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统一调研测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1、A
2、B
3、D
4、A
5、C
6、A
7、A
8、C
9、D
10、C
11、B
12、A
13、C
14、A
15、B
16、(1)特点:历史悠久;类型多,范围广;水陆并举;地位重要(联通多地,中俄茶道组成部分)(任答2点4分)
原因:自然原因:自然条件适宜;地理位置优越。(任答1点1分)
社会原因:茶叶种植及运销历史悠久,交通基础好;近代以来西方的经济入侵客观上推动红茶出口贸易;清代长距离贸易兴盛,商帮发展;技术交流带来湖北茶产量、质量提升。(任意2点3分)
(2)意义:当时:加强区域连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与外界联系,利于民族交融;推动茶文化传播,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后世:是万里茶道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任答3点6分)
17、(1)城市设计受到宗主国(西班牙帝国)影响;为殖民统治服务:保留美洲传统;城市布局以广场为中心;。(任答3点6分)
(2)变化:古代美洲文化相对单一,是本土原生文化;近代拉丁美洲文化是多元混合文化,融入了大量的外来元素。(2分)
成因:政治上,殖民者的入侵带来欧洲文化与制度;经济上,奴隶贸易使不同族群的文化在经济活动中交流交融;民族上,不同族群长期混居,推动多元文化交融。(6分)
18、(1)原因:欧洲的衰落:美苏的崛起;美苏的对抗与冲突;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任答3点6分)
(2)趋势:美国霸权逐渐衰落,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2分);
评述:多极化推动国际关系走向民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拓宽人类文明多元发展路径;地缘冲突及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阻碍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 加强对话、协商与合作,构建包容性多边秩序。(任答4点7分)
19、论点:思想解放与政治变革是推动社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2分)
论证:16世纪,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提出“因信称义”的核心主张,否定天主教会对于信仰解释的垄断地位,体现了市民阶层追求宗教自主与思想自由的诉求。这一运动削弱了教会的精神控制,促进了理性主义和个体意识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提供了思想土壤。
在此背景下,17世纪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4年马斯顿荒原战役成为关键转折点,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军击败王党军队,逐步掌握战争主动权,最终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确立资产阶级主导的政治秩序。
宗教改革通过思想启蒙为社会变革奠定舆论基础,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则以制度实践回应了新兴阶级的历史要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8分)
结论:思想解放与制度创新的互动,深刻影响着历史发展的方向。(2分)
其他论题:
1、政治革命与经济变革相互促进,重塑历史走向:马斯顿荒原战役助英国资产阶级革革胜利,为工业革命奠基,工业革命反过来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改变了政治格局。
2、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变革,开辟历史新方向:马斯顿荒原战役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权的尝试,为社会主义发展探路。
3、科技进步与政治变革协同,影响历史发展进程:工业革命蒸汽机引发社会变化,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逐步走上政治舞台,二者共塑历史进程。襄阳市2025年7月高二期末统一调研测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
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九代印加王帕查库提将先王尸体从太阳神庙挖出,为其添加金面罩、战斧、勋章等饰
物,举行盛大的哀悼仪式并献上大量华丽奢侈的牺牲品,把历代印加王打造成为神之
子。这些做法旨在
A.通过神化祖先强化世俗君主权威
B.借助厚葬礼仪凝聚帝国内部力量
C.利用宗教仪式维护贵族既得利益
D.以奢华祭品彰显印加王权神圣性
2.《奥古斯都婚姻法》规定,生养3个及以上合法子女的父亲,可优先被任用为官员,不受法
定年龄与官职间隔期限制,还能获独身者遗产。罗马成年男性生养3个孩子,意大利男子
生养4个孩子,行省男子生养5个孩子,可免除部分公民劳役。这反映了罗马帝国
A.军事扩张加剧人口结构失衡
B.鼓励生有解决社会发展问题
C.生育变革推动公民权利扩大
D.用法律手段解决了人口危机
3.公元807年,查理大帝签署了“维莱敕令”,具体规定管家在查理曼庄园上的工作,包括:
项目
内容节选
耕地的人耕种的土地面积,佃户耕种的土地面积:有多少猪、多少
汇报财富收入
地租:有多少磨坊,有多少森林
提供充足食物
猪油、腊肉、熏肉、醋、葡萄酒、芥末、奶酪、黄油
照顾日常起居
床罩、靠垫、枕头、床单、斧子、钻孔器、肥皂
备养各类工匠
铁匠、金匠、银匠、伐木者、木匠、渔民、面包师
由此可知,中古西欧庄园
高二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①具有自给自足特征
②农业商品化趋势突出
③重视经济管理秩序
④奴隶主贵族生活奢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等时期的买卖契约存在大量“先和后券”(“券”指订立契约)
语式的记载,如:“贰主和同立券”、“两和立契”等。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契约
A.深受传统价值理念熏陶
B.规范了国家的经济生活
C.体现了政治局势的变动
D.行文格式日益趋向统一
5.依据下表信息,可得出最合理的结论是
地区
受中华文化影响的表现
7-8世纪,仿唐长安建造平城京(今奈良),“唐风洋滋奈良城”;推行班
日本
田收授法
琉球王国
14-19世纪,“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采用明朝纪年
荷兰
17世纪,景德镇瓷器成为贵族客厅"中国凤"装饰标配
A.东亚地区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具有政治强制性
B.受文化影响程度与地理距离呈反比
C.不同地区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性吸收中华文化
D.欧洲国家以摄取中华物质文化为主
6.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形成的民居营造风格逐渐成为全国典范,时人笔记直言“苏人以
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这反映了
A.江南文化影响辐射全国
B.南北建筑差异逐渐消失
C.运河推动南北文化交流
D.社会审美趋向高度统一
7.16世纪以后,俄国人初步了解到西伯利亚的广袤和严寒: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墨西
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已经相当熟悉:一些英国人和法国人还越过格兰德河进
入北美中部。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为全球联系的加强提供了必要条件
B.加速欧洲商业格局的变革
C.使亚非拉地区沦为欧洲经济的附庸
D.使国际贸易空间得到拓展
8.16-17世纪西班牙人经由日本、中国、菲律宾等渠道对东方饮茶风俗和茶叶功效有一定
了解,但并未产生强烈兴趣。18-19世纪中期,法国、荷兰、英国等地茶文化传入西班
牙,以茶会食的风潮逐渐在西班牙中上流社会兴起。这体现了
A.西班牙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
B.欧亚贸易商品单一化趋势
C.世界市场扩大推动文化传播
D.茶叶已成为大宗贸易产品
9.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许多公社成员迁往美洲,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1879年阿
根廷爆发了印刷业、建筑业和面包业的工人罢工:1890年阿根廷举行首次五一游行示
威,标志着工人运动的高涨。这表明在美洲
A.诞生了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
B.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局部成功
C.延续了巴黎公社的斗争模式
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
高二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