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丹一中2025春年学期高一年级6月月考
历史试卷
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一位生活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农民,在收获季节将多余的小麦运到乌尔城的集市售卖。他发现集市上不仅有来自周边地区的大麦、椰枣,还有从远方运来的铜矿石和天青石。 这一现象反映了上古时期西亚地区 ( )
A. 精耕细作农业繁荣 B. 商业契约意识浓厚
C. 区域贸易较为活跃 D. 铜器制造技术精湛
2..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对待被征服地区的统治者时,只要他们愿宜誓效忠,接受某种附庸地位,就可继续维持自己的贵族身份,甚至管理原领地。此外,在对待异教徒时,苏丹不仅保留他们原有信仰,还按照当地习惯来征收赋税。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这些举措 ( )
A. 促进了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B. 改变了原有的政治体制
C. 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联系 D. 有利于巩固帝国的统治
3.特诺奇蒂特兰位于咸水湖特斯科科湖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人工岛之一,由阿兹特克人修建。岛上有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供应全城淡水的引水渠与道路纵横交错。特诺奇蒂特兰的布局可以反映出阿兹特克人 ( )
20世纪墨西哥画家迭戈 ·里韦拉描绘的特诺奇蒂特兰
城市化进程加快 B. 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C.工业化基础发达 D. 国家组织能力较强
4.中古西欧庄园的土地分成播种地和休耕地,部分土地作为果园,另外还有森林和草地。除领主的房子外,还能够看到教堂、堂区神父的房子、谷仓、磨坊、铁匠铺,多数庄园还有池塘,供饮畜和养鱼等。由此可以判断,中古西欧的庄园(  )
A.有利于国王的统一事业 B.给国家提供赋税和徭役
C.在生产上基本自给自足 D.主要依靠教会维护秩序
5.钱乘旦认为,15世纪开始的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的,探险者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 ·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知,新航路开辟 ( )
A.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B. 封建贵族发挥主导作用
C. 摆脱了宗教势力的羁绊 D. 得益于多元力量的推动
6.16世纪初的头几年里,欧洲传统进口香料胡椒的价格在里斯本从每担80杜卡特(当时欧洲 流行的一种金币)下降到每担20杜卡特。而同时威尼斯的胡椒价格却从每担42杜卡特涨至每 担80杜卡特。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 B. 美洲种植园经济发展
C. 价格革命的兴起推动 D. 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7.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在沙龙中感慨:“现在连普通市民都在谈论‘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连印刷作坊的学徒都捧着卢梭、伏尔泰的书籍阅读。”这种现象反映出 ( )
A. 启蒙思想传播广泛 B. 民众文化水平提高
C. 教会权威受到冲击 D. 民族意识日益觉醒
8.1865年,美国南方的铁路线上,工人们正忙碌地修复在战争中被损毁的连通北方的铁轨;北方的资本家带着资金来到南方,准备投资新建工厂。据此可知,美国内战北方的胜利 ( )
A. 消除了罪恶的奴隶制度 B. 强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C. 有利于统一市场的发展 D. 导致南方经济严重衰退
9.下表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部分行业产量变化情况。由此可见 ( )
时间 棉纺织品产量(码) 生铁产量(吨)
1785年 4000万 1.2万
1850年 20亿 250万
A. 英国确立了殖民霸主地位 B.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C.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 D. 英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10.1871年4月,巴黎公社颁布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令,随后逐步接管教会学校,清除学校中的宗教崇拜物,以“自由、平等、博爱、正义、共和国”等口号代替宗教题词。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
具有民主化发展倾向 B.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 用暴力推翻剥削制度 D. 重视世俗化教育改革
11.下图是美国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于1881年发表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在“狮身人面”像默默注视下,英、法两国士兵持枪趴在运河两岸,相对而视,漫画中有“流血的红海”和“痛苦的湖”字样。该漫画(  )
A.体现了以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 B.揭示了列强在北非的冲突与矛盾
C.有助于理解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D.强调英法矛盾是列强间主要矛盾
12.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2500余名士兵翻越安第斯山脉,突袭西班牙殖民军,在博亚卡战役中大获全胜,随后解放哥伦比亚。这场战役中,许多来自不同种族的士兵并肩作战,包括印第安人、混血种人和黑人。这说明拉美独立运动 ( )
A. 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B. 摧毁了西班牙的殖民体系
C.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消除了拉美地区种族隔阂
13. 如图反映的是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不同时期占世界比例。对比两幅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 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改变
C. 苏联模式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D. 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引发国际矛盾
14.沙皇时期,俄国的文盲率高达75%,到1939年,苏联全国识字居民达87%。城市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实行了四年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成倍增长。这一成就 ( )
A. 表明苏联把教育放在首位 B. 推动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
C. 提高了苏联政治的民主化 D. 缩小了苏联城乡收入差距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向西欧16个国家提供了约13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用于重建基础设施、恢复农业和工业生产、稳定货币等,同时明确要求接受援助的国家必须与苏联保持距离。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 )
A.旨在恢复欧洲经济 B. 有明确的政治意图
C.增加美国财政收入 D. 遏制了苏联的发展
16.1967年7月,非洲尼日利亚爆发了内战,美、英、苏等国家乘机纷纷插手。非 洲统一组织通过决议并付诸实施,承认尼日利亚的情况是要由尼日利亚人民自己解 决,反对外来干涉。这说明当时
A.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 B. 第三世界国家开始崛起
C. 世界多极化趋势有所发展 D. 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崩溃
二、材料题(52分)
17. 材料一 胡椒原产于印度……对胡椒味道的迷恋,让西方国家大力支持海外探险,开 拓水上贸易线路……从达 ·伽马开启欧洲到印度的海上线路、郑和下西洋多次到达胡椒港, 到英国、荷兰相继在东南亚建立殖民地,再到美国建国初期依靠香料贸易充实国库,胡椒的 流通见证了大航海时代帝国的崛起与世界贸易的发展。围绕小小胡椒, 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 此展开。
——摘编自【美】玛乔丽 ·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材料二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得以最终确 立,市场的扩大势必促进社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世界市场将商品货币关 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冲击着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加速了资本主 义因素的孕育和成长。
