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吉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图片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一下历史
2025.6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
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
答案 B A D C B A C B
庭文化,故 B 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基督教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还未产生,排除 A 项。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
答案 D D A B C C A D
都属于伊斯兰文明,不属于基督教文明,排除 C、
1.【答案】B
D 项。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举措是政府为了树
6.【答案】A
立民众对汉初政权的认同而采取的措施,故 B 项
【解析】茶叶价格下跌主要是因为英国与中国的
正确。树立儒学独尊地位是汉武帝时期,且与材
贸易规模扩大了,是新航路开辟后商业革命的表
料无关,排除 A 项。汉初并非强盛开放,且展现
现,故 A 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涌
形象并非主要目的,排除 C 项。景帝时已经统一
入欧洲市场,引发了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
蜀地,并未出现边疆危机,排除 D 项。
应该是上涨,而不是如材料所说物价下降,排除
2.【答案】A
B 项。材料所述现象是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排
【解析】《星期评论》的创刊是这一时期社会主
除 C 项。重商主义政策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义思潮广泛传播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D 项。
得到新发展,故 A 项正确。1921 年,中国共产党
7.【答案】C
成立后,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成
【解析】特朗普对别的国家泛施关税,为了绕开
为中国革命的主导力量,排除 B 项。第一次国共
国会,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加强了
合作 1924 年才正式实现,排除 C 项。《星期评论》
以总统为首的政府的行政权力,故 C 项正确。特
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杂志,与资产阶级的革
朗普此举背离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符
命思想没有关联,排除 D 项。
合时代需要,排除 A 项。特朗普宣布美国进入“国
3.【答案】D
家紧急状态”,并对其它国家加征关税,行使的
【解析】材料呈现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消
是总统行政权,没有体现总统与国会之间职权不
费结构变化的情况,反映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明,排除 B 项。特朗普的所作所为仍是在美国三
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
农民收入增长,故 D 项正确。改革开放后我国农 业产量有提升而非减少,排除 A 项。农民消费观 念的转变虽然会影响消费结构,但根源在于经济 条件改善,排除 B 项。城市化进程加快与这一时 期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直接关联,排除 C 项。 4.【答案】C 【解析】中国道教将印度佛教的“那吒”吸收并 改造为道教神祇“哪吒”,并赋予其中国社会所 推崇的性格特点,体现了文明交流促进了文化发 展,故 C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中华文明受到印 度文明的影响,但并不代表印度文明就对中国的 影响是最大的,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文 化对印度文化的借鉴,没有体现文化传承的连续 性,排除 B 项。材料反映了中国对印度文明的借 鉴,没有体现文明多元性的特点,排除 D 项。 5.【答案】B 【解析】公元 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 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 权分立的框架下进行,没有破坏美国传统的三权 分立体制,排除 D 项。 8.【答案】B 【解析】容克阶层原为普鲁士的贵族地主阶级, 进入近代以后逐渐资产阶级化,并与资产阶级形 成政治联盟,反映出德国政治带有浓厚的封建专 制色彩,故 B 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德国资本主 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排除 A 项。1871年德 国实现国家统一后,积极吸收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不符合 史实,排除 C 项。材料未体现代议制机构在国家 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排除 D 项。 9.【答案】D 【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 嘉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 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 政治经济学。因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 思主义的一个思想来源,故 D 项正确。英国宪章 运动是要求新的选举改革的群众运动,与劳动价
称“拜占庭帝国”,其所处地域属于希腊化区域,
1
值论思想不符,排除 A 项。两人都认为商品价值 是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冷战思维的手段,故 C 项
是由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创造的,并未认识到资本 正确。美国政府此举旨在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排除 B 项。两人所处时期并 而非扩大国际影响力,排除 A 项。美苏冷战争夺
