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深潜教材备战期末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的诗意”教考衔接复习课目录任务一基础过关任务二知识建构任务三能力提升任务四素材运用任务一活动一:内容梳理优美的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阅读古诗词作品,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本单元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诗词名作。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李白驰骋想象的豪迈,杜甫登高望远的悲凉,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表现出各自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世界;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则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活动一:内容梳理学习本单元,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活动一:内容梳理7 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曹操的《短歌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抒发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这两首诗均为古体诗,但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不同。前者是四言,质朴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后者是五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要在诵读中体会两首诗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结合诗人的身世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背诵《短歌行》。活动一:内容梳理8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里各选入他们的一首经典诗作。这几首诗体式不同,抒发的情感和创作手法也各不相同,诵读时要细加体会。《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浪漫瑰丽的想象,描绘了一个迷离惝恍的梦境。诗作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笔随兴至,在奇特的梦境中寄寓着深沉的慨叹。学习时要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以及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活动一:内容梳理《登高》写诗人登高远眺,身世之悲与忧国之情齐集心头。这首诗每联对仗,句法谨严,历来为人称赞。学习时注意感受诗歌营造的沉郁悲凉的意境,体会作者圆熟的律诗创作技巧。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 (《鹤林玉露》),试就此联作一番品析。《琵琶行》是一首长篇乐府诗,叙述琵琶女的故事,述说自己的人生遭际。学习时,注意琵琶女与诗人境遇的相通之处,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感慨。重点欣赏诗中音乐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活动一:内容梳理9 念奴娇·赤璧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一般认为,豪放和婉约是词的两种典型风格。品读本课的三首宋词,感受其不同的风格特点,体会这些词作是如何表现词人不同的思想情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咏古抒怀,雄浑苍凉,境界宏阔,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学习时,要仔细体会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品味词的声韵美,思考词中寄托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活动一:内容梳理9 念奴娇·赤璧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词人登高凭眺、怀古伤今之作,豪迈悲壮。词作多用典,学习时要注意理解典故的内涵;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这首词的主旨,应注意领悟。可以拓展阅读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通过对比理解词人的不同情感。活动一:内容梳理《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朴素清新的口语入词,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遭受劫难后的忧愁苦闷,通篇写“愁”,徘徊低迷,婉转凄楚。要注意揣摩词人因外物触发的内心波澜,体会词作是如何渲染这种愁绪的。这首词手法独到,起句便用十四个叠字,反复诵读,体会叠字中包孕的情感及其递进层次。与律诗相比,词的声韵、句式、节奏等有着更多的变化,显得更为自由灵活,诵读时注意体会这一点。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活动二:默写过关1.旧日好友重逢宴饮,重话当年情谊是人生一大乐事。曹操在《短歌行》中就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这样欢饮畅谈的场景。2.古代读书人注重服装的素雅、端庄,《短歌行》中“_______”一句告诉我们周代读书人的服装特征,《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一句展现了古代儒者装束的特征。3.《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情。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契阔谈 ,心念旧恩青青子衿羽扇纶巾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活动二:默写过关5.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天姥山天黑后,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李白与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一脉相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飞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8.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描写了苍凉壮阔之景。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活动二:默写过关9.数字入诗隐含着古人的时空观和生命体验,比如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上下数字对举,成为开拓时间和空间的有效工具。10.