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共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4《哲学与文化》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2哲学的基本问题
01
宏观把握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
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
价值选择
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1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4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3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5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6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辩证
唯物主义
历史
唯物主义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
文化创新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7课: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8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第9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哲学基本理论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生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
文化观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观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整本书体系
02
体系构建
(哲学的基本知识)
1.1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的内涵)
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发展)
从起源看
从与时代关系看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看
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
1.2哲学的
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何者为本原
有无同一性
唯心主义
古,近,辩历
物→意
主唯,客唯
意→物
有:可知论
无: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条件
基本特征
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
时代精神的
精华
是什么
研究什么
为什么要学马哲
第一课 知识体系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
有没有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是什么
为什么
哲学的基本派别
对世界本原
的不同回答
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基本形态
根本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对立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对立
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对世界状态的
不同回答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03
课标要求
1. 比较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的异同;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 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3.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课标要求
04
核心考点解析
核心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含义(补充)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主观范畴。
如:价值观、自然观生态观、理论体系、计划、目标、策略、方针政策、精神等。
客观存在的事物,属于客观范畴。
如:宇宙、山川河流、花草鱼虫、生物、家园、国情、时代、病情、学情、实际等。
思维(意识)
存在 (物质)
核心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 ①思维和存在搭配,意识和物质搭配,不能混淆使用; 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前者是一般哲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观点。 ③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②存在(物质—客观):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客观存在的事物)。
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花鸟虫鱼、各种物品等
①思维(意识—主观):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脑中的主观东西)。
如:思想、观念、经验、主张、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
(根本的)
(从属地位)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核心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不同的理论表达
中国古代哲学家
代表观点:
五行说: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特点:主要探讨天与人、行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等关系问题。
西方古代哲学家
代表观点: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特点:主要关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
西方近代哲学家
代表观点:黑格尔: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思想。
特点:研究的侧重点转向了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内容。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哲学。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
核心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从生活实践看
(2)从哲学研究看
(3)从哲学发展看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核心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核心考点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根本观点:
根本观点:
围绕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二元论最终滑向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2.唯物主义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又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
主义
古代
朴素
近代形
而上学
辩证
历史
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的。 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近代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哲)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2.唯物主义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P10-2 及 相关链接2
针对训练: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上熄灭。
8.气者,理之依也。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
主义
主观
唯心
客观
唯心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孔子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朱熹
“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黑格尔
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柏拉图
关键词:理、理念、绝对精神、道、命、神……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王阳明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南宋)陆九渊
万物皆备于我——(战国)孟子
关键词:我、吾、心、感知、经验、观念……
基本形态 观点 常见基本观点
主观 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客观 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盘古开天辟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3.唯心主义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1.(战国)孔子:畏天命,无所祷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2. (法)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3.(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4.(战国)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5. (英)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6.(春秋战国)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7.(明)的王阳明:“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 。
8. (南宋)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9.(南宋)朱 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10.(德)黑格尔:“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针对训练: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先解释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再解释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
辩证法
形而上学
联系、发展、全面
孤立、静止、片面
基本派别
分歧
分歧
从属
辩证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 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4.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唇亡齿寒
前因后果
……
发展的观点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长江后浪推前浪
……
全面的观点
一分为二
人无完人
福祸相依
……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竭泽而渔
