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一 6月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 阅读Ⅰ (本题共 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 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量子 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集中涌现,引发链式变革。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
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虽
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顶尖科技人才不足,必须进一步增 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要靠 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 支撑作用,锚定 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 强。
我们要建成的科技强国,应当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经济实力、国防实力、 综合国力整体跃升,增进人类福祉,推动全球发展。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是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 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力支 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三是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四是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五是拥有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
第 1页/共 12页
(节选自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 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我们既然承认了这两个前提,那么,我们要在短短的二十多年 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大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当然就不能不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大力 发扬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科学技术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这在旧中国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这个伟大成就是谁也不能否定,谁也无法否定的。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 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科学技术力量还很薄弱,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 要。
我们现在的生产技术水平是什么状况?几亿人口搞饭吃,粮食问题还没有真正过关。我们钢铁工业的 劳动生产率只有国外先进水平的几十分之一。新兴工业的差距就更大了。在这方面不用说落后一二十年, 即使落后八年十年,甚至三年五年,都是很大的差距。
毛泽东同志经常教导我们:“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在科学技术方面,我国古代曾经创造 过辉煌的成就,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伟大作用。但是我们祖先的成就,只能用来坚定我们赶超 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而不能用来安慰我们现实的落后。我们现在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造,同我们这样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如实地指明这种落后状况,会不会使人们失去信心呢?这种人也可能有。这种人是连半点 马克思主义 气味也没有的。对于我们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认真地去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历史 的和现实的原因,才能够正确制订我们的战略规划,部署我们的力量;才能够更加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尽 快改变这种情况;也才能动员人们虚心学习,迅速掌握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
认识落后,才能去改变落后。学习先进,才有可能赶超先进。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当然必须依 靠我们自己努力,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 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都需要 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们不仅因为今天科学技术落后,需要努力 向外国学习,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
中国的革命,吸引着世界各国革命人民,与之共呼吸。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已得到并且必 将进一步更广泛地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和支持。我们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 科学界的友好往来和合作关系。对于一切在科学技术上帮助过我们的国际朋友,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节选自邓小平 1978年 3月 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第 2页/共 12页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科技强大的国家,应该具有居于世界前列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以跃升国家综合实力。 B.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对于发展我们国家的科学事业有密切关系。
C.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国外一二十年,这是不争的事实。
D. 材料二中的 “ 马克思主义气味” ,是指 “ 一切从实际出发” “ 理论联系实际” “ 实事求是” 的工作作风。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虽然是演讲词的节选部分,但也能体现出习总书记思想深邃、思路开阔,讲话既有很强的气场, 又有很大气势的特点。
B. 只要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大力发扬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我们就可以 大大发展我们的生产力。
C. 任何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地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才可以让自己的科学 技术水平赶超先进。
D. 两篇选文的作者都认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事业有贡献,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要做出成就。
3. 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 10个字。
我国尚未成为 ,虽然嫦娥六号、北斗三号、载人航天等重大创新成果举世瞩目,高铁网络、
移动支付、数字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但现实让人警醒:我们在一些核心技术创 “ 新方面受制于人,容易
被人 “ 卡脖子” 。被人 “ 卡脖子” , ,也是机遇。它倒逼我们 。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
顺的,需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出台允许试错的措施,让广大科研人员解放思想、轻装上阵。
4. 演讲要有清晰严谨的思路,请梳理概括材料二的基本思路。
5. 社区举办科普讲座活动,请你作为代表发表演讲。面对社区居民这一听众群体,你在内容选择和语言表 达上应如何安排?请结合材料及实际情况简要说明。
(二) 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蜘蛛 陈然
我发现城市是由高度组成的。城市就是由高度组成的密林。它们笔直陡峭,像刀刃一样随时准备对我 进行袭击。
来到省城后的第二天,我就受到了这种袭击。包工头把我们带到了七楼,说,今天,你们就从这里干 起,一直干到十二层,你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我很高兴,等包工头一走,就急不可耐地奔向阳台。我还从
第 3页/共 12页
未站在城市的肩上看一个城市,以前总是在它脚下看。忽然我觉得有种尖锐的东西向我刺来,紧接着眼前 一黑,如果不是我及时抓住了阳台的扶沿,恐怕就摔下去了。我摸摸额角,并不觉得哪里不舒服,但睁开 眼再往下看,晕眩又出现了。① 它像是一只大鸟,在空中张开翅膀,只等我靠近过来,便会猛地飞出啄我 的眼。 以前在乡下,楼房最多不过三层,它袭击不了我。我甚至三楼都没有上过。而现在,我每天都在半 空里,它随时可以狠狠啄我。 一见它,我就恶心得要吐。那一刻,我恨不得揪住自己的脑袋往墙上猛撞。 我几乎绝望了。试想,一个对高度如此排斥的人,怎么在城里奋斗呢?
