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业》高二历史假期作业(五)(PDF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作业》高二历史假期作业(五)(PDF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假期作业
过好假期每一天
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将超过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中国提出的“一
5000亿美元,增加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使
带一路”倡议与唐代丝绸之路相比有何不同?
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率先受益。”
摘编自杨洁篪《亚洲国家应增进互信,
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中叶以后中国对外贸
易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国对外贸易发
展的认识。
(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
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假期作业(五)战争与文化交锋
甄微信扌码

区定订划
时空坐标
》了解每一犬
M按刘容亲
显钠街越
M吼时型
业历山大远征

蒙古西征马可·议罗来华《独立宜言》联邦先法《拿破仑法典》党人义约片战夺·
第一次
第次
世界大战世界大战
公.心前334年
1219年
1275年
1776年
1787年
1804年
1825年
1840年
1914年
1939年
快乐学习把梦圆
高三历史
知识体系
》了解每大
业历山人远征
独立战争后的关国文化
古代越争与地
近化战争
“希肼化时代”
与西扩文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关文化
域文化的演变
化的扩张
炭古西征与东西方安流
京被仑战争
钺回小二月党人起义
第次世界大战
战争与
文化交饼
德意总志统一
民族民主念识觉垂
泸收府洋务运动皮成变法
第次世界大战
现代战尔与
欧洲殖出者
不同义化的
印度提出“印度人的印度”Π号
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的文化侵峰
碰撞利交流
埃及实行君主立宪制
新兴民族家的文化发展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能力提升》了解天
迅猛发展,到1990年,随着纳米比亚的独立,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然而,截至2019
1.公元前4世纪末,埃及尼罗河口的城市逐渐
年,在全世界47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就有
发展成了地中海上最大的商港,两河流域的
33个。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塞琉西亚、东西方交通要道安条克城、小亚细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国家未开展经济
亚西北部的帕加马城等逐渐成为闻名于世的
合作
商贸中心。这些商贸中心的兴起得益于
B.长期殖民统治导致经济基础薄弱
(
C.非洲国家独立后不重视经济发展
A.马其顿人的扩张B.罗马奴隶制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继续拉开了贫富差距
C.希腊文化的衰弱D.班超对西域的经营
5.“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
2.亚历山大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
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
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
期到来了。”这句话反映了一战带来的影响是
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
()
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
A.欧洲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
B.东方各民族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通。这表明
C.建立了新的国际体系
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
D.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6.下图显示1945年某地的人口组成比例,请问
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
这种人口结构最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个地区?
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浪潮