非是文艺复兴时期,排除 C 项。 的重点是欧洲,排除 B 项。美国此举具有强烈的
10.【答案】D 利己主义色彩,并未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排
【解析】从材料美国门罗总统的描述中可看出, 除 D 项。
美国试图阻止欧洲国家进入美洲,并将拉丁美洲 15.【答案】A
视为是自己的势力范围,故 D 项正确。门罗主义 【解析】从表格数据看,20 世纪 60—90 年代部
意在阻止欧洲对拉美国家的侵略和渗透,而不是 分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为了防止欧洲对美国本土的殖民威胁,排除 A 项。 大幅提升,影响经济发展资金投入,导致经济发
美国总统是出于国家利益才出台这一政策,而不 展存在隐患,故 A 项正确。财政危机显现需结合
是维护美洲大陆的和平安全,排除 B 项。材料反 政府赤字、债务等数据,材料仅体现社会保障支
映不出美国与欧洲国家的实力对比状况,排除 C 出比例增长,排除 B 项。社会福利开支增加可能
项。 改善部分群体的生活,但材料未体现居民整体生
11.【答案】A 活水平提升的具体指标(如收入、消费数据),
【解析】国防预算的增加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 排除 C 项。社会保障公平性需考察社会保障的覆
之间的军备竞赛,造成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局 盖范围、分配方式等,材料仅涉及开支总额变化,
势紧张,故 A 项正确。国防预算增加与和平主义 无法直接推导制度设计的公平性提升,排除 D 项。
运动兴起相悖,排除 B 项。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 16.【答案】D
义国家国防预算的增加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之 【解析】根据“大批跨国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
间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需要,不是针对殖民 术实现经济发展的自我供给,实现生产‘本地化’,
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排除 C 项。第一次世界大战 使得国际分工的可能性逐步减小”可知,人工智
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 能的发展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进国际分工,由
不平衡,排除 D 项。 此将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12.【答案】B 故 D 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 年新经 济政策实施,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承认市场和货币关系,促进了经济恢复,1925 年 苏联农业、工业成就正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成果, 故 B 项正确。苏俄国内战争于 1920 年已结束, 保证国内战争胜利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 A 项。1937 年苏联才宣布基本实现工业化,排除 C 项。1925 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还未开始,排 除 D 项。 13.【答案】C 【解析】苏联的贷款使中国能够购买军火和其 他物资,从而增强了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实力, 故 C 项正确。苏联的援助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军 力有所增强,但不能说是扭转了中国战场的战略 态势,排除 A 项。此时苏联的战略重心仍是西线 与德军的作战,并没有转移至东线,排除 B 项。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 1942 年,排除 D 项。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帮助组成对抗共产主义入 侵的联盟”可知,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卫生援助, 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未涉及社会治理,排除 A 项。人工智能虽无法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 就业问题,但顺应了世界工业化发展潮流,排除 B 项。材料虽指出“生产智能化将减少对劳动力 的依赖,甚至代替传统劳动力”,但主要是对发 展中国家而言,并非削减各国整体就业机会,排 除 C 项。 17.【参考答案】(1)原因:城市经济发展为大学 兴起提供了物质条件;城市自由氛围为大学兴起 提供了宽松环境;城市知识分子阶层为大学提供 了智力支持。(6 分) (2)积极作用: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地位; 助推教育发展,培养了人才;弘扬自治、自由精 神,推动了学术研究;为近现代大学发展提供了 借鉴;为文艺复兴、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条件, 推动西欧的思想解放。(6 分,任写 3 点即可) 【解析】(1)由“城市具备满足大量集中的学生 和教师的物质条件”可得,城市经济发展为大学 兴起提供了物质条件;由“‘城市的空气使人自 由’”“城市拥有学术复兴所必需的自由、宽松的
2
氛围”可得,城市自由氛围为大学兴起提供了宽 成创造了条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
松环境;由“诞生了一个以知识和传授知识为业 军事、交通通讯、经济等方面对上述关系进行说
的知识分子阶层”“‘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的知识 明。
分子随着城市而诞生’”可得,城市知识分子阶 19.【参考答案】(1)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层为大学提供了智力支持。 向外扩张的历史惯性、民族性格;本土“海防论”
(2)由“大学注重职业训练,把世俗科学引进学 思想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美国佩里入侵等
校,这是对基督教神学教育的一大突破”可得, 外来事件的刺激。(6 分,任写 3 点即可)
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地位;由“改变了西方 (2)特点:政府重视,以马汉的海权理论为指导;
的教育制度,形成了主宰西方文化的专业知识分 策略灵活,以谈判与和平崛起为主要路径;抓住
