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题号 一 二 总分分值命题人:李雪梅 审题单位:长春市卓越教育 开启时间:2025 年 7 月 4 日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满分 15 分,每小题 1 分)1 .(1 分)“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描写的是 ( )A .耧车 B .曲辕犁 C .筒车 D .秧马2 .(1 分)开元年间,姚崇改革行政审批流程,宋璟创设“ 台阁取士 ”提升决策质量,张九龄编纂《唐 六典》确立法治框架,使得国家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这说明唐玄宗 ( )A .公正无私 B .体恤民情 C .崇俭抑奢 D .善用贤能3 .(1 分)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而衰的事件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安史之乱C .黄巢起义 D .李自成起义4 .(1 分)从 605 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有学者说“洛阳到余杭的开凿主要是因为 隋朝需要江淮的粮食供应 ”。由此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A .控制边疆 B .加强南北交通C .巡游江南 D .完成国家统一5 .(1 分)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因此经常亲自考核县令, 有一年他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 45 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这表明他 ( )A .缩小官吏选拔范围 B .树立皇帝绝对权威C .重视官员治理能力 D .设置多层监察机构6 .(1 分)宋太宗曾命大将曹彬攻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情。伐辽时,太宗曾一日内六次召枢密院 商议,而中书省都没有参与也不知情。这反映出当时 ( )A .中书省已形同虚设 B .相权被分割和限制C .枢密院的权力膨胀 D .重文轻武政策动摇7 .(1 分)历史学家姚大力认为,合“ 中国 ”(内地)与“塞外之一统 ”两者为一体的国家建构模式,发育于金,定型于元,发达、成熟于清。其中,元朝对这一“ 国家建构模式 ”进行的创新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8 .(1 分)北宋前期,巴蜀地区政治稳定,商品贸易持续繁荣,商贾携带大量的贵金属进行贸易,这既 不利于携带,也不安全。因此出现了 ( )A.“会子 ”通行 B .开元通宝C.“交子 ”流通 D .盐铁官营9 .(1 分)宋代儒学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 夫之批评程朱理学“ 以理杀人 ”,认为其压抑人性。这反映出明清时期对程朱理学的批判主要是针对 程朱理学的哪一特点 ( )A .过度强调形而上学 B .伦理教条束缚人性C .忽视社会现实问题 D .排斥佛教道教思想10 .(1 分)北宋书法家陈尧咨早年状元及第,因为“善弓矢 ”,欲转武职遭母斥“辱没家族 ”。这说明北 宋 ( )A .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B .妥协退让的民族政策C .重文轻武的价值取向 D .以孝治国的社会风气11.(1 分)“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这副对联讽刺的是清朝实行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C .文化专制政策 D .闭关锁国政策12 .(1 分)16 世纪中叶前,松江府有 59 个市镇,到明朝中后期已达到一百多个市镇,逐渐形成了许多专业市镇,涵盖丝绸业、棉布业、盐业、渔业、粮食业、冶业等领域。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经济重心的南移C .高产作物的引进 D .土地兼并的加剧13 .(1 分)“1662 年,他率军收复台湾。后来又派人向当地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 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 ’。”“他 ”指的是 ( )A .卫青 B .岳飞 C .戚继光 D .郑成功14 .(1 分)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 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推断 ( )A .军机大臣无决策之权 B .皇帝大权受到了制约C .军机大臣可掌控朝政 D .中央权力向地方分散15 .(1 分)张居正将赋役杂项合并为一条,计亩征银,史称“一条鞭法 ”,规定“凡额办、派办、京库 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悉并为一条 ”。这一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A .以实物劳役为主,白银为辅B .按人口征收固定税银C .赋役合并,折银征收D .完全依赖商税收入二、非选择题(45 分)16.(10 分) 明清时期(1368-1840 年)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面临内忧外患的时期。此间,政治、军事、 思想领域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烙印。【政治】中央集权制度臻于极致(1) 列举明太祖朱元璋、清世宗雍正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制度性措施各一例。(2 分)【军事】捍卫疆土,抵御外侮(2) 指出在明朝中后期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并曾占据台湾的西方殖民国家。(1分)(3) 列举清朝前期为维护西北边疆稳定、反击外来侵略所进行的重要军事行动各一例。(2 分)【思想】文化钳制与潜流涌动(4) 列举清代编修的两部大型文化典籍(丛书或类书)名称。(2 分)(5)列举明清两朝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专制统治的著名案例各一例。(2 分)保密★启用前【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2 页】17.(9 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隋唐以来的中国古代史内容,回答问题。中华文明在开放与交流中生生不息。通过陆海通道,中国与域外文明互通有无,促进了技术传播、文化交融与世界进步。(1) 唐朝以其开放的姿态吸引了众多外国使节和商人。请分析唐朝能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两点重要背景条件。(2 分)(2) 唐朝政府为有效管理对外贸易和外交事务,设置了专门机构。请写出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和管理朝贡贸易的中央机构 名称。