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认识经济全球化》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在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直面挑战:在脆弱的环境中重启增长”分论坛上,多国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均表示,“脱钩断链”、去全球化不利于世界各国的长远利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靠单一力量解决全球问题。在脆弱的环境中重启增长,需要各个国家通力合作,是基于( )A.通力合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B.深化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C.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紧密相联系2.我国某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16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或代表处,同时,依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在欧洲、新加坡、日本等地建立了10多家研究所、20多家创新中心、40多家产品服务中心。这说明( )A.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体制基础 B.跨国公司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C.要完善全球治理让跨国公司更有活力 D.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3.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如果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下图是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 ),而B国为( ),所以(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A.0.42,0.67,AB.0.67,0.42,BC.0.2,0.125,BD.0.125,0.2,A4.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56.28振荡走高至688.05,这对我国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不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B.美元贬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C.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Made in China”处处可见。美国人一天24小时,起床的闹钟、上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拖鞋、睡衣都离不开中国制造。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种表现形式( )A.生活用品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6.走进中国的消费品市场,我们随处可见国外品牌的商品,如手机、咖啡、衣服、鞋子、牙膏、奶粉等。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经济全球化潮流影响我们的生活②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③中国品牌的商品没有国际竞争力④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某大型车企在14个国家拥有31家生产和组装厂,销售网络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营销策略上,某大型车企追求在全球每个重要市场上都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的目标。这个遍及5大洲12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由27家销售公司和3200多家独立的代理商组成,销量较小的市场则通过指定进口商提供服务。这说明了跨国公司( )①生产和销售是全球化的②是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载体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④经营的目的是扩大销售网络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8.多数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也带来了现代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先进的理念。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 )①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②促进了各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③是中国经济实现最终腾飞必须依靠的唯一动力④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理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当前,逆全球化、去全球化的讨论之声甚嚣尘上。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人们客观认识经济全球化,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更不能将其一味地看作潘多拉的盒子。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①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②总体上符合经济规律,但不符合各方利益③使各国从中受益,但也有负面影响④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我国某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或代表处,同时,依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设立10多家研究所、20多家创新中心、40多家产品服务中心。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够搜集到的信息有( )①各国必须制定相应政策,防范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②跨国公司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③跨国公司单独或与其它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④推动着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1.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认为,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该国生产某产品存在比较优势。比价优势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个人之间。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依据这一理论,结合下面甲乙两国的实际,在两国贸易中,甲乙两国可以优先发展的产业是( )A.甲粮乙肉 B.甲肉乙粮 C.甲粮乙粮 D.甲肉乙肉12.比亚迪作为全球唯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企业,其资本注入和认购了欧美多家汽车企业,多款车型分别登陆澳洲、美洲、欧洲、亚洲众多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翘楚,也极大地推动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革新和效率提高。比亚迪的成功( )①充分地利用了国际大循环,促进生产全球化②说明企业要有开放意识,充分利用贸易全球化③促进了金融全球化,推动全球虚拟经济的发展④证明民族品牌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才能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分析题13.近年来,中国为跨国公司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机遇,营造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技术进步和技术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跨国公司在弥补中国建设资金不足、促进出口和提高出口竞争力、改善多边关系、促进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定挑战,例如加剧东西部地区投资与发展不平衡、潜在的垄断问题与滥用转移定价避税等。结合材料,谈一谈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17年7月,美国某世界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与上海临港管委会等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2019年1月7日,上海超级工厂开工,2022年8月15日宣布,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成为该企业有史以来生产效率最高的超级工厂,已连续12个季度盈利。材料二 2009年我国发布《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开启了新能源汽车实施补贴政策,能源汽车产销量迅速增长。2019年财政部调整补贴政策,依据技术方面水平,续航里程250km以下的车型取消补贴,250km≤续航里程<400km的补贴下滑60%;续航里程≥400km的车型补贴下滑50%;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并于年底退出补贴;2022年9月2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至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由2017年的2.7%上升到25%,产销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全球化角度,说明某世界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当初决定来中国建厂的主要理由。(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及调整是如何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参考答案:1.DA: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A错误。B:深化合作并没有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B错误。C:材料强调的是通力合作,未涉及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C不符合题意。D:在脆弱的环境中重启增长,需要各个国家通力合作,是基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紧密相联系,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DA: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而不是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体制基础,故A说法错误。B: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既有有利的一面,也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故B说法错误。C:材料强调的是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不涉及全球治理让跨国公司更有活力,故C不符合题意。D:依据材料可知,跨国公司全球化的经营方式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有力载体,故D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3.CABCD:绝对优势用绝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也就是人均产量来衡量,人均产量较高则拥有绝对优势,对于大米生产而言,A国人均产量为10吨,B国则是16吨,B国的大米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从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图可以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是240/1200=0.2吨棉花,而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是100/800=0.125吨棉花,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故本题选C。4.DA:美元升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A错误。B:材料表明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增加,说明美元升值,B错误。C:材料表明100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增加,说明人民币贬值,C错误。D: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故答案为:D。5.BABCD:材料强调的主要是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体现了贸易全球化,而不是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更不是“生活用品全球化”,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本题选B。6.A①②:走进中国的消费品市场,我们随处可见国外品牌的商品,如手机、咖啡、衣服、鞋子、牙膏、奶粉等,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潮流影响我们的生活;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之一,①②正确。③:材料并没有涉及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③不符合题意。④: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且材料体现的是贸易全球化,④错误。故本题选A。7.A①②: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某大型车企在14个国家拥有31家生产和组装厂,销售网络遍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说明跨国公司生产和销售是全球化的,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①②符合题意。③:夸大了跨国公司的作用,③说法错误。④:经营的目的是利润,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8.C①②④:多数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也带来了现代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先进的理念。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理念,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了各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①②④符合题意。③:跨国公司是中国经济实现最终腾飞必须依靠的重要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③错误。故本题选C。9.A①③:材料中的阿里巴巴的山洞代表财富和机遇,而潘多拉的盒子则代表灾难和挑战,这两种表现说明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使各国从中受益但也有负面影响,①③符合题意。②: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②错误。④: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但没有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10.B②③④:我国某大型跨国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或代表处,同时,依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设立10多家研究所、20多家创新中心、40多家产品服务中心,从中可以搜集到的信息有:跨国公司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跨国公司单独或与其它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跨国公司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②③④符合题意。①:题中材料无法搜集到该公司对东道国造成了哪些消极影响,①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1.AA:在甲国,800kg粮相当于600kg肉,在乙国,1000kg粮相当于1200kg肉。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果甲国放弃肉只生产粮食,用800kg肉可以到乙国换回960Kg肉,如果放弃粮,用600kg肉到甲国只能换回500kg粮,所以甲国适宜优先发展粮;同理,乙国适宜优先发展肉,A符合题意。BCD:结合甲乙两国的实际,在两国贸易中,其他几种都不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要求,BCD不选。故本题选A。12.A①②:材料表明比亚迪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积极“走出去”和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地利用了国际大循环,促进生产全球化,说明企业要有开放意识,充分利用贸易全球化,①②正确。③:比亚迪的成功能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但不是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③排除。④:通过开拓国际市场,有利于民族品牌的发展,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3.跨国公司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技术进步和技术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跨国公司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最大利益,对世界经济也有一定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各国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尽可能减少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14.(1)①中国相对美国及世界其它地区有更大的市场需求(或市场优势)。②美国某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有利于实现利益最大化。(2)①既发挥政府作用又发挥市场作用,促进资源向新能源汽车流动,推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②以技术水平调整补贴比率,通过优胜劣汰市场化机制,刺激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质量。③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引导居民消费,拉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