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内 能 评价卷(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内 能 评价卷(学生版+答案版)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1章内能评价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 )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低的沸点
C.较高的凝固点 D.较大的热值
2.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有助于调节体温,原因之一是水具有较大的( )
A.热值 B.密度 C.温度 D.比热容
3.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B.雾霾天气时空中悬浮大量细微的尘粒,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将墨水滴入水中观察扩散现象时,我们看不到墨水分子的运动
4.如图所示,其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 B.煤炉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搓手取暖
5.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者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冰块 B.乙吸收热量
C.甲内能增加 D.乙内能减少
6.如图是某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物质由甲图所示状态变成丙图所示状态的过程及内能的变化情况是( )
甲:分子活动范围较大 乙:分子只在小范围内活动
丙: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A.汽化,内能增大
B.液化,内能减小
C.升华,内能增大
D.凝华,内能减小
7.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8.唐宋时期,蜀地工匠发明了独具特色的省油灯,如图所示。使用此灯时往上方容器中注油,往下方夹层中注水,“省油”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减慢油的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比热容比油大,吸收相同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比油高
B.灯点燃后,油的温度升高,含有的热量逐渐增加
C.灯点燃后,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
D.灯点燃后,水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比油的内能大
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的优美词句还与我们物理知识有着联系。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清寒小雪前”,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
B.“沙暖睡鸳鸯”,与水相比,沙子的比热容大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
现的
10.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c水>c液。下列说法中( )
①甲物质是水
②0~12 min乙的温度降低了20 ℃
③0~12 min甲放出了8.4×104 J的热量
④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1×103J/(kg·℃)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春天,空气中处处飘溢着花香,当天气晴朗,气温高时,香味更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选填“剧烈”或“缓慢”)。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很难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
12.如图所示,北方家里的暖气片用水作循环物质,主要是应用了水的 较大的性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 (选填“较多”或“较少”)的热量。
13.麻辣烫是乐山颇受欢迎的美食,食物在麻辣烫汤锅中温度升高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麻辣烫香味扑鼻是 现象。
14.质量相同的铜和铅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铜比铅的温度升高得 (选填“多”或“少”);质量相同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是 (选填“铜”或“铅”)。[已知c铜=0.39×103J/(kg·℃),
c铅= 0.13×103 J/(kg·℃)]
15.如图,“自热火锅”成为当下一种时尚快餐,很受年轻人喜爱。它里面的发热包在将600 g水从10 ℃加热至沸腾(1个标准气压下)的过程中,提供给水的热量至少为 J。如果用酒精灯给600 g水加热升高同样温度,至少需要 g酒精。[c水=4.2×
103 J/(kg·℃),q酒精=3×107 J/kg]
16.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沙石的比热容较小。初温为20 ℃、质量为50 kg的沙石吸收3.6×106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 ℃。[沙石的比热容为0.9×103J/(kg·℃)]
三、实验探究题(17题8分,18题12分,19题10分,共30分)
17.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 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 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 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丁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18.如图甲所示,是“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实验装置,两试管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个红外加热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温度可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将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同步输出试管内液体的温度—时间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
(1)实验前,需控制两个试管内液体的 和初温相同。
(2)两试管在此红外加热器中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如图乙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液体的温度变化大,可得出 液体的比热容大。
(4)根据图乙所示,若试管内乙液体的质量为200 g,比热容为2.1×
103 J/(kg·℃),则用该装置把乙液体加热8 min吸收的热量为 J。