——摘编自孙明《概述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其经济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胡椒的全球史”所带来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伯里克利时期,公民大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民都是大会成员,都有参加讨论发言和投票表决之权,它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即所有公民都直接参加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公民大会……公民大会还曾允许任何公民就任何问题自由发言(无论违法与否),只要他在祭坛上放一橄榄枝表示请愿即可。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1787年,费城召开了一个制定宪法的会议……在会议上,代表们唇枪舌剑,争 论得异常激烈。 ……但是,与会代表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意见几乎完全一致。第一,建立一个 比较强有力的政府,以便有力量偿还公债、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社会秩序和镇压人民反抗, 有权力征税及调整对外贸易及州际贸易。第二,大多数与会者在反民主反人民方面也是一致 的。他们认为:民主是危险的,必须加强中央权力来抵消州宪法中的民主成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由于总统由各州的选举团选举,参议员也由各州议会选举,故各州的主权在联 邦政府中实际上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可以有效地防止中央权力的专制化。 …… (联邦政府内 部)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 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 持。 ……由于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 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4分)
(2)根据材料二、三,为了限制泛滥的民意及避免暴政,归纳美国在制度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美国民主制度的积极意义。(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产品项目 1928年产量 1932年产量
煤炭/万吨 3550 6400
石油/万吨 1160 2100
钢/万吨 530 592
汽车/万辆 0.07 2.93
拖拉机/万台 0.13 4.89
棉织品/亿米 26.78 26.94
粮食/万吨 12330 11140
材料二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效仿苏联计划经济模式。20世纪50年代之后,东欧各国相继进行改革,但改革力度明显不足,且趋于保守,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甚至被苏联扼杀。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推高了油价,再加上东亚和拉美新兴经济体的竞争,对东欧经济来说不含雪上加霜。在此情况之下,东欧各国为推动经济增长而纷纷举借外债,结果经济恶化趋势不改,债务负担却越来越重。进入20世纪80年代,东欧经济陷入严重危机。
---摘编自郭洁《东欧社会主义的最后十年一二十年后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同时,由于石油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西方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发展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调整经济政策,从政府、市场、税收等方面入手,以促进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欧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陷入危机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和措施。(6分)
20.(12分)
材料 《现代欧洲史(1500——1815)》是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卡尔顿·海斯的作品。作者尝试将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欧洲社会与政治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用社会和经济因素来辅助解释政治事实。以下是根据这本书检索的关键词:
从上述关键词中任选2——3个有关联的词语并拟定一个论题,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关键词,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C
5.D
6.D
7.A
8.C
9.C
10.D
11.B
12.C
13.C
14.B
15.B
C
二、材料题
影响:胡椒贸易丰富了人们生活;
推动了海上探险和殖民掠夺;
充实了国库,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推动了荷、英等国家经济的崛起;
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
意义:促进了世界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共4分)
18.
(1)局限:直接民主制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和误用;也可能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政局的动荡不安。
(2)举措:联邦制;
代议制度(或民主共和制);
分权制衡(或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等)。(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共2分)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权力;
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权力的滥用,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共6分)
19.【答案】
(1)特点:经济增长迅速;
优先发展重工业;
国民经济发展不均衡;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每点2分,共4分,答出2点即可)
积极作用: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开辟了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每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体制僵化;
改革力度不足;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若答“石油危机的冲击,国际竞争加剧”也可给分)错误的经济政策。(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共4分)
(3)原因: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失灵。(共2分)
措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重视市场作用;
实行减税、削减福利开支等措施。(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共4分)
20.
示例一:
关键词: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光荣革命(2分)
论题:16世纪末到18世纪的英国,历史进入了一段变革的时期。(2分)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给新兴资产阶级提供了新的活动场所,随着海外市场不断开拓,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加紧殖民扩张,成为新型的商业强国。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得到巩固,此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这一系列变革,不仅重塑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一系列变革环环相扣,不仅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权之路,更开创了现代国家政治与经济体制演进的新模式,其影响远播全球。(8分)
示例二:
关键词:人文主义、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2分)
论题:地理大发现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2分)
阐述:14-15世纪是欧洲社会的转型时期。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成为地理大发现的根本经济动因。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精神动力。15-16世纪欧洲人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的新航路,全球海路大通,称之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使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海外市场不断开拓,商业贸易的大扩张使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股份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出现了商业革命。自地理大发现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
综上所述,地理大发现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关键引擎。这一连锁反应彻底重塑了欧洲的经济重心(地中海→大西洋)、商业结构和全球地位,标志着人类社会向近代化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