比不相同 
(3)已知丙的基因型为aaBB,且B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够催化乙烯的合成,则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③中,F2成熟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F2不成熟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AABB、aabb
aaBB和aaBb
3/13
[解析] (1)基因突变的定义就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2)甲与丙杂交F1的表型为不成熟,F2表型及分离比为不成熟∶成熟=3∶1,所以甲的不成熟相对于成熟为显性,乙与丙杂交F1的表型为成熟,F2表型及分离比为成熟∶不成熟=3∶1,所以乙的不成熟相对于成熟为隐性,故甲和乙的基因型不同。(3)由(2)分析可知,甲的不成熟相对为显性,因为丙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不成熟相对为隐性,所以乙的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③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成熟个体基因型为aaB_(aaBB和aaBb),不成熟个体占13/16,而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所以F2不成熟个体中的纯合子占3/13。
4.(2022·全国乙卷)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白色红色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红花杂合体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
白花∶红花∶紫花=2∶3∶3
AAbb、Aabb 
1/2
(2)已知白花纯合子的基因型有2种。现有1株白花纯合子植株甲,若要通过杂交实验(要求选用1种纯合子亲本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用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花色全为红花,则待测白花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花色全为紫花,则待测白花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
[解析] (1)紫花植株(AaBb)与红花杂合体(Aabb)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紫花)∶AaBb(紫花)∶aaBb(白花)∶AAbb(红花)∶Aabb(红花)∶aabb(白花)=1∶2∶1∶1∶2∶1。故子代植株表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紫色=2∶3∶3;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AAbb、Aabb;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子(aabb)占的比例为1/2。(2)白花纯合子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要检测白花纯合子植株甲的基因型,可选用AAbb植株与之杂交,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紫花);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红花)。这样就可以根据子代的表型将白花纯合子的基因型推出。
1.(2024·深圳二模)某玉米品种紫色素的合成途径如图。研究人员将两个都不含有紫色素的纯系玉米杂交,所有F1植株都产生了紫色的种子,F1自交,得到的F2中,56%能产生紫色素,44%不能。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F1植株的基
因组成最可能的情况是(  )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二) 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分离比问题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    B C D

D [已知两个都不含有紫色素的纯系玉米杂交,所有F1植株都产生了紫色的种子,F1自交,得到的F2中,56%能产生紫色素,44%不能,即紫色∶无色=56%∶44%≈9∶7,说明A_B_是紫色,其他基因型都不含紫色素,则亲本为AAbb×aaBB,子一代为AaBb,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D正确,A、B、C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2.(2024·湖南常德一中检测)两纯合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籽粒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非甜∶紫色甜∶白色非甜∶白色甜=27∶9∶21∶7。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籽粒口味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籽粒颜色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C.F2白色籽粒中纯合子占2/7
