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1追求智慧的学问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1追求智慧的学问 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2026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
01
整体把握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哲学
(第1课)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课)
唯物的辩证法(3课)
社会历史观(5课)
人生观、价值观(6课)
辩证的唯物论(2课)
文化
(第三单元)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7课)
吸收外来有益文化(8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课)
活 的灵 魂
本来
外来
未来
一般到个别
02
思维导图
产生的历史条件
历史使命
基本特征
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历史价值
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意义:
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
一般到个别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思维导图
哲学
起源
是什么
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两大基本派别(两大阵营)
两个对子
思维导图
知识体系
追求智慧的学问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本义
哲学的起源
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方法论
哲学是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
03
核心考点突破
核心考点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上讲的世界
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思维、意识、观念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注意:哲学≠智慧
哲学本身并非就是智慧,而是追求智慧之学。
2.哲学的起源
(2)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
3.哲学的作用
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哲学的本质就是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能增加面包的甜味;哲学不能当饭吃,但是能使人知道吃饭是为了什么。
4.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哲学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3】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①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③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知识拓展】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
真正的哲学
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时代的内容和任务、反映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错误或歪曲地反映时代内容、要求及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非真正的哲学
形成
形成
可能
可能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对比可知
时代的精华
时代的糟粕
拓展提升
核心考点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小明下午5点跑步
天热空调开了
上帝创造了一切
水往低处流
太阳东升西落
运动是有规律的
2、特点:
A、世界观人人都有(有科学和非科学);
B、往往是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
学以致用
请判断下列哪些是世界观?
1、太阳东升西落
2、万事万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神六”带动旅游行业发展
4、事物之间存在联系
5、世界的发展是由“上帝”支配的
6、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7、一年四季,花开花落

×


×

×
(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非世界观)
(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非世界观)
(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非世界观)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 哲学
区别 含义
特点
联系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
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
论化的世界观
人人都有,自发形成的;
零散的、不系统的。
哲学家研究的结果;
是自觉的、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①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反对两个错误倾向:①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②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5.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联系
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1)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特别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因此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核心考点三:哲学与具体科学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的分类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学)
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
思维科学知识(如:心理学、逻辑学)
万有引力
遗传与变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
一切事物都充满矛盾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研究某一领域的具体规律
整个世界适用的普遍规律
自然界
人类社会
物理学
经济学
生物学
人的思维
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心理学
苹果落地
牛生牛、
羊生羊
社会主义最终代替资本主义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的记忆会遗忘
具体科学
哲学
举例说明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 哲学
区别 研究对象
联系
错误倾向(1)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代替论)
(2)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轻视哲学论)
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1)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考点整合
全面理解哲学: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从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看: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6.从哲学的产生看: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误区警示
1. 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
2. 哲学和世界观都是科学的。( )
3. 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世界变化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规律。( )
4.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5.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
6.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
7.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
8. 哲学为其他科学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 ( )
9.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代替具体科学。( )
10.哲学能对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提供具体的巧妙方法。( )
11.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正确反映。( )
×
×
×
×
×
×
×
×
×
×
×
04
强化练习
1.中国古代有许多寓言故事充满哲学智慧,如“掩耳盗铃”“田忌赛马”“塞翁失马”等。哲学智慧产生于( )
A .人类的智慧头脑
B .流传的古典文献
C .人类的实践活动
D .古代的寓言故事
C
2.随着当代自然科学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当代哲学也正在酝酿着重大突破。这说(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可以锻炼和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④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 ④
C
3.在普通人心目中,哲学是高高在上、十分抽象的学问,但复旦大学哲学教授俞吾金却说:“哲学不但不在高处,而是在最低处。”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直面现实,从理论思维层面求解中国和世界的迫切问题,积极对现实加以反思和引领,提出并论证一系列富有价值的理念,推动中国社会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很好地佐证了这一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源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②哲学知识可以自发地形成,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 
③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④哲学是各种生活知识之总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4.6浙江卷)名物学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称的学问。名与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其背后甚至隐藏着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由于地有南北、时有古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弄清名物关系很困难,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误读文献。由此可知
①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
②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
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具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不同时代和地区因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的不同,对事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不同
材料不涉及物质的概念
名→意识(思维)
物→物质(存在)
名物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C
(2024甘肃)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决定思维
存在即是被感知→思维决定存在
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理念决定历史
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理念决定历史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地有自身运行的规律
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心决定
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机械唯物主义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
B
(2025.6月江苏卷)7. 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漫画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最接近的是( )
A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C. 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漫画中文字“花怕啥?怕懒人,更怕勤快人”,意思是过度勤快对花的生长也不利,这体现了做事情要把握好“度”,遵循客观规律,若违背规律,即使出于好意(如过于勤快地照顾花 )也可能适得其反。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强调的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突出的是量的积累的重要性,与漫画中把握“度”、遵循客观规律的哲理不符,A错误。
B:“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意思是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能知道其发展的趋向和结果,体现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联系的观点,B错误。
C:“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说的是善于下棋的人注重整个局势,不善于下棋的人只看到单个棋子的得失,强调的是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C错误。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违背农时进行耕种,粮食就会多得吃不完,强调了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与漫画中做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过度勤快违背花生长规律 )的哲理相同,D正确。
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