但我向别人隐瞒了实情。我努力不去看楼下,这使我的姿势有些僵硬,当僵硬的姿势快要被某种必要 的动作折断的时候,为了解救自己的身体,我只好故意从梯架摔到了阳台上。这不要紧。我揉揉摔疼的地 方又爬了上去。我不能就这么被打倒。如果它是一种病,那我就做一个带病做事的人好了。再说,难道我 不会制服它,把它治好么?对,我就是要制服它。
所以,当包工头问谁愿意去粉刷外墙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想,如果我能做好这件事,其他就 不在话下了。刚来省城时,我还纳闷,心想几十层高的楼房,那些玻璃是怎么装上去的,外墙是怎么粉刷 的?后来我看到几个人在为一幢大楼洗玻璃,看到他们腰间系着粗壮的绳子,整个人悬在半空中,我紧张 得呼吸不出来,心想要是绳子突然断了怎么办?如果要上厕所怎么办?
包工头问我,你真的行吗?包工头的眼睛总是那么厉害,好像知道我隐藏了什么。 但我还是坚决地点了点头说,行。
从乡下出来时,我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赚很多钱,将来不说做大城市的人,至少也要做个县城里的 人。现在做城里人不难,我已经在为做一个城里人暗暗准备了,比如早上我不买肉包子,中午吃快餐,我 也不要肥肉。
我的身上绑着很多绳子,被放在屋顶的牵引机缓缓放了下去,从屋顶往下粉刷。② 那只停留在半空中 的翅膀,忽地扇了过来,我完全被裹挟在翅膀的黑暗中,只能闭着眼,大口地呕吐着。包工头在上面喊, 没事吧?我扶着墙,摆了摆手,朝上面大声喊道,没事!
返回楼顶或地面时,我赶紧去洗澡。我的衣服已经湿了好几次。 但我还是咬着牙对自己说,没事。
有一次,还真有只鸟撞到了我身上。 一只好像在城市里迷了路的小鸟。它先在我手上撞了一下,接着 在我肩膀上撞了一下。我腾出手把它捉住,放在我口袋里。只有在口袋里,它才不会迷路。
在高空看城市,觉得城市是漂浮的。风一吹来,整个城市都在晃动。下面的人如果不把脸扬起来,是 看不到我的存在的。有一次,我隐约听到楼下有个小女孩在说,爸爸你看,上面那个人多像一只蜘蛛啊。 爸爸为女儿的比喻能力而高兴,说,对,他就是一只蜘蛛。
这天,我大概停留在一幢大楼的十五层的地方,天色将晚,我正准备收工,忽然发现牵引机没了动静,
第 4页/共 12页
紧接着楼下一片寂静。酒店里的灯光没有了,商场里的音响也没有了,像是一艘大船驶到了没有水的地方。 没有了灯光和音响的映衬,城市的一切显得是那么粗糙和丑陋。很多人在叫,我也喊了起来。可我的声音 没有人听到。这时,那只已经被我打败的鸟重新从什么地方扑了出来,它重新把我裹挟到它黑暗的翅膀里 面。
第二天,我终于被人记起。包工头在下面气急败坏地喊我的名字:你还活着吗?我被缓缓放下来了。 盘根错节的绳子像一张网,结结实实地把我套住了。有人把绳子砍断,有人喊我的名字,可我没有反应。 过了好半天,我才动了一下,又动了一下,然后真的像一只蜘蛛那样慢慢爬了出来。
从这一刻起,我成为一只蜘蛛,在城市的大街上爬着。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 毫不犹豫地报名去粉刷外墙, 因为如果能做好这件事,“ 我” 就能 “ 做城里人” 。 B. “ 我” 吊高作业时 “ 身上绑着很多绳子” ,形象地描绘出 “ 我” 饱受非人 束缚与压迫。
C. 小说运用大量心理独白揭示 “ 我” 隐秘的内心想法,使读者能够更直接地理解 “ 我” 的思想感情和精神 世界。
D. 小说讲述了一个出身城市底层的打工者为在大城市实现理想,迫使自己挑战极限,终于成为 “ 蜘蛛” 的 故事。
7. 关于文中 “ 异化” 情节相关内容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 为了多赚钱不惜选择难以胜任的工作,导致了后来 “ 我” 在工作中 “ 异化” 。
B. “ 我” 因为意外,求救无人应答,而在高楼滞留一夜后成为蜘蛛,突出了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漠不关心。
C. 小女孩将 “ 我” 比作蜘蛛,爸爸认可这一比喻,表现了城市居民对 “ 我” 的歧视与嘲讽。
D. “ 我” 最终变成蜘蛛,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表明了 “ 我” 的心酸与悲苦。
8. 小说中多次出现 “ 鸟” 的意象,请你结合两处画线句进行赏析。
9. 小说结尾 “ 我成为一只蜘蛛,在城市的大街上爬着” 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 阅读Ⅲ(本题共 5小题, 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先是议更贡举法,帝以苏轼言为是 ,它日,以问王安石,安石曰:“ 不然,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 , 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欲一道德,则必修学校;欲修学校,则 贡举法不可以不变。” 赵抃亦是轼议,安石曰:“ 若谓此科常多得人,自缘仁进别无它路,其间不容无贤,