D.F2非甜籽粒中杂合子占2/3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就籽粒口味这一性状来说,籽粒口味性状为非甜和甜,F2非甜籽粒∶甜籽粒=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F2籽粒颜色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白色=9∶7,是9∶3∶3∶1的变形,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F2籽粒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紫色∶白色=9∶7,籽粒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B/b),A_B_为紫色,其他为白色,故白色籽粒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故F2白色籽粒中纯合子占3/7,C错误;非甜∶甜=3∶1,非甜为显性性状,甜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为C/c),F1非甜籽粒的基因型为Cc,自交后,F2非甜籽粒中CC∶Cc=1∶2,杂合子为Cc,占2/3,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3.(2024·广州检测)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黄瓜的苦味物质——葫芦素主要由两个“主控开关”控制合成,叶苦与非苦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果苦与非苦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二者独立遗传)。现将叶和果实均苦味、叶和果实均非苦味的两品系进行杂交,得到F1全为叶和果实均非苦味类型。进一
步研究发现叶片中葫芦素能有效抵御
害虫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下列有
关说法错误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亲本叶和果实均苦味、叶和果实均非苦味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
B.将F1自交得F2,F2中表型为叶苦果非苦的黄瓜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
C.将F1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即可快速获得稳定遗传的所需植株
D.依据题意,表型为叶苦果非苦的黄瓜可作为育种工作者首选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C [分析题意,F1全为叶和果实均非苦味类型,说明叶和果实非苦都是显性性状,则A _B_表型为叶和果实均非苦味、A_ bb表型为叶非苦和果实苦、aaB_表型为叶苦和果实非苦,aabb表型为叶果实均苦,且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A正确;利用杂交育种培育该品种黄瓜时,应该让获得的子一代(AaBb)自交,则子二代中表型符合要求的个体为aaB_,其中aaBB占1/3,aaBb占2/3,即其中纯合子占1/3,B正确;将F1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然后用秋水仙素加倍才可快速获得稳定遗传的所需植株,C错误;由于提高叶片中葫芦素的含量能有效抵御害虫侵害,减少农药的使用,而我们食用黄瓜的果实,因此作为育种工作者,应该选育表型为叶苦果非苦的黄瓜,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4.(2023·辽宁适应性测试)在种质资源库中挑选某二倍体作物甲、乙两个高甜度纯合品系进行杂交,F1均表现为甜,F1自交得到的F2出现甜∶不甜=13∶3,假设不甜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下图中,能解释杂交实验结果的代谢途径有(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D [根据F1自交得到的F2出现甜∶不甜=13∶3,不甜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只有B导致不甜,当A与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甜,说明A抑制B的表达,②④正确,D正确。]
5.(2024·湖北鄂东南三校联考)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有黄色和白色,花色受多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让黄色花植株与白色花植株杂交得F1,F1均表现为黄色花,F1自交得到的F2中白色花植株占1/64。黄色花的颜色深浅存在基因叠加效应,即显性基因越多,黄色越深。再次统计F2中花色由深到浅的表型及比例依次为深暗黄色∶暗黄色∶中度深黄色∶深黄色∶中度黄色∶浅黄色∶白色=1∶6∶15∶20∶15∶6∶1。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该植物的花色受到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根据题干分析,F1实际表现为中度黄色花且只含有三个显性基因
C.表现为中度深黄色花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6种,F2的此表型植株中纯合子占1/5
