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陀罗属于种姓制度中的最低等级,贱民属于社会最底层,佛教允许他们加人僧团;甚至负贵制定戒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种姓的混合,冲击了种姓制度,故选A项。“消解”的说法过于夸大其作用,排除B项:婆罗门教教义主张种姓隔离,排除C项:这一做法只是佛教内部的做法,与世俗王权无关,拥除D项2.A材料中提到国王依靠教会支特获得统治合法性,教会则依靠王权扩展权威,两者之间存在合作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皇在政治、经济、思想上的至高权力,进一步支持了二元格局的存在,故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中古中后期王权逐渐强化,如法国腓力四世通过三级会议加强征税权,并非完全虚位,排除:材料反映出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稳固运作,排除C项:材料现象主要体现教权与王权的二元结构,且民族国家是文化与政治的结合,是在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共同体,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3.D根据材料可知,后三条天皇“将未经朝廷认证的庄园一律收归国有”,并通过“收回了关东地区的23处庄园”这一实例表明,其通过剥夺地方庄园主的非法财产权,强化中央对土地的控制。这一举措不仅削弱了地方势力,还通过没收庄园扩大了皇室直接控制的土地资源,本质上是中央集权的政治行为:故选D项。646年正月(大化年间),孝德天皇公布《改新诏书》,正式宣布实行班田制,且班田制仿照唐朝的均田制而制定,是律令制土地制度的根本法,而材料时间是11世纪,排除A、C两项;材料内容是将土地收归国有,土地兼并无从体现,排除B项4.D材料中西班牙将羊毛关税划拨为航海基金(140万马拉维迪)和香料贸易垄断权绑定投资,进一步表明王室与商人合作筹集远航资金,形成经济支持,有利于激发社会上的航海探险热情,故选D项。西班牙王室长期依赖高税率,垄断政策,且贵族阶层轻视工商业,导致国内封建经济形态未被打破,反而被强化,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一时期西班牙主要以封建经济为主,并未实现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型,排除B项;商业革命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5.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菲律宾于6世纪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之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逐渐活跃,促使当时大量福建、广东人来到马尼拉,客观上促进了马尼拉地区的文化交融,故选C项。“朝贡贸易”鬼宋朝以后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加、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贸易,材料并未体现,排鹭,藏成世纪末与材料时间6世纪不行雅除B项;材料币的烫象是太平祥贸6.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佛罗伦萨开始出现文艺复兴。材料表明13世纪的时候,佛罗伦萨共和国大力发展教育,权势家族也不遗余力地赞助文化,这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创造了条件,故选D项。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14一17世纪)得到较大发展,排除A项: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排除B项:C项仅从材料无法体现,排除7.C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末,英国国王在与外国谈判时,仍须向辉格党主政大臣汇报谈判进程,并咨询意见,结合1688年光荣革命的相关史实可知,这反映出以内阁为代表的议会权力的扩张,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发展,故选C项。材料反映出国王在对外事务上仍具有一定的权力,“统而不治”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建: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B项说法有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国家权力结构的变化,与对外政策无关,排除D项8.B根据材料“贵族地主们用暴力手段将农民从世代耕种的小块租地上赶走”“以高价出租或廂人饲养羊群”“羊吃人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土地变革是英国的图地运动,贵族和资产阶级开始将农民的土地圈占为牧场,导致大量农民成为无地可耕的流浪者并流人城市,成为工业的雇佣工人,促进了T业的发展: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项。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9.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他们批判资本主义弊端并设想理想社会,但因历史局限性未能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天才猜测”被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科学化,故选C项。马克思主义者本身是继承者而非被继承对象,排除A项:工人运动与材料中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德国古典哲学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方法论,但未直接涉及社会主文理论,排除D项。10.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民族主义者在一成期间选择与英国合作,本质是希望通过“效忠”换取英国战后政治改革,而非直接挑战殖民统治。这种策咯暴露了印度早期民族主义运动的妥协性:承认殖民秩序的合法性,将民族自决寄托于殖民者的让步,故选C项。一成后,英、印矛盾因英国战后镇压(如1919年领布《罗拉特法案》)和背弃承诺进一步激化,而非削弱,排除A项:国大党明确支持非暴力合作,与暴力反抗完全对立,且材料反映的是印度社会精英主张通过帮助英国赢得一战换取印度的自治权,与“暴力反抗殖民统治”相悖,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部分印度精英的态度,印度社会的其他阶层(如农民、工人)对殖民统治普遍不满,1919年印度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反英情绪日趋激烈,排除D项11.