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学习目标1.概述等位基因、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表现型、基因型等概念。2.说明基因随配子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知道配子是亲子间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媒介。3.尝试用图解的方式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 性状表现决定于基因组成1.性状表现是由相应的 控制的。2.在成对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 基因。3.显隐性基因和显隐性性状在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是占主导地位的,它会掩盖另一个基因的作用,使其没有表现。这种能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 基因,它控制的性状为 性状;没有表现的基因称为 基因,它控制的性状为 性状。4.在遗传学中,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叫作这个个体的 ;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叫作这个个体的 。知识点二 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5.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 上,是随着精卵细胞的结合而形成为,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生物个体进行生殖时,这成对的基因又会随着成对的染色体相互 ,分别进入到不同的 之中。6.在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 是联系上下代的桥梁,是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媒介,基因就是这样随 代代相传。(二)达标测试1. 下列关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体细胞中有显性基因,则这个生物体表现为显性性状B.生物体细胞中一旦出现隐性基因,则表现为隐性性状C.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区分只是理论上的研究,对具体实践无作用D.生物个体的性状主要由显性基因控制,与隐性基因无关2.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甲:“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丙:“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被隐藏起来”。上述三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 B.乙、丙C.甲、丙 D.甲、乙、丙3.如图是体细胞中的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关于图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上的B表示显性基因B.如果B来自父方,那么b来自母方C.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表现D.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4.豚鼠的毛色有棕色和黑色之分,其中棕色为隐性性状,黑色为显性性状(分别用T、t表示显、隐性基因),某同学买了一只黑色雌豚鼠,但不知其基因组成。该同学利用棕色雄豚鼠与这只黑色雌豚鼠交配,生出的豚鼠有棕色和黑色,该同学买的黑色雌性豚鼠的基因组成应是( )A.tt B.Tt C.TT D.TT或Tt5.如图为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高茎与矮茎为豌豆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B.亲代两个豌豆个体为纯种个体C.子一代与亲本中的高茎个体基因组成相同D.子一代豌豆自花传粉后,后代表现为高茎的几率较大6.番茄的紫茎(显性)和绿茎(隐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关于番茄茎颜色这一性状的遗传,从理论上分析,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B. C. D.7.图甲是关于遗传知识的概念图,图乙是鸡冠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1指的是: ,4指的是 。(2)根据乙图分析可知:在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桥梁”是 。(3)图乙中,用D、d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子一代中玫瑰冠的基因组成 ,子一代中玫瑰冠与单冠的个体数量比是 。(4)正常情况下,两只单冠的鸡交配,其后代不会出现玫瑰冠。原因是: 。第3节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1.特定基因2.等位3.显性 显性 隐性 隐性4.基因型 表现型知识点二5.染色体 分离 精子或卵细胞6.配子 配子(二)达标测试1.A 2.B 3.C 4.B 5.C 6.D7.(1)染色体 基因 (2)生殖细胞(3)DD或Dd 3:1(4)单冠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显性基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