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新部编版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统治二百八十九年。唐朝的建立者是( )A.李世民 B.李渊 C.李隆基 D.武则天2.下列史实中能够说明“唐蕃一家”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唐太宗设立管理西域的机构C.唐玄宗册封回鹘首领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3.唐朝时期,位于东北的渤海国发展迅速,被称为“海东盛国”。当时的大祚荣被唐朝册封为( )A.天可汗 B.云南王 C.怀仁可汗 D.渤海郡王4.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有效杜绝了非正常渠道考入进士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A.完全否定官吏特权 B.考试科目逐步细化C.选官标准以德为先 D.选才注重公平公正5.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反映他的治国理念是( )A.兼听纳谏 B.知人善任 C.勤于政事 D.以民为本6.隋朝制定“输籍法”,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通过全国性大规模地检括户口,检出大量的隐漏人口。隋朝这种举措( )A.体现了赋役繁重统治严苛 B.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C.反映了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D.表明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善7.在历史故事分享会上,同学们讲述了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辽宋澶渊之盟、元朝回族的形成等故事。这场故事会最恰当的主题是( )A.政治互鉴 B.中外交流 C.政权并立 D.民族交融8.武则天立“无字碑”且留有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当代史学家肯定武则天居多,主要是因为( )A.她创立科举制度,重视人才 B.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她重用贤相姚崇和宋璟 D.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9.唐人陈陶在《陇西行》中说:“自从贵主(指文成公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说明文成公主入藏( )A.使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 B.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C.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D.使唐蕃订立了友好盟约10.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也被草原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下列符合唐太宗时期民族关系的有( )①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②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③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④金城公主入藏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11.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占长安,自立为帝,建立唐朝。这段话描述的是( )A.隋朝建立的背景 B.隋朝灭亡的教训C.唐朝建立的过程 D.唐朝建立的影响12.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相较于以往的灌溉工具,筒车的进步之处在于( )A.是首次发明的灌溉工具 B.能将水由低处提升到高处C.使用水流作为动力来源 D.利用畜力运转,节省人力13.央视《国宝大会》(第二季)“舟楫千里”节目介绍:隋炀帝开了许多新的河道,连接了原有的自然和人工河道,开通了一条北到涿郡、南到余杭的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该“大动脉”指( )A.都江堰 B.赵州桥 C.大运河 D.长城14.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 《马嵬行》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15.据不完全统计,唐朝留下姓名的诗人有两千三百余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接近五万首。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包容的文化政策 B.统治者的提倡 C.经济的繁荣发展 D.唐朝人口众多16.贞观年间,一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编纂成书。此书是A.《大唐西域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牡丹亭》二、材料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材料二 一方面,这一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述唐太宗的执政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一个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是什么制度?据材料分析此制度的利与弊。1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的文化艺术取得辉煌的成就,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处于极盛时期。诗歌创作在唐朝已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朝廷的科举制度也由写论文取士变为写诗赋取士。材料二 公元712年到公元756年的盛唐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材料三 李白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历中度过的,期间他写下大量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诗句,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材料四 公元755年,43岁的杜甫终于得到一个官职,可是刚过一个月,唐朝就发生了战乱。这段时期,杜甫颠沛流离,历尽艰辛,对现实的认识更加清醒。(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期诗歌繁荣的主要原因。(2)阅读材料二,说说“盛唐时期”的皇帝是谁?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什么?从当时的国情和诗歌的繁荣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3)阅读材料三、四,思考杜甫的诗歌风格与李白的诗歌风格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你认为怎样的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才能流传百世?19.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形势图、疆域图 ① ② ③ ④(1)将材料一中的地图按时间排序。(只写序号)结合所学,写出排序的理由。材料二时期 治边政策唐朝时期 ●设立完善的以都护府、都督府为特点的边疆管理体系●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元朝时期 ●设置专门的管理系统,以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统治●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地确立治边政策——整理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2)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唐朝时期和元朝时期治边政策的区别。并从上表中任选两条统治政策,结合史实举例说明这一政策是如何落实的。材料三⑤唐蕃会盟碑⑥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⑦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夜行铜牌⑧明代《倭寇图卷》(局部)⑨达赖金印⑩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上图片进行分类,填写序号即可。和平相处、订立盟约: 武力征服、军事防御:中央册封、设置机构: 抵御外寇、巩固边疆:(4)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两例相关图片,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七年级历史下册新部编版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D D B D D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C D D A1.B2.A3.D4.D5.D6.B7.D8.D9.B10.D11.C12.C13.C14.D15.D16.A17.(1)思想:民本思想;局面:贞观之治(2)制度:科举制;利: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弊:后期科举制走向僵化,禁锢了思想,扼杀了人的创造力,使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18.(1)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和睦,对外开放包容;唐朝帝王大都喜爱或能创作诗歌;唐朝科举考试重视考诗赋,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与吟诵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推动唐朝诗歌发展;社会风气开放,政治清明,推动文化发展等。(2)唐玄宗。开元盛世。认识:国力强盛和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3)原因:二人生活的年代不同,李白生活的时期唐朝正处于强盛时期;而杜甫则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认识:优秀的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流传百世。19.(1)排序:③②④①。理由:③:咸阳是秦朝都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是秦长城;②:长安是西汉都城,西域都护府设置于西汉;④:大都是元朝都城,宣政院是元朝加强对西藏管理设置的机构,岭北行省等是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见证;①:清朝时称都城北京为京师,《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康熙时中俄签订的边界条约。(2)区别:唐朝时期的治边政策以和平方式为主,设立管理机构、运用政治手段和开明的边疆政策笼络人心,使边疆其他民族归顺;元朝实行了直接统治、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治边政策。示例:落实治边政策: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任选两条即可)(3) ⑤⑥ ⑧⑩ ⑦⑨ ⑧⑩(4)示例:观点:元、清时期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论述: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清朝时,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结论:元、清时期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