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1课时(课件 28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1课时(课件 28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章 第2节 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1课时教案
课 题 第二章 第2节 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说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点及相关代表植物的名称;初步学会对植物进行分类;科学思维:利用特征对比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体会植物的结构和环境相适应;探究实践:通过利用图文资料及对比分析,掌握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的特征。态度责任: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习惯,树立爱护植被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分孢子生殖和种子生殖。
教学方式 讲授、实验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4】展示图片:各种各样的植物活动:猜一猜,你认识哪些植物?【演示PPT5】提问:形态各异的植物,是否有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形态结构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我们可以尝试调查校园内的植物,从中认识不同的植物。 【演示PPT6-8】校园调查指导:调查所需器材:放大镜、照相机、记录表、笔等; 【演示PPT9】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简单的分类。【演示PPT10】引出藻类: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描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时,吟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名句。 每当春天来临,原本清澈的湖水会泛起绿意。为什么春天来了,无色的水就会变成绿色?你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引出藻类植物。【演示PPT11】视频:藻类植物【演示PPT12】展示图片:各种各样的藻类通过对代表性藻类的分析,讲解藻类的生活环境、代表植物、藻类的结构形态。【演示PPT13、14、15】科普介绍:衣藻和水绵。【演示PPT16】总结:藻类形态结构、生活环境。【演示PPT17】展示图片:苔藓类植物讲解:苔藓植物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处,如在阴湿的地面、背阴的墙面上,或在一些古老的树干上,往往密集生长着许多矮小如绿毯一样的植物。【演示PPT18】实验探究:采集一小撮葫芦藓,用牙签从中分出几株;观察葫芦藓的形态结构:(1)它有根、茎、叶吗?(2)用刻度尺测量葫芦藓的高度。(3)用牙签刺破顶上的膨大部分,看看里面有什么。【演示PPT19】展示图片: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蕨类植物一般生活森林或山野中。代表植物:芒萁、肾蕨、铁线蕨、鸟巢蕨等。【演示PPT20】图片展示: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生殖方式【演示PPT21】展示图片:蕨类植物的孢子囊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结构更加复杂,有明显的根、茎、叶分化。叶常呈羽状,到了夏天,叶的背面会长出隆起的孢子囊,内有很多孢子。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成熟后从孢子囊中散落出来,如果落在适宜的地方,就会萌发生长,成为新个体。 【演示PPT222、23】归纳三种植物的特征【演示PPT24】课堂小结【演示PPT25-26】课堂练习【演示PPT27】作业布置 思考、讨论校园调查、记录汇报思考、回答记录实验探究、回答听讲 校园植物调查,在此基础进行教学江水变绿是春常见的现象,由此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分别介绍:先由最简单的藻类植物开始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稍高等一些,结构相对复杂一些,有茎叶分化但没有根、仍矮小 蕨类是孢子植物中最高等的,结构复杂、有根茎叶孢子繁殖是这三类植物的的共同点,故称为孢子植物
板书设计(共28张PPT)
第1课时
第2节
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二章 丰富多彩的自然界
学习目标
1.科学观念:了解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点及相关代表植物的名称;初步学会对植物进行分类;
2.科学思维:利用特征对比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体会植物的结构和环境相适应;
3.探究实践:通过利用图文资料及对比分析,掌握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的特征。
4.态度责任: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习惯,树立爱护植被的意识。
重点
新课引入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新课引入
  走进大自然,放眼四周,到处都是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被称为生命的色彩。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植物有50多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
  
形态各异的植物,是否有共同的特点?它们的形态结构与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实验探究
1. 4~6人组成一个调查小组,调查校园中的各种植物。
2. 每个组员分别从不同地方选取一种植物。
3. 仔细观察它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
4. 最后进行小组交流,并完成调查记录表的填写。
目标
1.识别校园中的植物。
2.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器材
放大镜,照相机,望远镜,记录纸等相关记录用品等。
调查校园植物
课堂活动
(限时3分钟)
要求
实验探究
步骤
1.如观察校园内某种植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
观察校园内某种植物的生活环境;
观察校园内某种植物的生活习性;
观察并比较不同植物,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等。
2.确定校园内的观察地点;
合理安排调查时间。
1.调查时,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过程中要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调查过程中,注意:
(1)小组活动,安全第一;
(2)不要伤害各种植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仔细观察,及时记录;
①记录植物:名称、生长环境等;
②描述植物形态(叶、花、茎、根、种子、果实等)可画图或拍照;
一、明确调查对象,制订调查计划:
二、真实地记录调查结果
实验探究
三、交流评价调查结果
1.校园中形形色色的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2.校园中形形色色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形态植物。
1.对已知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描述。
2.对未知植物的辨认,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描述。可借助于手机微信中的识别工具、百度搜索等。
3.有可能的话准备有关植物的书籍,如植物志,相关网站如植物学会(官网),对植物能有更为准确的认识。
四、调查结果的描述
步骤
实验探究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身边的植物精彩纷呈,说说你们观察到了哪些植物?
汇报
(1)能开花的植物:桂花树、桔树、月季……等;
   花朵大而鲜艳的植物:广玉兰、合欢树…等;
   花朵细小的植物:樱花树、野菊花、野豌豆…等;
(2)主干粗壮的植物:杏树、松树、香樟树……等;
(3)叶片扁平的植物:冬青、桑树、红枫……等;
(4)叶片尖细、针状或刺状的植物:仙人掌、迎客松……等;
(5)生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植物:地衣、墙藓、葫芦藓……等。
知识讲解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每当春天来临,原本清澈的湖水会泛起绿意,这是什么原因呢?
  春天气温回升,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生活在水中,使水体呈现绿色。所以我们看上去,好像水变绿了。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1.结合当地实际,采集或搜集如图所示的衣藻、水绵、紫菜、海带等植物。
衣藻
水绵
紫菜
海带
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仔细观察它们的结构,并及时记录。
知识讲解
衣藻
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衣藻