D.浅黄色花植株与白色花植株杂交,后代中白色植株占1/2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B [F1自交得到的F2中白色花植株占1/64,说明该植物的花色受到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若相关基因为A/a,B/b,C/c,结合题意可知F1为AaBbCc,实际表现为深黄色花且只含有三个显性基因,表现为中度深黄色花的植株的基因型中有4个显性基因,F2中表现为中度深黄色花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5/64,基因型共有6种,F2的此表型植株中纯合子(1/64AABBcc、1/64AAbbCC、1/64aaBBCC)占(3/64)/(15/64)=1/5,B错误,C正确;浅黄色花植株只有一个显性基因,与白色花植株杂交,后代浅黄色∶白色=1∶1,D正确。]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6.(不定项)(2025·山东开学联考)生长在华北平原上的某植物控制叶形(R/r)和叶色(D/d)的基因分别位于1号、3号染色体上。现有条形绿色叶植株和圆形黄色叶植株杂交获得F1,取F1中的一株条形绿色叶植株自交获得F2,F2植株中条形绿色叶∶条形黄色叶∶圆形绿色叶∶圆形黄色叶=10∶2∶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F2植株中纯合子占1/9,杂合子的基因型有4种
B.F2中条形叶植株自交,后代中圆形叶植株占1/3
C.若F2中绿色叶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黄色叶植株占9/170
D.F2中圆形绿色叶(♀)与圆形黄色叶(♂)杂交,所得子代中圆形绿色叶植株占3/7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BC [F2植株中纯合子rrdd占1/3×1/6=1/18,rrDD占1/3×2/6=1/9,共占1/18+1/9=1/6,杂合子包括RrDD、RrDd、Rrdd、rrDd基因型有4种,A错误;F2中条形叶植株自交,条形∶圆形=2∶1,RR致死,条形叶基因型为Rr,若自交,后代中圆形叶植株占1/3,B正确;绿叶∶黄叶=5∶1,条形∶圆形=2∶1,出现上述比例的原因是叶形中显性基因纯合植株致死,同时叶色中某种基因型的花粉部分致死,说明条形RR纯合致死,绿叶Dd自交后代出现绿叶∶黄叶=5∶1,dd个体占1/6,卵细胞d占1/2,花粉d占1/3,d的花粉一半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致死,则F2中DD占1/3、Dd占1/2,即DD∶Dd=2∶3,形成的卵细胞D∶d=7∶3,形成的花粉D∶d=14∶3,F2中绿色叶植株自由交配,后代中黄色叶植3/10×3/17=9/170,C正确;圆形绿色叶(♀)基因型为2/5rrDD和3/5rrDd,圆形黄色叶(♂)基因型为rrdd,子代基因型为rrDd和rrdd,表型为圆形绿色叶和圆形黄色叶比例为7∶3,圆形绿色叶占7/10,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7.(不定项)(2024·湖南长郡中学月考)某昆虫体色的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翅形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这两种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 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2∶3∶3∶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这两种性状独立遗传,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aabb
B.若对F1个体进行测交,则在得到的子代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
C.选择F2中的灰身长翅与灰身残翅的个体杂交,子代表现为黑身残翅的概率为1/9
D.选择F2中的灰身长翅与灰身残翅个体,让其随机交配,子代表现为灰身长翅的概率为25/81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AD [F2中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2∶3∶3∶1,为9∶3∶3∶1的变式,说明在灰身长翅中存在致死现象。若为配子致死,由子代份数为2+3+3+1=9可知,雌雄配子中各有一种类型死亡,又由于后代只有双显性个体减少,所以可初步判断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所以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BB×aabb,只能是aaBB×AAbb,A错误;由于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则F1(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基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aabb=1∶1∶1,分别对应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显然,子代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B正确;由于雌雄配子中均出现AB配子致死现象,则子二代灰身长翅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b∶aB∶ab=1∶1∶1,子二代中灰身残翅个体的基因型为1AAbb、2Aabb,该群体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b∶ab=2∶1,二者随机杂交,子代表现为黑身残翅(aabb)的概率为1/3×1/3=1/9,C正确;灰身长翅与灰身残翅的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5/9Ab、1/9aB、3/9ab,故子代表现为灰身长翅的概率为2×5/9×1/9=10/81,D错误。]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8.(12分)(2024·长沙一中检测)某种植物的紫花和白花这一相对性状受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紫花。现有该种植物甲、乙、丙、丁4个不同的纯合白花品系,通过多次相互杂交实验,发现如下规律:
