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借落花立意,倾吐心2025 年春期叙永县叙永一中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试题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 。 语 文 试 题(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 , ”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温馨提示:本检测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如在本试卷、草稿乐道的情怀。纸上答题均为无效。选择题部分须用黑色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部分用蓝黑色钢笔或黑色中性笔写在答6.(本题 10 分)某校七年级开展“语文就在我身边”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要求你所在的学习小组完成以下任务。题卡上,文字书写规范、工整、清楚,标点正确。(1)学校决定在操场和厕所的墙壁上张贴两板标语,请从下面的标语中选出两句合适的。一、积累与运用(28 分)①操场( ) ②厕所墙壁( )(4 分)1.(本题 3 分)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字字含意韵,句句传真情。 A.告罄(qìn) 硕果(shuò) 震悚(sǒnɡ) 深恶痛绝(wù)B.懒惰者不会在此留下矫健的身影。 B.累赘(léi) 吞噬(shì) 亘古(ɡèn) 仙露琼浆(qiónɡ)C.求知而来,载知而归。 C.屏障(pínɡ) 头颅(luó) 嗥鸣(háo) 忧心忡忡(chōnɡ)D.我的形象全在你举手投足之间。 D.取缔(dì) 竹篾(miè) 孱头(càn) 锲而不舍(qì)(2)同学们搜集了不少对联,要在校刊上刊载,请你把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的顺序排列。(3 分)2.(本题 3 分)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①红莲开并蒂,彩凤喜双飞。A.天涯海角 蹒跚步履 帐篷 凛洌②白雪抚人片片醉,红梅舒枝点点春。B.语无伦次 惊心动魄 赢弱 模拟③百草回春争鹤寿,千方着意续松年。C.悲天悯人 诲人不倦 锲约 累赘④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D.仙露琼浆 海阔天空 笼罩 稠密正确的顺序是:3.(本题 3 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当今社会,一方面是网络用语大行其道,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流行语,如“扎心了,老铁!”“你的良心不会痛吗?”A.在成都博物馆“人与自然”展厅里,学生们穿越到十九世纪末,化身科学家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另一方面,中考明确禁止用网络语言答题。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B.作为 2024 年世园会的“东道主园”,成都园以自然山水为构图主景,展现了别具一格的西蜀园林。晰,80 字左右。(3 分)C.成都是全球 34 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现有记录野生鸟类约占全国鸟类总数的 32%左右。二、现代文阅读(23 分)D.近年来,为了培养青少年的自主创新意识,成都市各中小学积极开设科技类校本课程与科普活动。(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10 分)香樟树上的母亲 4.(本题 3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王优 A.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不值一提的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斤斤计较。①母亲爬上高高的香樟树,骑坐在树杈上,隐身在浓荫里,左手抓牢枝干,右手抡起砍刀,咔咔几刀,小孩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手腕粗的枝桠“嚓”的一声掉下。 C.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我们学校的操场上拖泥带水的。②母亲今年已七十三岁。古稀之年,本该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但一生的操劳,“勤”字早已深入骨髓, D.部门领导在检查防火工作中,认真负责,吹毛求疵,受到群众好评。劳作变得如呼吸一般自然。5.(本题 6 分)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③暑假里,我曾兴冲冲地去帮母亲收割稻谷。清晨的田野,寂静空旷。抬眼望去,农田着装整齐,黄澄澄(1)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的,一片又一片。我刚割了几个禾把子,便觉田里的小飞虫扑脸,痒得难受;禾叶锯子似的,将手臂腿杆拉出一道道口子;手已发红起泡,疼得拿不稳镰刀了;埋下去眼涩胸闷,头胀腰酸,口渴心烦。母亲弯着身子,割稻,放(2)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稻,割稻,放稻,镰刀割断稻子的嚓嚓声明快而有节奏。很快,满满的稻田便被母亲割出了一条通天大道。顶, 。④在炽烈的阳光下,我七十多岁的老母,全身湿透,脸上的沟沟壑壑里全是汗,灰白的头发,一绺一绺地粘 种不一。老人家见我看得饶有兴味,就点数起他的园栽:“香椿树、枣树、栀子树……我是想起什么树,就栽什么在额上,弓着腰,以与地面平行的姿势,背着刚打下来的一百多斤稻谷,一步一步,嗨哧嗨哧…… 树。”我说:“你这个玩法很好,既锻炼了身体,还做了绿化。”他抿了喘笑,指着才栽好的两棵树苗说“这是花椒树”,⑤“别做了,妈!我们养得起你。”这样的话,我们姐妹不知说了多少遍,母亲就是不听,古稀之年的母亲, 我问“是那种可作食材的花椒吗”,他说“是呢”。他又讲起花椒的作用和历史,以及他打理小树苗的七七八八,讲得走路依然踏得咚咚响。种五六亩稻田,六七亩旱地,养两头黄牛,喂两三头猪,二三十只鸡,脚底不生风,怎么忙 认真又得意。得过来?“别以为你们不在家,这些猪啊鸡的,一大家子,都仰头望着呢。不种庄稼哪能行。”面对我们的苦劝,母 ⑧女儿上四年级时,我们计划搬家。