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分。1.隋文帝建国后,“薄赋敛,轻刑罚,内修制度,外抚戎夷”,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但炀帝即位后,“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又逆征数年之赋”,引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王朝最终瓦解。材料现象反映出( )A. 统治政策是王朝兴衰的主要原因 B. 隋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C. 隋炀帝继承了隋文帝的治国理念 D.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2.观察如图,从中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国家统一 B. 社会安定 C. 政权分立 D. 经济繁荣3.学校举行了“小钱币,大历史”主题学习,同学们搜集了下列钱币图片。从图片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各民族政权交流互鉴 B. 朝廷注重发展海外贸易C.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 崇文抑武方针普遍施行4.孙思邈少年时就曾立志学医,他曾多次拒绝高官厚禄,倡导医德。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据此可知( )A. 中医理论崇尚“治未病”的智慧 B. 道家伦理深刻塑造了医学准则C. 孙思邈的医术精湛被称为“药王” D. 传统医学将医德置于首要地位5.如图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局部),展示了唐朝时期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景象。它可用于说明当时( )A. 铁器牛耕的初现 B. 棉花种植的普及 C. 生产技术的改进 D. 玉米甘薯的推广6.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这折射出唐朝注重( )A. 传承与创新 B. 交流与传播 C. 改进与推广 D. 开放与互鉴7.《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段史料表明元朝实行了( )A. 丞相制度 B. 节度使制度 C. 行省制度 D. 八旗制度8.宋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广泛使用一种拔秧工具,人跨坐其上,前后滑行自如,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这个工具是( )A. 活字印刷术 B. 筒车 C. 水运仪象台 D. 秧马9.如图为元朝交通路线图,对此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 郑和下西洋推动贸易发展 B. 与西域、中亚的陆路交通被阻断了C. 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D. 玄奘不畏艰险遍访天竺名寺研佛法10.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客观认识或评价。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宋朝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B. 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但它强调封建礼教,束缚了人们的精神追求C.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 沈括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创制了“十二气历”11.明朝规定以八股文取士,严格规定考试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此项规定( )A. 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科学文化素养 B. 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C. 有利于激发士人儒生的创新思维 D. 禁锢思想阻碍了学术的进步12.戚继光袭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时,见倭患肆虐,于兵书空白处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为实现保境安民,戚继光所付出的努力有( )A. 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倭患 B. 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C. 两次出兵援朝都取得了胜利 D. 击败了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13.对如图中农民起义描述正确的是( )A. 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 B. 导致了南宋偏安一隅C. 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D. 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分。14.【戏曲与传统文化】材料一:谭鑫培公园位于武汉市江夏区纸坊城北。谭鑫培(1847-1917),湖北江夏人,是清末京剧艺术的集大成者。他广泛吸收昆曲、汉调等声腔精华,改革传统唱法,创立了婉转细腻、讲求韵味的“谭派”风格。他规范了京剧老生的表演体系,统一了舞台语言,并整理改编了《定军山》《秦琼卖马》等经典剧目。其艺术成就深刻影响了后世京剧的发展,被誉为“伶界大王”。——摘编自《中国京剧史》材料二:明清二代,尤其是明中叶至清道光的300年间,尽管出现了较大的社会变动,但承平和安定仍是主流。城市和商品经济的规模,市民阶层的人数,营业性的剧场(戏楼、茶园)都在持续扩大和增加,商路的畅通和人口的流动,促进了戏曲文化的跨地域交流。京剧继承了宋元以降积累起来的大批剧本,并注意筛选、加工出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者,所以其剧目的内容十分贴近民族心理及其审美的一般水准,并注意反映广大群众的心声。——摘编自郑传寅《传统文化与古典戏曲》材料三:2024年寻找“小小戏曲传承人”暨戏曲进校园成果展演在武汉教育电视台落下帷幕,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中华戏曲艺术的魅力,也展示了武汉市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高度重视。——武汉教育教育电视台 2024年12月请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材料一,概括谭鑫培对京剧发展的主要贡献。(2) 根据材料二,分析戏曲艺术在明清时期发展的原因。(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戏曲的延续和传承的现实价值。15.【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材料一: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苏轼《歇白塔铺》园户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张邦基《陈州牡丹记》近坊灯火如昼明,十里东风吹市声。——陆游《夜归塼街巷书事》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谢履《泉南歌》材料二:《天工开物》中附有丝纺织的生产工序的插图,包括缫丝、织造、练染等几大工序,其中缫丝又细分造锦、治丝、调丝、纬络、过糊、边纬、穿经,分名等具体的工序;在每一道生产工序图中,工人的衣着装饰不同,纺织工人有男有女,由此可知在大的生产作坊、手工工场中纺织的具体工序已经互相分离,走向专业化。——摘编自郑雪颖《<天工开物>与明代技术传承方式变革的研究》材料三:山东商帮靠贩运粮食、烟草与干鲜果品起家,但其真正在国内商帮中产生影响却是靠将棉花、绸布和茶叶远销到东北亚与南亚一代获利。晋商将巨额资本投资于票号,也与海外市场间接有关。票号诞生以前,山西商人异地采购的现银调动主要靠镖局运送,但是至道光年间,晋商转向茶叶贸易后,贸易额剧增,贸易的扩大致使镖局已难以承担巨大现银需求,于是票号发展起来。——摘编自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请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2) 根据材料二,归纳明代丝纺织业的特点。(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清时期海外贸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唐至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政权巩固时期 史事 方式隋唐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东突厥汗国首领及继位者接受唐廷册封。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联姻册封设置机构辽宋夏金 澶州之战后北宋与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议和,史称绍兴和议。南宋时,岳飞抗金。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 战争议和元 东南地区,设澎湖巡检司。西北地区,设北庭都元帅府。西藏地区,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新民族的形成——回回。 设置机构明 明成祖加强对东北的管理,在黑龙江下游设奴儿干都司。1571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达成通贡和互市的协议。 册封设置机构清 西藏地区,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封号;设置驻藏大臣;设立噶厦;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确定等。乾隆时期,在西北地区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返回新疆。 册封设置机构战争请从表格中选取两个或以上史事,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答案】A2.【答案】C3.【答案】A4.【答案】D5.【答案】C6.【答案】A7.【答案】C8.【答案】D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D14.【答案】【小题1】贡献:吸收昆曲、汉调等声腔精华,创立“谭派”风格;规范京剧老生表演体系,统一舞台语言;整理改编经典剧目,影响后世京剧发展【小题2】原因:社会承平安定为主流;城市和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营业性剧场增加;商路畅通、人口流动促进跨地域交流;继承并筛选加工宋元以来剧本,贴近民众心理与审美、反映群众心声【小题3】价值:彰显中华戏曲艺术魅力;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丰富校园文化,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15.【答案】【小题1】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出现秧马等新农具,水稻产量大增,棉花种植推广;手工业:纺织业发达,制瓷业兴盛,如五大名窑;采煤技术领先,造船业居世界前列;商业:城市商业繁荣,打破时空限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达【小题2】规模大: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技术先进,品种丰富,如妆花缎等;分布广:苏州、杭州等是重要产区;分工细:有络丝、染色等多道工序;市场广:产品远销国内外【小题3】积极方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白银流入利于商业资本积累,推动江南地区工商业繁荣,还丰富了民众生活。消极方面,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外贸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6.【答案】观点:各朝代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论述:隋唐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友好关系和民族交融,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管理,维护边疆稳定。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和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加强对澎湖、琉球及西藏的管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加强对西藏管理并平定叛乱、接纳土尔扈特部回归,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综上,各朝代采取联姻、册封、设置机构、战争等多种方式,不断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