规律一:甲、乙、丙相互杂交,F1均开紫花,F2均表现为紫花∶白花=9∶7;
规律二:丁与其他纯合白花品系杂交,F1均开白花,F2仍全部开白花。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分析杂交实验规律,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植物的花色遗传符合____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结果可知,丁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自由组合(1分)
规律一中F2均表现为紫花∶白花=9∶7
aabbdd(1分)
紫花∶白花=27∶37
(3)某实验小组偶然发现两株白花纯种植株,且这两株白花与紫花纯合品系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请设计实验来确定两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否相同。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株白花植株基因型不同;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两株白花植株基因型相同。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让两株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
子代的表型全为紫花
子代的表型全为白花
[解析] (1)分析题意可知,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_B_D_,其余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甲、乙、丙相互杂交,F1均开紫花,F2均表现为紫花∶白花=9∶7,是9∶3∶3∶1的变形,说明 F1有两对基因杂合,即甲、乙、丙均有两对基因显性纯合,且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由(1)可知,甲、乙、丙均有两对基因显性纯合,且已知丁与其他纯合白花品系杂交,F1均开白花, F2仍全部开白花,由上述结果可知,丁品系的基因型为 aabbdd ;基因型为 AaBbDd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的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紫花植株所占比例为:(3/4)3=27/64,白花比例为1-27/64=37/64,即紫花∶白花=27∶37。(3)若偶然发现两株白花纯种植株,且这两株白花与紫花纯合品系 AABBDD 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故这两株白花植株可能基因型为AABBdd、 AAbbDD或aaBBDD,实验目的是探究两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否相同,实验思路:让两株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子代表型全为紫花,则两株白花植株基因型不同(如AABBdd×AAbbDD);若子代表型全为白花,则两株白花植株基因型相同(如AABBdd自交等)。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9.(10分)(2024·广东广州联考)果蝇的生长周期短、繁殖快、染色体少且容易观察,是遗传学上常用的实验材料。某研究小组通过一只红眼正常翅果蝇与一只紫眼卷翅果蝇杂交,F1为红眼卷翅和红眼正常翅。选择F1中红眼卷翅雌雄果蝇杂交,F2中红眼卷翅∶红眼正常翅∶紫眼卷翅∶紫眼正常翅=6∶3∶2∶1。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眼色、翅形这两对相对性状遵循____________定律,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自由组合
红眼、卷翅
(2)F2中紫眼卷翅是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F1中红眼正常翅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则F2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杂合子
根据F2的表型及比例,卷翅∶正常翅=2∶1,卷翅纯合子死
亡(2分)
红眼正常翅∶紫眼正常翅=3∶1(2分)
(4)已知紫眼果蝇均为隐性突变体,基因型为aa(品系Ⅰ,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aaBB(品系Ⅱ)、AAbb(品系Ⅲ),基因A/a、基因B/b在染色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该研究小组保存有雌雄品系Ⅰ果蝇,现发现一只紫眼突变体,为鉴定该紫眼突变体品系类型,研究人员将该只紫眼突变体与品系Ⅰ显性纯合子杂交。若后代均为红眼,则该紫眼突变体属于品系__________;若后代均为紫眼,则该紫眼突变体属于品系______。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Ⅰ或Ⅱ