子阶层,培养了大批管理教会和国家的行政人员、 历史机遇,以两次世界大战为崛起契机;大力发
律师及教皇”可得,助推教育发展,培养了人才 展经济与军事,制订适合国情的海洋战略。(4 分,
;由“中世纪大学拥有极大的自主权,推行学术 任写 2 点即可)
自由,鼓励学者和学生探求真理,为人类文化的 启示:经济实力是发展海权的首要前提,必须平
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得,弘扬自治、自由精 衡好经济与军事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与霸权国
神,推动了学术研究;由“现代大学成为先进文 的关系是发展海权的重要途径;制定适合国情的
化的聚集地,与中世纪大学在社会系统中奠定的 海洋发展战略;维护国家利益是发展海权的根本
地位是分不开的”可得,为近现代大学发展提供 目的。(4 分,任写 2 点即可)
了借鉴;结合所学可得,为文艺复兴、自然科学 【解析】(1)由“日本是地处东亚边缘的岛国,
发展提供了条件,推动西欧的思想解放。 由于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繁”可得,自然地理
18.【参考答案】(1)影响: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 环境因素;由“具有强烈生存危机意识,养成了
至欧洲,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先 不断向外扩张的民族性格”可得,向外扩张的历
进的科技和生产工艺的传播,促进了东南亚和东 史惯性、民族性格;由“日本近代化海防理论的
亚的社会经济发展;塑造了东南亚和东亚的文化, 先驱是林子平(1738-1793 年),他的著作《海
促进了中华文明圈的形成。(6 分) 国兵谈》(1791 年)”可得,本土“海防论”思想
(2)关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 体系形成创造了条件。(2 分) 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依托军事技术优势,对落后 地区进行残酷的军事征服;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 步为资本主义海外扩张创造了条件;科技促进了 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技术的发展,商品倾销摧毁了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传统经济。(6 分,其他表述 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中国科技对西方的影响 首推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改变了西方的作战 方式”可知,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至欧洲,推动 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根据材料中“中 国的航海、造船技术、活字印刷技术和制瓷技术 传入东亚和东南亚”等信息可知,中国先进的科 技和生产工艺的传播,促进了东南亚和东亚的社 会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中“中国的建筑风格传播 到泰国丰富了泰国的建筑艺术”“中国建筑对日 本本土建筑有巨大影响”可知,中国古代科技也 塑造了东南亚和东亚的文化。 (2) 根据材料可以概括指出关系两者的关系为: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 的影响,有识之士的推动;由“佩里的示威行动 及随后海军舰炮对鹿儿岛和下关海峡的炮击,使 日本领导人相信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同其他国家 交往,至少要达到获取西方军事技术的程度”可 得,美国佩里入侵等外来事件的刺激。 (2)特点:由“自 1890 年马汉‘海权论’问世以 来,美国海权迅猛崛起”并结合所学可得,政府 重视,以马汉的海权理论为指导;由“美国能够 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没有与竞争者进行直接的 对抗,而是通过国际会议的形式与其协商谈判” “日落西山的英国已经无力维持海上霸权,被迫 将其拱手相让”可得,策略灵活,以谈判与和平 崛起为主要路径;由“美国还利用一战前后的有 利形势,大力发展海外贸易,成功取代英国成为 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并结合所学可得, 抓住历史机遇,以两次世界大战为崛起契机;由 “建立了一支不亚于英国的强大舰队”“大力发 展海外贸易,成功取代英国成为新的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中心”“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使得 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英国”并结合
3
所学可得,大力发展经济与军事,制订适合国情 英法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美国从西半球大国崛起
的海洋战略。 为世界大国,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力量结构也发生
启示:根据美国海权崛起的特点可得,海权需建 变化,各战胜国根据新的力量对比,经过斗争和
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上,且需平衡经济建设 妥协,调整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国际关
与军事建设的关系;要正确处理与其他国家尤其 系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欧洲普
是霸权国的关系;要制定适合国情的海洋发展战 遍衰落,与欧洲整体衰落形成极大反差和鲜明对
略。同时,海洋建设需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照的是美国与苏联的空前强大。由美、英、苏三
20.【参考答案】示例一: 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会
观点: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推动国际关系格局的 议所达成的雅尔塔协定构建起二战后国际政治
演变。 秩序的基本构架,其实质是美苏大国实力对比基
阐述:两次工业革命后,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 础上美苏互相妥协的产物,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
局形成。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差距拉 的烙印。
