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章实验探究习题课件 (共8份打包) 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各章实验探究习题课件 (共8份打包) 2025-2026学年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资源简介

(共6张PPT)
第七章 力
实验一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 如图所示,在“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小南让同一小车分别滑到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上,观察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差别。
(1)三次实验操作中,都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____________(选填“同一位置”或“不同位置”)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进入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同一位置
相等
(2)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是由于它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是由于它受到________力的作用,归纳起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具有________。
(3)实验中,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大小,来判断小车速度减小得快慢,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摩擦
运动状态
惯性
转换法
(4)分析实验现象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选填“快”或“慢”)。进一步推理:若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摩擦力为0,它将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从而揭示了物体的运动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匀速
不需要
图2
2. 【新实验·创新装置】如图1所示,在“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小明在水平面上依次铺上毛巾、纸板、玻璃板,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然后用速度传感器采集3次实验中小车从开始沿斜面下滑到静止的过程中速度随路程变化的数据,如图2中甲、乙、丙所示。
(1)由图像可以看出,小车3次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__________(选填“相等”“不相等”或“无法判断”)。
(2)由图像可以看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它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___(选填“越大”“越小”“减小得越快”或“减小得越慢”)。
(3)若在水平面上铺某种材料,使小车在
其表面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为0,仍使小车
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请在图2丁
中画出小车在斜面和该材料表面上的“速度与路程”图像。
相等
减小得越慢(共8张PPT)
第九章 浮力
实验五 探究浮力的大小
1. 下图是某实验小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1)实验中所用圆柱体的重力为________N。
(2)图B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3)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图C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N。
4.2
溢水杯未装满水
1.2
(4)圆柱体排开的水的重力G排=________N。
(5)结果表明: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________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
(6)为了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等于
换用不同液体,多次实验
2.【新实验·创新装置】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物块、溢水杯、小桶、铁架台等器材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细线的质量和体积均忽略不计)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将指针调在____________位置。
零刻度线
(2)实验中所用物块的重力为________N。
(3)同学们发现溢水杯中未装满水,如图甲所示,这样会使测得的溢出水的重力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
偏小
(4)溢水杯装满水后,将物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乙所示,物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大小________。
(5)继续实验,将物块浸没在装满酒精的溢水杯中,如图丙所示,发现F5>F3,说明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换用酒精再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减小误
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1
相等
液体密度
寻找普遍规律
3.【新实验·创新装置】小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____________,
若不是,应该让弹簧测力计在______________状态下调节指针。
(2)将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水平桌面上已调零的电子秤上。用弹
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为2.7 N,将其缓慢浸没在溢水杯的水
中,如图所示,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7 N,在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始终不与溢水杯接触。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N;该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零刻度线处
竖直自然下垂
1
2.7×103
(3)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与金属块未没入水中时相比,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与金属块未浸入时相比,若电子秤示数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则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不变
不变(共6张PPT)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实验八 测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类型1 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 在“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并记录。
(2)如图所示,在细绳自由端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出拉力F的
数值,用________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将数据填入表格。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所用的滑轮组是______
(选填“甲”或“乙”)。
(3)仅改变重物上升的高度,重复上面的实验,记录并计算实验数据。
刻度尺

(4)小明根据数据得到结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的高度有关,他的结论________(选填“科学”或“不科学”)。
(5)小红认为提升物体的重力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进一步探究,应改变_______________,重复实验步骤(3),并计算出机械效率进行比较分析。
不科学
物体的重力
类型2 测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2.【新实验·科学探究】小明发现公共场所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通道是斜面,且不同的斜面通道的倾斜程度有所不同,这引发了小明对斜面的兴趣。他想了解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便与实验小组的小伙伴们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1)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3)准备动手实验时,有小伙伴提出,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则他们要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时,应当保持_______________不变,这里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
