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观察与比较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 观察与比较 教案

资源简介

2.6《观察与比较》教案
【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学习内容与要求】
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
④识别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些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列举眼、耳、鼻、舌、皮肤各感觉器官的功能,知道感觉器官能够通过观察,来比较事物的相同和不同。
2.科学思维
(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在比较思维活动中,理解比较的对象和比较的标准,并能够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3.探究实践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酱油水含量的多次观察与比较活动,用画图的方式对比较的过程进行记录,体会感觉器官的学习功能。
4.态度责任
(1)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认识事物,如实记录并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2)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3)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愿意倾听他人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列举出感觉器官的功能;通过观察与比较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事物的特征。
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调制2号杯酱油水的比较活动中,能够通过画图的方式记录、表达比较活动的过程,认识到事物的特征及其变化,体会感觉器官是我们的“学习器官”。
【教学准备】
教师:班级记录单、透明塑料杯、装有酱油的滴瓶、搅拌棒、抹布
学生:记录本或记录单、透明塑料杯、装有酱油的滴瓶、搅拌棒、 抹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ppt:2】 出示一张喝汤的图片,引出:在菜汤里放适量的酱油可以使味道更鲜美。 提问:怎样做到不用品尝,就可以知道酱油水里酱油的多少呢? 预设:眼睛看颜色、鼻子闻气味…… 聚焦指向了接下来将要经历比较思维的探究过程,辨析“不用品尝,怎样知道酱油水酱油含量的多少”。
探索 【ppt:3-8】 (一)给三杯酱油水排序。 1.出示三杯颜色深浅不同的酱油水,提问:不能品尝,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对这三杯酱油水进行排序?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说明活动要求:(1)小组讨论,确定判断的依据; (2)对三杯酱油水进行排序; (3)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单。 3.教师巡视指导,特别是关于记录单的记录,注意提醒他们记得填写。 4.组织小组进行分享、交流: 方法(1):按照颜色深浅进行排序。 方法(2):按照气味轻重进行排序。 播放微课视频,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PPT:9-10】 (二)根据排序,给杯子编号。 出示排序好的三杯酱油水,引出:编号标记是科学实验常用的方法,请你们根据得到的排序,对它们进行编号。 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视频资源。 【PPT:11-16】 (三)配制三杯颜色深浅不同的酱油水。 1.提问:如何配制深浅不同的三杯酱油水?比较的标准是什么?你们是如何思考的呢? 2. 出示实验材料: 引出:将你的配制方法用画图、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展示、讨论,确定配制方法。 展示一个小组的配制方法记录单, 播放配制指导视频。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记录配制结果。 组织班级对配制结果进行分享、交流:“你们配制成功了吗?如果配制失败,是什么原因?你又是如何改进的?” 展示大部分小组都用到的配制方法: 预设:眼睛看颜色,颜色越深说明含酱油越多;鼻子闻气味的轻重,气味越重说明含酱油越多;眼睛看水位的高低,水位高的说明含酱油越多…… 小组领取材料,开始对酱油水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记录下来 。 小组代表对排序结果进行展示、分流: 小组明确活动要求,分别给三杯酱油水贴上编号。 预设:一杯加很多酱油,一杯加中等量的酱油,一杯加少量酱油…… 学生将自己配制这三杯颜色不同的酱油水的方法记录下来。 小组领取材料,按照自己小组的方法进行配制。 注意:三杯内的酱油水的颜色,在调制时可以加大彼此的差异度,为后续学生依据这三杯酱油水进行自主调制酱油水时,预留出学生可发挥可思考可推测的“空间”。 以 本节课的酱油水比较思维活动为例,教师要在学生的表达中倾听并识别出“学生是否建立了两者比较标准?在确定了标准后,是否能够说清楚先进行观察 - 识别,再进行两两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否与标准一样?不一样,该怎么办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要关注比较的结果,同时也为小组内甚至是班级内的表达与交流统一话语体系,提高相互交流 地有效性,促进学生之间的理解。 这个过程是学生“模仿配制”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和比较的体验过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配制以及记录的过程,进而放慢比较的速度,厘清在比较时要确定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对象,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到感觉器官本身的功能。强化了感觉器官在比较过程中的“观察与识别”作用。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感觉器官是人的“学习器官”的意义。
研讨 我们是怎样比较酱油水颜色深浅的? 2.在配置酱油水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哪些感觉器官? 预设:确定比较的标准后(如看颜色),将三杯酱油水进行两两比较,进行观察、识别、比较、判断。 预设:眼睛看颜色; 眼睛看水位高低; 鼻子闻气味; 手掂量轻重; …… 明确在比较活动中要确定比较标准以及比较对象,并完成比较与判断的思维活动。这个问题指向两两对比,而并非 三者同时比较。 明确感觉器官的观察与识别作用。鼓励学生可以调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进行信息的识别,向孩 子传递观察并非“用眼睛看”,还可以“用鼻闻、用手掂一掂等”。
拓展 【PPT:19】 出示任务:配制一杯酱油水,让它排在1号杯和3号杯之间。 请一名同学代表上台进行配制,提问“这样配制对吗”? 预设:先滴一滴,观察是否比1号杯颜色深,如果不够深,继续一滴一滴那样滴加,经过反复的“滴一滴——观察——识别——比较——判断”的过程,调配出符合要求的2号杯。 让学生在“滴一滴-观察-识别-比较-判断”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感觉器官在比较活动中的意义。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当研究的目的不同时,比较的标准也会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再次确定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对象,强化比较思维的运用。
教学评价 【ppt:20】 1. 教师评价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根据小组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小组加星,例如:安静倾听、积极发言、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 自我评价:学习新课后,学生从“我会听、我会做、我会说”几个维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具体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主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 科学课堂学习习惯。
【板书】
2.6观察与比较
7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