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赛卡内永久的生命《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 预习提纲1.用文中的句子阐释标题“永久的生命”的含义。2.理清文章的思路。《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接着 最后3.朗读《永久的生命》第二段,欣赏美在何处?4.请找出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原因的。5.罗素选择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6.这三个原因是不是彼此孤立的呢 7.从罗素对追求永久生命的三个途径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8.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这就是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读准字音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洗涤(dí)臼齿:齿名。在口腔后方的两侧。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洗涤:冲荡;清洗。又用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理解词义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汉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2005年7月20日病逝于北京。求同存异两篇文章选择的材料、写作角度不同,但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种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的文章,叫做议论性散文。请用文中的句子阐释标题“永久的生命”的含义整体感知生命流动者永远不朽。生命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那些个体消逝了,生命却永远存在。生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誓他的快乐和威势。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永久的生命的含义永 (1)象形。小篆字形,像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 本义,水流长。(2)久远。(3)泛指长。兼指时间和空间。课文阅读提示:《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思路概括接着 最后 。找关键词,关键句思路概括:《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接着抒发“感谢生命,赞美生命之情”,最后用哲理句点题。概括文意的一种方式:首先 进而 接着 最后美段细读朗读课文第二段,欣赏美在何处?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美段细读朗读课文第二段,欣赏美在何处?段的一种展开形式:中心句构段法关键词语: 小草 牛犊 春天请找出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原因的。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 的同情课文速读罗素选择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追求美好的生活对知识的追求渴望拯救人类的苦难这三个原因是不是彼此孤立的呢 他们是彼此联系的,因为有爱,罗素同情世界所有的不幸;因为有知识,爱情变得更有力量,同情心能更广范围地被付诸行动;因为有同情心,爱情变得更有深度,追求知识更有动力。精警词语:云霄 尘世从罗素对追求永久生命的三个途径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介绍作者 了解背景伯特兰 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分析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勿随从人作恶”座右铭。70 余部著作。罗素悖论。1950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95岁《罗素自传》。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一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人们的痛苦,尽管常常失败,但依然痴心不改。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我为什么而活着》“因为他能把精湛的哲学思想成功地介绍给大众,并用来关心大众。他一生的事业皆在热忱地为公众的良知辩护。”——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我为什么而活着》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拓展延伸 感悟生命著名作家毕淑敏的观点:生命本没有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而且确立目标要趁早。议论性散文的概念两篇文章选择的材料、写作角度不同,但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种通过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感情的叙述,表达字的观点的文章,叫做议论性散文。特点: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将议论、叙述、描写和抒情结合在一起,使读者领悟哲理。预设:一头牛的逝去,牛群繁衍;花儿凋谢,但花的身影一直会在;草儿枯萎,但草芽在来年永远会萌发;名人逝去,但他的精神延续。总结:富有哲理的形象,带有感情的叙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供给读者一个广阔的思考和联想的空间,这就是议论性散文。本文写于1942年,让我们一起看看写作背景①南京大屠杀: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在南京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②花园口决堤:1938年1938年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写作背景③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饥荒导致约300万人死亡。在那样的年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卑微的、柔弱的,有如草芥一般!那时的全国上下都被一种情绪笼罩着:(悲观——消沉) 然而,作者却认为: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我们没有时间悲观。(乐观——积极)探究生命如何达到永久生命是如此美好,如此顽强,我们要大声赞美他,我们要珍惜每一个生命,珍惜有限的生命时光让他创造出奇迹!我们怎样让自己的生命变成奇迹,让生命达到永久?活了98岁的罗素,在他95岁完成的《罗素自传》的序言中,揭示了“为什么而活着”的答案,告诉我们让生命达到永久的方法。既然爱情和知识已经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为什么罗素还要追求把人带来痛苦的同情心呢?人的幸福有两个来源,一是获得,一是奉献。获得是有限的,所以这样的幸福是有限的,但奉献是无止境的,那我们的追求就不会停止,幸福也会无穷无尽。当我们将目光转向人类,心灵就会在寻找解除苦难的途径中不断地获取力量。罗素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从“引向云霄”中可以看出爱情和知识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那为什么说同情心会将我从云霄带回尘世?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他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者永远不朽。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感谢生命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誓他的快乐和威势。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请你找一找文中带“永”字的语句关键字咀嚼课后阅读提示:《远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旁批:从时光一去不返,个人生命有限写起。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生命在终于要凋谢的花朵中“永存”,看似矛盾,却富有哲理。矛盾分析作者说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他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又说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誓他的快乐和威势。“永”字所体现出的内容是否矛盾?结合课后阅读提示和旁批来阅读。凋谢和不朽混为一谈,这就是奇迹。①个体短暂,但整体生命现象永存。②个体生命是会消逝,但种族群体会延续。③个体生命会凋零,有价值的精神是永存的“凋谢”指个体生命陨灭,“不朽”指生命现象永存。所谓“奇迹”,指个体生命与生命集合体在易逝与永存方面相差甚大,却又都是生命,这令人惊奇;也指“凋谢”和“不朽”本来不可调和,却又同时上演着生命的协奏曲,让人慨叹。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告诉我们生命为什么是永久的,而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则是从如何达到永久这个不同的视觉探究生命的意义,两篇文章互为注解,相辅相成。求同存异,整体把握课后作业课后阅读:冰心的《谈生命》、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勃兰兑斯的《人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