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练习试卷(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练习试卷(含答案)中职语文高教版拓展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高教版2023)第二单元练习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 下列词语中,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飨(xiǎng)士卒 险衅(xìn) 癸丑(kuǐ) 欹(qī)斜
B. 樊(kuài)哙 祚薄(zuò) 会稽(kuài) 蟠曲(pán)
C. 目眦(zì) 拔擢(zhuó) 流觞(shāng) 斫(qí)直
D. 刀俎(zǔ) 逋(bū)慢 修禊(qì) 鬻(yù)梅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B.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陈情表》)
C.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兰亭集序》)
D.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3.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
B.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陈情表》)
C. 列坐其次(《兰亭集序》)
D. 甘受诟厉(《病梅馆记》)
4.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鸿门宴》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 《陈情表》的“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文体,李密借此表达尽孝之情。
C. 《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被尊为“书圣”,本文是一篇宴集序文。
D. 《病梅馆记》的作者龚自珍是明代思想家,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5. 下列句子中,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陈情表》)
B. 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
C.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病梅馆记》)
D. 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6.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鸿门宴》通过宴会中的矛盾冲突,展现了项羽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
B. 《陈情表》以“孝”为核心,既表达对祖母的孝心,又委婉拒绝出仕,言辞恳切。
C. 《兰亭集序》由乐入悲,批判了“一死生为虚诞”的虚无主义思想,富有哲理。
D. 《病梅馆记》以梅喻人,批判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标准,呼吁个性自由与解放。
7. 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翻译:你们这些人都暂且被俘虏了!
B.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翻译:我想要遵奉诏书奔走效劳,但是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沉重。
C.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翻译:抬头观察宇宙的大小,低头察看品类的茂盛。
D.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翻译:把弯曲的梅、生病的梅作为职业来赚钱。
8. 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比喻
B.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夸张
C.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对偶
D.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病梅馆记》)——借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 《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情;《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2. 《鸿门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项庄舞剑的真实意图;《病梅馆记》中,龚自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拯救人才的决心。
3. 古代文化常识填空:
“期功”是古代丧服名称,“期”指服丧______年,“功”分为大功和小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采用的是______纪年法;
“修禊事也”中的“修禊”是古代民俗,在农历______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三、课内阅读理解(20分)
(一)阅读《鸿门宴》选段,回答问题(8分)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樊哙的话对沛公的决策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3.从沛公“脱身独骑”“道芷阳间行”的行为中,可见其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二)阅读《兰亭集序》选段,回答问题(12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从哪两个方面阐述人生的“痛”?请简要概括。(4分)
3. 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四、课外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钴鉧潭西小丘记(节选)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1.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为何“怜而售之”小丘?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3. 本文与《病梅馆记》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五、写作(30分)
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历史风云、人生抉择与思想抗争。请结合《鸿门宴》《陈情表》《兰亭集序》《病梅馆记》中任意一篇或多篇的感悟,以“______中的智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如“《陈情表》中的忠孝智慧”“《兰亭集序》中的人生智慧”等;②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A. 癸丑guǐ;C. 斫直zhuó;D. 修禊xì)
2. D(A. “距”通“拒”,“内”通“纳”;B. “闵”通“悯”;C. “趣”通“取”)
3. D(A.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B. 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创立。C. 古义:曲水旁边;今义:次第较后)
4. D(龚自珍为清代思想家)
5. B(例句与B项“之”均为动词,意为“到、往”;A.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助词“的”;D. 宾语前置标志)
6. A(项羽性格中无“优柔寡断”,应为“刚愎自用、有勇无谋”)
7. B(A. “且”应译为“将要”;C. “品类”应为“万物”;D. “夭”“病”应为使动用法)
8. B(应为“用典”,非夸张)
二、填空题
1.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等)
2.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3. 一;干支;三
三、课内阅读理解
(一)《鸿门宴》
1. 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是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
2. 樊哙的话以“刀俎鱼肉”比喻处境危险,劝沛公果断脱身,促使沛公下定决心离开,避免了危险。
3.体现沛公谨慎机敏、善于应变、果断逃离困境的性格特点。
(二)《兰亭集序》
1. 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感到自得,快乐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3. ①人生短暂,美好事物易逝;②生命长短由天,终会走向尽头。
4. 承上启下,由前文的“乐”转为对人生无常的“痛”,引发下文对生死观的议论,深化文章哲理性。
四、课外阅读
1. 那些高耸重叠、向下延伸的石头,好像牛马在溪边饮水;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排列向上的石头,好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2. ①小丘景色奇美却被遗弃,作者同情其遭遇;②小丘价廉,作者借此寄托自己被贬后不被重用的感慨。
3. 相似之处:均采用托物言志。《钴鉧潭西小丘记》借小丘被遗弃表达自身被贬的愤懑;《病梅馆记》借病梅批判封建束缚,呼吁自由,都通过物的遭遇隐喻人的处境。
五、写作(略)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8分)、论据充实(10分)、论证合理(8分)、语言流畅(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