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斜面的粗糙程度
控制变量法
类型3 测算杠杆的机械效率
3.【新实验·科学探究】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算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
缓缓上升。(不计支点处的摩擦)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如图所示,钩码总重G为1 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 m,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 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
(2)钩码从A点改挂在B点后,拉力作用点及拉力方向都不变,此时把相同的钩码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所测机械效率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6.7%
变大(共8张PPT)
第八章 压强
实验四 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 某兴趣小组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的U形管压强计从结构来看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其工作原理:U形管两侧水面的________越大,说明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越大。
不是
高度差
(2)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应该选用________(选填“薄”或“厚”)一些的。实验前,同学们发现无论怎样按压橡皮膜,U形管两侧水面的高度都没有变化,说明该压强计________(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3)同学们重新调试安装好压强计后,完成
了图示的实验操作。分析比较图中甲、乙两次
实验的现象可知: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各个
方向的液体压强大小________。

漏气
相等
(4)分析比较图中________两次实验的现象可知,同种液体的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因此拦河大坝要做成_____________(选填“上窄下宽”或“上宽下窄”)的形状;分析比较图中甲、丁两次实验的现象可知,在同一深度,液体的________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甲、丙
上窄下宽
密度
(5)同学们还通过该实验粗略估测出了盐水的密度,在图丁中,用刻度尺测得U形管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差h4=5.2 cm,压强计的金属盒距离盐水液面的深度为5 cm,则金属盒所在位置的盐水的压强为________Pa,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g取10 N/kg,
ρ水=1.0×103 kg/m3)
520
1.04×103
2.【新实验·创新装置】小明利用身边物体设计了一套创新实验装置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他将透明无盖塑料瓶底部剪去,蒙上薄橡皮膜并扎紧,如图甲所示。
(1)他将塑料瓶向下压入水中,橡皮膜向内凹,如图乙所示,说明水对橡皮膜有压强,随着塑料瓶压入深度的增大,橡皮膜向内凹的程度会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说明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
增大
深度
(2)接着他将某种液体缓慢倒入瓶中,当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仍向瓶内凹,如图丙所示,这说明倒入瓶内的液体的密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小于
(3)小颖将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不但可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还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她将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薄橡皮膜,然后将玻璃管扎有橡皮膜的一端插入装有盐水的烧杯中,橡皮膜会向玻璃管内侧凹陷,接着她将水缓慢倒入玻璃管中,当橡皮膜的形状恢复水平时,用刻度尺测出橡皮膜距水面和盐水液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如图丁所示,由
此计算出待测盐水的密度ρ盐水=________(用h1、h2和
水的密度ρ水表示)。(共7张PPT)
第八章 压强
实验三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强和小明利用一块海绵和两块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他们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法。
(2)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_____________不变;在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应控制_____________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法。
凹陷程度
转换
受力面积
压力
控制变量
(3)小强对比甲、乙两图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_______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公共汽车上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根据实验结论可知,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受力面积
D
(4)小强对比甲、丙两图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_____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下列实例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B. 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
C. 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 t
压力
C
(5)小明通过对比甲、丁两图,得出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的结论,你认为这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设图甲、丙、丁中木块对海绵的压强分别为p甲、p丙、p丁,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用等式表示)。
错误
没有控制受力面积相同
p丙=2p甲=2p丁
2.【新实验·创新装置】小欣同学利用木条、橡皮泥、包装带和钩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所示,小欣将橡皮泥做成长方体平放于木条上方,把包装带撕成相同宽度的两段,将两段包装带绕过橡皮泥,并在包装带下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观察对比橡皮泥上端的变化,从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2)实验过程中,小欣是通过观察橡皮泥的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3)由图示现象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小欣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将橡皮泥恢复原状,把包装带撕成_________宽度的两段,两包装带下方挂__________数量的钩码。(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凹陷程度
压力越大
不同
相同(共7张PPT)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
实验七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四川自贡中考改编)如图所示,小勇利用铁架台、带有均匀刻度的杠杆、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每个钩码质量相同)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2)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选填“力”或“力臂”),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此,应将图甲中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平衡
力臂

