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2024一2025届(下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性诊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有人说,色彩是一种文化基因。中国传统色彩既契合天地万物的自然,又被赋予人文审美
的旨趣,更承载着中国人的生活观与世界观。比如“辣黄”,名字出自《楚辞》,描述了黄昏时分太
阳落在地平线时的天色,古人认为此时是天地阴阳交接之时,于是有了“昏礼宜昏”之说,后来
“昏礼”逐渐变为“婚礼”。黄昏色彩的映射,道法自然的理念,融入了新人对开启新生活的期待。
可以说,饱含独特韵味的色彩,既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又于无形中系紧情感上的纽带,强化文化
上的交融。
以色彩为载体形成的文化连接,何以产生共鸣?融入日常、走进生活可谓至关重要。扎染
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染色工艺,如今渐成风潮,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欢。扎染研修活动,教人体验
“布里生花”,感受非遗魅力;推出创意设计,一些玩偶、扇子等“染上”青黛,成为备受欢迎的单
品;借用扎染艺术点缀衬衫、头巾等衣物,穿在身上,美在心里…当色彩表达巧妙地走进生活,
当古朴与新潮相遇,古老的正在变成当代的,生机勃发。更好地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融
合,赋予其新的形式与内涵,传统文化将在新时代大放光彩。
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创造,而创新创造就包括科学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设
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以出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
系”为例,收录的每幅古画,力求在笔墨神韵等方面接近原作,很多成果也实现了数字化。丹青
不老,当文化珍品借助科技实现“活色生香”,人们看到的不只是色彩、线条、写意、情怀,更是文
化传承发展的多元化呈现、时代化表达。持续激发创意灵感,不断丰富表现形式,为文化创新插
上科技超膀,文化创新创造的源泉还会更充分涌流。
(摘编自李洪兴《览色彩之绚品文化之味》)
材料二:
中国传统色彩是否自成体系?这一问题曾引发不少人的思考。
色彩学者、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中国流行色协会副会长宋建明不认为只有西方色彩体
系是建立在光学色彩、色彩知觉、色彩心理学等所谓的理性的科学基础之上的。事实上,中国传
统色彩体系也具有自己的科学性。否则,传承了几千年的绚丽的“中国色彩”文物如何还会熠熠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