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佛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
2025.6
本试卷共6页,19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清楚地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规定的位置,核准条形码上的考号、
姓名与本人相符并完全正确及考试科目也相符后,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钢笔作答,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各题目的规定答题区域内答题,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不得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
正带。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河北省东光县下辖447个行政村,通过同类合并原则,邻近村庄连片形成乡村振兴单元。
根据各单元资源禀赋条件,东光县的乡村振兴单元划分为不同发展类型(图1),据此完成1~
2题。



景工互补

、综
县城
生)生态发展型
中心
农)农业生产型
生产组织
贸易展
工业生产型

宪群化
现代修
综)综合拓展型
工农互促
(农
图1
1.东光县乡村振兴单元的区域特征是
A.同一单元发展基础相似
B.单元内发展方向差异大
C.单元之间没有明确边界
D.各个单元缺乏关联协作
2.该县乡村振兴各类型单元适宜发展的产业是
A.生态发展型加大森林资源开发
B.农业生产型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工业生产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综合拓展型承接县城食品加工
第1页/共6页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曾“因煤而兴”。随着煤炭枯竭,贾汪区开始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将该区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地“变身”为潘安湖。2017年,政府又依托湖区优
质生态资源,在此建设了20平方千米的潘安湖科教创新区。近年来,贾汪区已成为我国资
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样本。据此完成3~4题。
3.贾汪区将面积最大的采煤塌陷地“变身”为潘安湖的直接目的是
A.复垦矿区塌陷土地
B.营造湿地景观
C.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D.修复原有生态
4.为助力贾汪区的产业绿色转型,在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应重点发展
A.机械装备制造B.物流业C.高端研发机构
D.文旅业
随着城镇化进程,粤港澳大湾区逐渐形成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等,它们呈现出不同
的空间结构模式(图2),据此完成5~6题。
串核心节点
铺上中心
○外用次要节点
台次中心
。功能节点
○外国背点
山综特
广州都市图
深圳都市
图2
5.与深圳都市圈相比,广州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显著特点是
A.围绕绿心环状布局
B.多中心分布式扩展
C.强核心簇群式发展
D.单核心扇形式拓展
6.为促进都市圈内部协同发展,深圳都市圈应该
A.加强城市间交通廊道链接
B.减弱主城对外辐射功能
C.压缩绿地而增加建设用地
D.扩张外围城市服务范围
2025年3月23日,我国首个双极高、低端直流系统同步启动带电调试的陇东-山东特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陇电入鲁”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重大战
略项目之一,投运后每天将约一亿千瓦时电能输往山东。据此完成7~8题。
7.“陇电入鲁”工程输送的电能最可能来源于
①煤炭
②风能
③生物能
④太阳能
⑤核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8.“陇电入鲁”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深化陕西、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B.加快甘肃高耗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C.诱发沿线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D.推动山东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低碳转型
第2页/共6页2024~2025学年下学期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0
6
7
答案
A
D
B
A
B
0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0
C
D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52分)
17(1)概括叶尔羌河流域的气温总体变化趋势,并分析该趋势对流域内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6分)
题号及分值17(1),6分
参考答案
变化趋势:气温总体上升(或波动上升)。(2分)
有利影响:延长作物生长期,增加作物产量:(2分)
冰雪融水量增多,增加农业灌溉水源。(2分)
给分点
总体特征
热量角度
水源角度
气温总体上升(2分)
热量提高延长生长期(1分)
冰雪融水增多(1分)
增加产量(1分)
利于灌溉(1分)
补充答案
曲折上升:(2分)
农作物生长速度加快/改善热量条
冰雪融水增多,增加可利用耕地面
分高山与绿洲描述(或分
件/减少低温冻害/提高土温/增加
积:(2分)
年份描述),且气温总体
积温:(1分)
升高的结论正确。(2分)
增加产量(1分)
不给分的答
气温保持稳定:
延长(或缩短)生长周期:
气温升高,加强对流运动,降水增