《琵琶行<并序>》中多次写到月亮而其作用各不相同:描写月色,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一句是“_________”;而“_________”一句则浓缩了琵琶女的卖唱人生,感慨时光白白消磨。11.音乐有一种即使已经演奏结束,仍让听众沉醉其中的魅力,正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展现的音乐魅力。1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了周瑜作为儒将的便装打扮,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他在赤壁之战时的指挥若定。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唯见江心秋月白明月春风等闲度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活动二:默写过关1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山则山崖散乱,高插云霄,写水则“_______,_______”,这种奇伟的景观为下文的写人抒情做好了铺垫。1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15.《声声慢》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兀自独坐,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内心世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16.“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登高》中“______________”写木叶摇落之景,表现出杜甫悲凉心境;《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 ”一句李清照借菊花抒发了词人难以排解的愁绪。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无边落木萧萧下满地黄花堆积活动二:理解过关《短歌行》重点注释:〔对酒当歌〕面对着酒与歌,即饮酒听歌。当,也是“对”的意思。〔几何〕多少。〔去日苦多〕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这是慨叹人生短暂。〔慨当以慷〕即“慷慨”。这里指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当以,没有实义。〔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青青子衿(jīn ),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形容渴望得到贤才。子,对对方的尊称。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衿,衣服的交领。悠悠,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活动二:理解过关《短歌行》重点注释:〔沉吟〕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语出《诗经·小雅·鹿鸣》。苹,艾蒿。《鹿鸣》是宴客的诗,这里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掇〕拾取,摘取。一说同“辍”,停止。〔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探望。活动二:理解过关《短歌行》重点注释:〔契阔谈譙(yàn)〕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契阔,聚散,这里指久别重逢。講,同“宴”〔三匝 (zā)〕 三周。匝,周、圈。〔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里是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厌,满足。〔周公吐哺(bǔ)〕《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广纳贤才,正吃饭时,听到门外有士子求见,来不及咽下嘴里的食物,把食物一吐就赶紧去接见。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活动二:理解过关《归园田居》重点注释:〔适俗〕适应世俗。〔韵〕气质,情致。〔丘山〕指山林。〔尘网]指世俗的种种束缚。〔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大约二十五岁离开少时居所,直到五十五岁辞去彭泽令方归,所以说“一去三十年”。或疑当作“十三年”。自开始做官至辞去彭泽令,前后为十三年。〔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羁,约束。〔南野〕南面的田野。一作“南亩”,指农田。活动二:理解过关《归园田居》重点注释:〔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即不学巧伪,不争名利。〔方宅十余亩〕宅子四周有十几亩地。方,四周围绕。〔暖(ài)暖〕迷蒙隐约的样子。〔依依〕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墟里〕指村落。〔颠〕顶端。 〔户庭〕门户庭院。〔尘杂〕指世俗的繁杂琐事。〔虚室〕静室。〔余闲〕余暇,空闲。〔樊笼〕关鸟兽的笼子。这里指束缚本性的俗世。活动二:理解过关《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注释:〔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找到。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菜、方丈。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向天横〕遮住天空。横,遮蔽。〔势拔五岳掩赤城〕山势高过五岳,遮掩了赤城。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的总称。〔对此欲倒东南倾〕对着(天姥)这座山,(天台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意思是天台山和天姥山相比,就显得低了。倾,偏斜、倒下。活动二:理解过关《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注释:〔因之〕意思是为前面越人的话所吸引。因,依据。〔渌(lù)〕清澈。 〔清〕凄清。〔半壁见海日]在半山腰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迷花倚石忽已暝〕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暝,昏暗。〔熊咆龙吟殷(yin)岩泉〕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声音震荡着岩石和泉水。殷,震动。〔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栗惊,均为使动用法。层巅,层层山峰。 〔青青〕黑沉沉的。活动二:理解过关《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注释:〔列缺〕闪电。列,同“裂”。〔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訇然,形容声音很大。〔青冥〕天空。〔鸾回车〕鸾鸟拉车回转。鸾,传说中的神鸟。〔悸(jì)〕因惊惧而心跳。〔恍〕猛然惊醒的样子。〔觉(jiào )〕醒。〔失向来之烟霞〕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向来,原来。烟霞,指前面所写的仙境。