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惑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好自已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关于科学,我们从小受的教育里有三大误导。这些误导有的人不会直接地赤裸裸地说出来,但在他们思想深处确实是这么想的。第一个误导:科学等于正确。我们称赞某个东西的时候,经常说这个东西“很科学”,在这样的语境中,科学当然被假定就等于正确。但是只要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知道科学不等于正确。因为科学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进步的时候肯定就把前面的东西否定掉了,那些被否定掉了的东西,今天就被认为不正确。旧的结论总是被新的结论取代,那些被取代的东西,是不是还算科学呢?我们当然要承认以前的东西是科学。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科学,主要不是看它的结论正确与否,而是看它所采用的方法,和它在当时所能得到的验证。事实上,“正确对于科学既不充分也非必要”。有一些不正确的东西它是科学,还有一些肯定正确的东西它不是科学。比方说今天晚上可能下雨也可能不下,这话肯定正确,但没有人会承认这是科学一正确的废话不是科学哥白尼的日心说,很长时间欧洲的科学家都不接受,因为他的学说有一个致命弱点一人们观测不出恒星的周年视差。直到1838年,贝塞尔才第一次观测到了一颗恒星(天鹅座61)的周年视差。但开普勒、伽利略此前早就接受了哥白尼学说,是因为他们都信奉哲学上的新柏拉图主义一在这种哲学学说里,太阳被认为是宇宙中至高无上的东西。这个例子说明,一些东西也并不是因为它正确才被接受的。第二个误导:科学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科学已经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物质上的成就,以至于我们相信它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一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归根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到底,这只是一个唯科学主义的信念。这个信念本来是不可能得到验证的,实际也从来没有被验证过。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个信念是有害的。因为这个信念直接引导到某些荒谬的结论,比方说已经被我们地弃了的计划经济,就是这个信念的直接产物。计划经济说,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社会的全部需求和全部供给,我们科学计算了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就能让财富充分涌流,它既不浪费也不过剩又不短缺一以前搞计划经济的人的理论基础就是这样的。结果当然大家都知道了,计划经济给我们带来的是贫困,是落后。第三个误导:科学是至高无上的知识体系。这基本上是建立在一个归纳推理上:因为科学已经取得了很多很多的成就,所以我们根据归纳相信它可以取得更多的成就,以至于无穷多的成就。但科学哲学早已表明,归纳推理是一个在逻辑上无法得到证明的推理,尽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得不使用它,但是我们知道它并不能提供一个完备的证明。此外,它还有一个道德上的问题。我们以前还描绘了另外一个图景一科学家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他们只知道为人类奉献,自己生活清贫、克己奉公,现在大家都知道,科学家也是人嘛,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利益诉求。比如,我们在电视上天天都能看到广告,什么减肥、补脑、美容等等,这些广告都强调它是“科学”的,但公众通常不会参与对这些产品的科学性验证,它们只是利用了公众对科学的迷信和崇拜,目的是完成资本的增殖。科学技术现在已走向了产业化,它实际上也已变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个利益共同体可以利用大家对科学技术的迷信,为它自己谋利益。2007年有一个《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院部主席团联名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这个文献里特别提到“避免把科学知识凌驾于其他知识之上”。《宣言》还强调,要从社会伦理和法律层面规范科学行为,这就离开了我们以前把科学想象为一个至善至美事物的图像,意味着对科学的全新认识。(摘编自《科学史十五讲》,江晓原主编)材料二:所有的科学方法,都可以放到两类理想之中。科学倡导者想要传达给知识界的,正是这两类理想。第一类理想,认为世界是可以为人所理解的。人类所经历的各种现象,可以通过比现象本身更加深入的原则来进行解释。为了探明自身所处的世界,在面对种种境况时,不能轻易让步,说出“它就是那个样”“这是魔法使然”“因为我觉得对”之类的话。对世界可理解性的认可,并不是不明就里的信仰,而是随着世界之中越来越多的部分可以用科学语言进行解释而逐步实现的自我验证。高二语文第2页(共10页)》吕梁市2024一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C(3分)解析:“表现”和“反对的理由”这两个空格里的内容填反了。2.D(3分)解析:A项“唯一能不断自我修正的知识体系”于文无据,B项“完全不起作用”说法绝对,C项“科学进步有赖于非理性因素”推断错误。3.C(3分)解析:A项中的“占星体系”并非科学;B项表明科学并非万能,支持的是“第二个误导”;D项属于利用人们对科学的迷信谋取不当利益,支持的是“第三个误导”。4.(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①以官方宣言收束全文,增强了论述的权威性和说服力。②从对三种误导的批判转向建设性指引,丰富了论述内容。5.(6分)“通俗”的三条表现,“严谨”的两条表现,答出任意三条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①材料一“通俗”的表现:多用“我们”这一称谓,拉近与听者(读者)的距离:多用口语化词句,如“这个东西”“比方说”“科学家也是人嘛”,亲切自然:多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下雨”“计划经济”“广告”,易于理解。②材料二“严谨”的表现:多用学术用语,如“经验命题”“实证证据”,表述准确:句子较长,结构复杂,逻辑严密。6.B(3分)解析:“但最终选择了传统旧段子”,恰恰是未受政治环境制约的表现。7.B(3分)解析:“表达对他的鄙视”属于过度解读。8.(6分)每点2分,找出一处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处即可给满分。①“我们两个平素就有点贫嘴呱舌”,用贬义词“贫嘴呱舌”修饰自己,达到调侃效果。②“事实上我总是那个挨打的”,通过贬损自己,达到调侃效果。③“家里人听得真腻烦”,叙述自己遭家人嫌弃的处境,达到调侃效果。④“我也觉得一点都不好笑”表明自己嫌弃自己的心理,达到调侃效果⑤“眼镜本来很松…把眼镜接住了”,细致描写自己的窘态,达到调侃效果。9.(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①性情洒脱。老舍的不修边幅,梁实秋的自我调侃,两人表演时放得开、全情投入,都显示了酒脱的文人气质。②有社会贵任感。认为说相声的差事与抗战有关,义不容辞地答应下来,因表演内容与抗战无关而感到惭愧,又因“使许多愁眉苦脸的人开口笑了”略感欣慰,体现了文人的社会责任感。③尊重他人、有平等意识。两人准备节目过程中的沟通商量,以及老舍决定轮流捧逗,表现了文人间的互相尊重。④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两人最终选择演旧段子,保留相声的传统技法,没有盲目跟从当时的风气,体现了文人的独立意识。⑤学识丰富,严谨认真。虽不是专业演员,但老舍对相声艺术非常了解,显示了文人丰富的学识:梁实秋认真笔记、反复排练,体现了文人严谨认真的态度。10.ADF(3分)原句为: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细沫散潭中,真若飞雨骤至11.C(3分)解析:两个“属”意思相同。A项“复驾言兮焉求”的“焉”是疑问代词“什么”。12.D(3分)解析:“他认为就算时代变了,这样的风俗也应该保持下去”错,原文“虽然,无以是为也”一句表明了宋濂并不赞成这样的风俗。13.(8分)每句4分。(1)涧水几乎把道路侵蚀完了,(大家)不能并肩(行走),一前一后像鱼群一样接连前行。(蚀、比、累累,各1分:大意1分)(2)有的人拿着诗卷交给邻座的人看,(自己)把胳膊弯曲(枕着)看着云躺着:每一个(情景)都可以成为一幅画。(授、曲肱、画,各1分:大意1分)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西省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pdf 山西省吕梁市2024-202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