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末,斯大林废止新经济政策,推行工业管理中央集权化,如成立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垂直管理企业等,不断强化中央对社会经济运转的控制:材料中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苏联工业基木都集中于中央,正是当时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故选A项。苏联此时推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倾斜政策,国民经济布局呈现出重工业过重,轻工业和农业薄弱的结构性失衡,排除B项计划经济包含集中管理、指令性计划、价格管制等多重要素,材料仅体现管理体制集中化,不足以说明“全面强化”,排除C项:地方工业萎缩的主因是中央政策限制(收归管理权),而非资源匮乏,排除D项。12.D根据材料可知,和平主义思潮强调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身和平,这一思潮影响了英、法等国的政党选举和政府政策的制定,这推动了英、法政府在对德外交上采取绥靖主义政策,不断牺牲小国的利益,客观上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放选D项,排除B项。在该思潮下出台的绥靖政策加速了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自身和平”反映出该思潮具有非理性成分,排除C项。【高一年级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5-1.-868A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卷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策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全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释迦牟尼允许首陀罗和贱民加人僧团。例如,首陀罗出身的理发匠优波离成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负责制定戒律。释迦牟尼的这一做法A冲击了印度种姓制度B.实现了社会矛盾的消解C.沿袭了婆罗门教教义D.促进了世俗王权的强化2.中古西欧,当掌管“精神之剑”的教会将“俗世之剑”授予国王时,教会的权威就会在无形中被提高,世俗君主的权力也会因此变得神圣而不可侵犯。如在法兰克王国时期,教皇给丕平加冕来赋予国王统治的神圣性,而丕平向教皇“献土”扩大了教会的权力。这反映出中古西欧A.二元政治格局凸显B.君主“统而不治”明显C.封建制度走向衰弱D.民族国家已初具雏形3.11世纪,日本后三条天皇颁布法令规定,未经朝廷认证的庄园一律收归国有,仅1069年便收回关东地区23处庄园。日本天皇的这一举措A.学习并借鉴了唐朝的均田制度B.导致了土地兼并的加剧C.为实施土地国有制创造了条件D.意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威4.1486年,西班牙议会批准将羊毛关税的15%划拨为航海基金,至1491年累计提供约140万马拉维迪;塞维利亚商人行会通过议会游说王室,将香料贸易垄断权与远航投资绑定,形成政商利益共同体。西班牙的这一举措A.旨在摆脱封建经济束缚B.促使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完成转型C.促使商业革命蓬勃发展D.为海外探险活动提供了经济支持【高一年级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卷·历史第1页(共6页)】25一L一868A可 扫描全能王创建5.据1582年的人口调查显示,马尼拉城2万居民中包括了4000名华人。17世纪初,华人聚居区“八连”发展出独特混合的文化:福建土楼式建筑搭配西班牙拱廊;居民使用中国闽南语和西班牙语的混合方言。上述现象的出现A反映出朝贡贸易影响范围逐渐扩大B.表明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C.表明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化交融D.折射出跨大西洋贸易的活跃6.13世纪,佛罗伦萨共和国在教会学校以外,建立了文法学校、各个修道院举办的学习班以及多所大学。与此同时,新兴阶层的美第奇家族开始崭露头角,他们不遗余力地支持艺术家、学者以及教育机构。这些现象A.说明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彰显了宗教改革反对教会的理念C.揭露了社会道德的丧失D.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创造了条件7.1698年,英国国王威廉在与法国国王就瓜分西班牙谈判时,须经常写信给议会多数党(辉格党)的主政大臣约翰·史密斯,告知其英、法“可能”达成的协议,请其决定应该咨询哪些人并提出建议。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状态B.内阁已成为最高权力机构C.君主立宪制度有所发展D.对外政策摇摆不定的特点8.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土地变革,贵族地主们用暴力手段将农民从世代耕种的小块租地上赶走,霸占原为农民公用的山林、草地和沼泽,并圈作牧场,以高价出租或雇人饲养羊群,因此也被称为“羊吃人运动”。由此可推知,这一土地变革是A.欧洲庄园经济确立B.英国圈地运动的开展C.俄国的农奴制改革D.日本土地国有制建立9.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他们’的肩上的…‘他们’天才地预示了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性的无数真理。”由此可知,这里的“他们”是指A.马克思主义者B.早期工人运动领导者C.空想社会主义者D.德国古典哲学家10.1914年8月,当英国向德国宜战后,印度国大党的领袖们积极号召印度公民参军,并宣称“如果我们寻求帝国公民的特权,我们必须承担它的负担和责任”。这反映出A.一战削弱了英印间的政治分歧B.印度精英主张暴力反抗殖民统治C.印度民族自决观念具有保守性D.英国殖民统治深受印度社会支持11.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苏联逐步将大批地方企业收归中央管理,甚至连一些地方自产自销的企业也收归中央。到193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地方工业仅占10%,中央工业占90%。这反映出苏联A.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化B.充分优化了国民经济的布局C.计划经济模式全面强化D.地方工业因资源匮乏而萎缩【高一年级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卷·历史第2页(共6页)】25一L一868A口 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历史监测试卷.pdf 历史D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