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18课 “墙”的历史—【思考】人们迫不及待推倒的是哪一面墙?这面“墙”是为何建立?又有何被推倒?目录01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0202.“墙”的发展-冷战的发展0303.“墙”的崩坏-多级力量的成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目录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探究一】二战后,为什么美苏关系急剧恶化、一触即发?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美苏关系面临新的前景……战时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的美国间的联盟基础发生了严重的动摇,美苏矛盾实际上取代了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而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美国的全球扩张态势和苏联力图巩固与扩大自己的安全带企图,使雅尔塔体制从一开始就不可能具有合作与缓和的气氛。—黄安年《当代世界五十年(1945-1995)》材料三: 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斯大林材料二: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杜鲁门斯大林(1)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不复存在。(2)美苏两国之间意识形态存在严重对立。(3)美苏两国之间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根本原因)。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探究一】二战后,为什么美苏关系急剧恶化、一触即发?材料:当英国以胜利者姿态带着满身创伤走出二战的时候,它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二等国。—沈志华、徐天新:《冷战前期的大国关系》军事实力世界第一军队人数1200万+国防预算800亿+军事基地500个+拥有原子弹经济实力世界第一军队人数1100万+最强陆军坦克兵团研制原子弹军事实力世界第二1/4国民财富毁于战火1710座城市被破坏3.2 万个工厂夷为平地经济受损,但恢复迅速不列颠空战后的伦敦美国-独占鳌头苏联-空前强大英国等西欧各国普遍衰弱(4)二战后,西欧等国普遍衰弱,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探究一】二战后,为什么美苏关系急剧恶化、一触即发?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材料:“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内……”。—《和平砥柱》(5)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冷战”揭开了序幕。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探究一】二战后,为什么美苏关系急剧恶化、一触即发?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材料: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之内,苏联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但条件是: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维护苏联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联。美国则在太平洋、中国和日本获得了优势和支配权。—《雅尔塔会议》(6)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思考】雅尔塔体系与“冷战”二者之间有何关系?【概念阐释】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思考】雅尔塔体系与“冷战”二者之间有何关系?【概念阐释】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雅尔塔体系19451991战后世界秩序划分各国边界建立联合国等政治格局两极格局19551991奠定 基础从属于“冷战”19471991对抗 形式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思考】为什么采取了冷战的方式?【概念阐释】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1964年,伯克利分校学生进行反战游行原子弹爆炸图片(1)二战结束后,世界人民对战争深恶痛绝(2)美苏双方都拥有核武器,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贸然开展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思考】两极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思考】两极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1.政治领域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由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家成立,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对与斗争的阵营。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由杜鲁门发表,宣布世界已经分裂成两个对立的营垒,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家。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材料: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杜鲁门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思考】两极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2.经济领域马歇尔计划为了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互助委员会苏联与东欧国家共同成立(简称“经互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材料:杜鲁门主义的全球扩张战略中,欧洲是重点。但是战后前期西欧满目疮痍,经济濒临崩溃,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美国要控制欧洲,首先必须稳定、复兴和联合欧洲,于是“马歇尔计划”应运而生。—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思考】为什么美国要辅助西欧经济发展,实施“马歇尔计划”?实质:以经济手段控制扶植西欧,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以遏制苏联德,进而称霸世界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思考】两极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时间:1949.4条约:《北大西洋公约》成员:美、加、英、法等12国内容: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华沙条约组织时间:1955.5条约:《华沙条约》成员:苏联、波兰、匈牙利等8个国家内容: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标志:两极格局正式形成。3.军事领域“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思考】两极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4.地缘政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1949.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1949.101949年,德国分裂1948年,第一次柏林危机【概念阐释】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德第一次重大国际危机,首次造成了人员伤亡,主要涉及苏联和美英法等国,苏联全面切断德国西占区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试图把西方国家赶出西柏林。柏林危机由此产生。◎美、苏、英、法分占德国和柏林示意图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建立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政治【思考】两极格局的形成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第一次柏林危机1949年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对抗“北约”,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思考】两极格局有何特点?“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2) 是不完全的,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3) 总体冷战,局部热战。(1) 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材料:……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未来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4) 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的趋势。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1961-1973)01.“墙”的建立-冷战与两极格局02.“墙”的发展-冷战的发展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1950年,朝鲜战争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1955-1975年越南战争德国分裂(1949)朝鲜分裂(1948)【探究二】两极格局形成后,冷战发展有何特点?存在激烈的对抗,局部热战01.”墙“的发展-冷战的发展【思考】从漫画和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美苏双方对抗激烈材料一: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语言。—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材料二:两个超级大国都已拥有能够毁灭对方及所有其他国家的力量。因此,它们开始商谈以控制核武器竞赛。继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两国建立了“热线”,双方可以在发生紧急事情时进行联系;又于1963年签订了《禁止核试验条约》。——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美苏双方存在避免大战的自我控制机制【探究二】两极格局形成后,冷战发展有何特点?存在激烈的对抗,局部热战01.”墙“的发展-冷战的发展01.”墙“的发展-冷战的发展【探究二】两极格局形成后,冷战发展有何特点?材料:1958年1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致信美、英、法等10多个国家政府首脑,建议举行各国领导人的最高级会谈,并附有苏联政府《关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建议》。这一建议遭到美国的拒绝。——周尚文《苏联兴亡史》◎赫鲁晓夫访美时会见梦露存在激烈的对抗,局部热战◎尼克松访华东西方关系有缓和◎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问美国03.“墙”的崩坏-多级力量的成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1.多级力量的成长-①西方阵营逐渐分化A.西欧: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材料: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德国总理阿登纳【思考】西欧为什么走向了联合?a.欧洲联合思想由来已久。b.战后,欧洲各国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下降,需要重振欧洲。c.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d.法德和解。e.应对美、苏的威胁。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1952年)(1958年)(1958年)(1967年)03.”墙“的崩坏-多级力量的成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1.多级力量的成长- ①西方阵营逐渐分化B.日本:经济“起飞”以及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材料:日本的经济恢复工作到40年代末已基本结束,……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1960年国家经济实力上升到世界第五位,1968年以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并在企业经营规模、劳动生产率和资本装备率方面日渐逼近美国的水平。日本从一个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03.”墙“的崩坏-多级力量的成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1.多级力量的成长-②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波兹南事件(1956)匈牙利事件(1956)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1968)材料:1965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有19个国家共产党代表参加的会议,中国、朝鲜、罗马尼亚等7个党拒绝参加,表明社会主义阵营已公开分裂。◎波兹南事件(1956)◎匈牙利事件(1956)◎“布拉格之春”(1968)◎波兹南事件(1956)03.”墙“的崩坏-多级力量的成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1.多级力量的成长-③中国的崛起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2196719711970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尼克松访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中日建交03.”墙“的崩坏-多级力量的成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2.两极格局的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89年波兰、匈牙利发生政变柏林墙被推翻1989年11月9日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前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了剧变8·19事件戈尔巴乔夫被宣布不能履行总统职务1991年1991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南斯拉夫解体【思考】为什么苏联走向了解体?①根本: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②直接: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③外部:东欧剧变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03.”墙“的崩坏-多级力量的成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思考】结合所学,“墙”为何崩坏?两极格局为何瓦解?(1)苏联解体(直接原因)(2)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3)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和“和平演变”的冲击;苏联的妥协退让【思考】两极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积极?消极?03.”墙“的崩坏-多级力量的成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一超多强冷战思维霸权政治坚持和平与发展03.”墙“的崩坏-多级力量的成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第18课 “墙”的历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