(5)停止加热,若不计质量损失,甲、乙两种液体温度降低的过程中,甲液体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19.在“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实验中。
(1)由于燃料充分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燃料种类这一个因素有关,因此实验时必须控制酒精和碎纸片的 相等;实验中还需控制被加热的水的质量和初温均相同,以便 。
(2)如图所示是小明安装好的实验装置,其中存在的错误是 。
(3)小华纠正了小明的错误,又组装了一套相同的实验装置,备好秒表。在两燃烧皿中分别加入准备好的酒精和碎纸片,读出水的初温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先点燃酒精,再点燃碎纸片。
②保证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时间相同,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③待酒精和碎纸片充分燃烧结束,分别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小红认为上述操作中,操作 是错误的。小明根据正确操作获得的数据,算出了燃料的热值,发现结果小于该燃料的实际热值,原因是 。
四、计算题(20题6分,21题10分,共16分)
20.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二者初温均为20 ℃。一段时间后,测得水的温度为40 ℃,另一种液体的温度为42.1 ℃,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少
21.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收4.2×106 J的太阳能,在5 h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 kg、初温为26 ℃的水的温度升高到46 ℃。
(1)求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吸。[水的比热容c=4.2×
103J/(kg·℃)]
(2)求热水器5 h有效照射时间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
(3)热水器5 h有效照射时间内接收到的太阳能,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天然气的热值q=7.0×107 J/m3)第1章内能评价卷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现代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D)
A.较大的比热容 B.较低的沸点
C.较高的凝固点 D.较大的热值
2.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0%~70%,有助于调节体温,原因之一是水具有较大的(D)
A.热值 B.密度 C.温度 D.比热容
3.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B.雾霾天气时空中悬浮大量细微的尘粒,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将墨水滴入水中观察扩散现象时,我们看不到墨水分子的运动
4.如图所示,其中利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B)
A.钻木取火 B.煤炉烧水 C.压缩空气升温 D.搓手取暖
5.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者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是冰块 B.乙吸收热量
C.甲内能增加 D.乙内能减少
6.如图是某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物质由甲图所示状态变成丙图所示状态的过程及内能的变化情况是(A)
甲:分子活动范围较大 乙:分子只在小范围内活动
丙:分子可以自由运动
A.汽化,内能增大
B.液化,内能减小
C.升华,内能增大
D.凝华,内能减小
7.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功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它做了功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8.唐宋时期,蜀地工匠发明了独具特色的省油灯,如图所示。使用此灯时往上方容器中注油,往下方夹层中注水,“省油”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减慢油的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水的比热容比油大,吸收相同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比油高
B.灯点燃后,油的温度升高,含有的热量逐渐增加
C.灯点燃后,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
D.灯点燃后,水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比油的内能大
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的优美词句还与我们物理知识有着联系。下列词句与对应的物理知识叙述正确的是(C)
A.“清寒小雪前”,雪的温度很低,它的内能为零
B.“沙暖睡鸳鸯”,与水相比,沙子的比热容大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由水蒸气凝华形成
D.“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
现的
10.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c水>c液。下列说法中(D)
①甲物质是水
②0~12 min乙的温度降低了20 ℃
③0~12 min甲放出了8.4×104 J的热量
④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1×103J/(kg·℃)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①④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1.春天,空气中处处飘溢着花香,当天气晴朗,气温高时,香味更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剧烈 (选填“剧烈”或“缓慢”)。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存在 间隙 ,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很难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
12.如图所示,北方家里的暖气片用水作循环物质,主要是应用了水的 比热容 较大的性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 较多 (选填“较多”或“较少”)的热量。
13.麻辣烫是乐山颇受欢迎的美食,食物在麻辣烫汤锅中温度升高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其内能;麻辣烫香味扑鼻是 扩散 
现象。
14.质量相同的铜和铅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铜比铅的温度升高得 少 (选填“多”或“少”);质量相同的铜和铅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是 铜 (选填“铜”或“铅”)。[已知c铜=0.39×103J/(kg·℃),