气温呈下降趋势:
热量充足:增大昼夜温差:
多:
气温持续上升:
增加农作物的类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增多
气温逐步上升
促进当地植被生长:
加快土壤有机质分解
备注
1.
本小题共2问,若学生第1问没答,不影响第2问得分。
2.本题第2小问是分析类题目,因果逻辑正确才给分,词句不规范或出现错别字,可酌情扣分。
当只答“因”或“果”,且正确,可给1分。
3.须明白本区域在短时间尺度内,气温升高是趋势,且增温的幅度并不很大。对农作物的生长习
性和对降水的影响有限。
17(2)与巴楚灌区相比,分析2003~2018年莎车灌区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更慢的主要原因。(6分)
题号及分值
17(2),6分
参考答案
(与与巴楚灌区相比,)①莎车灌区离河流上游较近,河流水灌溉更充足,地下水开采量更少:(2
分)②莎车灌区净增耕地面积更少,地下水灌溉用水的开采增量较小;(2分)
③莎车灌区距离高山区更近(或离河流上游较近),地下水获得冰雪融水和山区降水(或河流径流)
的下渗补给更多。(2分)
给分角度
(地下水)水量的收入
(地下水)水量的支出
给分点
自然:收入角度①
自然:支出角度②
人为:支出角度①
人为:支出角度②
(增加一个的分点)
赋分
离高山区/上游/河
流程更短/离源头更
依据:(河流/地表水
依据:莎车灌区净增耕地面
标准
流源头/(三选一得1
近/靠近上游(1分)
等)水源更充足(1分)
积更少。(1分)
分)更近(1分)
结论:地下水开采量更
结论:地下水开采量较/更
降水/河流/冰雪融
蒸发更少(1分)
少得(1分)
少。(1分)
水补给更多(1分)
不给分的答
只写靠近上游或者河流
“耕地面积较大”、“灌溉

更多,没有写明水源更
面积较大”等不给分,因为
充足,不得分
材料明确指出是“净增耕地
面积”,含义不同
备注
1.结论性信息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2.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意思含糊不清,不给分:
3.
特别注意:主语不是莎车灌溉区而是巴楚灌溉区或者没有主语的不给分;
4.
没写体现“更”“较”等比较性词语,只写多、近、少等描述性不得分
17(3)从生态保护角度,说明巴楚县耕地开发过程中要求“以水定地”的原因。(8分)
题号及分值17(3),8分
参考答案
(3)①巴楚灌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早),生态脆弱(水资源不足);(2分)
②“以水定地”有利于维持地下水位与河流水量稳定,保护河流和季节性注地等湿地生态系统:(2
分)
③有利于保护河岸林与灌丛群落,避免沙漠化加剧:(2分)
④可减少大量抽取地下水灌溉而引发的次生盐碱化,遏制盐碱地面积扩大。(2分)
给分点
区域特点:水少
保障用水
保护植被
過制沙漠化
减少盐碱化
(2分)
(2分)
(2分)
(2分)
(2分)
补充答案
降水少/气候干
水:
植物:保护
遏制(减缓)
减少次生盐碱化/盐渍化
旱/水资源不足/
保护河流/保护湿地/
植被/保护
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分积累
水资源短缺/
保护(维持)地下水/
河岸林/保
土地沙化
(2分)
干旱地区
利于水资源合理利用/
护(绿洲)
(2分)
(2分)
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
生态系统
水资源利用率/防止水
(2分)
资源枯竭(2分)
不给分的答
水资源枯竭不给
保护环境/环境污染/
环境破坏/土地破坏/土壤破坏/土地退化


自然资源消耗/减少自
/石漠化/水土流失/红漠化/缓解水资源
然灾害不给分
与耕地匹配不给分
备注
1.按照关键词给分,每点2分,错别字不给分:
2.抄素材:实现耕地开发与水资源分配平衡不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