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5.0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某法典有如下规定:“今后任何君主,皆需依从我在石柱上铭刻之正义准则,不得擅自更改司法判决与既定裁定,不可损毁我所创立之制度。”据此可知,该法典( )A.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法律基础B.体现了古埃及法老的绝对统治权C.彰显了古巴比伦国王的权威地位D.反映了波斯帝国的军事扩张理念2.下图为“公元前185年希腊语在世界的分布示意图”。图中的现象源于( )A.波斯帝国的崛起B.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C.拜占庭帝国建立D.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展3.1299年爱德华一世致北安普敦市的特许状规定市长获准期限:当选市长应在8日内到财政署宣誓、获得批准。曾经1292年新当选的牛津市长就因拖延,导致市长职位被国王褫夺,牛津不得不支付20马克的罚金恢复其职位。据此可知( )A.世俗王权加强B.专制统治的确立C.民族国家形成D.封君封臣制瓦解4.阿拉伯帝国不仅在都城及重要城市修建了规模可观的天文台,精心制造并配置了多种高精度的天文观测仪器,而且广纳贤才,吸引了来自帝国内各部族以及其他国家的众多知名天文、历算学者,为他们提供长期稳定的研究环境,鼓励他们深入探索天体运行的奥秘。由此可见,阿拉伯帝国( )A.拥有先进的天文研究设备B.具备完善的科研人才培养体系C.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大D.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领先成果5.根据学者对大津巴布韦遗址考察和研究可知,在古城附近的英汤加,发现了古代的梯田和用于灌溉的水井和水渠;在卫城外一堆垃圾遗物中发现了大量骨头,其中95%是牲畜骨头;从遗址中发掘出了阿拉伯玻璃、近东陶瓷、印度串珠等,还有数百片中国瓷器的残片;富人的茅屋一般建于山顶,更加高大坚固,屋外还有围墙。据此可知( )A.畜牧业是主要食物来源B.农业技术领先世界C.尚未出现社会贫富分化D.商品贸易比较活跃6.有位学者评价某位航海家“第一次以人类自己的伟大实践,证实了地圆说的科学真理。同时,由于返航后在时间上陆地(是星期四)与船上(是星期三)的差异,证实地球在宇宙中并非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以等速运动围绕地轴旋转。”这一航海家是( )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7.在16世纪以前,除了战争和灾荒年代以外,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是基本稳定的。但是,从16世纪20年代西班牙率先发生物价上涨,继而波及整个西欧,持续到17世纪中叶为止。16世纪末与16世纪初的物价相比,西班牙平均物价上涨了4倍多,法国物价上涨2.5倍,英国上涨3倍多。这一现象源于( )A.黑死病导致人口减少B.农业歉收引起粮食短缺C.美洲贵金属大量流入D.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8.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中,俾隆夸赞罗瑟琳“娇好的脸颊上集合了一切出众的美点,华贵的全身找不到丝毫的缺陷……任何赞美都比不上她自身的美妙"。哈姆莱特也曾热烈地赞叹其父亲“具有太阳神的卷发,天神的前额,战神一样威风凛凛的眼睛,像神使墨丘利一样矫健的姿态”。这体现了( )A.重视健康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神灵崇拜9.“因信得救”是宗教改革运动的一个基本信条,它从基督教的基础——信仰上抽空了教会存在的基础,使得个人成为自己信仰乃至全部生活的主宰。这说明宗教改革( )A.认同个人价值B.强化教会权威C.简化宗教仪式D.王权高于教权10.下表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B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法国民法典》 成为欧美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C 1787年宪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美国进入君主立宪时期D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11.下图为1755—1851年英国部分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据此可知,英国( )1755—1851年英国部分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A.经济结构出现变动B.工人运动不断兴起C.不断加强国家干预D.阶级矛盾彻底解决12.某一著作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据此可知该著作( )A.指导了巴黎公社运动B.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揭露资本家剥削秘密D.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13.19世纪,越来越多的探险活动深入到非洲、亚洲与美洲的内部,欧洲人此前难以到达的或未知的地区开始成为焦点。各国派遣了许多重要的探险队,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些活动旨在( )A.进行科学考察B.开辟新的航路C.扩大殖民范围D.拓宽人们视野14.某校学生在进行小组探究学习时,围绕某一主题制作了下列表格。这一主题是( )时间 事件1804年 海地独立1822年 巴西独立1881年 苏丹马赫迪起义1894年 埃塞俄比亚抗议斗争1911年 辛亥革命A.亚洲的觉醒B.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C.非洲的抗争D.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15.1919年,伍德罗·威尔逊、劳合·乔治和乔治·克里蒙梭实际上一起控制着整个世界。他们坐在巴黎的会场,决定着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将不存在,将创造哪些新的国家,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谁将统治它们,以及中东和世界其他地区在战争国之间应如何分配。据此可知,这次会议( )A.具有大国强权色彩B.维护了世界和平C.贯彻“全体一致”原则D.加强了集体安全16.列宁在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明确表示农民完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并能自由流转。他强调这一政策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刺激、动因和动力。这反映了苏俄当时( )A.推行农业集体化以发展重工业B.实行余粮收集制保证粮食供应C.确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D.通过新经济政策恢复农业生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明交往是一个双向的或多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各个文明之间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相互冲突、相互抗争,其常态是相对的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构成了文明交往史上的诸多绚丽篇章。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同时在更深刻层面上预示着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更多的融合。——彭树智《文明交往论》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运用世界古代史的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材料二从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美洲起,旧大陆的农作物传入了美洲,并在那里开花结果;旧大陆的高禽传入新大陆,并在那里生息繁衍;旧世界的传染病开始传入新世界,并在那里肆虐。这一切都极其深刻地改变了西半球美洲的历史进程、社会发展、植物区系作物栽培、动物群落畜禽饲养、疾病的种类分布和人的抗体免疫力、人种民族结构,因而具有极为重大的社会影响和历史作用。——张箭《哥伦布第二次远航与旧大陆生物初传美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旧大陆物种交流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哥伦布航行对美洲带来的影响。(8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德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特别是化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科技成果。1824年,“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回到德国,创立了具有现代组织形式的吉森实验室。实验室为德国培养了一批世界级的化学家,他们后来成为了拜耳、巴斯夫等德国工业实验室建设和运营的中坚力量。