楼上赵老送来一棵用旧报纸裹了红绳子系着的花椒树,根须上粘着褐色亲毫不在意。 泥土。他建议把树栽在新居女儿房的窗户外面。于是,这棵花椒树就栽在了我家新居 12 楼的飘窗阳台上。⑥“不打药的粮和菜,不加饲料的肉和蛋,可香呢,你们就多吃几年吧。做得动,哪能不做?做不动了,再 ⑨第二年,花椒树吐芽长叶,并结出了几丛绿豆般大小的果实,由嫩青变紫红。其实,当花椒还是果实青葱想做也没法。”母亲做得动,也做得多。一年里,母亲最高兴的莫过于过年,三个女儿携夫带子,回家过年。家里各 时,妻子就摘下了几粒连着几片叶子,用在了烧鱼炖肉上。全家都说味道好。式各样的土特产,我们各取所需,要多少拿多少。母亲整日乐呵呵的,到我们离开时,又会生气,斥责这个拿少 ⑩没想到,花椒树生长两年后就枯了!第四年春天没有发芽长叶。惋惜之余,略觉歉疚。我认为是楼高缺了,那个不多拿点。她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就盼着我们多拿点。“我和你爸,吃得了多少。你们不拿走,我们怎么 土,没接地气。消耗!” “天呐!它竟然又发芽了!这简直是个奇迹!”第五个春季,某一天,女儿的惊讶声惊动了全家。但是,像是⑦村里其他老人,早已大都不种庄稼了,或子女常伴左右,代劳耕种,或靠儿女给的生活费,买吃买穿。只 在捉迷藏,活了两年后,花椒树又枯了。有母亲不停地劳作,用琐屑与忙碌填满每个日子的缝隙,将满院的鸡鹅当成待哺的幼儿,用匆忙撵走孤独,无暇顾 我曾建议弄点土上来给树壅壅根。妻子说不是土的原因。难道是花椒树在放任它的心情?想发芽长叶就发及老之已至的恐惧和垂暮之年的苍凉。忙碌而充实,自在又健康。 芽长叶,不乐意了,就尽情“躺平”?⑧春节刚过,母亲便又闲不住了。她爬上高高的香樟树,“嚓”,枝桠掉落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也响在我的 国花椒树的“神奇”,让我时常想起白发稀疏又中气十足的赵老。他 90 多了吧?他的苗圃里,是否又多了些心底…… “忽然想种的”树苗?(有删改) 国这棵空中的花椒树,像悬疑片似的,每年开春,都给我家送上一个“盲盒”。答案,或是惊喜,或是唏7.(3 分)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意概括作答。 嘘。不过,那一抹辛香的希望,始终在顽强地积蓄着奋争着;那一抹绿茵茵的希望,总激励我在生活起伏和变化中,相信美好会不期而至。8.(3 分)本文的主角是母亲,第③段中,作者为何要详写自己收割稻谷的情形?请简要分析。9.(4 分)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母亲爬上香樟树修枝,有什么作用? 一转眼,今年,女儿都上大学了。(选自《新华日报》,有删改)(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3 题。(13 分)10.(4 分)请通读全文,再结合文章内容,补全表格。空中有棵花椒树李晓巧时间节点 变化①女儿房间外有个飘窗阳台,除了放置空调的外机,还有一棵花椒树,一米来高,拇指粗的褐色树干。女儿二年级时 赵老介绍花椒树②今早,女儿惊呼花椒树滋出了翠嫩的芽儿,全家人都拥过去看。因为这些年来,这棵花椒树活了又枯,枯而再活,捉摸不透。去年沉睡一年,今年,花椒树像睡美人似的又“醒”了,细锯齿边的椭圆叶子,像粘在树上的绿女儿四年级时 ①色羽毛,散发出独特的辛香。搬家后第二年 ②③说到这,不得不提这棵花椒树的来历。④十年前,女儿上二年级,我们租房陪读。生长两年后 花椒树枯了 ⑤一天,全家正吃晚饭。“咚咚咚——咚咚!”房间大门震响。我开门,门口站着一位瘦高个老者,一头稀疏白发。我问:“您有事?”他说:“打扰你们吃饭了。大家都忙,只能这个点上门收垃圾费。”老人家声音洪亮,笑容满面。 第五个春季 ③我把钱交给他,他认真地撕了张收据给我,中气十足地笑着说“再见”,又去敲对面的门了。 ⑥日子久了,便知那白发老者姓赵,常看他拎个桶,提着铁锹或锄头,步履稳健地上下楼梯。一回生二回 活了两年后 ④熟,再见面,我们就笑着打招呼。后来我发现,他在楼西北角的旮旯里,用砖头围了一块地,在里面栽了些树苗。今早 嫩芽萌出⑦有次闲暇,见他在旮旯里忙乎,我便凑近去看。地里没有一根杂草,土翻得松软平整,苗木高矮参差、品11.(3 分)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花椒树像睡美人似的又“醒”了,细锯齿边的椭圆叶子,像粘在树上的绿色羽毛,散发出独特的辛香。 A.《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著名的叙事诗。12.(3 分)第⑤—⑧段采用大量笔墨写赵老其人,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赵老?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概括了战斗的激烈残酷。13.(3 分)有人说,文中的“花椒树”不仅是一种植物,它还是“美好的化身”。请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C.“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一句从正面表现了木兰机智英勇的巾帼英雄形象。三、古诗文阅读。(24 分) D.木兰代父从军,反映中国古代妇女坚毅勇敢的性格,以及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5 题。19.(6 分)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游山西村 陆游(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四、整本书阅读。(7 分)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0.(本题 3 分)《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是一个丰富多元的人物形象。祥子、虎妞、包月车夫和其他车厂主所处角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度不同,对刘四爷的评价也不同。下列选项不恰当的一项是( ) 14.(3 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祥子眼中的刘四爷:性格刚强,在外从不肯失面子,值得信任。A.“莫笑”二字,写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的盛情。B.虎妞眼中的刘四爷:爱女心切的慈父,怕女儿吃苦,一直把女儿留在身边。B.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农村风俗画卷,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C.