不断发展。1958年戴高乐上台后,通过谈判

原住民
承认法属阿尔及利亚独立,并使大多数说法
语的非洲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初获得了独
黑种人
立。此举意在
(
白种人
A.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B.重塑法国的大国形象
C.遏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A.拉丁美洲
B.南非
D.削弱美苏两极的力量
C.巴尔干半岛
D.印度参考答案
过好假期每一天
参芳答案
假期作业(一)
近代转向的表现主要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的转变,即由雏
护向批判转变,由压抑人的个性向重视人的个性转变,由
1,B综合分析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早期文明在长江流战、黄
为专制统治服务到为民主政治服务,由重视等级秩序到提
河流域、北方辽河流拔都有出现,既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
侣自由平等。
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
原因:导致新文化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原国可从民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
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统治黑酷、民主共和国思想传播、民
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项错误;由材科并
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思想传格等方面进行总结。
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于夏商周时期,故C项错误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可从增强
“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项错误。
民族疑聚力、强化民族认同、雏护国家毓一、丰富民族精
2.C森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经过不断的
神、为国家治理提供借鉴和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的角度进
斗争和交融发展,内迁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各族同
行概括」
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故选C项:A项“开始”袁述错误,
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不符合材科主旨,故排除:D项
假期作业(二)
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徐
1.B从图中可看出,这种文字的书写特点是笔画看起来像
3,CC对,材料说明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国
楔子,由此判断是楔形文字,而楔形文宇是世界上已知最
界,对亚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A错,“世界各国”说法错
古老的文字,故B项正确,A项错误;楔形文字大多数刻在
误:B错,“《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与材料主旨不符:
泥板上,故C项错误:法老是古代埃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D错,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
而根形文字盛行于古代两河流域,故D项错误。
4,A依据“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
2,A《吉尔伽美什》有大量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两河流
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
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故选A项;《荷马史诗》属于
和影响”可知,材料旨在强调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外传推
古希腊文学,《降诃婆罗多》属于古印度文学,《万叶集》是
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故A项正确:
日本诗歌集,B、C、D三项均可排除。
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其对中国的影响,故B项错误;推动了
3,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里巴巴”是阿拉伯文学著作
欧洲工业苹命的发展与这些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
《天方夜谭》中的人物,故A项正确:《吉尔伽美什》是古代
项: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
两河流战的史诗,《荷马史诗》是古布腊文学的早期代表,
成,故排除D项。
《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文学著作,故排除B、C、D三项。
5,B儒家思想起源于中国,儒家思想彩响到了亚洲的韩国
4,C题干中强调玛雅各城邦可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刻在石
和日本,形成了东亚文化图,B正确:儒学思想并没形成世
碑或石柱上,这些石碑或石柱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明,
界大同,A错误:C属于宗教性政权:D中现代化不符合
故C项正确:这些石碑或石柱记载的内容并不是玛雅文明
题意。
的全部,故A项错误:题干中未说明这些历史碑铭记载的
6,B18世纪属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出现“中国热”是
主要是政治事件,故B项错误;历史碑铭是人为刻上的,必
启蒙思想家们从东方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推动启蒙运
然带有阶级主场,难以做到公正客观,故D项错误。
动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文化影响西
5,C奶鲜《高丽》篇章内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
方,属于“中学西传”,不是“西字东渐”,排除A项:材料不
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说明作为中华法系的代
能反映“中学西传”已成为主流,排除C项:18世纪属于欧
表作,唐律超越国界,对亚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
洲启蒙运动时期,排除D项
C:A项错在“各国”,不符合史实,排徐:儒家文化是中华文
7.【答案】(1)特点: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
化的代表,B排除;D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
6.D甲骨文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文明成就,古埃及罗塞塔
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
石碑反映的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
反映的是古代两河流城文明的成就,这三幅图片组合在一
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
起体现了古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选D。甲骨文为商朝
人伦秩序。
文字,而非夏朝,故不能证明文宇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2)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
排除A:楔形文字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宇,古埃及文
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
明的是象形文宇,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汉漠拉比法典》
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
出自于古代两河流战文明,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排除C,
原因:民族危机的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
7.【答案】(1)①、②、③、④
命后,民主共和国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
(2)主要措施: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融
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
合东西方文化。文学作品:《天方夜谭》。贡献:将东方的
(3)价值: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有利于
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
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丰富民族精神;为国家治理提供借
往西欧: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技术,印度的糖
鉴和参考: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
【解析】(1)根据所字内容,从儒家思想到汉代儒学再到宋
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文化
明理学的发展可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的特点:根据
影响:阿拉伯处在传统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它
“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
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人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
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可知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根据“到了
来先进知识和宗教文化,它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
宋代,佛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闸释低学
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的新学派一理学”可知具有包容性的特点;根据“战国
(3)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
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
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
文化发展的源头”可知具有本土性的特点:结合所学可知
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以水生桩物晒干制作成“纸草”
(2)表现:根据“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苹除旧的价值观
的古文明区域为①古埃及:在泥板上刻写文宇的古代人主
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
要生活在②古巴比伦: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
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
真帝的宗教为佛教,产生于③古代印度:提侣用儒家伦理
人格’”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传就文化向
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④古代中国。
3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