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5.0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古代主要文明分布示意图。据图可知,导致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图1
A.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B.各文明国家的政治体制不同
C.不同文明的宗教信仰各异D.各文明之间缺乏交流与联系
2.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人的雕塑开始出现卷发、高鼻梁的希腊化特征,波斯宫殿中出现了希腊式立柱。这表明亚历山大帝国(  )
A.中断了被征服区的文化传承B.推动了跨区域文化交融
C.确立了希腊文化的主导地位D.建立了统一的艺术体系
3.日本奈良时代,积极仿效唐朝进行改革。其中,制定于718年的《养老律令·学令》规定:“凡教授正业,《周易》《尚书》《周礼》各为一经,《孝经》《论语》必兼习之。”这一规定表明日本(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主张全面移植唐朝文化
C.重视儒家伦理教育D.推行“和魂汉才”政策
4.阿拉伯学者图西在《天文学备忘录》中明确指出:“托勒密作为古希腊杰出的天文学家,其观测数据存在偏差,需用新的数学模型修正。”该记载可以用于说明阿拉伯(  )
A.借鉴古希腊成果发明了代数学B.保存并发展古希腊科学
C.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天文学研究D.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贸易
5.玛雅人的太阳年为365.2420天,与现代公历的365.2422天相比误差仅0.0002天,远超同时期欧洲儒略历。这主要得益于玛雅文明(  )
A.农业的高度发达B.天文观测与计算的精确
C.文明的独立特征D.宗教对历法的深刻影响
6.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左右开始,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意大利王权的强大B.西欧城市经济的发展
C.大量黄金涌入西欧D.封建庄园经济的繁荣
7.某航海家笔记记载:“我们绕过风暴角(后改名好望角)后……终于抵达遍地香料的国度。”图2中与该航海家开辟的航线相对应的是(  )
图2
A.①B.②C.③D.④
8.“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早期殖民活动(  )
A.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的爆发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C.促进了美洲社会的快速发展D.带来了世界贸易的空前繁荣
9.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
A.相信命运公平B.追求社会正义C.反对封建制度D.强调个人价值
10.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在《社会契约论》中系统阐述了人民主权理论,认为国家的合法性源于人民的共同意志。这位思想家是(  )
A.卢梭B.孟德斯鸠C.伏尔泰D.洛克
11.美国内战前,南方代表卡尔霍恩宣称:“各州有权宣布联邦法令违宪。”北方议员反驳:“联邦是永久的不可分解的。”由此可知,双方争论的焦点是(  )
A.州权主义与联邦主义B.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矛盾
C.奴隶制的存废问题D.领土扩张方向的分歧
12.18世纪英国农业人口占比从75%下降到50%,工业人口占比从20%上升到43%。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圈地运动的推动B.工业革命的开展
C.殖民扩张的影响D.交通技术的进步
1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这一论述可用于说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思想来源B.经济基础C.政治动力D.国际背景
14.1893年“非洲民族主义之父”布莱登提出了“非洲个性”思想:“欧洲文明正在向非洲大陆渗透,非洲人应抵御这一渗透而不被同化,要保持和发展非洲个性。非洲人就是非洲人,欧洲人就是欧洲人。”这一思想旨在(  )
A.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B.否定“欧洲中心论”
C.揭露殖民文化的威胁D.重塑非洲人的自信
15.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逮捕提拉克,举行政治总罢工,高呼“自治就是自己的宗教”。这一事件标志着印度(  )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C.自觉融入了亚洲的觉醒D.资产阶级放弃运动的领导权
16.表1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820—1913年GDP总量的对比情况(单位:百万国际元)。据此可以判断,②为(  )
表1
国家 1820年 1850年 1870年 1913年
① 35468 58039 72100 144489
② 12548 42583 98374 517383
③ 36232 63342 100180 224618
④ 26819 48178 72149 237332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17.1914年9月,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在给德皇的报告中称:“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与此同时,法国福煦将军致电霞飞元帅:“我们正在赢得最伟大的胜利。”该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18.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拖拉机产量从4800台增加到5.5万台,煤炭产量从3540万吨增加到6440万吨。这表明苏联(  )
A.工业化成就显著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农轻重比例失调D.已实现农业机械化
19.1936年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英国首相鲍德温表示:“他们来势汹汹……但我觉得他们不会在近期对我们采取行动。”这反映了(  )
A.英国推行绥靖政策B.德国开始扩军备战
C.英、德矛盾的缓和D.凡尔赛体系的崩溃
20.1942年,26个国家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其中明确规定:“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它标志着(  )
A.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B.战后世界和平秩序的初步确立
C.绥靖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彻底破产D.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最初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
材料一
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仅有一打左右的城市,每城居民不过数千人。5个世纪以后,苏美尔人口超过500,000人,估计五分之四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渐渐兼并了周边的农业村落,这就形成了更大的政治实体——城邦。苏美尔最早的城邦乌鲁克是古代世界城邦的典范。公元前2900年,乌鲁克包括了76个边缘村落,居民近50,000人,为了抵御外敌人侵略,乌鲁克周围环绕10余公里的长墙。苏美尔战事频繁,城墙是历史的见证。苏美尔的地理环境是造成战事频繁的诸多因素之一。由于美索不达米亚没有天然的屏障,蛮族经常从东西两边迁回上来。城邦之间的冲突是更为重要的原因,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为争夺公共边界而发生冲突,而为争夺灌溉而引起的斗争呈愈演愈烈之势。
——《世界文明图鉴》
材料二
图3西亚地区地形图
(1)列举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主要文明成就。(6分)
(2)分析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战争频繁的原因。(6分)