包月车夫眼中的刘四爷:虽为人冷酷,但也不失热心;很讲信用,从不耍赖。C.“拄杖”说明诗人已经年迈,加之去职还乡后的烦闷,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别人。D.其他车厂主眼中的刘四爷:很会经营车厂,善于笼络人心。D.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21.(本题 4 分)【任务】小新边读《海底两万里》边绘制了航海路线图(下图为节选部分),请你在①②处帮他填写15.(4 分)请解释颔联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对应的情节或地点。(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19 题。(15 分)木兰诗(节选)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①情节: 阁床。脱我战士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②地点: 女郎。五、作文。(40 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22.(本题 40 分)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交流文稿。16.(3 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家,不只是居所,也是心灵的归宿、精神的港湾。家风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家庭环境的角角落A.愿驰千里足 驰:赶马快跑 B.出郭相扶将 郭:大门落:一副祖传对联、一张家族照片、一个传统节日、一次温馨家宴、一件生活小事……这些都可能是家风的承载和C.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D.但当涉猎 但:只呈现,同时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成长。17.(3 分)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请以“家风拂我心”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会,选取恰当素材,写一篇记叙性文章。A.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B.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要求:①完整地叙述故事;C.愿为市鞍马 愿驰千里足 D.不闻爷娘唤女声 爷娘闻女来②要有真情实感;18.(3 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哲理: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或: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⑤不少于 600 字。 望的新境界。)(意对即可)16.B 17.D 18.C 19.(1)(木兰)打开各个间房的门,坐坐各个房间的床。参考答案(2)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20.B1.B 2.D 3.A 4.B21. 拯救采珠人 南极冰山5.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一览众山小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22.略云亭6.(1) B D(2)②①④③(3)示例一:我赞成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来自生活,新颖、时尚。写作时适当借鉴,显得更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同学之间用网络用语交流更亲切,也更能体现我们青少年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风格。示例二:我认为应该规范使用汉语。汉语历经几千年,不仅是中国的文字,更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新时代的学生,是文化的传人,更应该主动学习并使用规范语言。我赞成中考不能使用网络语离答题。(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7.①勤劳能干;②慈爱无私;③豁达乐观。 8.通过详写“我”收割稻谷时身体上的种种不适,突出收割稻谷这件事的艰辛不易,与下文母亲割稻时娴熟麻利的动作形成鲜明的对比,侧面烘托出母亲的勤劳能干。 9.开头点题,引出下文对母亲形象的刻画;结尾升华主题,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与赞美。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突出了母亲勤劳能干的形象。10.①听说“我”家要搬走,老赵送给我们一棵花椒树。②花椒粒连着几片叶子,用在烧鱼炖肉上,味道好。③花椒树竟然又发芽了。④花椒树枯萎了。 11.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醒了”是拟人修辞,赋予花椒树以人的情态;“叶子像绿色羽毛”是比喻修辞,写出了花椒树刚刚发芽时绿叶上长了绒毛的娇美情态,表达了“我”对它的喜爱之情。 12.热情认真:赵老在收垃圾费时“声音洪亮,笑容满面”,并且“认真地撕了张收据”,显示出他的工作热情和认真态度。热爱生活:赵老在楼西北角的旮旯里用砖头围地栽树苗,并且把地里的土翻得松软平整,没有一根杂草,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用心。慷慨大方:赵老送给“我们”一棵花椒树,并建议栽在女儿房的窗户外面,显示出他的慷慨大方和对邻里的友好。富有童心:赵老在讲述花椒树的作用和历史时,“讲得认真又得意”,表现出他像孩子一样的纯真和乐趣,富有童心。13.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家的花椒树,老人在楼西北角的旮旯里栽花椒树,写出了花椒树刚刚发芽的娇美情态,表达了“我”对它的喜爱之情。并且运用对比的手法,介绍老赵的生活细节称赞了他像花椒树一样不刻意按一定的规律生活。“我”家因为有了那一抹花椒的香味,日子便有了世俗的幸福。14.C 15.意思: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