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无锡市普通高中2025年春学期高一期终调研考试试题历 史 2025.06命题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并正确填涂考试证号下方的数字。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在原始社会,为了应对人口增长的压力,人类除了继续迁徙之外,还需要寻找新的生存之道,用“生产”取代向自然界直接索取。这里的“生存之道”A.反映社会贫富分化 B.为文明的产生奠基C.导致人类迁徙不定 D.以采集和渔猎为主2.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着极为发达的天文学,足以媲美同时代的希腊数理天文学。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相比,古埃及人的天文学则相对简单。这说明文明发展具有A.不平衡性 B.统一性 C.包容性 D.连续性3.到公元前5世纪时,通过广泛的拓殖活动,希腊人的城邦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对此有如下评价:“希腊人的殖民地仿佛是一条密密缝在‘蛮邦原野’这大片织锦上的花边。”据此可知希腊殖民活动A.推动纺织技术传播 B.客观推动文明扩展C.加速罗马帝国建立 D.促进城邦体制形成4.以下为某学者在论述古代某一文明时所使用的小标题,该文明xxx对古希腊文明的继承 xxx对古罗马政治理念和法律传统的继承 xxx基督教信仰深受古代东地中海文化的影响 xxx文明具有一定的海洋特征A.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B.在公元1至2世纪空前繁荣C.教权和王权长期处于博弈中 D.对俄罗斯文明产生重要影响5.中世纪的欧洲君主需要“巡行就食”,即国王巡行于属于自己的各个庄园之间,消费那里应当提供的产品。德皇康拉德二世曾经从勃艮第旅行到波兰边境,然后返回,经过香槟,最后回到卢萨提亚,一年旅途的直线距离竟达1500英里左右。据此可知“巡行就食”A.说明国王直接掌控土地 B.体现庄园经济自给自足C.反映中古欧洲政治格局 D.促进欧洲工商业的复苏6. 据学者研究,西文中一些以“al”为开头的名词多源于阿拉伯文,如碱(alkali)、酒精(alcohol)、代数学(algebra)等。这说明阿拉伯文化A.具有兼收并蓄特征 B.语言词汇非常丰富C.自然科学形成体系 D.影响欧洲科学发展7. 据史书记载,中古时期的廷巴克图一城有多达20余万卷抄本图书,其中很大一部分为阿拉伯文和阿贾米文(一种用阿拉伯字母书写非洲语言的文字系统)手稿,内容多以《古兰经》为主。这说明A.阿拉伯帝国扩张迅速 B.商贸活动助推文化交流C.伊斯兰文化中心转移 D.古代非洲对外交往频繁8.《曼德维尔游记》是欧洲中世纪晚期的畅销书,该书由从未离开过欧洲的作家写成。书中写道,斯里兰卡生活着像狗一样大的食人蜘蛛,它们守卫着黄金。书中内容荒诞不经,但却被多次印刷,充当着人们的旅游指南。这说明A.天主教会束缚作家思想 B.亚洲成为世界商贸中心C.文学创作迎合时代需要 D.欧洲民众普遍愚昧无知9. 1412年意大利锡耶纳颁布禁止过度消费令,“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的市民,都需要制定相关法令来抑制其过度消费,这即是为其私人财富积累着想,也是为城市共同的利益着想。”该做法A.适应资本原始积累需要 B.旨在保护民族工业C.推动商贸中心发生转移 D.符合理性王国需求10.范努托·切利尼(1500—1571)是意大利自传体文学的代表。在其自传中,“我”是中心人物,一切都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现实世界,而不是按照教会和国家的观点,包括其中的欺骗和污秽,也包括人创造的美好事物。材料反映了A.文艺复兴导致私欲膨胀 B.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C.罗马教廷受到民众质疑 D.意大利文学领先欧洲11.在阿兹特克人那胡阿塔语中有一种被称为“头马特”的物种。西班牙人在美洲登陆时,阿兹特克人已从中培育出不同的品种,并且用文字记载下了繁育的方法。16世纪,该物种传入欧洲,意大利人很快给它起了新的名字叫“金苹果”。该物种为A.葡萄 B.甘薯 C.南瓜 D.番茄12.1650年,英国第一家咖啡馆在牛津大学诞生。两年后,咖啡馆出现在伦敦,而后迅速风行。到1700年前后,仅伦敦就有数千家咖啡馆在营业。其变化的原因是A.交通工具的改进 B.自由放任政策影响C.世界市场的拓展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13.启蒙学者提出了“自然神论”的观点,认为上帝是超越于自然界之外的存在,在创造了一个完美的宇宙和一整套自然法则后,就再也不干预自然的进程和人类的行为,而是让自然和人类按自然法则行事。上述观点A.完全否定宗教信仰的作用 B.彻底颠覆神学世界观C.推动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D.蕴含一定的理性思想14.1781年荷兰医生坎博认为非洲人的面貌不接近欧洲人,而更接近猿。其追随者怀特进一步认为欧洲人在体力和智力上都优于非洲人,更有些学者认为黑人头盖骨和脑容量小于欧洲人。这些观点A.服务欧洲殖民扩张 B.反映地理环境影响C.导致科学陷于停滞 D.推动医学不断进步15.英国学者阿瑟·扬这样评价大革命初期的法国议会:“旁听席上的群众被允许以鼓掌和其他表示赞许的声音来干预辩论,这样做太欠雅观,也很危险。”作者意在A.表达对法国民主制度的忧虑 B.肯定法国大革命的进步作用C.赞扬法国民众政治参与热情 D.反思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足16.墨西哥在1824—1848年间发生了200多次军事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玻利维亚在74年中发生过60次“革命”。19世纪20年代以来,拉美各国颁布的宪法多达180多部,居世界各洲之首。这说明拉丁美洲A.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B.民主革命任重道远C.独立任务迫在眉睫 D.外部势力干涉频繁17.马克思曾经说:“(有人)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这表明马克思A.反对理论的教条化 B.主张“欧洲中心论”C.主张探寻历史真相 D.肯定阶级斗争作用18.日本(1866—1873年)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2.2%,而英国(1851—1873年)是3.3%,美国(1861—1873年)是5%。