鞭毛
运动
伸缩泡
感知光线强弱
排泄废物
眼点
细胞核
杯状叶绿体
细胞壁
遗传物质,控制中心
光合作用
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衣藻是原始的单细胞藻类,球形或卵形。
知识讲解
  水绵是一种多细胞丝状结构的藻类植物。
  丝状体系由长形的细胞彼此连接起来的,每个细胞内具有带状的叶绿体和细胞核。
水绵
③细胞核
⑤带状叶绿体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④细胞质
⑥液泡
知识讲解
紫菜
多细胞藻类,
扁平叶状体,
紫色或褐绿色。
多细胞藻类,
长条扁平叶状体,褐绿色。
海带
实验探究
2.在什么地方能采集到这些植物?这些植物有根、茎、叶吗?它们能在陆地上生长吗?为什么?
水绵
衣藻
叶状体
根状物
海带
根状物
叶状体
①在水中(池塘、海洋)能采集到藻类植物。
②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③一般不能在陆上生长。
因为的藻类没有根,不能从土壤吸收水分;繁殖也离不开水。
  在阴暗潮湿的地面、背阴的墙面上,或在一些古老的树干上,往往密集生长着许多矮小如绿毯一样的植物,如葫芦藓、墙藓等。
知识讲解
墙藓
葫芦藓
实验探究
采集一小撮葫芦藓,用牙签从中分出几株;观察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它有根、茎、叶吗?用刻度尺测量葫芦藓的高度。用牙签刺破项上的膨大部分,看看里面有什么。
  与藻类植物相比,葫芦薛有明显的茎和叶,但没有真正的根,这样的植物叫苔藓植物。


假根
有茎和叶,但没有真正的根。
绿色或褐色的细小颗粒
1-3厘米左右,很矮小
知识讲解
  在森林或山野中,生长着肾蕨、芒萁等,它们属于蕨类植物。有些蕨类植物由于姿态优美,且能在阴暗环境中生长,成了人们喜爱的家庭盆裁植物,如铁线蕨、鸟巢蕨等。
肾蕨
芒萁
铁线蕨
鸟巢蕨
知识讲解
蕨类植物



叶常呈羽状
蕨类背面的孢子囊
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得多,结构更加复杂,有明显的根、茎、叶。
到了夏天,叶背面会长出隆起的孢子囊,内有很多孢子。
知识讲解
  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成熟后从孢子囊中散落出来,如果落在适宜的地方,就会萌发生长,成为新个体。
孢子
原叶体
幼蕨

知识讲解
肾蕨
芒萁
铁线蕨
鸟巢蕨
水绵
紫菜
海带
葫芦藓
墙藓
大灰藓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
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会产生种子,但能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所以也称为孢子植物。
课堂小结
  从形态结构上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形态结构
生活环境
关系 阴湿环境
不能脱离水
阴湿环境
适应陆地生活
大都生活在水中
有根、茎、叶
有茎、叶、假根
无根、茎、叶
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低等
高等
课堂小结
植物
无根、茎、叶
种子植物
孢子植物
藻类
苔藓类
蕨类
有根,无茎、叶
有根、茎、叶
课堂练习
伞藻属于单细胞藻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内,伞柄内主要为细胞质。当伞藻细胞部分受损时,再生能力很强。20世纪30年代,生物学家海莫林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功能时,以伞藻作为实验对象,如图甲所示,他将一种伞藻A的伞柄移植到另一种伞藻B的假根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再生伞
帽的形态。
(1)根据甲图中实验现象,可得出初步
结论:伞帽的形态受_______________
的影响。
细胞核和细胞质
课堂练习
(2)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胞质中存在某
些物质对伞帽形态产生影响,海莫林
想进一步研究这些物质的来源,为此,
他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一:细胞核与细胞质都能产生决定伞帽形态的物质
猜想二:细胞核产生决定伞帽形态的物质并聚集在细胞质中
为此他进行了如图乙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以支持猜想____。
(3)请根据(2)题现象预测:若切除伞藻的伞帽和假根,保留伞柄,其上端再生出伞帽后,再次切去伞帽(如丙图)。一段时间后,伞帽的再生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再生出A伞帽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01
补充完善校园植物调查表
02
完成作业本配套练习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