(1 分)(3)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请写出宋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的主要地区(或国家),并指出元朝时期一 位对推动中外海陆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外国旅行家及其代表性著作。(2 分)(4) 明朝前期,虽实行海禁政策,但仍有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或航海家)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往。请写出这位人物 的姓名,并简述其航海壮举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一项积极影响。(2 分)(5)中外交流深刻影响了彼此的生产与生活。请分别列举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并对农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域外农作物一例, 以及宋元时期由中国传到欧洲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发明一例。(2 分)18. (6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经历了从主动开拓到辉煌鼎盛,再到保守封闭的演变过程,深刻影响了国家的发展轨迹。(1) 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请写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的名 称 。(1 分)(2)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高度发达,大量域外物品传入中国。请写出一种在宋朝时期传入中国并对饮食文化产生重要影 响的域外农作物名称。(1 分)(3) 为了有效管理繁荣的海外贸易并增加财政收入,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专门的官方管理机构。请写出该管理机 构的名称。(1 分)(4) 清朝前期,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通商,加之防范西方殖民者和沿海抗清势力,实行了严厉的限制 对外贸易政策。请写出这一政策的名称(四个字),并指出这一政策导致中国在科技领域落后于世界潮流的一个具体表 现 。(2 分)(5)纵观中国古代从汉唐开放进取到明清闭关自守的对外贸易政策演变,谈谈这对我们今天处理对外关系有何历史启 示?(1 分)19.(10 分)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明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省级行政层面实行了分权改革。请写出朱元璋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确立的、将地方权力 分散于三个互不统属的机构的名称。(2 分)(2) 清朝统治者创立了独特的密折制度以加强皇帝对官僚和地方的控制。请指出:密折制度区别于普通奏章的关键特点是什么?(1分)这一制度使皇帝能够有效监控哪一类重要地方官员?( 1 分)(3) 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标志性事件是军机处的设立。请回答:军机处设立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1 分)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1 分)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哪个传统中枢决策机构的彻底边缘化?(1分)(4)思想文化专制是明清皇权强化的另一重要手段。请分别写出:明朝在科举考试中推行的、严重束缚思想的文体名称。(1 分)清朝制造的最为严酷、规模空前的压制知识分子和异己思想的事件名称(三个字)。(1分)上述两种措施在维护统治秩序方面的共同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20. 请从中国古代史中寻找依据,写一篇小短文,论证东北地区、云南、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重要组 成部分。(10 分)要求:① 分别为东北地区(含黑龙江流域)、云南是中国领土找出三个佐证材料;为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找出两个佐证材料。② 表述成文。字数控制在 150 字以内。③ 题目:“历史明证:东北、云南、南海永属中华 ”保密★启用前【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2 页】七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B4. B5. C6. B7. D8. C9. B10. C11. D12. A13. D14. A15. C二、非选择题16.(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清世宗:设立军机处。(2)荷兰。(3)军事行动: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反击沙俄侵略(雅克萨之战)。(4)《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5)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17.(1)背景条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对外政策开放。(2)机构:鸿胪寺。(3)宋朝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元朝: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4)人物:郑和;影响: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文化交流(如传播中国文化,带回异域 文化)。(5)唐朝传入农作物:苜蓿(或葡萄);宋元传入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术(或指南针)。18.(1)港口:泉州。(2)农作物: 占城稻。(3)机构:市舶司。(4)政策:闭关锁国;表现:中国未能及时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如蒸汽机技术)。(5)启示: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交流合作,与时俱进。19.(1)机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2)特点:直接密呈皇帝,不经其他机构;监控对象:总督、巡抚。(3)皇帝:雍正帝;职责: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中枢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4)文体:八股文;事件:文字狱;根本目的: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0. 历史明证:东北、云南、南海永属中华东北:唐朝设黑水都督府,元朝属辽阳行省,清朝设盛京将军。云南:汉武帝设益州郡,唐 朝封南诏王,元朝设云南行省。南海:汉朝称“涨海” ,宋朝纳入管辖,元朝绘制《舆地图》 标注。三者自古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保密★启用前C.