1874—1890年日本平均增长速度为12.1%,而英国为1.7%,美国为5.2%。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A.日本成为世界工业中心 B.后发国家的经济追赶势头强劲C.欧美国家面临经济衰退 D.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不平衡19.对一战后签订的一系列国际条约,“自由派人士认为条约太苛刻,社会主义者认为和约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胜利,保守派们说国联盟约破坏了美国的独立性。”这些条约A.重构了亚太国际秩序 B.能有效制止战争发生C.具有潜在的战争危险 D.体现了全体一致原则20.二战结束后,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不断爆发工人运动,共产党力量得到快速发展,不到十年的时间,西欧各国共产党员的数量就从1939年的50万人增加到1947年的400万人。在当时的欧洲,意、法、比等9个西欧国家的共产党人参加了联合政府,其中法国内阁中有4名共产党部长。上述现象A.直接导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折射出西欧资本主义的困境C.反映社会主义革命蓬勃发展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21.以下为民主德国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宣传画上写着“滚出去,战争挑战者!”“与华盛顿签约带来的是不幸与死亡;与苏联的友谊带来的是和平与面包!”。该宣传画A.说明德国民众渴望国家统一 B.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C.体现了两大阵营对抗的激烈 D.反映了苏联对德政策的转变22.20世纪60年代美国“妇女争取和平组织”(Women Strike for Peace)大声疾呼:“住手吧!不要让我们孩子的鲜血染红亚洲丛林。不要逼迫我们的孩子去杀害那些生活在被内战蹂躏的国家的无辜妇女和儿童。”这一呼吁旨在A.克服经济“滞胀” B.争取妇女与男子平等C.反对美国侵略越南 D.废除种族隔离和歧视23.1984年起,英国经济开始持续增长。1987年英国的经济增长率达3.5%,在欧洲名列前茅,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之一,而通胀率仅为4%,达到历史上的低点。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奉行凯恩斯主义 B.国家普遍干预经济C.福利制度的推动 D.政府减少经济干预24.有学者对东亚国家的工业化道路进行了如下分类,这一分类工业化类型 择他抵抗型 主动学习型 从属—自立型代表国家(地区) 中国 日本 东南亚A.说明东亚工业化缺乏共性 B.充分考虑儒家思想影响C.主要基于内在因素的差异 D.反映现代化道路多样性25.2002年11月4日,第6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决定以东盟现有自由贸易区为基础,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个拥有17亿人口、近2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一体化大经济区。这说明A.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B.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迅速C.中国奉行走出去战略 D.东盟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他(修昔底德)否认自然现象为灾异,认为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日蚀、月蚀、地震都是自然现象,不能把它作为吉凶的征兆。他痛心疾首地斥责雅典远征西西里的统帅尼西阿斯因为日蚀而耽误了撤军日期;他指出神谶是骗术,有不少是因贿赂而捏造出来的……他(修昔底德)指出不能片面地重视物质力量而应当高度重视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作者通过他人之口说明:“我们所应当悲伤的不是房屋或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损失。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他还赞叹人的非凡活力和主动精神,指出:“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当然,作者这里讲的“人”,指的是排除奴隶在外的自由民阶层,尤其是当时执掌雅典政局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从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到对人的力量的赞叹,其间都是以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标准为转移的。这自然是由作者的阶级地位所决定的。但修昔底德这种把人类历史独立于天神之外的历史观念,正是建立科学的历史观的基础。后世学者称他为“科学和批判历史的奠基者”,看来是不无理由的。——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1)据材料,概括修昔底德史学思想的特点。(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昔底德史学思想出现的背景。(6分)(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昔底德史学成就的意义。(4分)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576年7月,亨利三世颁布法令禁止平民女子穿着贵族小姐的服装。但是,更多的法令针对包括贵族在内的所有人。例如,1543年12月3日,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敕令,禁止所有人穿着金银丝锦缎、刺绣和丝绒,并指出穿着这些来自国外的服装是对王国毫无益处的挥霍,只会有助于法国的敌人。因此必须加以禁止,违者没收其服装,并处以一千埃居的罚款。这一敕令在1547年5月19日亨利二世的诏书中被重申。