断章取义
杀鸡取卵
……
静止的观点
刻舟求剑
墨守成规
因循守旧
……
片面的观点
以偏概全
一刀切
偏听偏信
……
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无用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笼统地说唯物主义就都是正确的、科学的。
唯心主义虽然华而不实,但它的长期存在及其与唯物主义的长期斗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或多或少有着借鉴意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没有绝对的对错,在人生的不同境遇之下,在很多不同的领域当中,它们各有各自解释的空间。
知识拓展
正误判断
1.唯物主义就是追求物质利益,唯心主义就是追求精神利益。
2.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
5.物质决定于意识,而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6.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
F 第一方面何为本原具有根本性意义,有无同一性处于从属地位。
F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于物质。
F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对子”。
F 哲学基本问题中的“何者为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
F 唯物主义也有局限性,唯心主义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有借鉴意义。
F 划分依据:何者为本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追求物质和精神。
05
典例精练
1.幸福指数成为人们口头热议的一个话题。但幸福感是一个主观指标,受很多客观因素制约,由此,人们在追求幸福时必须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这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说,就是要处理好 ( )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③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典例精练
2.据不久前发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中美德三国天文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技术”,精确测量了位于银盘上近200个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绘制出尺度约为10万光年见方的银河系结构图。这张迄今最精确的银河系结构图,清晰展示了银河系是一个具有4条旋臂的棒旋星系,解决了“银河系究竟有几条旋臂”这个天文学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思维是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承认思维和存在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沧海桑田”与“断章取义”
B.“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C.“形谢神灭”与“理生万物”
D.“削足适履”与“指鹿为马”
C
A: “沧海桑田”体现的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的观点;“断章取义”是形而上学的观点,A与题意不符。
B:“量力而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B与题意不符。
D:“削足适履”和“指鹿为马”都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与题意不符。
4.哲学史上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下列能体现两大阵营之间的分歧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气者,理之依也”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理生万物”认为客观精神“理念”是世界的主宰,体现了唯心主义的观点,①符合题意。“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形决定神,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观点;“物是观念的集合”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观念,体现了唯心主义的观.点,②符合题意。“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强调世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认为世界是不变的,体现了形而上学的观点,③不符合题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强调世界的本原是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强调人的心灵决定世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不符合题意。
(2024,甘肃,T8)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明确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他把唯物主义比作“牢固坚实的橡树”,把唯心主义比作“脆弱的芦苇”。下列选项中,前后两端分别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是( )
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详解】①;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这强调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存在即是被感知,这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唯心主义,①符合题意。
②:人类历史是理念的展开、思维的发展是历史的动力,都是唯心主义,②不符合题意。
③: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的意思指天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地有一定的运行法则,属于唯物主义;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属于唯心主义,③符合题意。
④:人是一种聪明的机器,属于机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④不符合题意。
B
(2024·广东·高考真题)清朝时,广西巡抚陈元龙向康熙奏报,“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时有祥云覆其上”,并引经据典称“王者慈仁则芝生"。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根据材料,合理的推论是( )
①陈元龙奏折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②康熙肯定祥瑞的批语属主观唯心论
③二者价值观重要导向作用的结果迥异
④二者的思想动机均已脱离了社会存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3【详解】①③:陈元龙向康熙奏报说“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时有祥云覆其上”,意思是桂林山中产有灵芝是因为王者仁慈,时有祥云,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康熙认为“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这是唯物主义观点。由此看来,陈元龙强调王者仁政因此产生祥云,康熙批语则强调国富民强才是最大的祥瑞,这表明二者价值观不同,因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所产生的结果也必然不同,①③符合题意。②: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册所载祥异甚多,无益于国计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给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这属于唯物论,②排除。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二者的思想动机均反映了社会存在,而不是脱离了社会存在,④排除。
(2025.6月江苏卷)7. 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漫画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最接近的是( )
A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 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C. 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漫画中文字“花怕啥?怕懒人,更怕勤快人”,意思是过度勤快对花的生长也不利,这体现了做事情要把握好“度”,遵循客观规律,若违背规律,即使出于好意(如过于勤快地照顾花 )也可能适得其反。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强调的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突出的是量的积累的重要性,与漫画中把握“度”、遵循客观规律的哲理不符,A错误。
B:“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意思是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能知道其发展的趋向和结果,体现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联系的观点,B错误。
C:“善弈者谋势,不善者谋子”说的是善于下棋的人注重整个局势,不善于下棋的人只看到单个棋子的得失,强调的是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C错误。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违背农时进行耕种,粮食就会多得吃不完,强调了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与漫画中做事情要遵循客观规律(过度勤快违背花生长规律 )的哲理相同,D正确。
故本题选D
(2025年1月,浙江,)13. 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对它的观察和认识充分体现在词汇中。露珠强调“露”的形状特征,秋露点明“露”的季节特征,朝露、宿露突出“露”的时间特征,花露、草露、竹露体现“露”的空间特征等。由材料可知( )
①劳动和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②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③事物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④人们借助抽象思维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但是材料强调的是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强调意识的特征和作用,①不选。
②:“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人们对它的观察和认识充分体现在词汇中”说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②正确。
③:露珠强调“露”的形状特征,秋露点明“露”的季节特征,朝露、宿露突出“露”的时间特征,花露、草露、竹露体现“露”的空间特征等,说明“露”这种普遍性寓于露珠、秋露朝露、宿露、花露、草露、竹露等特殊性之中,说明事物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③正确。
④: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材料不涉及抽象思维,而是运用了形象思维,④不选。
故本题选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