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1.★右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一国两制”构想的推行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B.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C.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D.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3.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在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于同一区域的地方推行的一项重大政治制度。材料主要论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依据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治保障4.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24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的发展步伐。材料强调的是 ( )A.区域自治,经济腾飞 B.交通建设,工作中心C.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D.祖国统一,繁荣兴盛5.★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 )A.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B.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C.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D.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6.★“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7.“‘港人治港’有个界限和标准,就是必须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B.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D.强调“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8.★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一国两制”解释正确的是 ( )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首歌家喻户晓,中国人唱着这首歌,迎来了一个被外国租占的领土的回归。这首歌的歌词应该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C.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D.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10.习近平主席在香港回归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塑造自己的现代化风貌,“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香港、澳门回归后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是 (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生活方式的变化C.经济制度的变化 D.主权归属的变化11.(泰州中考)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 )A.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C.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12.下列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针对台湾地区提出的方针和政策的对应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要解放台湾B.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国两制”C.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3.有报道评论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之锚。”“九二共识”被视为“两岸关系之锚”,是因为它强调 ( )A.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14.★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探究学习卡片。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海峡两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 D.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15.从“汪辜会谈”到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世纪之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对此认识不恰当的是 ( )A.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湾的基本方针C.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D.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二、非选择题(共3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为主。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在近代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斗争中,中国各民族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互相离不开的政治认同。(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2分)材料二(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洗雪国耻”实践了哪一伟大构想。(1分)谈谈这一构想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所起的巨大作用。(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上述制度的共同之处。(3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 1943年1月11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材料二 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材料三 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4 575亿港元增至9 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宋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2分)(2)材料二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什么基本方针。(1分)分析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2分)(3)材料三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1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2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1)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产生这种乡愁的根源是什么?(1分)材料二 “对台湾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不同于西藏,也不同于现在广东、福建的特区……台湾可以保留现有的社会制度,生活水平不会降,台湾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我们尊重现实。”——邓小平(2)材料二对台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邓小平时期最终形成的对台方针是什么?(1分)材料三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互联网上搜集的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事件。2017年2月3日 海峡两岸文艺界迎春书画展在台北登场2017年7月25日 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2017年9月18日 中国西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交流会在四川举行2017年10月21日 “缘聚两岸情,筑梦丝绸路”, 201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进行创业交流(3)这些事件说明了海峡两岸交流的现状如何?(1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1分)(4)习近平在出席《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时强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说说你对祖国统一趋势的看法。(1分)并简述你的依据。(2分)19.请根据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5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A )2. ( C )3.( C )4.( C )5.( D )6. ( C )7. ( D )8.( D )9.( C )10.( D )11. ( D )12.( B )13.( A )14.( B )15.( C )二、非选择题(共30分)16.(1)原因:历史上我国长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紧密;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民族之间政治认同高度一致。(任答两点,2分)(2)伟大构想:“一国两制”。(1分)作用:“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道路。(2分)(3)共同之处:二者都立足于本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都促进了中华人民的共同繁荣。(任答三点,3分)17.(1)观点: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2分。答对1点即可得2分)(2)方针:一国两制。(1分)权力关系:授权与被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2分。答对1点即可得2分)(3)现象:经济持续繁荣发展。(1分)(4)做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2分。答对1点即可得2分,其他合理的可酌情给分)18.(1)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怀念,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1分)根源:人民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败退台湾,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1分)(2)思想主张:用和平方式来统一台湾。(1分)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3)现状:交往越来越密切。(1分)原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1分)(4)看法: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分)依据: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民族的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一国两制”的方针在香港、澳门的成功运用,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19.题目: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分)史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分)它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1分)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促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1分)联系:两者联系密切,民族团结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而祖国统一又进一步促进我国各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八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6月质量监测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