[解析] (1)根据题意,F1中红眼卷翅雌雄果蝇杂交,F2中红眼卷翅∶红眼正常翅∶紫眼卷翅∶紫眼正常翅=6∶3∶2∶1。红眼∶紫眼=3∶1,卷翅∶正常翅=2∶1,说明红眼对紫眼为显性,卷翅对正常翅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假设基因A/a控制眼色,基因B/b控制翅形。亲本为AAbb×aaBb,F1为AaBb(红眼卷翅)、Aabb(红眼正常翅),F1中红眼卷翅雌雄果蝇杂交,F2中红眼卷翅∶红眼正常翅∶紫眼卷翅∶紫眼正常翅=6∶3∶2∶1。由于F2中卷翅∶正常翅=2∶1,卷翅纯合子死亡,故F2中紫眼卷翅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的基因型为aaBb,为杂合子。(3)若F1中红眼正常翅雌雄果蝇相互交配(Aabb×Aabb),F2的表型及比例为红眼正常翅(A_bb)∶紫眼正常翅(aabb)=3∶1。(4)将该只紫眼突变体(可能的基因型有aa、aaBB、AAbb)与品系Ⅰ显性纯合子杂交。AA×aa(或aaBB),后代为Aa(或AaB),后代均为红眼,则该紫眼突变体属于品系Ⅰ或品系Ⅱ;AA×AAbb,后代为AAb,后代均为紫眼,则该紫眼突变体属于品系Ⅲ。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教师用书独具)
1.(2024·广西适应性测试)为了使番茄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果,科技工作者研究了番茄遗传方式。已知番茄果肉的颜色由基因A/a与B/b控制。甲、乙两种番茄杂交,结果如图所示;用A、a、B、b四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甲、乙番茄果肉细胞的DNA进行PCR扩增,并用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红色番茄丙、用B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红色番茄丁的DNA进行PCR扩增作为标准参照,PCR产物电泳结果如下图所示。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
B.F1番茄与乙番茄杂交,子代可出现橙色番茄
C.F2中橙色番茄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D.理论上,F2红色番茄中自交能产生橙色番茄的占2/9

C [用A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红色番茄丙、用B基因特异性引物对红色番茄丁的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再结合杂交图,判断电泳图的第一条带代表a,第二条带代表B,第三条带代表b,第四条带代表A,所以甲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乙番茄的基因型为aaBB,A错误;F1的基因型为AaBb,F1番茄与乙基因型为aaBB番茄杂交,子代不会出现橙色番茄(A_bb、aabb),B错误;由图可知,F2中橙色番茄的基因型为A_bb和aabb,所以其自交的后代都表现为橙色,没有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由图可知,F2红色番茄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A_Bb自交后代能产生橙色番茄,其所占的比例为2/3,D错误。]
2.(2024·广东联考)油茶的宽叶与窄叶分别受等位基因G、g控制,高株与矮株分别受等位基因H、h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研究该品种油茶的基因致死情况,某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1:宽叶矮株自交,子代中宽叶矮株∶窄叶矮株=2∶1;实验2:窄叶高株自交,子代中窄叶高株∶窄叶矮株=2∶1,下列分析及推理错误的是(  )
A.从实验1、2可判断油茶植株G基因纯合和H基因纯合均会致死
B.实验2中亲本、子代窄叶高株的基因型均为ggHh
C.该品种油茶中,某宽叶高株一定为双杂合子
D.将宽叶高株油茶进行自交,子代植株中获得纯合子的概率为1/16

D [据实验1可知亲本基因型为Gghh,子代叶形的基因型为GG∶Gg∶gg=1∶2∶1,但子代中宽叶矮株∶窄叶矮株=2∶1,因此推测GG致死。据实验2可知亲本基因型为ggHh,子代株高的基因型为HH∶Hh∶hh=1∶2∶1,但子代中窄叶高株∶窄叶矮株=2∶1,因此推测HH致死,A正确;实验2中亲本基因型为ggHh,其自交后,子代中由于HH致死,因此子代窄叶高株的基因型也为ggHh,B正确;由于GG和HH均致死,因此若发现该品种油茶中的某个植株表现为宽叶高株,则其基因型一定是GgHh,为双杂合子,C正确;将宽叶高株油茶(GgHh)进行自交,由于GG和HH致死,子代中只有窄叶矮株(gghh)为纯合子,其概率为1/3×1/3=1/9,D错误。]
3.(2024·湖北武汉模拟)新型抗虫棉T与传统抗虫棉R19、sGK均将抗虫基因整合在染色体上,但具有不同的抗虫机制。对三者进行遗传分析,杂交组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杂交组合 F1 F2
①T×R19 全部为抗虫株 全部为抗虫株
②T×sGK 全部为抗虫株 抗虫株∶感虫株=15∶1
A.T与R19的抗虫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T与sGK的抗虫基因插入位点在非同源染色体上
C.杂交组合②的F2抗虫株中抗虫基因数量不一定相同
D.R19与sGK杂交得到的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

D [T×R19杂交,F1全部为抗虫植株,F2全部为抗虫植株,可推测T与R19的抗虫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含的配子均含有抗虫基因导致,A正确;根据T×sGK杂交结果分析,F1全部为抗虫植株,F2中抗虫∶不抗虫=15∶1,该比值是9∶3∶3∶1的变形,可知T与sGK的抗虫基因插入位点在非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设相关基因是A/a、B/b,其中A_B_、A_bb和aaB_的类型均表现为抗虫,故杂交组合②的F2抗虫株中抗虫基因数量不一定相同,C正确;设T基因型是AAbb,则sGK是aaBB,R19是A1A1bb,R19与sGK杂交后F1的基因型是A1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F2中性状分离比为15∶1,D错误。]
谢 谢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