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达州市2025年普通高中一年级春季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题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橐无效;在草稿纸、武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以后,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古人通常将“气韵生动”作为传统艺术审美的最高准则。书法之美亦充分体现并契合了这一最高审美准则。在具体书法作品中,“气”,是生气,是生机,也就是生命之灵气,是自然生命之灵气与书家生命之灵气在书法形质中的共同展现。“韵”,是神采,是精神气质,也就是生命之神韵,是天地精神与书家的生命精神在书法神采维度的融会贯通。书法“气”与“韵”相统一,“生动”便自然而然地生成与呈现,这种“生动”就是鸢飞鱼跃、生机盎然的生命图景。“艺术境界主于美”,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就是艺术家在欣赏自然宇宙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的过程中,自我心灵得到净化、纯化和深化,从而“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然后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艺术境界的美也类似于冯友兰先生提出的“天地境界”,它是人生所能达至的一种至高的生命品格和境界,人的精神生命完全挣脱了世俗与功利的束缚,自在洒脱,与天地精神相通。当然,这种艺术境界之美更贴近庄子的“物化”意境。因“心斋、坐忘”,而“吾丧我”,故万物与我互化,物我界限消融,万物融化归一。所以,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天人共生、天人合一,就是艺术境界之至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书法艺术,最能呈现和表达这种至美境界。书法艺术美的旨归就是呈现生命之美,是自然生命与人的生命浑然一体、和谐共生与生生不已的宇宙生命之美。书法不只是由笔画线条根据一定的组合规律而形成的“有意味的形式”,而是形神合一的艺术生命体。生命意象是书法的核心内涵,书法之美归根到底是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之美。因此,书法从根本上看就是一种“生命之学”,即关于生命的学问,这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神特质完全奥合—一换言之,书法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外化。只有用心关注书法的形神内容,通过书法解读书者的独特个性、精神气质及生命状态,才能更加贴近书法艺术的真正本质。(摘编自欧阳聪权《论书法为生命之学》)材料二:在中国文化中,最为明确和集中地高擎生命大旗的,当属《周易》。《易》是什么?《易》是讲变化和变易的书。易有三义,《周易》是一部以简易的方法阐述变易是天地宇宙不易之理的书,而究其核心,则是讲生命的变化。《易传·系辞上》说:“生生之谓易。”“生生”一方而是连动结构,是指生而又生,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命演化历程:另一方面是动宾结构,是指使生命得以生成或创化生命,这表明了大化流行的生命剑化功能。《易》的根本在于“生生”,即万事万物存在的本源在于大化流行和连续不断地创化生命。就其变易而言,“生生”就是变易之道,世间万物因生生变易而发展流变,从生成到消亡:就其不易而言,“生生”是世界不易之本根,万物皆变,唯“生生”不易:就其简易而言,它高度概括了大化流行的活动过程和生命创化作用,以简取繁,以少摄多,成为以一统万、统御变化多端的万象世界的根本法则。世界万物无时无刻不处于变化之中,无一时一刻停息之意。万物生生,变化无穷,易就是变化,生生就是进进。生命是变化的,生命是联系的,生命也是流动的,生生者化之源,生生而条理者化之流,生生是运动变化的源泉和自然规律之本。《易传·系锌下》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几乎可以被看作中国生命哲学的总纲领。中国书法,毫无疑问正是表现中国人这种生命精神的艺术。郑核桥在一幅画的题跋中曾说:“不泥古法,不执己见,唯在‘活’而已。”一个“活”字,道出了中国书法艺术最精深的意味,也道出了中国生命哲学的灵魂。活,就是要生动,要活脱,要有活趣,也就是要表现出生命的生意和跃动。书法中的点画线条,是一种活的内在生命流动,要给人以流动而不执着、充盈而富有生命力的感觉,要表现出自然万物的动象。书法作品中的形式感和视觉张力的问题,指的就是生命在流动和变化中所产生出来的势。书法创作特别强调内在气脉的贯注和流动,也就是注重生生不息,笔笔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涉及书法作品中生命的整体性、联系性和秩序性问题。书法家还特别重视“韵”,这个“韵”就是生命运动过程的节奏化、韵律化和音乐化。在中国哲学的影响下,中国书法家甚至把不着笔墨的地方也当作生命的一部分,也就是把虚无、空白也生命化。而欣赏书法,玩味书法的气息,实际上是在欣赏一种生命的情趣和人生的态度。中国书法家不仅欣赏生命、爱抚生命,而且撷取那生命中最动人、最有活力的瞬间特征,以简洁的笔墨传达出来,即所谓“传神”。在这个过程中,书法既表现了生命,也安顿了生命,同时引领生命在笔墨优游之中实现超越,这反映出书法家对生命自由和超越的追求。中国书法家总是说“书如其人”,这与其说是如作者的政治立场或道德境界,不如说是如作者的生命气质和人生境界。在笔墨之中,中国人能看出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