c铅= 0.13×103 J/(kg·℃)]
15.如图,“自热火锅”成为当下一种时尚快餐,很受年轻人喜爱。它里面的发热包在将600 g水从10 ℃加热至沸腾(1个标准气压下)的过程中,提供给水的热量至少为 2.268×105 J。如果用酒精灯给600 g水加热升高同样温度,至少需要 7.56  g酒精。[c水=4.2×
103 J/(kg·℃),q酒精=3×107 J/kg]
16.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主要原因是沙石的比热容较小。初温为20 ℃、质量为50 kg的沙石吸收3.6×106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到 100 ℃。[沙石的比热容为0.9×103J/(kg·℃)]
三、实验探究题(17题8分,18题12分,19题10分,共30分)
17.如图所示,是我们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做过的一些实验。
(1)图甲中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放置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这是 扩散 现象。
(2)图乙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向上拉动时会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 大于 玻璃板的重力。
(3)图丙中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的总体积 小于 混合前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4)图丁中两个铅块紧压后就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
18.如图甲所示,是“用传感器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的实验装置,两试管分别装有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个红外加热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温度可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将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就可以在计算机上同步输出试管内液体的温度—时间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
(1)实验前,需控制两个试管内液体的 质量 和初温相同。
(2)两试管在此红外加热器中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 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如图乙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乙 液体的温度变化大,可得出 甲 液体的比热容大。
(4)根据图乙所示,若试管内乙液体的质量为200 g,比热容为2.1×
103 J/(kg·℃),则用该装置把乙液体加热8 min吸收的热量为 1.68×104  J。
(5)停止加热,若不计质量损失,甲、乙两种液体温度降低的过程中,甲液体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液体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之比。
19.在“比较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实验中。
(1)由于燃料充分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燃料种类这一个因素有关,因此实验时必须控制酒精和碎纸片的 质量 相等;实验中还需控制被加热的水的质量和初温均相同,以便 通过水升高的温度来反映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
(2)如图所示是小明安装好的实验装置,其中存在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入烧杯的水中 。
(3)小华纠正了小明的错误,又组装了一套相同的实验装置,备好秒表。在两燃烧皿中分别加入准备好的酒精和碎纸片,读出水的初温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先点燃酒精,再点燃碎纸片。
②保证酒精和碎纸片燃烧时间相同,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③待酒精和碎纸片充分燃烧结束,分别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小红认为上述操作中,操作 ② 是错误的。小明根据正确操作获得的数据,算出了燃料的热值,发现结果小于该燃料的实际热值,原因是 燃料不完全燃烧或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有一部分会散失到空气中(合理即可) 。
四、计算题(20题6分,21题10分,共16分)
20.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二者初温均为20 ℃。一段时间后,测得水的温度为40 ℃,另一种液体的温度为42.1 ℃,水的比热容c=4.2×103 J/(kg·℃)。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少
解析: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水和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即Q水吸=Q液吸,水吸收的热量Q水吸=c水mΔt水,液体吸收的热量Q液吸=c液mΔt液,则有c水mΔt水=
c液mΔt液,则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c液==c水=×
4.2×103 J/(kg·℃)≈3.8×103J/(kg·℃)。
答案:3.8×103J/(kg·℃)
21.太阳能热水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的设备之一。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每小时平均接收4.2×106 J的太阳能,在5 h的有效照射时间内,将热水器中质量为100 kg、初温为26 ℃的水的温度升高到46 ℃。
(1)求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Q吸。[水的比热容c=4.2×
103J/(kg·℃)]
(2)求热水器5 h有效照射时间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
(3)热水器5 h有效照射时间内接收到的太阳能,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立方米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 (天然气的热值q=7.0×107 J/m3)
解析:(1)热水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m(t-t0)=4.2×
103J/(kg·℃)×100 kg×(46 ℃-26 ℃)=8.4×106J。
(2)热水器在5 h的有效照射时间内接收到的太阳能E=5×4.2×
106 J=2.1×107 J。
(3)根据题意知Q放=E=2.1×107 J,则需要完全燃烧的天然气体积V===0.3 m3。
答案:(1)8.4×106 J (2)2.1×107 J (3)0.3 m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