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自查
八年级历史
注:全卷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不按要求作答的
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对建政工作多有调整,其中一项是把“新政治协商会议”
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反映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人民当家做主成为时代呼声
C.政治协商制度已正式确立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1949年10月22日,北京市人民体育大会隆重召开。3万余名首都工人、士兵、学生
干部等齐聚会场,8000名运动员接受检阅。这场大规模体育盛会的政治意义在于
A.热烈庆贺新中国成立
B,展现人民的精神风貌
C.象征体育事业新开端
D.丰富人们的文体活动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集中发展少数民族人口密集的中心区域,根据民族地区特点,
实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农业政策。这些措施旨在
A.完善基层治理
B.减轻农民负担
C.促进工业发展
D.增强政权认同
4.1950年,湾杖子村成立农会,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并登记造册,还发给土地证,实现
户户有地种的目标,结束了贫农祖祖辈辈给富农扛活的历史。材料反映土地改革
A,改变土地所有制
B.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C.解放农村生产力
D.促进农业生产恢复
5.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
式签订。该协议的签订,标志着
A.祖国大陆的统一
B.西藏废除封建农奴制
C.西藏自治区设立
D.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6.1952年,中央军委规划沿海国防工事,第一步是重点建设东北与胶东半岛。该规定
A.初步建立起完整工业体系
B.保障了国际航运安全
C.服务于社会主义改造需要
D.受到了朝鲜战局影响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7.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战争虽已取得基本胜利,但国民党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国内
通货膨胀严重,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这
反映了当时
A.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性
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要性
C,巩固新生政权的紧迫性
D.大规模经济改革的合理性
8.无论国家大小都是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际事务,不承认有特殊成员,更不承认霸权。国
与国之间的关系不是零和博弈,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大家相互合作,同舟共济,共同获
益。材料彰显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
A.和平共处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互不干涉内政
9.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安排放映《梁山伯与祝英台》,并将其翻译为“中国的《罗
密欧与朱丽叶》”,展示了新中国的文化魅力和开放姿态,成为公共外交的成功典范。
这说明日内瓦会议
A.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B.加强了亚非各国的团结
C。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D.消除了国家之间的隔阂
10.195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初次把能有效预防劳动者在高温环境下
发生热痉孪的盐汽水纳入防暑降温防护措施,汽水里加的糖更是当时的战略物资。此举
A.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助推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C.反映工厂生产效率的提高
D.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11.1956年,以措辞严谨著称的傅雷在家书中发出感慨:“原始、落后、手工业式的矿场,
在解放以后的六七年中,一变而为赶上世界水平的现代化矿场,怎能不叫人说是奇迹
呢?”“奇迹”一词折射出当时
A。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B.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
C.机械化生产逐渐普及
D.矿业人才培养系统化
12.有数据显示,1949一1959年同仁堂的职工从194人增加到540人,生产总值也从1948
年的16万元增加到1251万元。与该数据变化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C.“大跃进”助推企业发展
D.“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
13.有学者认为,“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同步推进,前者变革生产关系,后者发展生产力,
共同奠定社会主义制度基础。”该观点表明“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
A.相互独立毫无关联
B.完全由市场机制主导
C.导致国民经济衰退
D.共同服务于制度转型
八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