活动二:理解过关《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注释:〔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传说中神仙、隐士多骑白鹿。〔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摧眉,即低眉,低头。《登高》重点注释:〔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落木〕落叶。〔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艰难苦恨繁霜鬓〕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苦恨,极恨。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活动二:理解过关《梦游天姥吟留别》重点注释:〔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传说中神仙、隐士多骑白鹿。〔摧眉折腰〕低头弯腰,即卑躬屈膝。摧眉,即低眉,低头。《登高》重点注释:〔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落木〕落叶。〔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艰难苦恨繁霜鬓〕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苦恨,极恨。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活动二:理解过关《琵琶行》重点注释:【行】古诗的一种体裁。歌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一类。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如《大风歌》、《燕歌行》等,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在形式上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倡(chāng)女】歌女。【委身】托身。这里是嫁人的意思。【悯然】忧郁的样子。 【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活动二:理解过关《琵琶行》重点注释:【恬然】宁静安适的样子。【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为】创作。【管弦】指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暗问】低声询问。【信手】随手。【敛容】显出端庄的脸色。【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五陵年少】指京城富家豪族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等闲】平常,随随便便。活动二:理解过关《琵琶行》重点注释:【颜色故】容貌衰老。故,旧、老。【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暂】忽然,一下子。【更】再。【翻作】写作。翻,按曲调写作歌词。【却坐】回到(原处)坐下。却,退回。【转】更加,越发。【向前】以前。【掩泣】掩面哭泣。“泣下”的“泣”指眼泪。【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活动二:理解过关《念奴娇 赤壁怀古》重点注释:〔故垒〕旧时军队营垒的遗迹。〔周郎〕即周瑜(175-210),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二十四岁时即出任要职,军中皆呼为“周郎”。〔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羽扇纶(guān)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纶巾,配有青丝带的头巾。〔樯(qiáng)橹〕代指曹操的战船。 〔故国〕指赤壁古战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愁善感,过早地长出花白的头发。〔尊〕同“樽”,一种盛酒器。这里指酒杯。〔酹(lèi)〕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活动二:理解过关《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重点注释:〔寄奴曾住〕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363--422)的小名。刘裕的祖先移居京口,他在这里起事,晚年推翻东晋做了皇帝。〔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曾两次率领东晋军队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元嘉草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遭到重创。元嘉,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424-453)。草草,轻率。〔封狼居胥〕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封,登山祭天,以纪功勋。狼居胥,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这里用“元嘉北伐”暗示南宋朝廷要汲取历史教训。〔北顾〕败逃中回头北望。活动二:理解过关《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重点注释:〔烽火扬州路〕扬州一带抗金的烽火。〔佛(bi)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反击刘宋,兵锋南下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社鼓〕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般祠庙来祭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北魏皇帝的行宫。〔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后来赵王想重新起用他,派人去探看他的身体状况廉颇在使者面前吃下饭一斗、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大用。使者受廉颇仇人郭开的贿赂,回来报告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矢,同“屎”。)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召。活动二:理解过关《声声慢》重点注释:〔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乍暖还(huán)寒〕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将息〕养息,休息。 〔黄花〕菊花。〔憔悴损〕枯萎,凋零殆尽。憔悴,凋零、枯萎。损,这里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堪〕可以,能够。〔怎生得黑〕怎样挨到天黑。怎生,怎么、怎样。〔次第〕光景,状况。〔怎一个愁字了得〕意思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任务二读懂诗歌五步法读懂诗歌五步进阶诗歌 信息题目诗人诗句 (意象/典故/表情字眼) 上阕 首联颔联下阕 颈联尾联注释 背景、疑难字词(典故)题干 客观题主观题古诗词鉴赏答题模板诗歌常考“抒情手法”诗歌常考“描写手法”文学短评文学短评是一种精短的、以作家作品为评论对象的议论性文章,它既有议论性,又有文学性,是理、情、文的统一。写作文学短评,大致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写作文学短评之前,一定要细读作品,先进入而置身于作品之中,读懂作品;然后又要跳出作品,远而观之,客观、超然地评价作品。