16 世纪还出现了禁止在服饰、马车、餐具中使用金银贵金属,禁止进口、使用国外奢侈品的法令:亨利四世于1594年5月10日发布公告,禁止在服装中使用金银;1599年1月,亨利四世又禁止从国外进口金银商品和丝织品。——摘编自顾杭《法国历史上的禁奢令》材料二 (路易十六时期)贵族妇女有时追求更平民化、更自然的装束,而劳工阶层的女性也带了些许贵族气。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曾穿着挤牛奶女工的服装在凡尔赛的小特里亚农宫体验村妇的田园生活;而奶牛场的女工们则开始穿上绸缎、戴上首饰。所有阶级的女人都穿上了丝袜,打扮后的女店员也可能被误认为上流社会的淑女。连农村有钱农民的妻子也能拥有几件奢侈的衣服。同样,男性的世界也因为装束的变化出现了身份混淆的情况。男仆有时穿上和主人一样华美的服饰招摇过市,政府要人可以穿着最时髦的市民服装漫步街头。某些风雅之人甚至模仿劳动人民换上了长裤。——摘编自庞冠群《法兰西近代的服饰文化与社会变迁》(1)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多次重申“禁奢令”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路易十六时期法国服饰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就服饰与时代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28.(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1997年出版的《大棋局》一书中说,“美国对手的垮台使美国处于一种独一无二的地位”,美国在军事、经济、技术和文化这四个方面首屈一指的实力“使美国成为一个唯一的全面的全球性超级大国”。……沃尔弗斯认为,苏联的解体导致了自二战以来世界权力关系的最大变化,美国成为仅存的超级大国。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具有与之抗衡的能力,因而形成了一超独强、没有对手的实力结构。这个结构导致了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单极时代”。……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教授布鲁·泰尔特雷也撰文为美国的单极地位辩护,他说“完全有理由认为,几十年内无任何国家能挑战美国的优势地位。”——摘编自罗会钧《当今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再探讨》材料二 在以主权国家为基本单位组成的世界上,国家之间发生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多极体制绝不意味着各力量中心之间注定要进行无休止的争斗”。经济活动的跨国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正在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相互依存不断加深。这种利益上日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趋势,加上大国间力量对比趋于相对均衡和国际管理机制(集体安全机制)的不断完善,就有可能避免用战争方式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再次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愈来愈小。未来解决各大国或力量中心之间利益冲突的方式将主要是对话和协商,而不是战争。——摘编自钱文荣《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客观趋势》(1)据材料一,概括上述学者对国际格局的主张。你是否认同这一主张,请说明理由。(6分)(2)据材料二,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观点出现的背景。(10分)无锡市2025年春学期高一期终调研考试试题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A B D C D B C A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C D A A B A B C B21 22 23 24 25C C D D A二、非选择题:共3题,共50分。26.(16分)(1)特点:具有科学、理性精神;体现人文主义色彩(重视人的作用);具有阶级性。(1点2分,共6分)(2)背景:城邦体制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工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古希腊文化繁荣。(1点2分,共6分)(3)意义:奠定西方政治史传统;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历史观;影响后世史学发展。(任答一点得2分,共4分)27.(18分)(1)原因: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君主专制强化的需要;保护国内手工业;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任答一点得2分,共6分)(2)特点:服饰日益趋同;等级性逐渐模糊。(1点2分,共4分)原因: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新航路的开辟;统治阶级的示范;法国封建制度的衰落。(任答一点得2分,共6分)(3)认识:服饰的变化折射时代的变迁;时代特征影响服饰风格;等。(言之有理即得2分)28.(16分)(1)主张:当今世界格局是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2分)认同(2分),理由:苏联解体;美国仍拥有强大的实力(1点1分,共2分)或不认同(2分),理由:美国相对衰落;其他力量的崛起(1点1分,共2分)(2)观点:和平手段是解决未来国际冲突的主要方式。(2分)背景:经济全球化推动各国联系不断加深;国际主要力量相对均衡(如发展中国家实力增强、不结盟运动兴起、日本崛起、欧洲走向联合等);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发展;国际和平力量的增强;人类对战争的反思。(任答一点得2分,共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