以为科法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 此乃科法
第 5页/共 12页
败坏人材,致不如古。” 帝以为然。
轼初下狱,方平及镇皆上书救之,不报。轼既下狱,众莫敢正言者。直舍人院王安礼乘间进曰:“ 自古 大度之君,不以语言端人。轼本以才自奋,今一旦致于法,恐后世谓不能容才。愿陛下无庸竞其狱。 ” 帝曰: “ 朕固不深谴,特欲申言者路耳,行为卿贳① 之。” 既而戒安礼曰:“ 第去,勿泄言。轼前贾怨于众,恐言者 缘轼以害卿也。” 始,安礼在殿庐,见李定,问轼安否状,定曰:“ 轼与金陵丞相论事不合,公幸毋营解, 人将以为党。” 至是归舍人院,遇谏官张璪忿然作色曰:“ 公果救苏轼邪?何为诏趣其狱?” 安礼不答。其 后狱果缓,卒薄其罪。
戊子,庆州广锐卒叛,转运司以闻,帝召二府,出奏示之,深以用兵为忧。枢密使文彦博曰:“ 朝廷行 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不当有所偏听。陛下励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祖宗法制,未 必皆不可行,但有废坠不举之处耳。” 冯京曰:“ 府界溉淤田,又修差役,作保甲,人极劳敝。” 帝曰:“ 询
访邻近百姓,皆以免役为喜,盖虽令出钱,而复其身役,无追呼刑责之虞,人自情愿故也。” 彦博又言:“ 祖 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 王安石曰:“ 法制具在,则财用宜足,中国宜强。今皆不然,未可谓之 法制具在也。”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 · 宋纪》)
材料二:
元丰中,王文公② 在金陵,东坡自黄北迁, 日与公游,尽论古昔文字,闲即俱味禅说。公叹息谓人曰: “ 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节选自蔡绦《西清诗话》)
【注】①贳:表示赦免或宽纵。 ②王文公:指王安石。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当讲 A 求天 B 下 C 正理 D 乃闭门 E 学作诗赋 F 及其入官 G 世事 H 皆所不习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是,正确,与《答司马谏议书》“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中的 “ 是” ,意思相同。
B. 而,表转折,与《促织》“ 而翁归” 中的 “ 而” ,意思不同。
C. “ 但有废坠不举之处耳” 与《阿房宫赋》“ 杳不知其所之也” 中的 “ 之” ,用法不同。
D. 日,名词作状语,与《六国论》“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中的 “ 日” ,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神宗起初认同苏轼的观点,后因王安石分析科法败坏人才,转而认同王安石的主张。
B. 王安礼不顾他人劝阻,趁机劝谏皇帝,想营救苏轼,但皇帝依然重罚了苏轼。
C. 冯京通过列举淤田、役法改革、保甲法等新政弊端,指出变法实施时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
第 6页/共 12页
D. 王安石反驳文彦博的保守言论,指出旧法未能解决财用不足、国力衰弱的问题,需通过变法弥补不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2)轼与金陵丞相论事不合,公幸毋营解,人将以为党。
14. 两则材料中,王安石对苏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四) 阅读Ⅳ(本题共 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申州卢拱① 使君 杨巨源
领郡仍闻总虎貔,致身还是见男儿。 小船隔水催桃叶② ,大鼓当风舞柘枝 ③。
酒坐微酣诸客倒,球场慢拨几人随。 从来乐事憎诗苦,莫放窗中远岫知。
【注】①卢拱,出身世家大族,擅长律诗,时任申州刺史。 ②桃叶,晋人王献之曾作《桃叶歌三首》, 后多用“ 桃叶” 指代佳人。③柘枝,唐代健舞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先以“ 虎貔” 喻兵威,赞颂了卢拱统领军队的威严,又以“ 致身” 表现其忠君报国之志。
B. 中间两联“ 催” “ 舞” “ 倒” “ 拨” 等动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C. 诗歌选取宴饮、歌舞、球场等多个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卢拱使君奢侈生活的厌恶和不满。
D. 全诗笔调明快,风格豪放洒脱,在叙事与描写中自然流露出诗人的情感态度。