大,导致它们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最终酿成 总之,国际格局的演变折射出大国的力量对比,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 新的格局形成是建立在强国主导下的强权政治,
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体现了大国力量的博弈。
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 【解析】本题设问是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
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 围绕“国际格局的演变”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衰落,美、苏空前强大。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
局完全被摧毁,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 期内,就是世界上主要力量或力量中心之间的力
局。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量对比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
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但中国、 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局
欧盟、日本、俄罗斯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也 面。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本题主要是围
对美国霸权地位形成冲击,国际格局呈现“一超 绕国家力量与国际关系格局的关系来设定论题。
多强”态势。 其次,论证时要列举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的史实,
综上,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动引起国际地位的变 动,最终导致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示例二: 论点:国际格局的演变折射出大国之间的博弈。 阐述:国际格局是国际社会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 结果,国际社会各种力量不断发展变化尤其是大 国的利益变化、实力此消彼长打破原有的均势平 衡,促使国际格局发生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可以列举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 展不平衡进而引发的世界大战,也可以列举二战 后美苏冷战取代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还可以 列举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的瓦解及多极 化力量的加强等。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 作答时可以从“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动引起国际 地位的变动,最终导致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大 国之间的博弈不断重塑国际格局”等方面进行小 结和升华。
4吉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2025.6
历史试题
(测试时间:75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汉景帝年间,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为学生免除徭役,学优者随带出
巡,有的还授以官职。数年之间,蜀地民众感受到了国家对民众的好处,开始乐意进人政府机构
服务。汉朝这些举措旨在()
A.树立儒学思想的独尊地位
B.树立民众对统一国家的认同
C.展现汉帝国强盛开放形象
D.灵活应对西南夷的边疆危机
2.1919年6月,《星期评论》在上海创刊,孙中山为其题写刊名。该刊物以介绍和研究国内外劳工运
动、宣传社会主义为宗旨,并开启了《共产党宣言》中文译作的起点。这反映当时中国()
A.新文化运动得到新发展
B.工人阶级主导革命进程
C.国共合作成为时代潮流
D.三民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
表11980年和2000年农民各项消费支出占比变化表
年份
吃、穿、住(生存型消费)
发展享受型消费
食品衣着
居住
交通通讯家庭设备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其他
1980年
87.98%
12.02%
2000年
70.35%
29.65%
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产品产量的减少
B.农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D.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4.哪吒最早原是印度佛教中的护法神“那吒”。宋代以后,道教将佛教的“那吒”吸收并改造为道教
神祇“哪吒”,并赋予其叛逆、勇敢、忠诚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
A.印度文明对中国影响最大
B.文化传承具有连续性
C.文明交流促进了文化发展
D.文明具有多元性特点
5.有学者认为它所创造的文明“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
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既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又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它是指()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6.据记载,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格大约为10英镑,相当于熟练工匠半年的
收人,然而一个世纪后,茶叶已成为普通消费品。这种经济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重商主义政策的实施
高一历史第1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