(3)将杠杆调成水平位置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则应在B点挂________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随后两边各取下一个钩码,杠杆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4)小勇用弹簧测力计替代钩码,在B点竖直向下拉,然后将弹簧测力计绕B点逆时针旋转一小段至图丙所示位置。在旋转过程中,若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变大
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小,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动力变大
(5)图丁中,小勇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杠杆受到钩码的拉力为F2,小勇发现F1×OD≠F2×OC,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杠杆自身有重力
2.【新实验·创新装置】如图,小明在家中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他所用的器材有:铅笔、橡皮若干(每块橡皮的质量为10 g)、细线、刻度尺等。
(1)他将细线大致系在铅笔的中间位置,铅笔静止后如图甲所示,若想调节铅笔水平平衡,他应将细线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实验前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可以消除铅笔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在实验测量时保持铅笔水平平衡还有一个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便于测量力臂
(2)调节铅笔水平平衡后,他用细线绑定数量不等的橡皮挂在铅笔支点两侧,如图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则表中漏填的数据为________N。
0.2
(3)若在实验过程中,铅笔水平平衡后(如图乙),小明不小心将前端铅笔芯弄断了(如图丙),他立刻将铅笔稳住,并将铅笔芯放到右端细线处固定(如图丁),则松手后铅笔________。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然水平平衡
A(共7张PPT)
第十章 功与机械能
实验六 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1.(黑龙江绥化中考)为了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小明利用斜面、钢球、木块等器材在同一水平面上开展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1)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______(选填“钢球”或“木块”)的动能。
(2)由________________两图可知,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__________。
类型1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钢球
甲、乙
越大
(3)如甲、丙两图所示,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___由静止滚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斜面下方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同一高度
使钢球运动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不能
2.【新实验·科学探究】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时,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花泥(易产生非弹性形变)若干块,体积相同、质量为m的小球3个,质量为2m、3m的小球各一个,体积不同的小球3个。将它们分别由静止释放,小球陷入花泥里的深度情况如图所示。
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类型2 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1)本实验中,小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2)分析A、B、C三球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有关”,他应分析________(填写字母)三球的实验现象。
(4)为了验证“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与
物体的体积有关”,G球和H球的质量应
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小球陷入花泥的深度
当物体所在高度和体积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A、D、E
2m
2m
3.【新实验·科学探究】某物理兴趣小组准备探究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弹簧放在水平面上,其左端固定在墙上,AO等于弹簧原长,水平面O点左侧光滑,右侧粗糙。将物体M从O点压缩弹簧到P点,然后由静止释放,当物体M运动到O点时与弹簧分开,最终运动到Q点静止。请补充完成他们的探究过程。
类型3 探究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1)物体M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中,物体M的动能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2)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的。
(3)探究弹簧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变化量的关系,应该选用相同弹簧进行实验,先改变_________之间的距离,再测出物体M静止时的位置,然后重复实验,测量多组数据并记录。
先增大后减小
物体M被弹出的距离
O、P(共7张PPT)
第七章 力
实验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聪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甲、乙两种实验装置中,老师指出乙装置更科学,原因是选用小车可以减小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摩擦力
(2)实验中判断小车是否受平衡力作用的依据是小车保持_________________(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左右两盘中砝码的质量相等时,小车保持静止;左右两盘中砝码的质量不相等时,小车会加速运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大小____________。
(4)保持左右两盘中砝码的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小车将转动,说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____上。
静止
相等
同一直线
(5)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小华采用了图丙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丙中轻质卡片其实真正受到________(选填“1”“2”或“3”)个力的作用,但由于卡片的重力远小于所受的拉力,可以不考虑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在图丙所示情况下,小华的下一步操作是 (  )
A. 换一张卡片
B. 用剪刀将卡片剪成左右相等的两份
3
B
2.(湖南中考)小华同学用下面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具体操作如下。
(1)如图甲所示,用直径略小于滑轮孔径的铁钉把三个滑轮
A、B、C分别钉在木板上,木板竖直挂起待用,用大号缝衣针
把细线沿轻质塑料块的中心轴线穿过,并在紧靠塑料块的两侧
各打一线结,使塑料块与细线固定在一起。将塑料块两侧的细
线分别跨过木板上的A、B滑轮,且塑料块不与木板接触,两线下端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松手后,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运动,实验表明,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但________不相等,则这两个力不平衡。
大小
(2)按住塑料块,把跨过B轮的细线移到C轮上,在两线下端挂上相同质量的钩码,松手后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运动,如图乙所示。按住塑料块,把跨过C轮的细线移到B轮上,把塑料块转过90°,
松手后,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转动,如图
丙所示。由此表明,作用在同一个物体
上的两个力,如果仅仅大小相等,方向
成某一角度或方向相反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不平衡。
不在同一直线上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另一同学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此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 塑料块容易扭转
B. 塑料块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 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