2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特许状
材料
城市诞生后,在教士和贵族旁边,市民阶级取得了自己的位置。大批不堪忍受领主剥削压迫的农奴也从农村逃亡到城市定居,从而使城市日益发展。一个农奴,只要在城市里住上一年零一天,就可取得自由。商业复兴使得王侯增加了收入,这使得其权力形成名副其实的政府,并且逐步将宗主权变成君权。从13世纪初期起,城市的书记(记录官)越来越普遍地使用本国方言。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城市市民能够在自己持有的土地上建房,或者把土地再细分成小块,或者把这块土地出租出去,或者出售这块土地,或者传给他们的子孙。特许状规定市民享有每周举办一次市场的权利。同时,可以选举市长、城市治安官、法官、顾问等。
图4授予伦敦市民选举市长权利的“约翰大宪章” 图5记录弗兰德尔公社接受城市特许状的15世纪微型画
——《世界通史》
(1)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特许状出现的背景。(4分)
(2)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特许状颁发的影响。(8分)
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次工业革命
材料一
表2第一次工业革命新技术传播情况(部分)
国家 制棉厂(1771年) 瓦特式蒸汽机(1775年) 蒸汽火车(1825年)
巴西 75 35 29
法国 7 3 7
德国 13 8 12
印度 46 30 28
墨西哥 64 43 48
美国 20 28 5
备注:表中数字表示英国出现新技术的时间与该技术首度运用于他国的相距年数
——摘编自(英)格里高利·克拉克《告别施舍: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图
图6
(1)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新技术传播的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那些特点?(8分)
24.(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关系与秩序
材料一
表3: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 3.3 5 未统计 3.8
1874—1890 1.7 5.2 2.1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表4: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各类殖民地的面积(单位:万平方公里)
殖民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殖民地面积 3200 30 611.5 514.5
——据刘经纬《20世纪:环球殖民体系从顶点走向崩溃》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打破了主要依靠欧洲列强之间力量平衡所建立、并在欧洲主导之下的以国际联盟为代表的旧国际秩序,代之而起的是以美、苏之间力量的相对平衡为基础,以美、苏、英、中、法五大国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主要由战胜国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尽管仍然存在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但是这一国际秩序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
——摘编自徐蓝《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1)材料一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并分析这种现象对国际关系带来什么影响?(8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有哪些历史进步性?(6分)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B B B D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D A C A A 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1.【答案】(12分)
(1)成就:世界上最早的城邦;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出现洪水与方舟的传说;发明60进制。(6分,每点1分)
(2)原因: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两河流域平原地区缺乏天然的地缘屏障,使其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2分)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干旱少雨,灌溉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城邦之间容易因抢夺资源引发战争。(2分)
美索不达米亚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三大洲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其贸易要道成为各方必争之地。(2分)
22.【答案】(12分)
(1)背景:随着工商业的复苏和繁荣,西欧各地城市大量兴起;城市居民为摆脱封建领主的控制,通过各种赎买、武装暴动等形式获得自治权;特许状是城市争取自治斗争成果的体现(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政治方面,特许状使城市获得了自治权,城市可以设立自己行政机构,选举自己的官员,这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增强了市民阶层的力量,对西欧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3分)
经济方面,特许状保障了城市的贸易自由,推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变革,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3分)
文化方面,特许状保障了自治,为文化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学的兴起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2分)
23.【答案】(12分)
(1)特点:主要发明来自英国,按照欧洲大陆、北美、拉美和亚洲地区的顺序传播;(2分)首次出现距传播到其他地区历时比较长,反映出传播的速度相对较慢。(2分)
(2)特点:从地图上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超出一国范围,主要发明源自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图6所示发明都是基于科学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反映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特点;汽车、化学、电力、飞机等工业的发展,使得工业结构发生变化,转向以重工业为主;石油、电力等新能源的应用,反映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动力来源更加广泛。
24.【答案】(14分)
(1)历史现象:从表3可知,英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美国、德国增长较为迅速,帝国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从表4可知,英国拥有广阔殖民地,美国殖民地面积较少,列强拥有殖民地存在较大差异。(2分)
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与原殖民强国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冲击原有的世界殖民体系,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6分)
(2)进步性: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推进国际安全事务的发展。(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