文化专制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2025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 12.(1分)16世纪中叶前,松江府有 59个市镇,到明朝中后期已达到一百多个市镇,逐渐形成了许多专业市镇,涵盖丝绸业、棉布业、盐业、渔业、粮食业、冶业等领域。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题号 一 二 总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分值 C.高产作物的引进 D.土地兼并的加剧13.(1分)“1662年,他率军收复台湾。后来又派人向当地高山族人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加速命题人:李雪梅 审题单位:长春市卓越教育 开启时间:2025 年 7 月 4 日 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他”指的是(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满分 15 分,每小题 1 分) A.卫青 B.岳飞 C.戚继光 D.郑成功1.(1分)“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描写的是( ) 14.(1分)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A.耧车 B.曲辕犁 C.筒车 D.秧马 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推断( )2.(1分)开元年间,姚崇改革行政审批流程,宋璟创设“台阁取士”提升决策质量,张九龄编纂《唐 A.军机大臣无决策之权 B.皇帝大权受到了制约六典》确立法治框架,使得国家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这说明唐玄宗( ) C.军机大臣可掌控朝政 D.中央权力向地方分散A.公正无私 B.体恤民情 C.崇俭抑奢 D.善用贤能 15.(1分)张居正将赋役杂项合并为一条,计亩征银,史称“一条鞭法”,规定“凡额办、派办、京库3.(1分)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而衰的事件是( ) 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悉并为一条”。这一税收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安史之乱 A.以实物劳役为主,白银为辅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B.按人口征收固定税银4.(1分)从 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有学者说“洛阳到余杭的开凿主要是因为 C.赋役合并,折银征收隋朝需要江淮的粮食供应”。由此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D.完全依赖商税收入A.控制边疆 B.加强南北交通 二、非选择题(45 分)C.巡游江南 D.完成国家统一 16.(10分) 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面临内忧外患的时期。此间,政治、军事、5.(1分)唐玄宗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因此经常亲自考核县令, 思想领域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烙印。有一年他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 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这表明他( )A.缩小官吏选拔范围 B.树立皇帝绝对权威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臻于极致C.重视官员治理能力 D.设置多层监察机构6.(1分)宋太宗曾命大将曹彬攻取幽州,而宰相李昉等不知情。伐辽时,太宗曾一日内六次召枢密院 (1) 列举明太祖朱元璋、清世宗雍正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制度性措施各一例。(2分)商议,而中书省都没有参与也不知情。这反映出当时( )A.中书省已形同虚设 B.相权被分割和限制C.枢密院的权力膨胀 D.重文轻武政策动摇 【军事】捍卫疆土,抵御外侮7.(1分)历史学家姚大力认为,合“中国”(内地)与“塞外之一统”两者为一体的国家建构模式,发育于金,定型于元,发达、成熟于清。其中,元朝对这一“国家建构模式”进行的创新是( ) (2) 指出在明朝中后期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并曾占据台湾的西方殖民国家。(1分)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8.(1分)北宋前期,巴蜀地区政治稳定,商品贸易持续繁荣,商贾携带大量的贵金属进行贸易,这既不利于携带,也不安全。因此出现了( ) (3) 列举清朝前期为维护西北边疆稳定、反击外来侵略所进行的重要军事行动各一例。(2分)A.“会子”通行 B.开元通宝C.“交子”流通 D.盐铁官营9.(1分)宋代儒学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形成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但明末清初思想家王 【思想】文化钳制与潜流涌动夫之批评程朱理学“以理杀人”,认为其压抑人性。这反映出明清时期对程朱理学的批判主要是针对程朱理学的哪一特点( ) (4) 列举清代编修的两部大型文化典籍(丛书或类书)名称。(2分)A.过度强调形而上学 B.伦理教条束缚人性C.忽视社会现实问题 D.排斥佛教道教思想10.(1分)北宋书法家陈尧咨早年状元及第,因为“善弓矢”,欲转武职遭母斥“辱没家族”。这说明北 (5)列举明清两朝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专制统治的著名案例各一例。(2分)宋( )A.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B.妥协退让的民族政策C.重文轻武的价值取向 D.以孝治国的社会风气11.(1分)“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这副对联讽刺的是清朝实行(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2 页】保密★启用前17.(9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隋唐以来的中国古代史内容,回答问题。 19.(10分)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中华文明在开放与交流中生生不息。通过陆海通道,中国与域外文明互通有无,促进了技术传播、文化交融与世界进步。(1) 明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省级行政层面实行了分权改革。请写出朱元璋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确立的、将地方权力(1) 唐朝以其开放的姿态吸引了众多外国使节和商人。请分析唐朝能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两点重要背景条件。