写作时,我们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切入角度: 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分析作品的形象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分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鉴赏作品的语言任务三西江月 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问:本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考题链接:诗歌情感【注】①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传唤到汴京后,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苏轼被贬后的第一个中秋。读懂诗歌五步进阶诗歌 信息题目 西江月 词牌名诗人 苏轼 “乌台诗案”、旷达诗句 (意象/典故/表情字眼) 上阕 世事一场大梦(议论)、风叶鸣廊(凄清)、眉头鬓上(年老)下阕 愁、凄然 客少(世态炎凉)、月明云妨(小人当道,蒙蔽国君);中秋谁与共孤光(孤独、思亲)、把盏北望(渴望被起用)注释 背景、疑难字词(典故) 被贬后的第一个中秋(不得志的苦闷)题干 客观题 人生虚幻、清寒、哀婉主观题 复杂情感参考答案:①因门庭冷落、世态炎凉而孤寂落寞。词人负罪放逐,遭时人冷落,有酒少客,引起愁情。②对奸人当道、忠臣被诽谤(或国君受蒙蔽)而愤慨。词人有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但月明云遮,才高人妒,令词人不满。③对亲人的怀念。中秋本是团圆时节,却无人与词人共赏月光。④不得志的苦闷,对被重新起用的期待。词人被贬南下,凄然把酒望向朝廷所在的北方,期待有复归之时。考题链接:诗歌情感《黄姚酿》: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古·今。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土地。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考题链接:文学短评思路参考答案:选择甲组:关键词:古·今。①文章通过描绘黄姚古镇的古老建筑、传统美食、传统手工艺等,展现了黄姚的“古”。②文章通过描绘黄姚人当下的生活状态,如沿街闲逛、品酒尝菜、闲谈聊天等,展现了黄姚的“今”。③文章将黄姚的“古”与“今”巧妙融合,突出了黄姚作为古镇的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黄姚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考题链接:文学短评思路参考答案:选择乙组:关键词:土地。①黄姚的土地滋养了丰富的物产,如黄姚的豆豉、腌菜、果脯、美酒等,都是黄姚人利用这片土地的恩赐酿制而成的。②黄姚的土地赋予了黄姚人勤劳和智慧,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创造了黄姚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③黄姚的土地见证了黄姚的变迁和发展,无论是古老的建筑还是现代的生活,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任务四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妖治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我相信自己,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不盛不乱,姿态如烟,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玄之又玄。——泰戈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怎样才是诗意地栖居?这值得我们思考。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意地栖居。对于以上看法,你更赞赏哪种方式的诗意地栖居呢?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么什么样的栖居才算是真正的诗意地栖居的呢?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意地栖居……而我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系天下的栖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意地栖居。大地上心系天下的诗意栖居 心系天下的诗意的栖居是一种为国为民的人生态度。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的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为国为民谋福利,才能赢得青史留句,才能配得上诗意的栖居。心系天下的诗意栖居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伟大人格。杜甫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儒家标举的理想人格——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这种伟大的人格,因有了杜甫的诠释而洗去了“腐朽”的铅华,光彩照人,令人神往。杜甫也在诗歌之外显得愈加巍峨高大,辉耀照天。当代学者傅道彬、陈永宏在《歌者的悲欢》一书中言杜甫为后人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说:“在这座非人工建立的纪念碑面前,任何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会在它的面前低下自己仰慕感念的头颅;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的炎黄子孙,都会自心底深处升腾起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为我们悠久的民族文化能哺育出如此伟大高洁的人格而由衷的自豪。”每念于此,那推己及人的关爱,总是撩拨着人的心灵,让人渴望崇高、渴望博大、渴望热情,并因这种渴望而温暖了自己,这才是人类最需要的诗意的栖居。 心系天下的诗意栖居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从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担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戴叔伦。历史画卷中的这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都体现了中华儿女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勇于担当的精神。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半世困顿不堪,可他的认识早已超越了个人生死,站到了时代的高度,国难当头,民不聊生,为国咆哮,为民呐喊,苦苦求索,舍我其谁。像杜甫这样壮阔的胸襟难道不是诗意的栖居应该具备的思想境界吗?忘我担当,不负此生。 历史的齿轮,正是因为有像杜甫一样心系天下的志士仁人,秉承着为国为民的人生态度、推己及人的伟大人格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才能劈波斩浪开辟一个又一个新天地,才能为我们诗意地栖居引领方向!大地上心系天下的诗意栖居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