16. 前人论此诗,认为尾联表达委婉劝谏之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五)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 十思” 中涉及骄傲自满的一句是“ ” ,涉及堵塞蒙蔽的 一
句是“ ” 。
(2)《阿房宫赋》中, , 揭露秦人挥霍六国珍宝,将鼎、玉、金、珠视若铁锅、
土石。
(3)苏洵《六国论》中,六国诸侯的祖辈父辈“ , ,才有了尺寸之地,写出他们
开疆拓土的艰辛。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文坛的鸿篇巨制,自问世以来,已经成为一个长盛不衰的文化现象,它不仅思想深 邃,在艺术上也令人叹为观止。《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 “ 绝唱” ,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还
是一首不用韵的诗。 ,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的。《红楼梦》中的诗词是美的,韵味美,
感情美。大观园的姐妹们美丽聪明、气质高雅,但她们的诗词风格却( )。
她们写的诗就如同曹雪芹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即使不署名,也知道是谁写的:薛宝钗刻守礼教、
城府深沉,所以她写的诗含蓄浑厚、积极向上;史湘云性格大度、潇洒风流,其诗则格调清新、豪放不羁; 林黛玉孤高自栩、多愁善感,其诗文也清逸脱俗、风流别至。从海棠诗社与菊花诗社的吟咏中,可以读出 她们各自的风格。
《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①作者倾泻了他全部的心血, ②我们品读《红楼梦》中的诗 词,③能不仅洞悉人物内心, ④触摸鲜活生命, ⑤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华诗词文化一脉相承的气韵。
18. 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千差万别 B. 大同小异 C. 各有千秋 D. 迥然不同
19. 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含错别字的词语并改正。
20. 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 得改变原意。
21.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不仅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第八十回 叙述,也都有诗的韵味 B. 这不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是它从开头至第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韵味 C. 这不仅因为《红楼梦》从开头至第八十回的叙述都有诗的韵味,而且它里面有许多诗
D. 这不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是它从开头至第八十回的叙述都有诗的韵味
22. 《红楼梦》中作者运用了大量谐音双关的语言技巧,展现了汉语的魅力。请举出书中运用谐音双关的一 例并简析其好处。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 我不能。’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人认为人类不能战胜疟疾。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长期、反复的实验, 终于提炼出青蒿素,甚至还自己充当新药试验者,最终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人民网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第 8页/共 12页
—习近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 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字。
第 9页/共 12页
2024—2025学年度高一 6月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 阅读Ⅰ (本题共 5小题, 19分)
【 1~5 题答案】
【答案】 1. C 2. B
3. ① . 科技强国 ② . 是挑战 ③ . 自主创新
4. ① 材料二是按照提出论点一摆事实一破质疑一立对策的顺序进行的(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 层进式结构)。
②首先提出论点: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大发展生产力,就要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大 力发扬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