德国有机化学的发展促使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涌现,开创了德国的化学染料工业。19世纪60年代,德国染料制造商率先建立公司实验室,雇佣科学家进行独立研究工作。——摘编自王绍超等《19世纪的德国:变革背景下科技的蓬勃兴起》材料二德意志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同时,德国在中欧地位的加强,也在一定时期里稳定了欧洲的局势,为周边国家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这个由资产阶级民族统一运动所产生的德意志民族国家,实际上是由俾斯麦和普鲁士容克阶级征服的德国,在国家上层建筑中,依然有大量的封建“垃圾”。普鲁士军国主义伴随着普鲁士“铁军”和俾斯麦的胜利,也被涂染上一层迷人的色彩和神圣的光环,毒害了德意志民族精神。德国对法国的经济勒索、领土掠夺以及民族感情的羞辱,更使两国从此积怨,这既不利于欧洲的长期和平稳定,也给德意志民族今后的发展造成灾难。一一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统一的历史影响。(6分)(3)综合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力量与科技发展关系”的认识。(2分)20.(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分享了或者说发展了英国社会的大部分独特的东西。在这个社会里,现代工业化很容易扎下根来,尤其当铁路和水路运输使宾夕法尼亚和其他内陆地区的铁和煤得以开采的时候更是如此。美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相对稀少但不断增长的人口,使它直到一战甚至战后一直维持着一种繁荣的状况。像托马斯·爱迪生和亨利·福特这样的人物,在关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材料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的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而是要彻底破除西方市场机制唯利是图的本质。因此,他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前美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特征,分析斯大林选择集中资源分配方式的深层原因。(6分)(3)有学者认为,斯大林模式“在短期内创造了奇迹,却为长期发展埋下隐患”。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2024—2025学年度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C D D C B A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C D A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答案】(12分)示例:论题:文明交往中冲突与融合并存。(2分)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与融合。古代世界兴起的一些帝国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严重破坏,打断了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进程,引发了被征服地区文化与帝国文化的冲突。如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通过军事征服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征服战争造成了波斯帝国的灭亡,中亚的一些城市也遭到屠杀与劫掠等,对埃及、西亚文明产生巨大冲击,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世纪)凭借其强大的军队征服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在扩张的过程中,罗马人大肆烧杀掳掠,对当地文明造成巨大的破坏。(4分)但文明的冲突也推动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融合。如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将希腊文化与埃及、西亚文化融合,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罗马帝国将罗马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修建道路等传播至帝国的疆域,同时吸收了征服地区的建筑技术和希腊的神话,在1世纪吸收了产生于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后发展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也促进了文明的交流。(4分)综上所述,世界各地区的文明在碰撞冲突中交流、融合,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2分)层次 标准10—12分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逻辑严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7—9分 观点比较明确,史料结合较紧密,材料较充分,论证较严谨,表述较准确4—6分 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0—3分 观点不正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18.【答案】(12分)(1)特点:范围广、时间长、内容丰富、双向交流、影响深远、欧洲主导。(4分,任答4点)(2)影响:积极:促进了美洲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美洲开发;改变了美洲族群构成,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最高的地区;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6分,任答3点)消极:导致各种疾病在美洲传播,造成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中断了美洲原有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任答一点2分)19.【答案】(12分)(1)李比希吉森实验室的创立,形成现代科研组织形式;培养大批高水平化学人才,为工业实验室提供核心力量;有机化学领域的原创性成果推动工业应用(如化学染料工业);企业建立实验室并雇佣科学家,实现产学研结合。(4分,一点1分)(2)积极影响: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助于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升;有利于欧洲局势的稳定,促进周边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每点2分,共4分)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激化了法德矛盾,不利于欧洲的长期和平稳定,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隐患。(任答一点可得2分)(3)国家统一和稳定为科技发展提供政治保障(如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发展为科技奠定经济基础);国家通过政策支持(如建立实验室、产学研结合)能直接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发展反哺国家实力(如德国化学工业提升经济竞争力,巩固国际地位);国家若引导科技服务于非理性目标(如军国主义),可能带来负面后果。(一点1分,共2分)20.【答案】(16分)(1)丰富的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持续增长的人口(提供劳动力,又扩大市场需求);借鉴英国的工业化经验;科学家和企业家的推动。(4分,任答4点)(2)特征: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排斥市场调节);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点1分,3分)原因: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否定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唯利是图”);为快速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的需要;苏俄落后的农业国的经济现状;恶劣的国际环境。(3分,任答3点)(3)短期奇迹: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2分)长期隐患: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农轻重)失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农业和轻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改善缓慢,消费水平相对较低;排斥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僵化,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之一。(4分,任答2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