(2 分散于三个互不统属的机构的名称。(2分)分)(2) 清朝统治者创立了独特的密折制度以加强皇帝对官僚和地方的控制。请指出:(2) 唐朝政府为有效管理对外贸易和外交事务,设置了专门机构。请写出负责接待外国使节和管理朝贡贸易的中央机构名称。(1分) 密折制度区别于普通奏章的关键特点是什么?(1分)(3)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请写出宋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到达的主要地区(或国家),并指出元朝时期一 这一制度使皇帝能够有效监控哪一类重要地方官员?(1分)位对推动中外海陆交流做出重要贡献的著名外国旅行家及其代表性著作。(2分)(3) 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标志性事件是军机处的设立。请回答:(4) 明朝前期,虽实行海禁政策,但仍有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或航海家)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交往。请写出这位人物的姓名,并简述其航海壮举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一项积极影响。(2分) 军机处设立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1分)(5)中外交流深刻影响了彼此的生产与生活。请分别列举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并对农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域外农作物一例, 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责是什么?(1分)以及宋元时期由中国传到欧洲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发明一例。(2分)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哪个传统中枢决策机构的彻底边缘化?(1分)18. (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经历了从主动开拓到辉煌鼎盛,再到保守封闭的演变过程,深刻影响了国家的发展轨迹。(1) 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请写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名 (4)思想文化专制是明清皇权强化的另一重要手段。请分别写出:称。(1分)明朝在科举考试中推行的、严重束缚思想的文体名称。(1分)(2)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高度发达,大量域外物品传入中国。请写出一种在宋朝时期传入中国并对饮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域外农作物名称。(1分) 清朝制造的最为严酷、规模空前的压制知识分子和异己思想的事件名称(三个字)。(1分)(3) 为了有效管理繁荣的海外贸易并增加财政收入,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专门的官方管理机构。请写出该管理机 上述两种措施在维护统治秩序方面的共同根本目的是什么?(1分)构的名称。(1分)20. 请从中国古代史中寻找依据,写一篇小短文,论证东北地区、云南、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10分)(4) 清朝前期,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与外国通商,加之防范西方殖民者和沿海抗清势力,实行了严厉的限制 要求:对外贸易政策。请写出这一政策的名称(四个字),并指出这一政策导致中国在科技领域落后于世界潮流的一个具体表 ① 分别为东北地区(含黑龙江流域)、云南是中国领土找出三个佐证材料;为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找出两个佐证材料。现。(2分) ② 表述成文。字数控制在 150字以内。③ 题目:“历史明证:东北、云南、南海永属中华”(5)纵观中国古代从汉唐开放进取到明清闭关自守的对外贸易政策演变,谈谈这对我们今天处理对外关系有何历史启示?(1分)【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2 页 共 2 页】七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1. C 9. B2. D 10. C3. B 11. D4. B 12. A5. C 13. D6. B 14. A7. D 15. C8. C二、非选择题16.(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清世宗:设立军机处。(2)荷兰。(3)军事行动: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反击沙俄侵略(雅克萨之战)。(4)《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5)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17.(1)背景条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对外政策开放。(2)机构:鸿胪寺。(3)宋朝最远到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元朝: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4)人物:郑和;影响: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文化交流(如传播中国文化,带回异域文化)。(5)唐朝传入农作物:苜蓿(或葡萄);宋元传入欧洲发明:活字印刷术(或指南针)。18.(1)港口:泉州。(2)农作物:占城稻。(3)机构:市舶司。(4)政策:闭关锁国;表现:中国未能及时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如蒸汽机技术)。(5)启示:坚持对外开放,积极交流合作,与时俱进。19.(1)机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2)特点:直接密呈皇帝,不经其他机构;监控对象:总督、巡抚。(3)皇帝:雍正帝;职责: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中枢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4)文体:八股文;事件:文字狱;根本目的: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0.历史明证:东北、云南、南海永属中华东北:唐朝设黑水都督府,元朝属辽阳行省,清朝设盛京将军。云南:汉武帝设益州郡,唐朝封南诏王,元朝设云南行省。南海:汉朝称“涨海”,宋朝纳入管辖,元朝绘制《舆地图》标注。三者自古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西部学区2025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西部学区2025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含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