③接着指出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现状);
④然后通过批驳错误观点强化 “ 正视落后” 的合理性;
⑤最后提出对策,明确发展路径。
5. 内容选择:
①社区居民知识水平和年龄层次多样,内容应选择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且易于理解的科技知识。如材料一 提到的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
②也可选择其中已广泛应用于生活的部分进行讲解。
③还可以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讲述一些科技成果从无到有的故事。 语言表达:
①语言要通俗易懂、亲切自然。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若必须提及,要及时解释。
②多运用日常用语和生动的比喻。
第 10页/共 12页
③用简洁的句子表达观点,使居民能够轻松跟上演讲节奏,增强演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 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 16分)
【 6~9 题答案】
【答案】6. C 7. C
8. ( 1)句子①运用比喻描写了 “ 我” 站在高楼上向下看时的幻象,将晕眩比作大鸟,“ 猛” “ 啄” 细腻传 神地刻画了 “ 我” 对高空作业的恐惧。
(2)句子②通过用 “ 扇” “ 裹挟” 描写因恐惧而产生的幻象,及呕吐等情形,形象地刻画出 “ 我” 在克服 心理问题之时所经历的痛苦折磨,展现出 “ 我” 坚强的意志。
(3)体现了恐高对 “ 我” 的巨大威胁,以至于此情此景之下,“ 我” 心神不定、摇摇欲坠,读者也不禁为 他担忧。
9. ①从表层看,这是对 “ 我” 经历高空被困后身体状态的描写,体现出 “ 我” 身体的疲惫与虚弱;
②从深层看,“ 成为一只蜘蛛” 呼应标题,暗示 “ 我” 在城市生活中如同蜘蛛般渺小、艰难,即便努力奋斗, 仍难以摆脱困境,同时也表现出 “ 我” 在经历种种磨难后的精神麻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深化了文章关 于底层劳动者在城市生存困境的主题。
(三) 阅读Ⅲ(本题共 5小题, 22分)
【 10~14 题答案】 【答案】 10. DFG
11. A 12. B
13. ( 1)朝廷想要有所作为,但各种不同的言论纷纷涌现,没有谁愿意听从(朝廷的决策),这大概是朝廷 不能统一人们的思想和道德观念的缘故。
(2)苏轼和金陵丞相议论政事意见不一致,您不要设法解救(苏轼),否则别人会认为(您)结党(你们 是同伙)。
14. ①材料一中,王安石因变法主张与苏轼政见对立。
②材料二显示王安石对苏轼才华和品格的赞赏。
(四) 阅读Ⅳ(本题共 2小题, 9分)
【 15~16 题答案】
【答案】 15. C 16. ①先以 “ 乐事憎诗苦” 劝友人不要耽于享乐,要坚持诗歌创作。
②再以 “ 莫放窗中远岫知” 看似调侃的语气中暗含对友人沉溺安逸的隐忧。
③尾联内容与前三联的欢乐场景形成反差,强化了对友人的委婉劝诫之意。
(五)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第 11页/共 12页
【 17 题答案】 ·
【答案】 ① .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② .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③ . 鼎铛玉石 ④ . 金块珠
砾 ⑤ . 暴霜露 ⑥ . 斩荆棘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18~22 题答案】
【答案】 18. B 19. “ 刻守” 改为 “ 恪守” ;
“ 自栩” 改为 “ 自诩” ; “ 别至” 改为 “ 别致” 。
20. ① “ 倾泻” 改为 “ 倾注” ;
③将 “ 不仅” 放在 “ 能” 前面
21. A 22. 示例一 :“ 甄士隐” 谐音名称是 “ 真事隐” ,“ 贾雨村” 谐音名称是 “ 假语村(言)” 。作者巧 妙地用谐音人名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思想,用假语村(言),将真事隐去,来写作这个故事。
示例二:“ 四姑娘”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合称 “ 元迎探惜” ,谐音 “ 原应叹息” 。寓意她们命运多 舛,揭示出贾家四个女儿的悲剧命运,令人叹息,激发了读者的联想。
三、写作(60分)
【 23 题答案】 【答案】略
第 12页/共 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